睑板腺热脉动系统对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IL-6、IL-1β的影响
2022-08-26彭璟李爽乐曾洪波王思琦杨秀丽
彭璟 李爽乐 曾洪波 王思琦 杨秀丽
(1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四川 自贡 643000 ;2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放射科)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眼表疾病,主要病理特征为睑板腺腺体堵塞、分泌物改变,可使患者出现眼干、眼涩、异物感、刺痛感等,严重时可造成视力模糊〔1〕。既往研究〔2〕显示,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功能逐渐衰退,睑板腺分泌功能受到抑制,MGD发病率较中青年显著升高,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睑缘清洁、眼部热敷、眼睑按摩是MGD的基础治疗手段,虽然能较好改善患者眼部症状,但患者依从性差,且难以控制眼睑按摩力度,容易误伤眼表结构,造成视力下降〔3〕。为了使MGD治疗更规范、更简易,临床新兴了许多MGD治疗仪。睑板腺热脉动系统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目前唯一批准的用于治疗MGD的专业仪器,据报道〔4〕,使用该仪器治疗12 min即可达到基础治疗手段(睑缘清洁、眼部热敷、眼睑按摩)连用3个月的效果。由于睑板腺功能评估主要依据睑缘形态、睑板腺开口情况及睑脂形状等,这些检查需要在裂隙灯下进行,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受检查者主观影响较大。近年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MG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IL)-6、IL-1β等炎性因子可通过下调神经递质释放影响泪液分泌,诱发MGD〔5〕。本研究旨在探讨睑板腺热脉动系统治疗老年MG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眼部症状、睑板腺分泌功能和泪液IL-6、IL-1β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MGD患者100例(20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60~82岁,平均(70.15±2.16)岁;病程1~10年,平均(5.27±1.05)年。观察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61~85岁,平均(71.03±2.09)岁;病程1~10年,平均(5.13±1.17)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纳入标准:(1)双眼符合MGD临床诊断标准〔6〕;(2)知情同意,且依从性好。排除标准:(1)伴有眼部炎症或感染者;(2)合并有角膜或结膜严重病变者;(3)近3个月有眼部手术史或用药史者;(4)全身结缔组织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免疫科疾病等);(5)对泪液分泌及干眼风险影响较大的疾病(如干燥综合征、Steve-Johnson综合征、甲状腺相关性疾病、糖尿病等全身疾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睑缘清洁、眼部热敷、眼睑按摩等常规治疗方法:①用医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清洁睑缘,彻底清除睑缘处分泌物,早晚各1次;②彻底清洁睑缘后,用热毛巾敷双眼,热敷5~10 min,早晚各1次;③眼睑按摩:一手向外扩拉双眼眼角,另一手由鼻侧向颞侧按摩睑板腺,其中上睑按摩方向由上至下,下睑按摩方向由下至上,3~5 min/次,早晚各1次。
观察组采用睑板腺热脉动系统治疗,治疗时,患者躺卧于治疗椅上,用眼表麻醉剂点眼2次,两次间隔10 min;启动仪器,连接一次性热脉动激活头和温度压力控制系统,将一次性热脉动激活头置于结膜囊内,使眼睑加热器于紧贴眼睑结膜面同时眼杯位于眼睑皮肤表面,确认上下眼睑。嘱托患者轻闭双眼,按下启动键,设置时间为12 min,共治疗1次。
1.3观察指标 (1)MGD客观检查指标:包括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脂质层厚度(LLT)检查。(2)眼部症状: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采用干眼症状评估问卷(SPEED)评估患者眼部症状,该量表包括干涩感、异物感、刺激感和灼烧感4种症状,每种症状按照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计分。其中发生频率分为4级:从未发生、偶有发生、经常发生、持续发生,分别计0、1、2、3分;严重程度分为5级:无、轻微影响且可以忍受、不舒服但不影响正常生活、较为烦躁且影响生活质量、难以忍受且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分别计0、1、2、3分。所有症状评分相加即为总分,范围0~24分,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3)睑板腺分泌功能: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采用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MGYSS)评估患者下睑板中央位置5个腺体的油脂分泌情况。睑脂澄清透亮为0分,睑脂混浊为1分,睑脂呈混浊颗粒状为2分,睑脂黏稠呈牙膏状为3分,无睑脂排出为4分;总分0~20分,分数越高表明睑板腺分泌功能越差。(4)泪液IL-6、IL-1β表达水平:收集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泪液200 μ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泪液中IL-6、IL-1β含量。(5)不良反应:包括眼部疼痛、流泪、眼压升高等症状。(6)SPEED评分、MGYSS评分与泪液IL-6、IL-1β水平的相关性。
1.4疗效评估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BUT>10 s,SIT>10 mm/5 min,LLT>60 nm,FL为0分;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SIT>5 mm/5 min;有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SIT<5 mm/5 min;无效:临床症状及SIT检测较治疗前无变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数据统计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痊愈8例(16.00%)、显效25例(50.00%)、有效13例(26.00%)、无效4例(8.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痊愈3例(6.00%)、显效16例(32.00%)、有效19例(38.00%)、无效12例(24.00%);χ2=4.762,P=0.029〕。
2.2两组治疗前后MGD客观检查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BUT、SIT、FL、LL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BUT、SIT、LLT较治疗前显著升高,FL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BUT、SIT、LLT显著高于对照组,F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UT、SIT、FL比较
2.3两组治疗前后眼部症状及睑板腺分泌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SPEED评分、MGY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PEED及 MGYSS评分比较分,n=50)
2.4两组治疗前后泪液IL-6、IL-1β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泪液中IL-6、IL-1β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见表3。
2.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其中观察组出现2例流泪、1例眼压升高、1例眼部疼痛,对照组仅出现1例流泪,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 vs 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2)。
2.6相关性分析 MGD患者SPEED评分、MGYSS评分与泪液IL-6(r=0.453、0.528,P=0.007、0.001)、IL-1β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r=0.595、0.607,P=0.018、0.002)。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泪液IL-6、IL-1β 水平比较
3 讨 论
睑缘清洁、眼部热敷、眼睑按摩是临床治疗MGD的基础手段,其中睑缘清洁可以清除睑缘黏附的睑脂、鳞屑等,减少眼部菌群寄居,热敷配合按摩可以降低睑酯黏滞性,促进睑酯排出,该方法对轻中度MGD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能够缓解患者眼部不适症状〔7,8〕。因为MGD患者受眼部菌群酶的影响,睑酯成分发生改变,睑酯熔点升高至32.2~35.3℃,比健康人群睑酯熔点(29.5~33.8℃)增高4℃左右,该方法一方面可以减少菌群酶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眼睑温度及按摩手法,促进睑酯液化及排出。MGD采用睑缘清洁、眼部热敷、眼睑按摩治疗周期长,患者依从性较差,同时热敷的温度及按摩的力度难以保障和控制,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眼部问题〔9〕。因此,开发新型MGD综合治疗仪极为重要。
睑板腺热脉动系统是近年兴起的一种非侵入性MGD治疗仪器,主要通过眼睑加热器对眼睑内表面进行加热及眼杯对眼睑皮肤表面施加脉冲式压力,达到加热睑板腺,降低睑酯黏度,促进睑酯排出的效果〔10〕。本研究结果提示睑板腺热脉动系统可以提高老年MGD患者疗效,改善患者眼部症状及睑板腺分泌功能。与傅昌博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与传统热敷、按摩相比,睑板腺热脉动系统能够对睑板腺进行直接加热加压,作用持久。研究〔12〕显示,接受1次12 min的睑板腺热脉动系统治疗后,其效果可以维持12个月,甚至更久。LLT是评估MGD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既往研究〔13〕指出,LLT与干眼症患者病情程度之间呈显著线性关系,而且相关性比其他临床干眼客观检查更好。LLT检测仪器为眼表面干涉仪,该仪器不仅定量检测LLT,还能显示睑板腺数量及形态特征、不完全眨眼比例及检查时间内眨眼次数等,而且安全、快捷、无创、非接触,是睑板腺热脉动治疗系统不可或缺的配套检查手段。本研究结果表明睑板腺热脉动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马贤德等〔14〕研究显示,山茱萸水煎剂能够增加干眼症模型小鼠泪腺分泌,其作用机制与抑制泪腺组织中IL-6、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有关。本研究结果提示IL-6、IL-1β参与了MGD的发生发展过程。IL-6为典型的促炎因子,可以募集白细胞到眼部,介导机体局部炎症反应,可作为眼表炎症的评估指标〔15〕。IL-1β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炎症因子,可通过下调神经递质释放,影响调控泪液分泌的神经功能〔16〕。本研究结果提示IL-6、IL-1β可反映MG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类似报道〔17,18〕结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