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置目标物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发球准确性的影响研究

2022-08-26吕秉川何文盛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16期
关键词:发球准确性网球

吕秉川 何文盛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 金华 321000)

1、前言

随着李娜、彭帅等优秀网球运动员的退役,我国网球人才出现了断层的现象,因此对于后备人才的培养成为我国网球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技术培养就成为了培养优秀网球后备人才的基础,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并筛选出优质的训练方法成为提高运动技能水平的关键因素。网球项目在技术上主要由发球、正手、反手、截击和高压组成,其中发球技术成为了初学者最不容易掌握的技术。在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好动、注意力集中比较难、兴趣容易转移等特点,为网球学习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制定训练方法才能使运动员的发球技术得到显著提高。

发球技术的重要性在网球比赛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网球比赛中发球成为了争夺每一分的开始,发球方的优势在于可以控制球的速度、旋转以及落点,如果在发球时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将球发到自己想要的位置,对于自己来说无疑是一种优势,这就要求我们在发球训练中对发球落点有强大的准确性,以此来为自己的每一分占得先机获取比赛胜利。基于此,本文针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发球准确性展开研究,旨在提升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技术水平。

2、研究目的及意义

2.1、研究目的

网球比赛中发球成为了争夺每一分的开始,发球方的优势在于可以控制球的速度、旋转以及落点,如果在发球时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将球发到自己想要的位置,对于自己来说无疑是一种优势,这就要求我们在发球训练中对发球落点有强大的准确性。本文以设置目标物这种训练方法为切入点探讨其对发球准确性的影响,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发球的准确性。

2.2、研究意义

通过现有的网球训练理论,探究出更加具有实践意义的训练方法,进而增加网球步法训练的多样性,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在训练中的积极性,旨在为青少年的训练提出指导意见;为更好地提高青少年的发球准确性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进一步提升网球训练质量提供理论依据,为教练员提供新的训练角度和方法。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设置目标物这种训练方法为研究对象。

3.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互联网等数据库进行查阅经过对训练方法的查找,翻阅青少年身心发展、注意力、心理特点的相关书籍把握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实验法。

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试验,实验前对学生进行前测,确保两组在实验数据上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可以开展下一步实验。在6周的实验中实验组在发球训练中设置不同尺寸的标志物,对照组在训练中不设置任何标志物。在保证训练时长、强度一致的情况下展开训练。6周的实验结束后对前后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3)数理统计法。

实验中所有的测试数据主要使用Spss 21.0进行处理分析,结果采用平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前后组内测得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判断统计学差异;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测得数据与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测得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判断统计学差异定义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4)逻辑分析法。

运用定义法、分析法、归纳法等方法,对本研究的相关概念、击球准确性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机制等进行研究和分析。实验数据处理完成后,运用逻辑分析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分析,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对实验前和实验后的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对实验前、后两组在专项素质和正反手击球准确性之间的数据差异进行分析,寻找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对结果做出解释,将最终的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4、实验设计

4.1、实验假设

假设设置目标物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发球准确性有较为积极的影响,相同时间内能更好地提高发球的准确性。

4.2、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为台州市仙居县未来网球俱乐部12-14岁学员10名。

4.3、实验时间

本研究实验总时长为6周,7月5日至8月14日共72个课时。每周训练时间为周一到周六共12个课时。每天训练2个课时,每个课时1.5h共3h,时间为下午18:30-21:00。

4.4、训练安排

由于俱乐部课程安排连续上两节课,在每次的训练中第一节课训练内容为热身和正反手,第一节课结束后预留15min课间活动,课间活动结束后为发球训练时间为1h,之后为放松活动时间。

本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训练除实验组有目标物外在训练量训练时间上保持高度一致。在发球训练环节实验组的训练时会在发球区设置10个标志桶分别位于左右区的内外角在训练中要求学生每次拿两个球,以标志桶为目标物,按照一个内角一个外角的发球顺序进行练习(如图1)。对照组在发球训练环节不设置任何标志物,但在训练中同样要求按照一个内角一个外角的发球顺序进行发球练习。

图1 标志物摆放位置

4.5、测试内容

测试指标:发球准确性

在球场发球区的内外角分别设置1m×1m的正方形方框(如图2),将球发进发球区计1分,发球按要求进入方框内计2分,下网、出界均不得分。每名运动员按照先右区再左区的顺序进行发球,左、右区各发10个球,要求5个内角5个外角。本测试每个目标区满分为10分,共计40分。

图2 发球准确性测试

5、实验结果与分析

5.1、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对比

根据表1可知实验前的发球准确性测试中左区内角得分实验组为3±2.16,对照组为 2.5±1.29,P值为 0.705>0.05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右区内角得分实验组为3±1.83,对照组为3.25±1.89,P值为0.855>0.05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左区外角得分实验组为 2.75±0.96,对照组为 2±0.82,P值为 0.278>0.05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右区外角得分实验组为2±1.15,对照组为2.25±1.26,P值为0.78>0.05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在左右两个区的内外角发球准确性上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这很好地保证了实验的严谨性。

表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对比

5.2、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对比

根据表2可知实验后的发球准确性测试中左区内角得分实验组为5.5±1.91,对照组为 2.75±0.96,P值为0.042<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右区内角得分实验组为5.75±0.96,对照组为3.75±0.96,P值为0.025<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左区外角得分实验组为4.5±1.29,对照组为3±0.82,P值为0.097>0.05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右区外角得分实验组为4±0.82,对照组为2.5±1.0,P值为0.059>0.05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实验组对比于对照组在左右两个区的内角发球准确性上有显著提高,在两个区的外角发球准确性得分平均数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但从统计学角度来看并没有形成显著性差异。

表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对比

5.3、对照组实验前后数据对比

根据表3可知对照组实验前的左区内角发球准确性测试中得分为2.5±1.29,实验后为 2.75±0.96,P值为0.391>0.05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右区内角得分实验组实验前为3.25±1.89,实验后为3.75±0.96,P值为0.495>0.05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左区外角得分实验前为2±0.82,实验后为3±0.82,P值为0.092>0.05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右区外角得分实验前为2.25±1.26,实验后为2.5±1.0,P值为0.391>0.05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从平均数来看经过训练对照组在得分上有提高,从标准差来看实验后更加稳定,但实验前后并没有显示出显著性差异。

表3 对照组实验前后数据对比

5.4、实验组实验前后数据对比

根据表4可实验组实验前的左区内角发球准确性测试中得分为3±2.16,实验后为5.5±1.91,P值为 0.003<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右区内角得分实验组实验前为3±1.83,实验后为5.75±0.96,P值为0.01<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左区外角得分实验前为2.75±0.96,实验后为4.5±1.29,P值为 0.035<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右区外角得分实验前为2±1.15,实验后为4±0.82,P值为0.016<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实验后各个位置的发球准确性对比于实验前均有明显提高,显示出了明显差异性,这说明设置标志物能够显著提高青少年的发球准确性。

表4 实验组实验前后数据对比

5.5、分析与讨论

(1)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发球准确性对比分析。

从实验前两组的测试数据来看,实验组和对照组无论是左右两区的内角发球准确性还是外角发球准确性都没有显示出差异性,这说明实验之前两组的发球准确性并没有统计学差异保证了实验的严谨性,可以进行接下来的实验。

(2)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发球准确性对比分析。

从实验后两组的测试数据来看,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左右区的内角发球准确性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这说明相同时间内设置标志物能够更快提高发球的准确性,从左右两个区的外角发球准确性得分来看虽然在平均数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但并没有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分析原因可能是训练中因为左右两区内角相邻摆放的标志物较多导致的,但这个原因还需要后续研究来证实。

(3)实验前后对照组发球准确性分析。

从实验前后对照组的测试数据来看,对照组通过训练在左右两个区的内外角发球平均数上有所提高但并没有呈现出显著差异,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对照组在训练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以致于训练效果不理想。

(4)实验前后实验组发球准确性分析。

从实验前后实验组的测试数据来看,实验组无论是左右两区的内角还是外角都呈现出显著性的差异,这说明设置目标物能够显著提高发球的准确性。

6、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1)通过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发球准确性数据,青少年网球训练中无论是常规发球训练还是设置目标物进行发球训练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发球的准确性;

(2)通过分析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发球准确性数据可知,网球发球训练中,相同的训练时间下设置目标物能更快提高发球准确性。

6.2、建议

(1)标志物价格低廉,建议教练员在网球发球技术训练时应摆放标志物以达到快速提高运动员发球准确性的目的;

(2)在青少年发球训练时应结合运动员的身心发展情况来制定训练计划,使其注意力更加集中达到提高技术水平的目的。

6.3、研究不足

(1)因俱乐部人数问题导致可用实验对象较少,望后续研究者加大样本量;

(2)本研究仅停留在训练层面,并没有与实战相结合,望后续研究者能结合实际比赛进行深入分析;

(3)数据显示放置目标物可以更快提高发球准确性,但本文并没有对其发生原因进行深入探索,希望后续研究者能针对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4)本研究仅探究了发球技术,对于网球项目中的其他技术并没有进行探究,希望后续研究能针对此方面进行。

猜你喜欢

发球准确性网球
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
对当今世界高水平男排比赛发球体系的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理解语境与名句的关系,提高默写的准确性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童话里的网球公主
发球上网的步伐
对发球的理解和体会
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