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中度抑郁症首次发作后接受短期抗抑郁治疗任务态fMRI 特征变化研究
2022-08-26熊敏荣顾国强钟丽琴孙云峰
熊敏荣,顾国强,钟丽琴,孙云峰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精神心理疾病之一,患者以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多因持续心境低落、思维迟缓及躯体不适症状就诊,如不及时控制可形成自杀倾向[1]。报道显示[2],我国人群抑郁症发病率超过2%,且首次发作年龄呈明显年轻化趋势。首次发作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如能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有效降低复发风险及改善远期生活质量[3]。目前认为抑郁症患者可见明显负性情绪偏移,对负性情绪反应过度激烈,导致正性情绪体验被抑制;而随着影像学特别是功能MRI(fMRI)技术不断发展及普及,抑郁症病因及发病机制探索逐渐深入[4]。基于此,本研究拟探讨轻中度抑郁症首次发作后接受短期抗抑郁治疗任务态fMRI 特征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 年1 月至2021 年3 月收治的首次发作后接受短期抗抑郁治疗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疾病组)和同期体检健康者(健康组)各28 例。疾病组男10 例,女18 例;年龄22~59 岁,平均(34.2±5.8)岁,受教育年限6~12 年,平均(8.94±1.10)年。健康组男12 例,女16例;年龄20~60 岁,平均(35.0±5.9)岁;受教育年限5~12 年,平均(8.77±1.01)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方案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且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疾病组纳入标准:(1)符合CCMD-3 抑郁症诊断标准[4];(2)HAMD-17 量表评分17~24 分;(3)首次发作;(4)右利手。排除标准:(1)颅脑原发器质性病变;(2)外伤继发抑郁症;(3)一级亲属精神病史;(4)长期药物服用史;(5)酒精依赖史;(6)再次发作;(7)MRI 检查禁忌。健康组纳入标准:(1)心理状态良好;(2)右利手;(3)HAMD-17 量表评分<7 分;(4)无家族性精神病史。排除标准:(1)颅脑外伤;(2)脑部原发器质性病变;(3)酒精依赖;(4)药物服用史;(5)MRI 检查禁忌。
1.3 方法 采用德国西门子3.0 T MRI扫描仪完成颅脑检查,选择12 通道头线圈,固定头部并要求尽可能保证身体静止,摆放仰卧位,平静呼吸和精神完全放松状态下完成检查,睁眼注视屏幕并根据指导语在图片出现后按键判断。依次行常规序列扫描、T1 结构像及任务态下fMRI 图像采集。任务态fMRI 扫描序列和成像参数如下:GRE-EPI 序列,TR=2 000ms,TE=30 ms,层厚4 mm,层数32 层,FOV=240 mm×240 mm,采集180 个时间点;结构像扫描序列和成像参数如下:矢状位T1WI 序列,TR=1 900ms,TE=3.86 ms,层厚1 mm,层数32层,FOV=250 mm×250 mm。采集原始图像数据采用DPABI/SPM 10软件预处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 软件处理数据,采用双样本t 检验,设定FDR 校正P <0.05,K >10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负性面孔情绪刺激下治疗前激活差异脑区比较 疾病组负性面孔情绪刺激治疗前左侧颞下回、右侧颞中回及额中回激活程度均强于健康组(FDR校正P <0.05,K >10),见表1。
表1 两组负性面孔情绪刺激下治疗前激活差异脑区比较
2.2 疾病组负性面孔情绪刺激下治疗前激活差异脑区比较 疾病组负性面孔情绪刺激治疗后双侧顶下缘角回激活程度均强于治疗前(FDR 校正P <0.05,K>10),见表2。
表2 疾病组负性面孔情绪刺激下治疗前激活差异脑区比较
2.3 两组负性面孔情绪刺激下治疗后激活差异脑区比较 疾病组负性面孔情绪刺激治疗后右侧枕下回、左侧梭状回及左侧枕上回激活程度均弱于健康组(FDR 校正P <0.05,K >10);疾病组负性面孔情绪刺激治疗后右侧额内侧回、右侧颞中回、右侧后扣带回、右侧内侧核旁扣带回、左侧颞下回、左侧颞上回及左侧顶下缘角回激活程度均强于健康组(FDR校正P<0.05,K>10),见表3。
表3 两组负性面孔情绪刺激下治疗后激活差异脑区比较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首次发作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接受短期抗抑郁治疗后在负性情绪刺激下,可见右侧扣带回激活显著强于健康组,提示抗抑郁药物可能通过该网络介导发挥抗抑郁治疗效果。但需要注意首次发作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即使接受治疗后仍可见扣带回过度激活,表明扣带回功能紊乱仍存在,而这可能是导致抑郁症复发潜在病理学基础。研究显示[5],杏仁核异常可影响人体情绪调控,同时杏仁核激活程度与抑郁症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在负面表情刺激下,患者可见杏仁核过度激活,而接受短期抗抑郁药物治疗后杏仁核对于这一反应强度下降。负性情绪刺激时以往还可观察到海马和海马旁回激活程度增加[6],本研究尽管观察到杏仁核和海马均存在激活改变,但因激活体素较小未通过校正,笔者认为这一现象可能与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存在差异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疾病组与健康组间存在不同情绪脑区明显改变,其中抑郁症患者在面对负面情绪时以前额叶激活显著增强最为显著,造成抑郁症患者无法准确有效识别加工负性情绪,愉快体验明显下降。而首次发作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接受短期抗抑郁药物治疗后,抑郁症患者在识别负性情绪时右侧额内侧回激活较健康组仍激活仍更强,提示尽管接受治疗但额叶仍无法完全恢复,这可能是导致抑郁症反复复发及预后不良重要病理生理基础[7]。
同时,本研究结果新爱是首次发作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收到负性情绪刺激时,激活脑区相当广泛,右侧颞中回和左侧颞下回激活均被观察到,进一步提示人体情绪识别及处理过程中颞叶的重要作用。同时经抗抑郁药物短期治疗后首次发作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较健康人群左侧颞下回和颞上回激活减弱,提示抗抑郁药物治疗主要通过作用于上述脑区发挥抗抑郁疗效。但需要注意治疗后左侧梭状回和右侧颞中回激活仍可见明显增强,提示患者颞叶功能异常区并未完全恢复,这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相当部分抑郁症患者治疗后复发,仍存在交流障碍和认知处理障碍症状的原因[7-8]。
本研究显示首次发作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可见枕叶异常激活现象。枕叶已被证实与情节记忆提取关系密切,同时其作为视觉皮层中枢还能够处理视觉信息;此外枕叶还与大脑其他脑区存在广泛功能连接,故枕叶结构功能异常在导致视觉障碍同时,还可能诱发记忆缺陷、运动知觉障碍等症状发生[9-10]。抑郁症患者除可见视觉信息处理障碍,记忆认知等方面功能亦可明显下降。本研究结果中,首次发作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接受短期抗抑郁治疗后,负性情绪刺激下可见右侧枕下回和左侧枕上回激活较健康组下降,这一枕叶持续激活降低改变可能与抗抑郁药物敏感性不足和抑郁复发有关。一项针对抑郁症患者长期任务态随访研究提示,该类人群相较于体检健康人群,在接受负性情绪刺激时,可见包括杏仁核、前额叶及枕叶在内多个脑区神经活动功能接连减弱,进一步支持了枕叶参与抑郁症发病的观点[11]。此外本次研究还提示,接受化抗抑郁治疗后首次发作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较治疗前及健康组,双侧顶下缘角回激活程度均显著增强,与既往研究结果相符[12],证实短期有效药物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患者顶叶部分区域损伤,改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轻中度抑郁症首次发作后接受短期抗抑郁治疗后fMRI 检查所显示负性情绪相关脑区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但仍可见程度不一功能损伤,故fMRI 可作为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估的客观影像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