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否促进了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
——基于2021年A股上市公司实质性与策略性创新的实证研究

2022-08-26王子怡苏州大学商学院

品牌研究 2022年24期
关键词:策略性实质性税收

文/王子怡(苏州大学商学院)

一、引言

2018年,为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力度,我国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对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75%进行税前加计扣除。2021年,为进一步促进减税降费,我国将目光放到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制造业企业,进一步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规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由175%提高至200%的税前加计扣除。

在给予企业大幅税收优惠的同时,要兼顾实施的效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否真的激励企业进行创新?还是间接促进了企业利用该政策进行避税,实质上只是减负并未促进实质创新?在目前由于疫情,我国在各方面加大财政支出,同时实行减税降费政策,财政压力增大,各地方政府相继出现财政资金不足的背景下,研究现行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对日后缩小优惠范围,提高税收效率,精准推动企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否能推动企业创新?针对这一问题,大量学者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实证研究结果存在差异。

一部分学者从不同角度衡量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贺康等(2020)认为,加计扣除政策显著提高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与当年及前一年研发支出之和的比值,从而提高了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李宜航等(2022)认为,2021年出台的两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具有积极影响。

但一些学者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将创新细分,认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于企业的实质性创新、激励效果并不显著。黎文靖和郑曼妮(2016)认为,受产业政策激励的公司只是非发明专利申请显著增加,重数量轻质量;柳卸林等(2021)认为,在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方面,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具有副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从异质性出发,研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在不同情况下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一些学者就产权性质、地区分布、行业性质等要素展开实证研究。梁俊娇和贾昱晞(2019)认为,如加计扣除类的间接优惠对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的创新激励性更强;贺康等(2020)认为加计扣除政策对非国有、大规模、非高新技术、高市场化地区企业的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的激励效果更好;陈宇和刘玉环(2021)认为加计扣除政策在国有、规模较大、市场竞争程度较低、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中实施效果较好;王琦芸等(2021)认为研发费用“再加计扣除”政策实施以后,非东部地区的研发投入显著高于东部地区。

一些学者就不同的创新绩效实证研究异质性的影响。黎文靖和郑曼妮(2016)认为,选择性产业政策激励企业策略性创新现象只在国企组、非高新技术行业组中显著。邢会等(2021)认为,税收优惠对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行业的创新方面激励效应无论在实质性还是策略性创新都表现得更明显,区域异质性创新效果呈现出东、中、西部递减的状态。

本文认为研究结论出现较大差异的原因在于各研究选取衡量企业创新绩效的要素不同,存在微观与宏观上的差异。通过总结我国学者相关研究结果可以发现,认为加计扣除可以促进企业创新的研究通常立足于企业的研发投入、总专利数等宏观因素,认为未能促进实质性创新的研究通常着眼于高技术发明专利产出与税收优惠的不对等、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数量与企业自身创新投入之间的背离等微观层面。

同时,由于2021年制造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175%提升至200%的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时间尚短,数据更新较慢,新政策缺少相关文献进行合理、有效的实施效果评价。因此,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从微观角度出发,分别从2021年企业的实质性创新、策略性创新两方面为切入点,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综合考虑行业性质、产权性质、地区分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否真正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的创新效应

为实现创新,研发投入必不可少。但由于研发投资具有高成本、高风险等特点,研发投资通常会低于社会所需求的最优水平,需要通过一定的财税激励政策加以调节,促进资源有效配置。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减少企业研发成本,从而刺激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达到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的目的。同时一些企业为获得更多的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为“寻扶持”而增加“创新数量”,“创新质量”并未显著提高。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

H1:总体而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显著提高企业的实质性与策略性创新。

(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行业异质性企业的创新效应

2021年提高了对制造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

H2:对比非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显著提高制造业企业的实质性与策略性创新。

(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产权异质性企业的创新效应

一方面,国有企业获取政策照顾和银行资金支持相对便利,使得国有企业市场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相对较弱。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存在政治关联。与政治关联企业相比,无政治关联企业在创新绩效上,两极分化现象更加严重,政治关联显著地抑制企业创新。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

H3:对比非国有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显著提高国有企业的策略性创新。

(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区域异质性企业的创新效应

近些年,税收优惠政策由于不同区域地理位置、对外开放水平、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的不同造成实施效果的差异越发明显。与中西部相比,东部沿海地区创新氛围更为浓郁。基于该原因,本文提出假设:

H4:对比中西部地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显著提高东部地区企业的实质性与策略性创新。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由于我国非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不全面,本文选取2021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虑到政策适用行业范围与数据的可比性、完整性,本文对样本进行以下条件筛选:(1)剔

除金融业、烟草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娱乐业公司;(2)剔除缺少本文研究变量相关数据的公司;(3)剔除被ST处理的公司。样本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CSMAR),最终确定使用326家公司范本。部分相关变量数据通过样本数据,运用Excel软件计算得出。

(二)变量定义

1.因变量

将申请发明专利的企业行为认定为实质性创新(Patenti),申请非发明专利(包含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企业行为认定为策略性创新(Patentst)。

2.自变量

自变量包括研发支出(RD)、企业规模(Size)、偿债能力(Lev)、盈利水平(Roa)、行业性质(Treat)、产权性质(Own)、区域分布(Loc)。

各变量具体定义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

(三)模型设定

本文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衡量企业实质性创新与策略性创新,基于EViews10进行数据回归。

实质性创新模型:

策略性创新模型:

其中,α0-α7为偏回归系数,μ为随机误差项。变量具体定义见表1。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对326个样本用最小二乘法,利用EViews分析.

模型参数具体数据为:

两个方程均通过经济意义检验。调整后的可决系数都不太高,但均通过F检验,说明模型均通过了总体显著性检验。

在显著性水平α=0.05的情况下,模型(1)中仅有LOG(RD)拒绝了原假设,其余6个变量p值均远大于0.05,未通过t检验。说明仅有研发投入金额对实质性创新有显著的影响;模型(2)中LOG(SIZE)、LEV、TREAT拒绝了原假设,其余4个变量均未通过t检验。说明企业总资产、资产负债率和行业性质对策略性创新有显著的影响。

(二)多重共线性检验

为验证模型的多重共线性,可根据VIF检验来判断。具体如表2、表3所示。

表2 模型(1)VIF检验

表3 模型(2)VIF检验

由以上两张表可以看出,各自变量VIF值均小于5。说明模型均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三)异方差检验及修正

对于该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本文采取White检验对模型(1)和模型(2)进行验证。White检验的结果如图1、图2所示。

图1 模型(1)White检验结果

图2 模型(2)White检验结果

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于模 型(1),Obs*R-squared=11.04522< X2

0.05(7)=14.0671。另一方面,p=0.1367>0.05,从而接受原假设,认为该回归模型不存在异方差;对于模型(2),Obs*R-squared=20.69577>X20.05(7),且p=0.0042<0.05,从而拒绝原假设,认为该回归模型存在异方差。

因而对模型(2)进行异方差的修正。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建立残差平方的辅助回归方程,以该方程绝对值开方后的倒数作为权重,回归结果与White检验结果如图3、图4所示。

图3 修正后的OLS回归结果

图4 修正后的White检验结果

修正后的Obs*R-squared=13.52704<X20.05(8)=15.5073,p>0.05,说明不存在异方差。

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下,LOG(SIZE)、LEV、TREAT的p值远小于0.05,拒绝原假设,认为企业总资产、资产负债率和行业性质对策略性创新有显著的影响。

(四)模型的改进

根据以上模型的检验最终结果,得到的方程为:

校正后的模型经济意义为:假设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研发投入金额每增加1%,实质性创新预期增加0.7663%;企业总资产每增加1%,策略新创新预期增加0.3646%;企业资产负债率每增加1%,策略性创新预期增加305.87%;行业性质影响策略性创新,对比非制造业企业,制造业企业在2021年新政策实施后策略性创新增长63.98%。

六、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在我国经济向自主性创新转型的过程中,上市公司作为各领域的领头企业,其创新绩效对我国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影响深远。近些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减税降费,不断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提高扣除比例,激励企业提高创新水平。对加计扣除政策的激励效果进行定量评估,既是对政策执行效果的检验,同时也有利于日后针对性制定政策,抬高认定门槛,从而减少企业避税、减轻财政资金压力。鉴于此,本文以2021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新的加计扣除政策对实质性、策略性创新的激励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021年提高制造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激发的更多的是一种策略性创新而非实质性创新,追求创新“数量”,忽略创新“质量”。进一步地,本文发现对资产规模大、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制造业企业策略性创新激励效果更强,研发投入显著影响实质性创新。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政府在制定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时,应注意“普惠性”和“特惠性”政策的协调,综合考虑行业性质、企业规模、负债水平等特点,实行有差别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研发投入金额高、总资产大、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可以给予更大的税收优惠。为促进普遍性创新,需要继续坚定实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目前面临疫情带来的冲击,尽管策略性创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税源的流失,却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短期之内仍是助力企业减税降费、激发活力的有力政策之一。

第二,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对研发投入占比较高的企业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激发企业实质性创新活力,以更好地发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激励效果,真正提高创新绩效。研发投入仍是企业创新最直接的体现,结合技术溢出效应,现行政策应继续鼓励研发投入占比的提高,例如企业内部技术研发、引进国外高新技术、投资基础学科、引进人才等。

第三,企业迎合性的低质量创新,一味投入研发费用,忽视创新实质性产出,与政策的实施初衷相违背。短期之内,策略性创新缓解了企业税负;但长此以往,该税收漏洞会对财政收入造成一定消极影响。目前由于实行减税降费政策,各地政府已出现财政收入短缺情况,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需要大量财政资金维持。因而,在今后应逐渐提高对“创新”的优惠标准。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优惠认定标准,增加对研发费用投入项目的考察、创新成果的甄别,量化创新的难度、深度,加大高新技术含量项目在研究前期阶段的支持力度,激励企业提高实质性创新绩效。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平台,有效建立“专利盒”制度来鼓励企业关注研发产出,促进企业的实质性创新。

第四,加大政策实施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条例。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可能会引发企业作假行为,将其他成本费用划入研发费用,从而享受本不该有的优惠额度。因而,税收征管部门应注意审核,或是在制定政策时明确规定研发费用来源、扣除限额。

第五,给予中、西部地区更大力度的创新支持。从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中西部非国有企业的实质性创新绩效强于东部地区。因而,可以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税收优惠力度,促进中西部企业扭转自身缺乏创新资金等劣势,以更优惠的财税政策吸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企业到中、西部地区开设工厂,从而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实现不同地区协同发展和共同富裕。

相关链接

研发费用是指研究与开发某项目所支付的费用。我国有关制度对研发费用的规范存在于两个方面《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从会计核算角度规范了企业对研发费用的确认、计量、记录及报告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从税法角度规范企业对研发费用的归集、摊销及抵减企业应税收入进行了规定。

研发费用:

研发费用是指研究与开发某项目所支付的费用。

研发费用规范的方式:

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研发费用的规范方式,存在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的规范则见于1980年1月1日起对财务报表生效而进行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第9号——研究和开发费用》。

我国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处理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研究阶段发生的费用及无法区分研究阶段研发支出和开发阶段研发的支出全部费用化;二是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证明符合无形资产条件的支出资本化,分期摊销。

如前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对研发费用要求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处理,“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猜你喜欢

策略性实质性税收
拜登和习近平举行“广泛和实质性”视频会晤
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法律援助的实质性分析
税收(二)
策略性指导精致文笔
税收(四)
税收(三)
小学语文减负增效作业优化设计研究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语言理解的策略性
上半年个税同比增长150.5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