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膜糖蛋白Ⅸ轻度缺乏巨大血小板综合征1例报道
2022-08-26陶朝欣张玉娜白明明张校辉许丽亚邢江涛郝冀洪张牡霞
陶朝欣, 孙 洁, 张玉娜, 白明明, 张校辉, 许丽亚, 邢江涛, 郝冀洪, 张牡霞
(1.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检验科,河北 石家庄 050021;2.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超声诊断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3.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检验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4.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心实验室,河北 石家庄 050001)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bernard-soulier syndrome,BSS)的发病机制是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Ⅸ-Ⅴ复合物缺乏[1-2]。BSS发病率低,不足1/100万,多为散在病例报道[3-5]。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近期收治1例出血患者,根据实验室相关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BSS,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21岁。8年前月经初潮,经血量大,出血不止,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就诊。患者自出生后第6天,发现面部有散在出血点,间断鼻出血,压迫后可止血,多次复查血常规,多在(60~70)×109/L范围内波动,血小板计数最低<10×109/L,偶尔可达正常范围。
家系调查:患者有一胞姐,出生后1个月面部皮肤可见出血点,血常规结果示血小板减少,13岁时月经初潮,出血量大,月经期长,经血不止,到北京某医院就诊,诊断为BSS伴缺铁性贫血。两姐妹临床表现相同,均表现为自幼出血,血小板减少,父母非近亲结婚,血常规检查三系正常,家族中其他成员未见相同疾病。
查体示:体温37 ℃,心率9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4.63/9.31 kPa(110/70 mmHg)。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肝脾及。
2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78×109/L,血红蛋白61 g/L,红细胞计数2.90×1012/L,血小板计数6×109/L,血细胞比容19%,红细胞平均体积76.2 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27.7 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22 g/L,网织红细胞2.1%,血小板平均体积因血小板数量过少,仪器出现空白区。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40%,淋巴细胞55%,单核细胞3.4%,嗜酸性粒细胞1.1%,嗜碱性粒细胞0.5%;血小板少见,形态异常,体积大,椭圆形多见,部分血小板颗粒稀疏,有的巨大血小板颗粒集中在中央,类似于细胞核,边缘颜色浅染。见图1。
图1 外周血涂片(瑞氏-吉姆萨染色, ×1 000)
(2)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系比例稍低,以晚期细胞为主;红系增生活跃,以中晚期细胞居多,部分幼红细胞体积小,成熟红细胞轻度大小不一,部分成熟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全片共计数巨核细胞487个,分类25个,均为颗粒型,血小板少见,形态异常,体积大。见图2。
图2 骨髓涂片(瑞氏-吉姆萨染色,×1 000)
(3)铁染色示内铁8%,外铁阴性。
(4)染色体检查。培养24 h后,G显带分析示中期分裂象,核型结果为:XX[4]。
(5)血小板膜糖蛋白及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检测示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CD42b) 96.9%/97.3%;GPⅨ减低(CD42a)23%/96.9%,GPⅡb(CD41)96.3%/98.20%;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IgG 1.49%,IgM 2.68%,IgA 1.05%。见图3。
图3 流式细胞术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结果
(6)其他检查,瑞斯托霉素诱导血小板聚集明显减低(<10%),ADP血小板聚集(17%);凝血试验正常;血块收缩良好。
(7)生化检测:碱性磷酸酶264.3U/L(升高),尿酸367 μmoI/L(升高),肌酐32.3 μmoI/L(降低),血清铁2.6 μmoI/L(降低),铁蛋白7.91 ng/mL(降低),总铁结合力81.8 μmol/L(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11%(降低)。其他项目均正常。
3 讨论
BSS是由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Ⅸ-Ⅴ复合物基因缺陷所致,血小板膜糖蛋白复合物的任何一种基因表达缺陷均可致出血,血小板在血浆环境中肿胀,在玻片上也无法维持正常形态,表现为血小板体积大[6-8]。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Ⅸ-Ⅴ复合物表达是目前诊断BSS的一种简便而重要的方法[9]。任何一种成分的基因突变都可能导致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Ⅸ-Ⅴ复合物的缺失或功能异常。本例患者根据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Ⅰb-Ⅸ-Ⅴ复合物结果判断为膜糖蛋白Ⅸ减低。相关文献报道此类疾病以缺乏膜糖蛋白Ⅰb为主[4-5],膜糖蛋白Ⅸ缺乏较少见,师丽晓等[3]报道过1例14岁女孩检出膜糖蛋白Ⅸ基因纯合突变。
本例患者出生6 d后皮肤黏膜有出血倾向,月经期血小板计数常<10×109/L,月经期后血小板可多在(60~70)×109/L范围内波动,偶尔恢复到正常范围。BSS患者行瑞斯托霉素诱导血小板聚集试验并不能激活血小板,对瑞斯托霉素无反应,尤其是患者血小板数量重度减少时,瑞斯托霉素诱导聚集率往往<10%,甚至测不出数值。有研究发现,部分BSS患者血小板对ADP等诱导剂反应正常,部分患者因BSS血小板数量减少而体积巨大,难以分离到足够的血小板,往往无法进行血小板聚集试验[3]。本例患者因为血小板数量重度减少,达不到试验基本要求,且血小板体积大,造成血小板聚集ADP诱导剂检测结果不理想。本例患者有家族史,自幼有出血表现,血小板减少,且血小板形态异常,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示血小板膜糖蛋白Ⅸ表达降低。由于患者长期出血,致内铁减低,外铁阴性,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减低,总铁结合力增高,并同时伴有缺铁性贫血。BSS患者有的幼年夭折[10],有的可生存至成年,年龄最大的51岁,本例患者现年21岁,同胞姐姐23岁,属于轻型GPⅨ缺乏B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