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泉州南音之演唱体会
2022-08-26骆惠婷
骆惠婷
泉州南音,又称弦管、南管等,是中国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自“申遗”成功以来,备受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笔者自幼习南音,有近24年南音演唱学龄,硕士期间师从国家级南音传承人苏统谋老师②学习南音演唱以及南音理论知识,专注南音演唱研究,接下来,笔者想谈谈习南音演唱期间的所学所得。
南音唱曲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唱情曲与唱景曲。上千首南曲,唱情曲占有较大的比例,而唱情曲又包括闺怨曲,相思曲等。在研期间,由于对王昭君本事南曲的偏喜,遂翻阅所收集的以王昭君为题材的传统南曲曲谱,并结合龙彼得先生③在《明刊戏曲管弦选集》第84页对昭君本剧目曲的阐述,可将南曲中以王昭君为题材的活态传统南曲归类为三个阶段:(1)遭受毛延寿迫害时悲愤的演唱曲目;(2)出塞前的演唱曲目;(3)出塞途中哀怨的演唱曲目。故,可将南曲中昭君本事曲归属闺怨曲类。经过对昭君本事南曲的学习,演唱,揣摩与研究,笔者感触颇多,借此略谈几点演唱体会。
一、口传心授之学习方式对传统南曲唱腔的影响
一直以来,南曲以“口传心授”的教唱方式世代相传,笔者的民间南音启蒙师傅便是以此教唱方式授课,直到上高校师从黄淑英、苏诗咏、苏统谋等著名国家级南音传承人,亦是以“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进行“念曲或念嘴④”。“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虽然完好的保留与传承了南曲传统的元素,以及南曲传统的相关信息,但其间又存在着矛盾的辩证关系,有利也有弊。笔者采访苏诗咏时,苏曾说到:“我们那时候学南音,都是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唱,到高音的时候,老师没有教如何发声,我们就用丹田的力气唱上去,刚开始学习南音的很多人后来都因为唱不了那么高的音而放弃了”。苏统谋也谈过学习南音的经历,据介绍,他学南音时,南音先生抱着一把琵琶,连曲谱都没有,边写曲词同时画圈与点边教唱,如右图所示,“双”为曲词,圈为拍,点为撩,一圈一点为四拍(相当于紧三撩)这个字的拖腔就要10拍之长,若碰到更长拖腔的就要画得整个字密密麻麻,没有音高的注释,全跟着老师唱,遇到高音时,老师也没有教唱发声方法,都是用力喊,结果整首曲子还没唱完嗓子就先沙哑了。因此,笔者认为对待南曲演唱“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应是取其精华,择优传承,“口传心授”的教唱虽保留并传承了南曲演唱最传统的润腔与韵味,但在演唱发声方面还须结合科学的歌唱方法进行教唱。
二、南曲唱腔中抑扬顿挫之妙用及情感处理
宋·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这是古代特有的一种诗歌批评样式,这里的“抑扬顿挫”指的是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作为古代较有个性并且胆大直肠的诗人张戎认为,好诗应该具备“意”、“味”和“气”、“韵”。“意”“味”可以学而致之,至于“韵”之高下,“气”之强弱,则是属于作家气质和秉性方面的因素,不可强致。南曲演唱的腔韵若是平平淡淡,也将失去活性。小时候常听村里南音社老一辈南音人(特别是男性)演唱南音,顿挫感非常之强烈,遇大韵拖腔时,演唱声音更是高低起伏,而如今南音演唱者大部分为女性,女性的嗓音偏明亮而细腻,加上现在追求流线感之美,因此,演唱南音时不免显得有些柔弱。笔者欣赏著名南音艺人王心心《昭君出塞》专辑中的南曲《把鼓乐》时,发现王心心演唱南曲时将抑扬顿挫用之妙哉!南曲《把鼓乐》中的“三恨”昭君唱段,王心心演唱昭君怨恨毛延寿的奸臣行为时在润腔上作出了高扬的行腔,而唱到昭君悲叹自身的命运时在润腔上则下行的做韵修饰,正是融入这“扬、抑”的唱法将该曲中昭君的内心独白表现的淋漓尽致。伴唱员在唱番军唱段时,节奏的把控上快于昭君唱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运用“顿、挫”之唱法将活泼欢快的番军形象充分体现出来。可见,抑扬顿挫之唱法在演唱南曲时对情感的表达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在注重声音强弱的处理以及节奏急缓的变化时,演唱者对曲子曲词的理解,以及个人南音的修养,也将对演唱时情感的把握与表达是否准确有直接的影响。
三、南曲演唱方法之思考
(一)发音位置的变化与调整
南音人总说“唱南音靠的是本钱”,意思是南音是用真声演唱的,因此对演唱者的嗓音及声线条件有所要求。笔者采访苏诗咏时,她曾这样说到,当时她去参加南音乐团考试时,考生非常多,但是最后通过考试进入乐团的只剩几个,而大部分被淘汰的都是因为嗓音条件不好的。笔者根据自身近20年南音学龄,演唱南音一路走来之体会时,发现演唱南曲的用声瓶颈在琵琶音位的“一空”,此音位相当于C调首调g1,也是演唱南曲的换声区,当然,此换声区因人而异。由于南曲用真声演唱,发声位置经常集中在喉头部位,所以遇到稍高的音位时,声线条件不好的演唱者就会出现,破音,破嗓的情况。而声腔共鸣作为当代科学歌唱的重要发声方式,亦可以运用到南曲演唱发声方法中。声腔共鸣直接体现于共鸣器官中,人体的共鸣器官包括胸腔、口腔、头腔三大腔体。当代的歌唱声音之所以圆润,丰厚,且越到高音越通畅饱满,正是正确合理运用了这些共鸣腔体,一般运用方式为:低音时多半运用胸腔共鸣,中音时运用口腔共鸣较多,高音则用头腔共鸣。但如若全采取声乐的歌唱发声方式来演唱南音将失去南音的韵味,因此,演唱南曲时的声腔共鸣又应该有选择性的选择共鸣腔体部位,为保留南音原有的味道,可将根据演唱者自身的嗓音条件,将所演唱的曲子的最高音与最低音标记出来,并找出该曲中个人演唱时发声的瓶颈音位,低于此音位的用真声演唱,而高于此音位时则加入声腔共鸣,此时的发声的腔体应是在口腔与头腔中间的部位,并将真假声完美的融合进行演唱,这样将不失南音演唱时声音的本性。
(二)气息的运用与控制
唱曲如果只靠“本钱”,那么很快将会将嗓子唱哑或唱坏。我们经常听到老一辈的南音乐人说自己老了唱不动了,而中国许多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到老来时依然常见登台演唱,歌声仍旧十分洪亮,如郭兰英、李谷一、邓玉华等。这些女高音歌唱家不仅仅是因为个人先天嗓音条件优越,更是运用了科学的符合个人的发声方式进行歌唱。中国古代唱论中有此论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及其意分抗坠之音,即其术。”意思是:歌唱好的人,必须会调节气息以其支持歌唱发声并产生积极的作用。由此可知,歌唱需要靠气息的支撑,气息是带动声带发声合维持歌者持续歌的动力。常见民间南音演唱员演唱南音时直嗓,白嗓,或出现破音,扯嗓,吊嗓等不符合歌唱的合理发声方式,正是因为缺乏气息的运用。于此,谈及笔者自身习南音经验,进高校之前由于还未接触声乐发声的学习,演唱南音时经常出现扯嗓破音的情况,而后就非常害怕高音,一遇南音琵琶“一空”(C调首调g1)时,就用鼻音演唱,因此让人听觉上产生排斥现象。而之后的学习,接触声乐中的发声与气息调节的训练,慢慢发现对演唱南音有所帮助。气息有助于突破南音演唱发声的瓶颈,特别在高音时,须靠气息的支撑,气息主要来源于腹部的力量,腹部鼓起或是收进(因人而异)使得声带放松,声音俯冲至口腔于头腔部位之间,并且靠气息的运作将真假声完美结合进行演唱。特别被南音界所称功夫曲的七撩大曲,其演唱速度非常缓慢,并且出现多个高昂拖腔的大韵,若没有气息的支撑,是没办法将其演唱好的。气息是贯穿整个演唱的源泉,不仅高音需要气息的支撑,低音时也需要气息协助,才能使低音铺得开,更为通畅。
四、南曲之“和”
“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意思是: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和谐,而和谐是音乐的根本。中国乃以和为贵,以和为美。弦友间常说到“来和一套”,意思为:合奏一套指套。或说“家俬头没和没办法唱”意思是:南音的乐器与乐器之间没有调好音准,或是配合不默契。“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正是南曲之和,亦之默契,要求乐器与乐器之间音准的一直,相互配合默契,而歌者与乐器之间也要配合融洽。南音界中有句俗彦:“琵琶是万军主帅,箫是带路先锋”,意思是:南音琵琶在南音中具有统帅的地位,洞箫在南音演奏加花做韵修饰时要起到引导其他乐器的作用。也有:“娇箫饱曲,箫咬弦,弦入箫,曲会入管”之说,更为直观体现出,南音演奏演唱时,五位唱奏员是浑然一体的。在南曲的唱奏时,虽然南音琵琶起着主导地位,但也需要关注歌者演唱时的速度进行弹奏,若一味随心所欲,将会喧宾夺主,三弦的弹拨音量必须次于琵琶的音量,弹拨速度应与琵琶同步,洞箫与二弦之间的演奏应根据南音的箫弦法互相应和,如影随形。而歌者应把握好音准,唱之入管⑤,与乐器演奏融为一体,方能体现南曲之和,奏出南曲之美!
结 语
众所周知,南音散曲千首以上,演绎的历史人物近百个,本文选择以王昭君作为南曲唱腔研究对象,不仅是出于个人对其的偏好,更是昭君精神发扬了中国固有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思想,昭君和亲文化促使了历史民族平等和谐的新关系,这是区别于其他南曲中历史人物偏向儿女私情的价值所在,并且南曲中昭君本事曲涉及了七大门头,以及跨及所有管门,因此,值得深入挖掘昭君本事南曲的作品内涵,及唱腔艺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南曲唱腔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将一首南曲唱得有功夫,有味道,关键在于对该曲作品的深入理解,曲词咬字的清晰,润腔做韵的到位,以及曲中人物情感的把握与表达,才能将该曲真正的乐思传达给观众。
在南音演唱中,处理好咬字与做韵之间的关系,对曲子基本信息的熟知,内容的深入了解与挖掘,演唱速度的把控,以及作品人物情感的把握是对一位南音演唱者的基本要求。依据南曲演唱咬字的发音方法和做韵的连带关系,以字头音占据时间最长,因此,在字头音发音的做韵亦十分关键,在字头发出的音韵要清晰而且肯定,字腹的化音做韵则可以根据传统曲目的门头特征旋律在规定内进行润腔的加花,字尾收音时必须做到“现字”(把整个字完全收干净),这样才能达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演唱要求,才能引人入胜。笔者试收集整理南曲中昭君本事的活态南曲,并以其中曲子为例探究南曲的唱腔,旨在为今后学术界学者们研究相关方面的南曲提供参考,以及对南曲演唱初学者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与运用价值,同时有益于对南唱演唱的传承与保护。■
注释:
① “指”、“谱”:泉州南音的音乐内容分为“指”、“谱”、“曲”三部分。
② 苏统谋,(1939—)晋江深户人,南音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首个“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曲艺艺术家”称号获得者。
③ 龙彼得(1920-2002),荷兰人,国际著名汉学家、英国牛津大学荣誉中文讲座教授。
④ 念嘴,意思是跟着老师咬字的口型来念歌。
⑤ 入管:表示演唱、演奏的音准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