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琴曲《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创作特征及演奏诠释
2022-08-26刘禹廷
刘禹廷
“改编”是我国钢琴作品常用的创作形式之一,作曲家们通过对声乐、器乐作品的改编创作,使中国的钢琴作品更加的丰富,也让经典的中国音乐作品可以通过钢琴改编得以传播。而根据我国经典歌曲改编的钢琴独奏曲是中国钢琴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类作品的改编既保留了歌曲中的民族韵味,又使钢琴曲具有了中国化色彩,为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拓宽了传播发展途径。这种来源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来源于红色经典歌曲的钢琴改编作品,蕴含着饱满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的历史记忆。
一、钢琴曲《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创作特征
(一)我国红色经典歌曲同钢琴改编曲的融合与发展
我国红色经典歌曲,是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是我国从革命战争时期开始至20世纪70年代末涌现出来的诸多响应党的号召、鼓舞战斗士气、展现积极精神、传播社会历史发展的正能量与革命事业、建设事业等紧密联系的歌曲泛称。这一时期产生并广泛发展的经典音乐作品,以跳动的音符记录着中华儿女的民族情、爱国心,其动人心弦的旋律深深地打动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的心,同时因其较大的影响力,往往成为器乐改编的对象。包括红色歌曲钢琴改编曲在内的“红色音乐”,在中国的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红色音乐作为中国本土、地方民间音乐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的产物,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等不同的历史阶段。在一段时期中,红色音乐吸引了众多优秀的作曲家参与其创作、改编,产生了大量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具有鲜明时代主题特征的音乐作品。
在对具有革命思想的红色歌曲和传统作品进行改编的过程中,钢琴家们开始探索如何将具有鲜明本土特色、民族风格特点的中国旋律同西方的音乐技法相结合,进行具有中国气质的钢琴作品创作实践。这类作品的大量产生,使中国钢琴改编创作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这些作品的诞生和推广,也使我国音乐文化能够通过钢琴作品被更好地传承与发扬。
(二)钢琴曲《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创作背景
1963年,按照周总理提出的“三化”指示(即“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中央芭蕾舞团首次将电影《红色娘子军》进行了改编尝试,吴祖强和杜鸣心负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创作。为此杜鸣心到海南岛搜集了许多当地的舞蹈、民歌、琼剧等素材。1964年,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国庆期间正式首演,获得极大的反响,其中的配乐插曲《军民团结一家亲》具有鲜明的海南黎族音乐风格,旋律优美动听,曲调朗朗上口,是经典歌曲中的佳作。这首歌曲采用了解放战争时期流行于海南革命根据地的黎族民歌《五指山歌》的音乐素材而创作,具有独特的民族音乐魅力。钢琴曲《军民团结一家亲》是杜鸣心通过对这部革命舞剧的音乐歌曲进行改编创作而成的,是一首表现了部队热情高昂的革命斗志以及军民情深、团结一心的钢琴作品。
二、钢琴曲《军民团结一家亲》的艺术特征
(一)音乐形象
钢琴曲《军民团结一家亲》具有很强的形象性特征。其原因在于音乐的“母体”来自舞剧,而舞剧的最初艺术灵感来源于电影。因而,电影、舞剧中的人物形象、思想主题都直接呈现出音乐所要塑造的形象内容,使演奏者和听众能够通过对艺术画面的直观感受,更为简单明了的知悉音乐的整体乐思,更利于引发情感共鸣。
这首钢琴改编曲的音乐旋律主要来自于舞剧第四场党育英雄、军民一家的标题性主题歌曲。这是一首具有浓郁抒情气氛的革命歌曲,通过曲名和歌词便可清晰的理解其音乐内容,歌曲以“万泉河水”的抒情旋律和歌词唱出了军民鱼水之情,音乐的色彩十分明亮,旋律洋溢着明朗、祥和的气氛,展现出革命根据地军民团结亲如一家的景象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舞剧中这段所描绘的是洪常青给娘子军连的战士们在万泉河水边的红军宿营地上政治课的景象。天气阳光明媚,乡亲们满心欢喜的给红军们采荔枝,编斗笠,表达对他们的慰问。这温馨欢乐的景象彰显了“军民团结一家亲”的音乐主旨,使其对军、民情感的塑造,成为表现的核心之一。
在进行钢琴曲改编的创作中,为了使钢琴非语义性的旋律语言具有更为明确的指向性、标题性特征,作曲家运用节奏、调式调性、旋律等多种作曲技法,塑造音乐作品中万泉河水和环境氛围的物化形象与团结抗敌、情深义重的军民情感和革命精神。外在的创作技法与内在的情感内涵相结合,赋予了乐曲生动鲜明的音乐形象。
(二)艺术特点
钢琴曲《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旋律动机提炼自歌曲《万泉河水》的音乐曲调,在音乐语言上具有鲜明的海南黎族音乐风格。改编成钢琴曲后,乐曲采用中国五声调式,运用原有线性的旋律动机,充分发挥了民族音乐的魅力,极大丰富了钢琴作品的中国化特征。
歌曲中明确的语义性和指向性特点,使其旋律优美、规模短小。但歌词所传达的形象与情感,则需要以钢琴技法来展现。从作曲技法来看,在保持歌曲的调式旋律的基础上,作曲家运用钢琴所具有的多声部的乐器特征,把西方写作技法融入其中,通过采用织体变化、旋律扩展、声部叠加等作曲方式对主题旋律进行了加工创作,不但体现了钢琴这件乐器的和声性色彩和立体性思维特点,也使这段线性的民族旋律有了多声部的立体音效,突破了单声部旋律难以达到的对多层次形象的塑造,使得音乐更富有立体感和动态感。从音乐表现来看,乐曲中的装饰音与流动的琶音分解和弦,这些强有力的音乐衬托及色彩性的和声,不仅描绘出舞剧中军民生活、革命的场景,还将不同的人物形象通过钢琴各声部的音色特点进行立体性的刻画,呈现出多样性形象特征。从题材内容来看,这类以经典歌曲改编的钢琴作品,既丰富了我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形式,又承载了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与爱国情怀,并以钢琴语言纪录了中国的音乐文化精神。
三、钢琴曲《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演奏诠释
此曲是再现单二部曲式,主调为A宫调式。
曲式结构:
(一)物化形象与音乐意境的演奏诠释
物化形象的表现,对于衬托主体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全曲的不同段落,作曲家通过对装饰音和伴奏织体等音乐材料在各个声部的穿插运用,使万泉河水的物化形象与祥和明媚的音乐意境在灵动流畅的旋律中得以呈现,并贯穿全曲始终。
乐曲引子部分,华彩性的琶音、轻盈的颤音、横跨三个八度的旋律线条,伴随着自由而不散漫的速度节奏,引人联想到流动的万泉河水和波光粼粼的水面。通过对钢琴高音区的选择,清脆、明亮的音色仿若中国传统木管乐器笛子吹奏的音响效果,营造出鸟语花香的海南岛景象,整段音乐充满安详宁静的气息。这部分的演奏需要控制力度和速度,不能演奏的过快或过慢,需要根据内在情感、情绪的发展而慢慢展开,并且要准确的运用切分踏板,来延长声音的“寿命”,使整体旋律在和声效果上得以润色。
A段中(谱例1)右手高声部的短倚音和装饰性波音和弦仿佛水波的涟漪,与主旋律如影随行,左手低音部持续的主音配以中声部的切分节奏如荡漾的河水,此处以物化形象的音型织体烘托了音乐的整体意境氛围。
谱例1
在演奏中,为呈现河水清灵、万物斑斓的听觉感受,在装饰音和琶音和弦的演奏上,手指的下键要准确而灵敏,松弛的臂部、掌部肌肉能够使掌关节保证均匀自如地发力,再以积极的手指带动掌关节灵活松弛的贴键演奏,音色便会柔美而细腻。
在25-32小节的连接部,声部由四声部缩减至三声部,高声部与中声部相织构成了八度旋律线条,并以十六分音符节奏型同低声部跑动的琶音分解和弦相配合,三个声部丰富的音色层次,在音响效果上似川流不息的河水,将音乐引入A’段。此处要注意清晰准确的定位音乐旋律线条,合理分配手指在不同声部中的演奏力度。
A’段(谱例2)右手半分解和弦及装饰性的琶音和弦的结合运用,以清脆柔美的音色,描绘出碧波荡漾的水面。
谱例2
B段是乐曲的高潮部分,通过民族调式中的旋宫手法,A宫调式中的清角D音变为了宫音,音乐的调式转为了D宫。在音型织体上,左手六连音琶音伴奏以音值上的紧凑感和长线条的音乐张力,展现了奔腾雀跃的万泉河水形象,推动着音乐情绪的发展。在演奏以上持续跑动的琶音分解和弦伴奏时,需要跟据多次织体变化进行力度控制和踏板控制。对需急速弹奏的一连串音符要做到心中有谱,更要适度缩小指尖与琴键的距离,并将整体手位放在靠近黑键的位置,这样有利于手指轻易的在黑键、白键上进行前后移动,减少了手部的多余动作,这样才能使手指在张开的手掌下精确快速的下键并机敏灵活的转换手位,从而演奏出河水的流动感。
(二)人物形象与情感内涵的演奏诠释
主题旋律从多声部间的交替演奏到柱式和弦的奏响,营造了混声合唱的音响效果。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为了体现军民团结中的“民”是海南岛当地的黎族人民,作曲家专门运用了黎族民歌中最为常见的徵调式,这对于塑造黎族人民的人物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乐曲A段(9-24小节),“万泉河水”的主题旋律由右手高声部抒情如歌的奏出,如婉约柔美的女声歌唱。在A’段a乐句(33—40小节)主旋律转至左手中声部,音色如男声深情浑厚的演唱。b乐句(谱例3)中,主旋律宛若男女声对唱般,旋律线条通过在高声部与中声部之间的来回转换,使听觉更具群体化的立体感,展现出多样性形象特征。
谱例3
以上音乐主题的出现,通过几次声部与伴奏织体的变化,从音色、力度的各个层次表达出了音乐情绪的起伏发展。在演奏上,左右手的旋律要平稳交替,精确细致的对各音区的主题旋律进行演奏处理,并以贴键的触键方式,做到歌唱性、情感性的音乐表达。在A’段与B段的连接部分,和声声部由三声部减为两个声部,前三小节上下两声部从下至上同向推动进行,到第四小节变为反向进行,这种既渐慢又把音乐性拉宽的演奏手法配以力度的逐步渐强,完美的将音乐引入了高潮。
B段是乐曲的高潮部分,从A宫转到了D宫调式。此段由c乐句(中句)和a’乐句(再现句)构成。c乐句(53小节—60小节)右手庄严、洪亮的八度柱式和弦伴随着音乐力度的增强,以丰满立体的和声效果,塑造出齐声合唱的群体性人物形象。左手回旋的六连音琶音伴奏与旋律声部相互交融、合并汇聚,跨越三个八度上下齐奏的六连音华彩性音乐织体,使音乐表现力与艺术感染力陡然增强,迸发出宽广豪迈的音乐气概。对群体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军民其乐融融、团结一致,深厚的民族情感。
a’乐句(61小节—71小节)是再现句,主题旋律在此回归,但又跟前两次单音旋律的音乐表现有所不同。右手八度柱式和弦的力度释放、中声部音乐层次的填充和左手六连音的琶音跑动,以宽广厚重的音响效果使音乐情感抒发的更加深切动人,展现出热情高昂的革命士气和坚定不移的军民情谊。在实际的演奏中,要注重通过对音色与力度的变化处理,呈现音乐情感的迸发与升华。在69小节,左右手齐奏以相同的节奏与和声把音乐带入到尾声。最后,四声部齐头并进,在一连串以单音旋律线条对结束句动机的重复推动后,终止于D宫调稳重的主和弦,音乐在抒情而深沉的音响效果中收尾结束。
全曲通过对力度、节奏的变化发展及旋律织体的层层渲染,展现出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炽热的革命情怀和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
结 语
钢琴曲《军民团结一家亲》融汇了我国经典歌曲的音乐精华和钢琴改编曲的创作方式,用钢琴语言记录和歌颂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和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这不仅丰富了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形式,也使我国的音乐文化以多种艺术形式得以弘扬和铭记。通过对这首钢琴曲的演奏与研究,既能真切体会到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又能深刻领略到钢琴赋予民族音乐的崭新魅力。作品中所蕴含的音乐文化精神,是革命热情与爱国情怀的表达,也是民族精神与理想信念的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