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信贷改善环境污染的实证研究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

2022-08-26都红雯

关键词:信贷政策传导环境污染

都红雯,谢 璞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我国绿色信贷政策始于2007年颁布的《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随后又在2011年、2012年相继颁布了《中国钢铁行业绿色信贷指南》和《绿色信贷指引》,要求银行积极实施绿色信贷,调整信贷结构。

通过政策的规范作用,绿色信贷余额逐年攀升,截至2021年底,全国绿色信贷余额超过14.08万亿元。绿色信贷政策实施已有15年,绿色信贷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改善环境污染的?不同省市自治区之间是否存在着相同的传导效应?

一、相关文献回顾

当前,相关学者在绿色信贷改善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方面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是绿色信贷的资金传导效应方面。Aintablian等(2007)[1]通过研究指出,绿色信贷的差别业务可以通过提高重污染企业的利率进而控制环境风险。刘海英(2017)[2]提出,绿色信贷能够通过差异化的信贷模式,使资金投向低污染、低耗能企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谢婷婷和刘锦华(2019)[3]认为绿色信贷通过不同的货币金融政策,用多种信贷方式形成绿色投资,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二是绿色信贷的研发创新效应方面。吴晟等(2019)[4]提出,绿色信贷能够促进企业生态创新,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殷贺等(2019)[5]使用中国2006—2015年23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发现绿色信贷能够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进而通过这一路径减少碳排放。张媛媛等(2021)[6]认为,绿色信贷作为贯彻绿色经济的重要手段,对重污染企业在创新投资方面的影响程度更大。曹廷求等(2021)[7]实证发现,与其他企业相比,绿色信贷会抑制重污染企业的绿色技术研发,但能够促进重污染企业进行绿色转型。Hong等(2021)[8]认为绿色信贷在整体上能够推动企业的绿色研发。但王馨和王营(2021)[9]通过实证发现绿色信贷推动了限制行业的绿色创新,但绿色创新质量提升不明显。Wang等(2021)[10]提出绿色信贷政策有助于创新,即绿色信贷增加了创新规模,提高了创新效率,有助于实现经济目标和环境目标的双赢。

三是绿色信贷的信号警示效应方面。徐胜等(2018)[11]提出,绿色信贷政策的提出与相关产品的推广向社会传递了发展绿色经济的信号,对企业起到警示的作用。Wang等(2019)[12]提出绿色信贷与绿色融资不存在正相关关系,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没有向市场传递有价值的信号,未能成为银行风险管理的决策工具。陈幸幸等(2019)[13]发现,绿色信贷政策会促使商业银行重新配置信贷资源,减少高污染行业的贷款。丁杰和胡蓉(2020)[14]研究发现,环境规制程度越强,绿色信贷的资金配置效应越强,减少重污染企业给环境带来的负外部性。王馨和王营(2021)[9]提出绿色信贷带来的环境规制的加强能够促使企业减少污染排放。

综上,相关学者在绿色信贷改善环境污染方面有了一定的研究,但针对绿色信贷影响环境污染机制方面的研究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局限:(1)现有文献通常分别研究绿色信贷对环境污染影响的资金传导效应、研发创新效应、信号警示效应,而同时研究这三方面单个效应的文献较少;(2)在现有研究中的资金传导效应、研发创新效应和信号警示效应中,对研发创新效应的研究多集中在绿色信贷对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较少研究绿色信贷通过研发创新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理论方面也是如此,而信号警示效应多为理论阐述,较少进行实证研究。因此,文章使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区域面板数据进一步实证研究绿色信贷改善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讨论不同地区间影响机制的差异,为各省市自治区地方政府出台更具针对性的绿色信贷政策提供实证数据。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绿色信贷的推出,是在金融信贷领域建立环境准入门槛,希望通过金融杠杆来实现环保调控。绿色信贷政策发布,促使商业银行不再一味追求盈利,而是考虑到环境的影响,采用差异化利率、差别化资金、准入门槛等措施,引导资金流向环保行业,改变了原有的资本逐利行为。通常会产生以下三方面效应:

(一)资金传导效应

绿色信贷政策的发布,会使各地政府更加严格监管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流向,从而使商业银行认真执行绿色信贷政策的相关规定。根据供求理论及激励理论可知:一方面,对于高污染企业,商业银行会控制相关的贷款规模,提高其贷款要求。这些要求会使企业抑制废水、废气、固体污染物的排放,进而改善环境治理问题;另一方面,周永圣等(2015)[15]通过博弈模型提出,绿色信贷可以利用不同的信用条款、优惠利率等引导资金流向低污染企业,促进生态保护。

因此,可以提出假设1:绿色信贷能够通过资金传导效应改善环境污染。

(二)研发创新效应

商业银行对环保企业和高污染企业的不同做法,对它们的研发创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波特假说认为环保政策对经济产生影响的主要途径是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或采用创新性技术,赵娜(2021)[16]也认为绿色信贷的发展,会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绿色低碳行业,这会进一步促进地区绿色技术创新,使企业申请更多的绿色专利,改善原有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可以提出假设2:绿色信贷能够通过研发创新效应改善环境污染。

(三)信号警示效应

由信号效应及激励理论可知,绿色信贷政策的发布,不仅影响了环保行业和高污染行业,也对其他行业产生引导警示作用。江红莉等(2020)[17]认为绿色信贷的发布会使企业相机而动,如对企业高污染、高消耗的技术与生产进行控制与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寻求投资洼地的民间资本接收到“信号”后,会布局绿色行业,增加绿色行业的资本供应,减少企业的污染排放,从而改善环境治理问题。

因此,可以提出假设3:绿色信贷能够通过信号警示效应改善环境污染。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我国绿色信贷政策最早源于2007年,因此本文选取2007—2017年30个省市自治区(不包含西藏及港澳台地区)的绿色信贷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源于《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绿色专利数据来源于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

(二)变量选取及含义

1.被解释变量

环境污染综合指数(EC)。文中采用刘玉凤和高粱谋(2019)[18]衡量环境污染时使用的熵权法,选取各省市自治区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这三类污染物指标构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对各省市自治区环境状况进行测度。

2.核心解释变量

绿色信贷规模(GC)。由于绿色信贷的各省市自治区数据并未披露且在各银行间的统计口径不一致,本文采用谢婷婷和刘锦华(2019)[3]使用的方法,用各省市自治区工业总利息支出与“两高一剩”企业的利息支出之差来替代,该指标越大,代表绿色信贷规模越大。

绿色专利(GP)。人均绿色专利的个数越多,代表绿色信贷带来的研发创新效应越大,用各省市自治区每万人均绿色专利数来衡量绿色专利的大小。

环境规制(ER)。绿色信贷带来的信号警示效应主要是通过环境规制强度实现的,用各省的治理环境污染投资值来替代。

3.控制变量

以产业结构(Structure)、市场化指数(MAR)、外商投资(FDI)等为控制变量。

产业结构(Structure)。中国第二产业多为工业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环境污染状况,用第二产业的GDP占比来衡量。

市场化程度(MAR)。江红莉等(2020)[17]提出,一个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越高,资源型企业的规模会越小,环境污染的程度越低。文中使用樊纲市场化指数来衡量。

外商投资(FDI)。外商投资的流入,会影响各地区不同产业的发展,可能会对各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产生影响。文中用外商直接投资衡量外商投资。

(三)模型设定

根据理论分析可知,具体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绿色信贷改善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

为实证研究绿色信贷改善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设定以下面板模型:

ECit=β0+β1GCit+β2Structureit+β3MARit+β4FDIit+εit

(1)

ECit=β0+β1GCit+β2GPit+β3GCit*GPit+β4Structureit+β5MARit+β6FDIit+εit

(2)

ECit=β0+β1GCit+β2ERit+β3GCit*ERit+β4Structureit+β5MARit+β6FDIit+εit

(3)

其中,i、t分别代表省市自治区、年度。GCit表示i省市自治区在t年的绿色信贷规模,εit为随机扰动项。

四、实证分析

(一)数据检验

1.F检验和豪斯曼检验

为保证数据平稳,各变量在实证时均取对数。本文采用F检验和豪斯曼检验来判断各模型使用的实证方法,根据结果判断应该使用固定效应模型。

2.单位根检验

为防止出现伪回归问题,本文使用ADF检验和LLC检验两种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各变量数据是平稳的。

(二)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

为检验假设,研究绿色信贷是否会通过资金传导、研发创新和信号警示效应改善环境污染,本文分别对三个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绿色信贷改善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

从表1中模型1的实证结果可以发现,绿色信贷规模通过资金传导效应改善环境污染的系数为-0.127,且绿色信贷对环境污染状况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可以得知:每单位绿色信贷规模能够通过资金传导效应使环境改善0.127,绿色信贷规模确实能够通过资金传导效应改善环境污染。这与理论分析一致,绿色信贷政策能够通过影响资金的流动方向显著改善环境污染状况。从模型2的实证结果可以发现,绿色信贷规模与绿色专利的交互项为-0.079,即每单位绿色信贷能够通过促进绿色专利的研发使环境污染下降0.079,即绿色信贷政策能够通过研发创新效应改善环境污染。从模型3中可以发现,绿色信贷规模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为-0.087,且影响较为显著,表明每单位绿色信贷能够通过信号警示效应使环境改善0.087个单位。

表1 实证结果分析

(三)东中西部地区的异质性分析

进一步考虑地方绿色信贷规模对环境污染的异质性影响,根据表2描述性统计分析可得,东部地区的人均GDP为58 179.3元,为中西部地区的2倍左右,经济状况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绿色信贷规模也最大,因此东部地区的资金传导效应可能强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资源环境状况较好,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最低,但地区发展较慢,绿色信贷规模不大,因此西部地区的资金传导效应可能较小,研发创新效应可能较大;中部地区的各方面状况处于东西部之间,因此中部地区的各方面效应大小也可能处于二者之间。因此,进一步对全国东、中、西部进行回归分析,研究不同地区间的异质性。

表2 区域描述性统计分析

根据表3的实证结果可以发现,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绿色信贷改善环境污染的效应是有差别的。从资金传导效应看,东部地区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系数为-0.300,对环境的改善效果最明显,中部地区次之,影响系数为-0.139,西部地区不显著。这可能有以下原因:(1)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较好,各银行在贷款时,能够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将贷款投向环保企业,进而扩大绿色信贷的资金传导效应,使得东部地区的环境改善程度强于中西部地区;(2)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压力较大,可能会为了经济发展,在贷款时放宽要求,将资金投向经济收益较高的企业。从而导致绿色信贷对环境污染的改善状况不如东部地区显著;(3)西部地区资金传导效应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西部地区的经济、金融发展较为落后,绿色信贷的发展规模较小,还未形成明显的传导效应。

表3 分地区实证结果分析

从研发创新效应看,西部地区最为显著,影响系数为-0.153,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导致:(1)与中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科技发展较慢,自然环境较好,绿色专利发挥了较好的作用,进而绿色信贷带来的研发创新效应较为显著;(2)与西部地区相比,中东部地区的科学技术发展程度明显较强,根据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在绿色信贷政策发布前,中东部地区可能就存在研发创新效应,因此绿色信贷的研发创新效应不显著。

从信号警示效应看,西部地区的效果最为显著,影响系数为-0.136,东部地区不存在明显警示效应,中部地区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系数为0.076,信号警示效应反而加重了环境污染。这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1)与中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较轻,治理环境污染的投资也发挥了较好的作用,进而绿色信贷带来的信号警示效应较为显著;(2)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的金融监管、政策执行力度明显较强,根据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在绿色信贷政策发布前,东部地区可能就存在信号警示效应,且东部地区对环境状况的监管一直较为严格,因此绿色信贷的信号警示效应不显著;(3)信号警示效应不仅向企业及银行传达了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也可能使某些企业和银行意识到未来想再用环境污染换取经济发展会更加困难,因此这些企业及银行可能会抓住这个最后的机会发展高污染行业,获得经济收益,从而使得绿色信贷的信号警示效应起到了相反作用。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确保相关结论的可靠性,本文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用(工业总利息支出与“两高一剩”企业的利息支出之差)/工业总利息支出替代原有的绿色信贷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如表4:

表4 稳健性检验

可以发现,绿色信贷仍然能够通过资金传导效应、研发创新效应和信号警示效应改善各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资金传导效应最为显著,研发创新效应与信号警示效应较为显著,与前文分析及结论一致,证明本文结论可靠。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目前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绿色信贷作为改善我国环境污染的手段之一,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此背景下,文章以30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使用2007—2017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面板数据进行固定面板分析,研究绿色信贷改善环境污染的三方面效应,得出结论:第一,绿色信贷能够有效改善各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第二,绿色信贷能够通过资金传导效应、研发创新效应和信号警示效应改善各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第三,绿色信贷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存在地区异质性。在资金传导效应方面,东部地区的效应大于中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在研发创新效应方面,西部地区最为显著,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不显著;在信号警示效应方面,西部地区的效果最为显著,东部地区不存在明显警示效应,中部地区的信号警示效应反而加重了环境污染。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1.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

绿色信贷政策虽然提出已有15年之久,但绿色信贷的披露仍然没有统一的口径,因此各银行、各省市之间也难以精确比较。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制定统一的统计口径,加强环境部门与金融部门的相互沟通,促使更多资金流向绿色环保产业,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2.采取措施继续加大绿色信贷规模

绿色信贷政策自发布以来,数额逐年增长,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绿色信贷改善环境污染的资金传导效应、研发创新效应和信号警示效应都依赖于绿色信贷的规模。因此政府可以采取更多的优惠措施扩大绿色信贷规模,一方面政府可以给予银行补助,减少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的相关成本;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对企业环境污染的监管力度,缩小高污染企业的贷款规模,同时给予绿色环保企业相关补贴,提高银行和企业的积极性,扩大信贷规模。

3.进一步传递绿色发展的正确信号

绿色信贷改善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中,信号警示效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应该保证绿色信贷政策的持续稳定,加大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力度,促进绿色信贷规模逐步扩大,向社会传递发展绿色信贷的决心,向银行和企业传递绿色发展的正确信号。

4.促进各地区绿色信贷均衡发展

从绿色信贷改善环境污染的机制可以发现,各地区的绿色信贷发展规模有很大的差异,导致了各地区的影响机制的效果也有很大不同。中西部地区一方面可以积极发展经济,制定完善的金融监管政策,另一方面可以采取更多的优惠措施给予银行补助,加大执行力度,尽快扩大绿色信贷的发展规模,早日实现各地区绿色信贷的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信贷政策传导环境污染
有关神经传导检测表述的建议
“互联网+”时代环境污染治理转型发展分析与思考
我国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机制中的不足及对策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贷政策、产权性质与资本结构关系
信贷政策、企业规模和商业信用传递
企业创新资金配置风险传导机理研究
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