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履职能力建构与实证分析
——基于浙江A县3镇10村的调查

2022-08-26张扬金陈林夕

关键词:农村基层对象机制

张扬金,陈林夕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统战履职能力,简言之,即为落实统战岗位职责的能力(下述简称为统战能力)。统战是党的统一战线宗旨实现的关键环节,其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统一战线目标的实现程度。统战能力高,统一战线贯彻落实好,统一战线宗旨实现度就高;反之,统战能力低,统一战线贯彻落实差,统一战线宗旨实现度就低。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工作载体,其统战能力不仅决定基层统一战线的效度,对党的整体统一战线也会产生直接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而统战工作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的问题”[1],指出要逐步建立“大统战”工作新格局。2015年5月18日,第一部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颁布施行,推动了统一战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2020年12月修订并印发《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明确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统一战线工作的指导思想,为统战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遵循。当前,伴随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动,统一战线的内容、方式和工作思维也相应发生变化,统战工作独特性、差异性和多样性显著增强。现实来看,建立在传统单元体制上的统战建设,其覆盖面不断收缩,联动性能也在弱化,统战工作呈现出“上强下弱”的现实态势。要改变这一统战被动局面应牢固把握好“基层统战”。

学界对统一战线的研究涉足早,成果丰富。选取2011—2020年国内研究成果,以“统一战线工作”和“基层统一战线工作”为主题词,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资料检索发现:学界研究成果呈上升趋势,但“基层统战工作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主要从基层统战工作的内涵、功能、特点、制约因素、推进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认为,近年来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层次分化使统一战线范围不断扩大,呈现出统战工作社会化的趋势[2]。当前看,基层统战工作面临统战人员编制少、统战意识不足、人才队伍不强[3]、新兴媒体认知与应用程度不高等困境[4],需要创新统战社会化运行工作机制[5]、开展新乡贤统战创新探索[6]、构建社会化大统战工作格局[7]。我们认为,农村基层统战工作是有效集聚乡村建设资源的有效平台,能为乡村振兴提供资源保障。统战能力是统战的基础,高效率的工作必然以高水平的统战能力为前提,以统战能力为论域是探讨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效率的切入口,而这也是文章的研究旨趣。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能力多维建构

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涉及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行政村)两级统战工作网络,对象包括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港澳台侨胞、海外华侨侨属侨眷和新乡贤等其他需要联系和团结的人员,重点是辖区内新乡贤、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民族宗教人士的统战工作。作为统战工作的神经末梢,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在基层统战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为统战对象找到“家”的归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对统一战线工作的原则、范围和职责做出明确的规定:“组织开展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的学习、研究、宣传和教育”“积极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结合《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对统战工作的职能定位与性质规定,从统战职能的结构出发,可以将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能力区分为政策宣传能力、机制创新能力、关系协调能力以及统战服务能力。

其中,政策宣传能力是指农村基层党组织运用宣传技术和平台,把党和国家政策进行宣传、解读、教育和引导的综合能力。政策宣传和教育工作是党联系各界群众的主要渠道,也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政策宣传扩大统战工作的社会影响力量,加深各部门及社会力量对国家政策的深层次认识。政策宣传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的知识储备、党性修养、技术素养、服务态度等综合因素。机制创新能力是指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统一战线工作过程中,根据国家统战目标和现实形势的变化,对现有统战制度有效落实的能力。机制创新能力是统战工作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现实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具备机制创新能力,才能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统战工作的核心领导地位,维护其统战权威,并能够适应和满足新目标和新形势的要求,以推动统战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协调能力是指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处理各种社会力量和关系所能发挥的组织、协调和融合作用。现实来看,统战工作已迈开大统战新态势,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就要重点处理好“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海内外同胞”等五大关系。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统战工作中切实加强领导,在工作中相互配合和支持,满足统战对象的服务要求。统战服务能力是指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统战工作过程中,在对各社会力量需求信息进行了解、收集、处理和反馈的基础上,开展统战资源吸纳、整合和分配的活动,以能够满足统战对象需求的能力。统战服务能力发挥要把握好“资源运作”和“信息把控”工作内容,信息把控不仅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的重要任务,同时能够让农村基层党组织及时而有效掌握统战对象和内容的实际变化。在此基础上,有效整合、利用好各种统战资源,是发挥统一战线广泛性和吸收性的重要保证。“资源运作”和“信息把控”二者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发挥好统战服务能力,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的主动性、先见性和针对性,提升统战对象的统战认可度。

如上所言,政策宣传能力、机制创新能力、关系协调能力和统战服务能力四大部分能力边界清晰,各自有独特的统战职责和能力诉求;同时,四大部分能力的综合又构成整体统战能力的综合。高水平统战能力的呈现,必须是政策宣传能力、机制创新能力、关系协调能力以及统战服务能力齐头并进,缺一不可;换句话说,只有在政策宣传能力、机制创新能力、关系协调能力以及统战服务能力同处于高水平层次,则整体性高水平统战能力才会真正实现。为更好把握现实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能力现状,我们以统战能力涵盖的政策宣传能力、机制创新能力、关系协调能力以及统战服务能力作为二级指标,以问卷调查方式,对浙江A县下辖的3镇10村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展开实证分析,发现其存在不足,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能力提供可行建议。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能力实证分析

A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近年来坚持“12345”统战工作思路来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统一战线工作,县内乡镇统战团体占全县统战组织的75.76%。在属地实践过程中根植地域特点、结合地方实际,通过创新机制、搭建平台、凝聚力量,积极发挥统战工作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特别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创造性转换方面成效明显。基于此,我们认为从全国范围来看,该地的农村基层统战工作有较强代表性,进而选择了A县具有代表性的3镇10村作为研究样本。

1.问卷设计与信效度检验

本次调查分为两部分,问卷1针对A县3镇10村的统战工作人员发放,共发放70份,回收有效问卷69份,回收率为98.57%;包括乡镇、村两级统战工作人员。按照所属市统一战线工作实施办法条例,乡镇有专职统战工作人员,包括统战委员1人与统战干事2人。村一级则村书记为统战工作第一责任人,村支部委员担任统战联络员。据统计,专职统战工作人员有27人,兼职统战工作人员有42人,其中工龄5年以上的有49人,占比71.02%。问卷2是针对统战对象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的评价情况进行调查,发放问卷380份,回收有效问卷357份,回收率为93.95%。据统计,参与问卷调查的对象均为统战对象,以侨眷、新乡贤、少数民族人士为主,成员结构合理,性别结构方面,男性213人,女性144人,男女比例为1.48:1。年龄结构方面,受访者年龄多集中在30岁至50岁之间,占比为68.06%;30岁以下30人,占比8.4%。

问卷的信度分析是考察问卷的可靠性,信度大小用信度系数表示,信度系数越高,可信度越高。本研究采用Cronbach’sα值的方法检测信度,α值高于0.8,则说明信度高;α值在0.7—0.8之间,则说明信度较好;α值在0.6—0.7之间,说明信度可接受;α值小于0.6,说明信度不佳。本次调查研究中(见表1),问卷1 Cronbachα系数为0.828,问卷2 Cronbachα系数0.704,均大于0.7,说明问卷信度可靠。

表1 Cronbach信度分析

表2 KMO和Bartlett的检验(问卷1)

表3 KMO和Bartlett的检验(问卷2)

使用KMO和Bartlett检验进行效度验证,KMO值高于0.8,说明效度高;KMO值在0.7—0.8之间,说明效度较好;KMO值在0.6—0.7之间,说明效度可接受;KMO值小于0.6,说明效度不佳。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KMO的数值是0.757和0.720均大于0.70,研究数据效度较好,通过了显著水平为0.05的Bartlett球形度检验,说明变量间具有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因此效度结构较好。

2.基层党组织统战能力现状描述

表4 基层党组织统战能力现状特征描述

操作上,将统战能力现状分为政策宣传能力、机制创新能力、关系协调能力和统战服务能力四个维度分析。其中,政策宣传能力从政策宣传认知度、宣传渠道建设等方面展开调查。机制创新能力调查从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两部分设计题项。关系协调能力调查从统战单位和统战对象之间的联系、参与活动次数等方面展开。统战服务能力则从服务效果出发,调查统战对象对统战工作的实际评价。方法上,主要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能力现状(问卷2)进行主观打分。最高分为5分,表明代表题项内容非常符合调查对象的主观感受。最低分为1分,表明代表题项内容非常不符合调查对象主观感受(见表4)。通过对政策宣传能力、机制创新能力、关系协调能力和统战服务能力开展针对性调查,明确四维度中哪个方面的实际工作和统战对象诉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哪个方面工作出现亮点,值得推广。

政策宣传方面,政策宣传能力的平均分为3.156。有37.82%的样本选择了因为工作涉及而了解到统战知识,仅次于占比48.74%的通过网络平台了解。这说明统战对象对统战工作的认知水平有一定的圈层界限,有相当比例的人数是通过工作接触到统战。在“希望当地统战部门做到哪些工作(多选)”一题中,提供相关政策解读和提供信息咨询的响应率分别为30.12%和32.93%,普及率为63.03%和68.91%,P值为0.000小于0.05,题目选项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统战对象希望统战部门提供政策解读和信息咨询的服务也能表明当前的宣传工作还远远不够,还不能满足当前统战对象对统战相关信息的需求。

机制创新方面,机制创新能力维度得到3.503的最高评价。在统战工作方式创新方面,79.83%的统战对象对统战部门通过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的统战工作觉得满意。以A县3镇为代表的统战部门利用网络媒体、社交平台等新媒体技术对统战工作进行宣传和总结。利用大数据平台打造统战同心云小程序,对统战组织、统战阵地、统战资讯、统战动态进行汇总与更新,板块丰富,内容详实,数据清晰,便于查找统一战线资讯。通过新媒体进行统战工作的创新,不是单纯完成新媒体政务指标,而是在为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质政务平台而不断努力。在统战工作内容创新方面,超过60%的统战对象认为统战工作深挖地方资源展现地方特色,这是对A县的农村基层统战工作深入实践、大胆创新的肯定。

关系协调方面,关系协调能力的评价由与统战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统战部门组织活动频率和参与统战活动组成。2.863分的最低平均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统战对象与统战部门之间正常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渠道是缺乏的。主要表现在统战工作人员联系统战对象不够下沉,集中在各界代表人士与企业。从农村基层来看,村领导班子既有统战工作负责人,又有统战联络员。调查显示,在实际工作中,超过一半的农村基层统战对象不清楚本村统战负责人和联络员具体由谁担任,负责什么样的职责。统战联络员虽然有本村统战对象清单,但受限于统战对象实际情况和自身能力,难以联系、组织和发挥统战对象的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仍然受制于社会影响力不足,比如大力推广的乡贤参与基层治理的一些调解纠纷、志愿服务等活动,有的受访者表示知道甚至参与了这些活动,但是不知道这与统战工作有关。这也能从侧面反应出统战工作人员与广大统战对象的沟通之间、统战工作宣传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张力需要去弥合。如何协调与统战对象之间的关系,将统战对象紧紧粘合在党的周围,破解“师出无名”困境是需要继续思考、实践的问题。

统战服务能力方面,统战服务能力维度平均得分为3.032,在四个维度中得分偏低。只有3位受访者在“统战工作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题中选择作用很小,说明在大众心中是认可统战工作能发挥巨大作用的。但是对“是否因为统战工作的开展而获得实惠”进行评判时,分数出现很大变化,平均分只有2.756,评价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在调查中得知,不少人认为,统战工作在宏观层面上开展,不太接地气,出现“与普通人好像没什么关系”的论调。同时,也继续受到统战工作社会影响力较小影响的挟持,开展的业务、惠民工作又必须和其他业务单位进行协同配合,造成了大众认知的偏差,进而认为自己没有因为统战部门的工作而得到实在的好处。而这种认知偏差又会反过来继续影响统战社会影响力的扩大。

综上来看,受访者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开展的总体情况打出3.094分,表明当前A县农村基层统战工作处于中等水平状态,统战对象对当前基层统战工作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中,机制创新能力维度平均分最高,为3.503;关系协调能力维度平均分最低,只有2.863分,说明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开展统战工作时注重创新方式方法、深耕地域统战特色,在工作内容和方法的创新上得到了肯定。但是关系协调维度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还有改进的空间。

3.统战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依据统战团队的组织特性,选取自身因素、组织支持、组织合作和统战资源这四个维度作为统战能力的影响因素。统战工作人员是基层统战工作的主体,统战工作人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影响着统战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组织支持理论认为,组织支持感对工作绩效存在显著影响,当员工在工作中感受到组织提供的情感、物质和技术等帮助时,员工会产生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合作是组织成员为达到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相互配合,组织合作维度采用王瑜(2008)[6]实证验证后的维度,沟通协调、相互支持和内聚力,并根据本次调研目标和内容进行题项的修改。统战资源是指统战工作人员为了进行基层统战工作创新、建设,提高统战能力,在所在地方挖掘、开发、利用的统战人力资源、统战物质资源和统战信息资源。统战资源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基层统战工作的开展。通过这四个维度编制问卷量表,以统战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试图找出这四个维度中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能力影响最大的维度。

为研究各维度与统战能力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采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强度,自身因素、组织支持、组织合作和统战资源与统战能力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均大于0.4(见表5),表明这四个维度与统战能力之间都存在显著的中等程度的正相关关系。

表5 各维度间的皮尔逊相关分析

从表6可知,将自身因素、组织支持、组织合作和统战资源作为自变量,而将统战能力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调整R方0.454,意味自身因素、组织支持、组织合作、统战资源可以解释统战能力的45.4%变化原因。另外,针对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发现,模型中VIF值全部均小于5,意味不存在共线性问题,样本数据之间并没有关联关系,模型较好。总结分析可知:自身因素(0.243),组织支持(0.249),组织合作(0.335),统战资源(0.268)会对统战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且根据回归系数可以判断,其中组织合作对统战能力的影响最大,通过调研和访谈了解到,统战能力评价较高,统战干部组织内部的合作支持度也较高。凝心聚力是统战工作的重要职能,农村基层党组织各项统战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与各业务部门、单位的协同配合与支持。各单位对统战工作的支持,采纳统战工作中的建议,组织内部的高配合度提高了统战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

表6 各维度对统战能力评价的影响

三、全方位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能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统战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政策宣传、关系协调、统战服务、机制创新等能力,在实践过程中能够由统战对象所感知,并得到了较好评价。但也存在“统战理念薄弱、干部素养欠缺、统战平台单一、体制机制不顺”等问题,对政策宣传、机制创新、关系协调、统战服务等方面的能力造成影响,进而“拉低”了统战能力的整体水平。基于此,需要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政策宣传、机制创新、关系协调、统战服务等方面存在的能力不足的问题,从理念、队伍、机制、平台等方面予以完善,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能力不足和动力欠缺的困境,全方位锻造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能力。

1.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能力提升以理念培育为出发点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对基层统战工作如果缺乏一定的认识深度和认知定位,难以产生有效而科学的统战工作行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关系协调能力和统战服务能力的水平较低,引导统战对象参与到各种统战活动还缺乏相应的动力衔接。这一困境出现,与统战工作人员对于统战工作的认知与理念较为低下有关。鉴于此,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能力提升,需要以着力于统战理念的培育为前提,以思想自觉促行动自觉。

一是强化对统战工作的认知。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史上的一大法宝,能最大程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自身目标服务,最大限度地团结各方面力量。立足农村社会资源相对稀缺的现状,实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动员来自农村社会内外各种资源的共促,包括外来资金、科技、人才的引入以及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等等。动员社会各方力量为乡村振兴服务,离不开统战工作这一大法宝,而这需要以广大基层统战工作人员对统战工作目标、方式、机制等方面有较充分的认知和把握为前提,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牢牢把握党中央关于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将其纳入日常工作管理与队伍建设中,通过实践训练、教育培训提升基层统战工作人员理念认知度,提高统战工作实践的主动性。如此,才能打开农村基层统战工作的新局面,理想的统战效果才会出现。二是服务理念。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权力运行导向上的人民性。要求广大权力执行者有人民公仆的权力意识,真诚、真心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尽最大可能为人民利益服务。同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与价值遵循,对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统战工作而言,同样需要广大基层统战工作人员有完备的服务理念,用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强化宗旨意识,以人民公仆之理念去完成好岗位任务,去服务好村民利益。三是责任理念。现代权力观念支撑下的权责对应理念,意味着有多少权力就应该承担多少责任,即权力执行者对权力岗位的职能实现有充分的责任。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职能就是要尽最大程度挖掘、调动、集聚积极因素为乡村振兴服务,要求统战工作人员应该具备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理念,不仅要在结果导向上以乡村振兴为标准,还表现在服务乡村振兴的整个统战进程之中。

2.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能力提升以队伍建设为着力点

做好基层统战工作,就要处理好“谁来做”这一核心问题。基层统战工作的开展和成效,需要依靠“工作队伍”这一关键因素打造一支“能力强、素质高、作风硬、工作实”的统战工作队伍。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正确路线确立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9]。研究表明,当前对统战对象的联系、服务和吸纳工作,主要集中在“少数代表”和“特定群体”中,其他领域及广大统战成员仍然缺少参与进入的渠道,二者在配合上存在着较大的张力,造成统战队伍成员“供给”不足,进而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能力的持续发挥。因此,基层统战要建设好统战工作队伍,农村基层党组织需要统筹好“党内”和“党外”两个关键性领域,处理好统战对象内部“少数代表”和“多数成员”的关系。

其一,加强党内干部队伍建设。抓住统战机构改革契机,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专职统战机构和统战干部的设置,牢固把握好“选拔、培育、管理、任用”等环节。另外,注重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领导班子建设,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充实统战领导队伍。配置统战工作专职干部,专职人员配置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顺利开展、落实统战各项工作、活动的保证。A县中的农村统战工作多为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的组织委员兼职负责,配置统战工作专职人员一是能够使统战工作准确化、专业化;二是能实现人岗适配,充分发挥党内干部的统战能力。在工作过程中,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管理、监督,落实主体责任,以提高党内统战干部的综合能力。其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统战工作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好农村中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新乡贤、新移民等新型党外代表力量,将党外代表人士吸纳进入统战工作队伍,构建“共信、共享、共治、共建”的联合共同体,不断优化和充实基层统战工作队伍。在考察和培养统战成员代表的过程中,应当尊重各统战成员的民主权益,充分听取多数统战成员的意见和建议,把多数统战成员支持、认可和称赞的代表吸入统战队伍,以保证其代表能合乎大多数统战成员的意愿和诉求。在A县中,多个农村基层党组织立足现实进行创新,推出了“新乡贤统战”的新工作模式。该模式主要推动构建以“乡贤理事会”等新型统战组织为载体的新型基层统战工作网络,吸纳乡贤回归,发挥新乡贤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壮大了基层统战的力量,为基层统战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3.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能力提升以机制创新为关键点

机制强调运作效率,效率代表行为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能力水平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统战效率的高低。研究表明,虽然农村基层党组织机制创新能力受到统战对象一定程度的主观认可,但事实上基层统战效率的较大提升空间以及农村统战形势的不断变化,决定了机制创新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能力提升的“不变话题”,即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能力,提升其统战效率,就必须开启持续性的机制创新。

首先,创新决策管理机制,赋予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多的统战自主权。实践来看,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统战工作中面临“职能定位不清、统战权限不明”的症结问题,这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处于一种“尴尬”的摇摆地位。创新决策管理机制是做好统战工作、提升统战能力的保障,因此,需要加强基层统战的决策和管理创新,在制度上确立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统战工作中的地位,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进行统战工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在实践中建立规范、易操作、参与性强的决策程序,鼓励统战对象在统战工作开展前与开展中参与统战工作决策环节、咨询环节,通过民主决策与民主协商增进统战对象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的认可和支持。其次,创新统战工作方式机制,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方式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实践来看,不少基层地区统战工作遵循传统工作方式,统战干部浮在上面,把统战工作简单地等同于党的政策下发传达,造成工作方法与统战对象需求的脱节,统战工作难有实效。有鉴于此,需要创新工作方式机制,根据不同的工作对象和情境,在对统战对象结构特征、利益需求、思想观念等复杂性和多样性充分把握的基础上,进行工作方式的改善和创新。如A县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实践中已经形成了“重点统战对象联系走访机制”“问题导向的协商民主议事机制”“行动导向的协同参与机制”“目标导向的联席会议机制”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经验和模式。最后,创新统战考核机制,规范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统战工作。将“统战工作”纳入到干部考核内容当中,逐步建立负面清单和扣分制度,在考核指标和评级主体上,以实践和问题为导向,坚持考核指标的多样性和代表性,不断根据统战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局面优化、调整考核指标以确保能够准确地反映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统战工作动态和绩效。同时,重视统战工作考核结果,将其纳入干部绩效,奖惩结合落到实处。这样既能够使统战干部切实地尽职履责,增强统战干部的主动作为、廉洁自律、形象维护等意识,同时也保证了农村基层统战工作秩序的规范、有序、稳定和高效。

4.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能力提升以平台塑造为动力点

统战平台是集宣传、引导、联系、服务、协商等为一体的综合构成,是统战工作实施和统战能力展现的场域。功能上,统战平台能最大限度整合统战资源、协同部门运作,联通统战对象,调动统战对象参与建设的主动性,增强他们的身份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近年来随着统战理念更新、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统战对象越加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态势,客观上提升了统战平台的成长性和重要性。以上研究表明,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平台相对单一,未能形成相对完备的能有效应对农村复杂统战形势的平台体系,进而也就难以发挥其统战职能,统战效率和统战能力也因此大受影响。结合理论与现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战平台的塑造,需要着力于如下方面:一是建言献策的协商参与平台。密切联系统战对象是统战工作重要内容,要建立健全统战对象组织化参与的机制平台,拓宽他们参与的合法性渠道,通过协商交流、特约评论员等机制,让统战对象能够参与到乡村建设、民主评议、社会监督等活动之中。二是创新创业的发展平台。搭建创新创业类活动平台,把人才引进、表彰激励、政策扶植等方面的惠利政策和制度,通过活动宣传、典型推广、代表评选等活动向统战对象进行传递。在此基础上,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和发展平台,充分利用统战对象财力和智力两种资源,更好为乡村振兴服务。三是数字统战的信息平台。践行“互联网+统战”的理念,做好数字统战信息平台的顶层设计,征询统战对象意见,打造实用性强、利用率高的互联网线上宣传、服务和管理平台。通过互联网扩大统战工作的覆盖面和知晓面,用现代信息化手段突破传统统战工作的地域、时间和身份限制,突破统战信息、资源的孤岛,抓牢“少数代表”,下沉“多数成员”,通过数字统战扩大统战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使统战工作覆盖更广泛的范围、开拓更深刻的视野、发挥更有效的职能,形成智慧统战局面。功能上,数字统战不仅能为基层统战工作提供直观和科学的数据支撑,还可以实现资源和信息的精准和快速投送,精简许多不必要的程序,达到提高统战效率和提升统战能力的目的。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对象机制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提高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凉山彝区贫困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与探索
皮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