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中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2022-08-26秦燕燕王淑婷刘世文

文教资料 2022年10期
关键词:苏中红色资源

秦燕燕 王淑婷 刘世文

(泰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红色文化资源是建党百年来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苏中地区地处江苏省中部,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纪念馆、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泰州渡江战役指挥部旧址、杨根思烈士陵园、郭村战斗指挥部旧址等红色纪念场所,留下了不少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故事。在红色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深度剖析苏中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进一步发掘苏中地区的红色文化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调查方法

(一)调查时间及对象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集中在扬州、南通、泰州地区进行发放,还有一部分问卷通过网络形式随机发放,调查历时一个月。本次共发放问卷105 份,实际回收105 份,回收率100%,其中18—30 岁年龄层次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83.81%。调查对象基本信息详见表1。

表1 参与调查者基本情况

续表

(二)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苏中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了解情况》调查问卷。调査问卷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题目主要涉及两个维度:一是对当地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二是当地红色文化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前者主要了解当地居民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了解程度及了解途径,以此来分析群众对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关注程度和相关场馆的宣传情况;后者主要了解群众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方式提出的建议,以此分析苏中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而总结出优化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路径。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总体看来,苏中地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长期坚持,一以贯之的,其开发与利用方面呈现如下特点。

(一)苏中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1. 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依托

苏中各地区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和创新,均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展开。许多场馆挂牌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强化与邻近纪念馆的有机链接,弘扬革命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与学校联系密切,经常以班队活动等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寻红色足迹 觅幸福之源”主题班会等;韩国钧故居属于海安市博物馆一部分,也经常在周边中小学推出一系列红色文化宣讲活动,与当地学校联系密切。南通、泰州、扬州市区的企业、居委会也经常会开展“党史学习周”“红色文化月”等活动,参观红色文化纪念馆、唱红歌、演绎红色故事等。在当地红色文化保护力度问题上,60.95%被调查者认为保护到位,各项设施保障完善,21.90%表示部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不足,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还有17.14%表示保护力度低,详见表2。

表2 苏中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力度

2. 以促进地方产业发展为辅助

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并不断把红色元素融入产业培育、旅游发展、城乡建设、乡村治理等各个方面,融合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开发与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相关的文创产品、文艺作品等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当地发展第三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问及可以从哪些方面加强对苏中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展的问题上,有79.0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完善红色文化资源相关保护制度,65.71%认为应建立红色文化统筹管理机制,62.86%表示应该培养红色文化专业人才,75.24%认为应该创新宣传红色文化的普及方式,79.05%认为应重视利用红色文化传统节日、纪念日契机,另外,还有67.62%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打造当地红色文化品牌,详见表3。

表3 如何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保护

3. 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为导向

中国革命老根据地简称革命老区或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1939 年,中共中央决定八路军主力四万余人南下,苏南新四军主力北渡共同完成开辟苏北的任务。1940 年5 月,陈毅坚决执行中共中央精神调集江南指挥部主力,准备渡江北上苏中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革命老区是新中国的摇篮,是党和人民军队之根。苏中地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与保护当中,以韩国钧故居为例,讲解员团队建设趋于年轻化。每年还会有小小讲解员的培养和聘任活动,给十几岁的青少年提供了解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的机会,并以青少年为切入点,形成朋辈教育体系,宣传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针对群众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在是否了解本市有哪些红色文化资源这一问题上,被调查者对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了解程度最高达91.43%,说明大部分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了解程度较高。详见表4、5、6。

通过对3种吸附黄酮效果良好的树脂进行静态吸附及解吸试验,确定了吸附分离红薯叶黄酮的最优树脂为AB-8大孔吸附树脂,与任云霞等[10]、洪雪娥等[11]研究结果一致。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其最佳吸附条件为:上样液浓度300 mg/L、流速2 mL/min、上样液pH 5.0,其对红薯叶总黄酮吸附率可达66.8%;最佳解吸条件为:洗脱液浓度90%、洗脱液流速4 mL/min、洗脱液用量5 BV,树脂的解吸率可达70.3%。

表4 扬州市民对本地红色文化资源了解情况

表5 南通市民对本地红色文化资源了解情况

表6 泰州市民对本地红色文化资源了解情况

(二)苏中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 红色文化活动参与主体积极性不高

居住于农村的群众对于红色文化方面关注度较低,平时也不会特意进行红色文化资源的参观,当地居委会、村委会举办的相关活动较少,产生了城乡之间对于红色文化重视程度的差异。据了解,位置偏远的地方几乎没有进行过红色文化相关的宣传报道,导致当地居民对于周边红色文化资源不了解,当地有关机构对于这类现象没有及时关注和解决。在实地调查南通如皋红十字军纪念馆时发现,参观人员大多是退休干部,或者具有较高文化知识在特定岗位工作的人员,还有按学校要求,以修学分为目的前来参观的学生,而普通的群众以了解红色文化为目的前来参观的不多。南通通州谢家渡纪念碑,位置偏远,宣传力度不够,本地人很少知道这一纪念碑,来参观的人很少。在被调查者近两年参与过多少次红色文化活动的问题上,有4.76%的被调査者参与次数大于25 次,有6.67%参与10—15 次,10.48%参与5—10 次,55.24%参与3—5 次,未参与过者为22.86%。由此可见,大部分参与主体的积极性都不是很高,详见表7。

表7 近两年参与过红色文化活动的次数调查

2. 红色文化场馆体验形式创新性不强

在探访南通红十字军烈士陵园时发现该园缺少较为新型的参观形式,参观形式依旧是最原始的实地参观。与当地学校以及一些外县的教育机构合作关系也比较少,其他县区的人对于该场所的了解并不是很多。个别红色基地软硬件配套不足。硬件方面,一些纪念馆设施简陋、内容不足,就是一些简单的事迹介绍,配有少许老物件,不生动也缺互动,难以激发学员兴趣。有些红色教育的内容陈旧、形式单调,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形式主义。在被调查者认为当地红色文化宣传效果如何的问题上,有42.59%的被调查者认为宣传形式多样,效果非常好,16.67%认为宣传形式较为单一,吸引力不强,40.74%认为宣传效果不好。

3. 红色文化事业培养人才层次性不足

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加强对红色文化人才的培养密切相关。在探访泰州高新区渡江战役旧址时发现较少年轻人投入该馆苏中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大部分场所设施陈旧,工作人员较少。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人员都是由上级部门直接派到当地,管理层次单一,一些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场所的工作人员只有保安,甚至没有讲解员。许多场馆既缺少红色历史的研究人才、红色旅游实用型人才,又缺少一批研究苏中地区红色史学专家,从而无法搭建平台,广集群智。

三、苏中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建议

为了更好地帮助苏中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需要根据地区实际情况,集中各方力量,整合优势,坚持保护为先、整体推进、可持续发展原则,建设具有具有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发展模式。对苏中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提出以下优化策略。

(一)以政府开发为主导,丰富多元参与方式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为了提升苏中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知名度,各地政府可以开展系列化红色文化资源宣传活动,可以联合文化、旅游和文物部门等,共同合作。政府也可以开发新媒体、拍摄短视频等,以提高红色文化资源的知名度。二是加大资金投入。缺乏资金投入也是苏中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阻滞的原因之一。除了增加资金投入外,政府也应该拓宽筹集资金渠道,使单一的政府投资转变为社会多元化的投资模式。吸引社会力量进行投资、与社会企业合作也是筹集资金的渠道之一。此外,可以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资金纳入预算,建立专项基金,在政府的预算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二)以创新体验为方法,加强特色文化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参观模式,对旅游体验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加强参观主体的体验感,可以在参观过程中增加体验活动。

首先,创设相关场景。在战争旧址的纪念馆中可以进行战争的场景模拟,使参观主体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红色精神内涵。同时也可以进行人物换装拍摄、真人剧场演绎等增强参与体验感。

其次,加强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资源展馆可以建设小剧场、小影院和身临其境的VR(虚拟现实)馆等,这些虚拟技术的利用可以加强参观者的沉浸式体验,是改善苏中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方法之一。

(三)以培养人才为基础,促进资源全面利用

针对目前苏中地区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困境,加强人才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根据目前苏中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人才资源分配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相关人才的培养。

首先,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对于在岗的工作人员,应设立相关的学习组织进行定期学习;开设有关的技能培训班,扩大工作人员的基本知识储备和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提高人才专业性,进行定期考核与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其次,培养复合型人才。针对苏中地区从事红色文化资源的工作人员较少的现状,可以培养工作人员的多项能力,例如解说、编写、拍摄、剪辑等,提高人员利用率。最后,各大高校也可以开设相关专业,培养相关人才,为后期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打下人才基础,同时加强人才专业技能训练,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趋势。

四、结语

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不断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参观与利用,进一步学习红色文化资源,一方面可以加强地区经济建设,另一方面也可促进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保护,呼吁更多的人去关注,去重视,去保护红色文化资源,从而使红色文化资源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苏中红色资源
苏中少年英雄——周银海
苏中掘港的悠悠年昧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红色是什么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红色在哪里?
资源回收
追忆红色浪漫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苏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