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背景下提升高职扩招“四类人员”职业素质的教学策略研究
——以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8-26张传东

文教资料 2022年10期
关键词:立德素质育人

张传东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1)

党中央及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育人工作,他明确要求“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他指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他还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展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这里不仅寄希望于职业教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而且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做好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职院校肩负着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具有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的重要使命。

高职扩招“四类人员”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必须把立德树人贯穿其中,并使其在提升“四类人员”的职业素质教育过程中起到引领作用。

2019 年3 月5 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的应往届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 万人。”4月30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百万扩招体现了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高度重视,为高职的改革发展明确了方向,甚至将会有效缓解部分高职院校的生源困境;还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满足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需要,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带来了压力,“百万扩招”不仅是招生规模的扩大,更是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扩招“四类人员”的职业素质千差万别,参差不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2020 年初,全国高职百万扩招录取工作早已结束,人才培养工作接着有序进行。

一、扩招“四类人员”基本情况与传统生源差异分析

(一)扩招“四类人员”基本情况

2019 年,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高职院校之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与高职扩招,面向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这四类人员(以下简称扩招“四类人员”)等合计招录307人(数据截至2020 年8 月)。其中,按性别分,男性229 人,占74.59%;女性78 人,占25.25.41%。男性占比较高,女性占比较低,这可能与建设类高职院校及其专业性质有关系,与今后的就业方面也有关系。按系别及录取专业分,对比情况见表1。

表1 按系别与专业录取的人数对比情况

由表1 分录取系别可以看出,五个教学系都参加了录取,其中建筑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录取人数居第一位、第二位,分别是139 人、94 人,占总人数的45.28%、30.62%,市政与道路桥梁工程系、建筑设备工程系、建筑系分别录取38 人、25 人、11 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2.38%、8.14%、3.58%。由此可见,五个系录取人数差异大,市场需求使然。

由表1 分录取专业可以看出,本次参与录取的专业有11 个,其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录取127 人,占总人数的41.37%,居第一位;工程造价录取62 人、占总人数的20.20%,居第二位;而录取人数最少专业是建筑动画与模型制作(BIM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仅有4 人,占总人数的1.30%,居末位;其他8 个专业多在20 人左右,合计录取114 人,占总人数的37.13%,居中间位置。总的来看,专业录取人数也不均衡,专业性质使然。

(二)扩招“四类人员”与传统生源差异性及其内部差异性分析

这里,还有必要把扩招“四类人员”与应届高中生、中职生(传统对口高考生源)对比,可以发现:他们有着完全不同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不同的求学心态和需求、不同的思想和客观现实。对比情况具体见表2。

表2 扩招“四类人员”与传统生源对比情况

综上所述,扩招“四类人员”与传统生源在学习和生活经历、求学心态和学习需求、主观想法和客观现实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这里,对扩招“四类人员”也作一对比,可以发现他们内部之间差异性也比较大。其中,退伍军人具有纪律性强、执行力强、维权意识强;下岗失业工人和农民工具有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习惯;新型职业农民有高度的稳定性和社会责任感。针对这些差异性,高职院校应该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要有针对性,而不能相反。

二、扩招“四类人员”的职业素质及其存在的问题

职业素质是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及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职业素质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等方面。

扩招“四类人员”中大多数人员都已参加工作,属于边工作边学习的状态,与在校学生相比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也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但是,由于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他们离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扩招“四类人员”中从事建筑行业的施工人员占大多数,因此,对建筑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尤其重要。下面从其职业素质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

(一)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只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会在所从事的职业里工作自如。对于扩招“四类人员”来说,主要表现在公民思想道德素养有待提高:公民意识、法律意识、交通意识、环保意识、构建两型社会意识不强,职业价值观有偏向,个人缺少职业规划等。

(二)职业意识有待加强

职业意识是专业人员对职业价值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职业习惯、职业学习态度、职业思维模式、职业团队精神、职业敏感度和职业忠诚度。对于扩招“四类人员”来说,主要表现在职业作风仍需改善,比如职业诚信遭忽视、职业纪律遭破坏;职业兴趣不高,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差,个人中心主义突出,甚至不服从管理和工作安排,自由涣散,缺少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

(三)职业态度需进一步端正

职业态度一般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便会直接影响人对社会职业做出判断,从而影响人的职业责任感、职业适应力、忍耐力和职业表现。对于扩招“四类人员”来说,主要表现在:职业态度有待端正,即对职业认知比较模糊、职业情感略显消极、职业行为不太规范;职业心理素质较弱,即工作抗压能力较弱,心理调适慢,担心做不好受批评,甚至想到别人故意找茬、跟自己过意不去,工作上产生逆反心理,影响工作顺利开展;单位同事之间人际交往紧张,加上语言和文化沟通能力缺乏,词不达意,甚至起到相反作用;参加职业培训不积极、职业培训效果不佳。

三、立德树人背景下提升扩招“四类人员”职业素质的教学策略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首要功能,也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扩招“四类人员”的学习虽然在学校围墙外进行,但是作为学校和教师同样要为其制订合适的教学策略,在完成线上基本教学的同时也要去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针对其存在的以上职业素质方面的问题,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提升扩招“四类人员”职业素质必须做到“三结合”

一是结合思政课主渠道提升扩招“四类人员”职业素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诸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思政课,是扩招“四类人员”的必修课程,虽然通过线上教学进行,但是也必须完成且考核及格。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引导他们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关键、找准重点、阐明规律,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正面思考,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二是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扩招“四类人员”的职业素质。引导他们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 字的内容,了解三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分割的有机结合;引导他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完善人格修养。只有理解并贯彻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了,具备了一定的道德,才会成为一个好的职业素质高的人。

三是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扩招“四类人员”的职业素质。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立德树人实践,引导他们学习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了解学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无私奉献为核心的革命传统精神,涤荡灵魂,提升文化自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个人成长全过程。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培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增强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关爱情感,提升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此外,还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坚持立德树人结合起来。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正在轰轰烈烈开展中,大学生要投身其中,通过多种载体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汲取奋进力量,扩招四类人员也要积极学习,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意识。

(二)提升扩招“四类人员”职业素质必须发挥专业课课程思政育人作用

我们不仅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还要挖掘其他专业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扩招“四类人员”开展教育。比如“工程力学”是建筑设备工程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中“压杆稳定的计算”一节与施工工地的脚手架的稳定问题息息相关。现实施工过程中脚手架坍塌的事故时有发生,这些责任事故往往多伴随着违章操作。也就是说当事人安全意识淡薄、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造成的。教师通过线上教学,强化对扩招“四类人员”施工中的安全教育,提升其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科学施工,识别风险,这就是本节课程思政的作用。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内涵,为专业课注入文化基因和精神力量,潜移默化地培育他们优良道德行为,确保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三)提升扩招“四类人员”职业素质必须抓好管理育人细节

现在各高校都在开展“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其中也包括管理育人。对于扩招“四类人员”,高职院校主要采取的是网络教学方式,因此他们接触较多的管理岗位有:一是宣传部门岗位。他们会通过学校网站了解近期学院与系部发生的活动及新闻,可通过网站提升他们关心学校,热爱学习,了解培养和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的渠道;二是服务部门岗位。学校财务、教务、辅导员、招生就业等岗位及工作人员与扩招“四类人员”接触较多,学校要抓好工作细节,突出岗位服务,开展管理育人,这些岗位的工作人员要有细心、耐心、爱心,让他们感受到热情、到位、满意的服务,促进他们转变和提高职业态度。

通过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三结合”教育,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育、发挥管理育人作用等教学策略的开展,假以时日,就可以润物无声地达到对扩招“四类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其职业素质的目标。

猜你喜欢

立德素质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严以修身”先立德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