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世界那么多人

2022-08-26彭素虹

文学港 2022年9期
关键词:师母外地人秘书长

彭素虹

这世界有那么多人, 他让我感受到的是宁波文化人如大海般博大的胸襟, 他就像人群里敞着的一扇门。

今年的元旦清晨, 惊醒我的不是北仑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 而是潘师母的短信。 她泣告大家一个噩耗: 恩师李建树老师已于今日凌晨病逝, 享年81 周岁。

怀着不愿相信的心情, 我拨通了潘师母的电话, 接通电话的那一刻, 师母已泣不成声。我也情难自抑, 就着电话、 嚎啕大哭。 因为,我们都失去了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人。

回想我来到宁波打工的经历, 从一个不知道看什么书的文学爱好者, 到如今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 这一路走来, 是李建树老师引领鼓励着我前行, 让我在文学道路上迈出很多的“第一次”; 是李老师作为宁波市作协的名誉主席, 对后辈的鼓励提携。

“远光中走来, 你一身晴朗。” 十多年前,我认识李老师时, 他已经从 《文学港》 杂志的主编任上退休, 还在兼着编辑一些散文。 记得我第一次给他投去的是一篇到大理、 丽江的游记, 那个时候, 我并不认识李老师, 只是看到大家在李老师的博客上留言, 热热闹闹也亲密无间。 他就像一个宽厚的大家长, 任由这些孩童在自家园地里嬉戏玩耍。 当时, 我感觉他对文学后辈极为爱护, 所以就贸然地投稿过去。

说起来, 那个时候的我, 喜欢写一些豆腐块文字, 也在 《宁波晚报》 上发表了一些文章, 但也仅限于此。 我并不知道给文学刊物投稿, 要更加注重思想性文学性, 并且, 那时的我, 根本就不知道要从哪些书籍中汲取养分,完全是凭着一丝天赋, 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李老师收到稿子后, 给我打了电话, 让我有空去 《文学港》 杂志社坐坐, 说有几本书借我看。 当他得知我是一个来宁波打工的川妹子, 突然很有感触地说, 自己在青海工作了很多年, 知道外地人的诸多不易, “越努力越幸运。 你喜欢文学, 就努力靠近, 它会给你隐形的翅膀!”

正是因为这次电话中的闲聊, 让我感觉跟李老师越说越近。 第二天, 我就去了 《文学港》 杂志社, 一见面, 李老师没有说稿子的事情, 他从抽屉里拿出了几本 《文学港》 杂志,让我回家边看边写, “写作上慢慢来, 多看多写多悟, 功到自然成!” 我记得那是一个冬天,位于月湖的 《文学港》 杂志社寒风凛冽, 但我走出杂志社时, 回望这座文学的圣殿, 想着李老师鼓励的话语, 心里暖融融的。 如今, 这几帧从前的回忆, 依旧在我心上飞驰。

应该说, 是李老师赠阅的 《文学港》 杂志, 带我走上了纯文学的道路。 从这天开始,我有意识地看书学习, 后来, 经过修改的大理、 丽江游记, 也以 《云之南二题》 为题, 在《文学港》 杂志上发表了。 这是我第一次在文学刊物上发表文章, 李老师用润物细无声的力量, 告诉我努力就有收获的道理。

因为写作上的这些进步, 不久以后, 我的文学之路有了新的契机。 大约是在2007 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 我很意外地接到北仑作协秘书长的电话, 问我发表的作品有哪些, 让我把发表作品的复印件带到作协办公室。

我有些不明所以。 但我还是很认真地整理好了发表的作品, 来到了作协秘书长的办公室。 交流中, 我才知道, 原来, 是李老师向北仑作协的秘书长推荐了我。

就在几天前, 李老师来北仑参加一位老师的作品研讨会, 会议的间隙, 他给北仑作协的秘书长乐胜龙老师说, 有个川妹子在北仑的企业工作, 喜欢文学, 也发表了一些文章, 可以考虑把她吸收进作协大家庭。 于是, 就有了前面秘书长给我打电话要看作品的这一幕。

当时, 我已经在报刊上发表了几万字, 符合加入北仑作协的条件。 秘书长让我填了一张入会申请表, 后来经过作协理事会表决通过,我成了北仑作协的一员。 从此, 我有机会参加一些文学活动, 进一步拓展视野, 也有机会跟一些文友交流。 在写作道路上, 我有了携手同行的文学伙伴。

我知道, 是李老师的这次引荐, 让我的人生有了新的更大可能。

时光流逝, 2009 年, 我加入了宁波市作家协会。 在参加市作协的一次文学活动中, 李老师看到我, 问起了写作情况, 末了, 他说了一句: “你可以出一本书了!”

他的话, 让我又惊又喜。 在我看来, 能结集出版书籍, 是一辈子最大的愿望。 可是回头一想, 我一个打工妹, 如何能出书呢?

看到我有些疑惑的眼神, 李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你是我们树立的打工作家典型,给你出书, 就是给几百万的外来建设者以鼓励。 你把发表的文章梳理一下发我, 我帮你看看!”

后来, 李老师不仅帮我分门别类地整理好了文章, 还不止一次地找到市文联领导, 希望他们能给我机会, 让我的散文集一起参选文联编辑出版的作家文丛。 他觉得, 如能这样, 努力写作的外地人就可以看到希望。

这本散文集的书名叫 《隐形的翅膀》, 是我出版的第一本书, 也是李老师给予我的第一双翅膀。 后来的日子, 我时刻谨记李老师的教导, 时至今日, 有幸出版了八本著作。 每每想起李老师为我这样热爱写作的外地人亲自编稿、 不懈奔走, 我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世界那么多人, 李老师包容接纳的胸襟, 把我们外地人和本地人的心连在了一起; 李老师为我们敞开的大门, 让同样热爱文字的我们得以相知相聚。

回想至此, 感动连连, 不禁潸然落泪。 遗憾的是, 因为疫情, 我没能去送李老师最后一程。 我想, 李老师会原谅我的。 因为一直以来, 我们安好, 他便安心。 致敬李老师, 致敬他心怀慈悲、 帮扶新人的美好心灵! 这世界有那么多人, 多幸运, 我有个我们。

猜你喜欢

师母外地人秘书长
联合国秘书长访问基辅
喧噪
学会秘书长丘秉焱参加广东省科协组织的第12期学会秘书长沙龙活动
Sea Changes
柔柔好
shock of THE NEW
新任“秘书长”
刘艺手
和谐秘诀
沉默的堰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