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猪车辆消毒效果的检测分析
2022-08-25章杭建倪柏锋虞一聪谢荣辉赵灵燕
章杭建,倪柏锋,虞一聪,谢荣辉,赵灵燕,徐 辉
(浙江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 杭州 311199)
自2018年8月3日辽宁沈阳发生我国第一起非洲猪瘟疫情起到2019年4月7日,我国内地30个省份均已全部遭遇非洲猪瘟疫情“侵袭”,造成巨大经济损失[1]。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被污染的车辆和人员是非洲猪瘟病毒传播、扩散的主要方式之一,加强运输车辆洗消中心建设和管理,做好运输车辆、人员和物品的清洗消毒,是切断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2]。我国现已查明的111起家猪疫情中,病毒来自于人员、车辆携带的非洲猪瘟病毒传播占比达到了41.5%[3]。为了解浙江省运猪车辆洗消中心车辆消毒效果状况,作者于2019年10月,对2家运猪车辆洗消中心的10辆运猪车进行了采样检测。本文就这次检测的方法和结果分析作了介绍。
1 材料
1.1试剂 灭菌0.9%生理盐水(实验室自制)、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TSA)(批号:8297692)、二氯异氰脲酸钠(批号:2019041011)碘酸混合溶液(批号:90874)。
1.2试验耗材 无菌50 mL和15 mL离心管,无菌10 mL和1 mL吸管,无菌90 mm培养皿。
1.3设备 培养箱(BINDER KB115)、涡旋震荡器(kylin-Bell VORTEX-5)、摇床(Thermo MAXQ 4000)、生物安全柜(Thermo 1300 SERIES A2)、高压灭菌器(TOMY SX-700)。
2 方法
2.1洗消中心消毒程序
2.1.1洗消中心A 运猪车去猪场运猪前需经过洗消中心消毒并取得消毒证明,凭消毒证明才能到猪场运猪。运猪车进入洗消中心时,洗消中心工作人员先检查车辆是否干净,如果发现运猪车存在猪粪、猪毛等污染物,该车辆不得进入消毒程序。经检查符合要求的车辆方可驶入消毒房,用3%碘酸混合溶液喷雾2 min以上。
车辆驶出消毒房后用高压水枪对车辆喷洒3%碘酸混合溶液,使运猪车车厢等表面均喷湿为止。驾驶室内座位、门、脚垫等则用手动喷雾器喷洒消毒。
2.1.2洗消中心B 运猪车入场前的要求及检查同洗消中心A。检查后运猪车驶入含0.2%二氯异氰脲酸钠的消毒池内,使车轮完全被消毒液浸泡,浸泡约5 min。轮胎消毒后驶出消毒池,用高压水枪以0.2%二氯异氰脲酸钠溶液喷洒冲洗车辆,使车辆各部位都冲洗到位。驾驶室内座位、门、脚垫等则用手动喷雾器喷洒消毒。
2.2样品采集
2.2.1采样 消毒前后分别采样。用5 cm×5 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生理盐水的无菌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分后,放入含10 mL无菌生理盐水的50 mL一次性无菌离心管中。小型物体采样则用浸有生理盐水的无菌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约25 cm2面积。采样后,将样品置于2-8 ℃条件下保存、运输。
2.2.2采样部位 车轮(轮胎、轮毂)内外侧各1个点、每个挡泥板各1个点、车底盘4个点、车厢外表面和车头4个点、车厢内表面4个点,上车踏板、脚踏板、脚垫、方向盘、档把、内外门把手各1个点,用棉拭子直接涂抹表面采样,每个点采集面积均为100 cm2。
2.3细菌总数测定
2.3.1样品前处理 将样品管置于摇床,450 r/min震荡10 min后,再置于漩涡震荡器1500 r/min震荡1 min。
2.3.2样品稀释 用1 mL一次性无菌吸管吸取1.0 mL样品,置于含9.0 mL无菌生理盐水的15 mL一次性无菌离心管作10倍系列稀释,每个稀释度换1支吸管。
2.3.3稀释度选择 消毒前的样品一般选择10-1或10-2稀释度;消毒后的样品,一般选择原液或10-1稀释度。
2.3.4样品接种、培养 吸取样品液0.1 mL接种于TSA平板,每个样品接种3个平板,37 ℃培养18~24 h。
2.3.5菌落计数 参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GB4789.2-2016)介绍的方法,计算每个样品细菌总数[4]。
2.4消毒效果评价
2.4.1比较每个采样部位消毒前后细菌总数,计算杀灭率,杀灭率≥90%表示消毒有效[5-8]。
2.4.2若某一部位消毒前菌落≤10 CFU/cm2,表明该部位本身含菌量很低难以区分消毒效果,则表示消毒效果不确定。在计算消毒有效率时不计入样品总数。
2.4.3计算公式:
3 结果
洗消中心A和B车辆各采样部位消毒前和消毒后细菌总数如下(表1~2)。
表1 洗消中心A细菌总数测定结果
4 结果分析
根据细菌总数测定结果,A洗消中心5辆运猪车共35个采样部位中,消毒有效部位6个,消毒无效部位20个,消毒效果不确定部位9个,按照消毒有效率公式计算,消毒有效率为23.08%。B洗消中心35个采样部位中,消毒有效、消毒无效和消毒不确定数分别为17个、9个和9个,消毒有效率为65.38%(表3-4)。
表3 洗消中心A消毒有效率
表4 洗消中心B消毒有效率
5 讨论
本次检测中A洗消中心5辆被检测运猪车消毒有效率为23.08%。按不同采样部位测算,车轮消毒有效率为20.00%,档泥板、底盘、车厢内表面和上车踏脚板等的消毒有效率分别为0、25.00%、40.00%和40.00%,车厢外表面和方向盘等消毒效果无效或不确定。B洗消中心5辆运猪车消毒有效率为65.38%。按不同采样部位计算,车轮、挡泥板、底盘、车厢外表面、车厢内表面、上车踏脚板等和方向盘等消毒有效率分别为50.00%、80.00%、60.00%、20.00%、50.00%、80.00%和20.00%。从检测的结果来看,B洗消中心车辆消毒效果优于A洗消中心,可能与所采用的消毒剂和消毒程序不同有关。从A、B两个洗消中心车辆不同采样部位的检测结果来看,车厢外表面和方向盘等消毒效果不确定的结果频率较高,主要原因是消毒前细菌含量≤10 CFU/cm2,对于这一类情况如何界定其消毒效果,在方法学上如何改进尚待研究。
目前洗消中心车辆消毒效果评价缺乏行业标准,作者主要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15981—19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4789.2—2016)、《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等标准和规范设计检测实验和评价方法。在采样点选择、细菌杀灭率、菌落数限值等方面仍值得进一步探索。运猪车消毒效果评价方法的建立有助于开展我国现阶段不同区域环境条件下屠宰场卫生状况的调查、各类消毒方法比较、有效消毒剂选择等活动,为制定屠宰场消毒卫生标准提供基础性数据。本文提出的消毒有效率概念仅适用于特定区域特定场所特定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评价,如何进一步标准化扩大其适用范围尚待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