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赛、评”:小学跳绳一体化单元教学设计
2022-08-25文/沈军
文/沈 军
跳绳是一项简单、大众化的体育运动项目,只需要一片空地、一根绳子就能参与运动,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要避免在课堂上孤立、静态地进行单个知识点或单个技术的教学,每堂课都应该让学生进行多种动作技术的学练,参加形式多样的展示或比赛,注重比赛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在面临真实的比赛情境时能运用结构化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单元教学需要进行精心设计和规划。单元作为体育教学中最基本的单位,本文尝试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下,进行“学、练、赛、评”一体化的跳绳单元教学设计。
一、“学、练、赛、评”一体化的单元教学架构
跳绳是一项人体在环摆的绳索中做各种跳跃动作、以身体协调性为基础、以力量耐力为核心的运动项目。跳绳练习能有效、综合地反映学生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动作节奏感以及下肢肌肉力量与心肺耐力等,其成绩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程度有关,是国家学生体质标准测试中重要的测试内容。
在跳绳单元教学设计中,以并脚跳绳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学、练、赛、评”一体化为方向,把关注点放在促进学生思维运动和身体运动的发生上,营造身体练习和思维练习共存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跳绳的动作技术方法,知道如何练习跳绳、提高跳绳的能力,如何评价练习的效果,从而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会练、会赛、会评”、全面发展的人。
(一)学——掌握要点,以玩促学
“学”是一切后天技能习得的开始,也是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前提,而课堂教学是“学”的主战场。在跳绳单元教学设计中,“学”是对摇绳前脚掌连续跳、从无绳到有绳的完整跳绳的进阶式方法的学习,从单一的动作过渡到组合技术阶段。
第一课时,通过观看极具视觉效果的跳绳表演和比赛,激发学生参与跳绳运动的兴趣,了解跳绳摇绳、量绳、握绳、停绳的方法。通过模仿直升机的游戏,让学生掌握摇绳的动作方法,通过“玩”的形式让学生掌握手腕甩绳的技术,同时结合走、跑、跳,让练习变得多样化、趣味化,促进学生对技术、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第二课时中,在复习甩绳的同时,通过跳单双圈游戏的方式学习前脚掌连续跳的方法。第三课时,通过绳感辅助练习、无绳模拟练习、完整动作练习三步骤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学会跳绳动作的方法。第四课时,通过不同步伐的花样跳绳的学习和创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组织学生“学”时,要求学生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单一身体练习,而一年级学生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对教师讲解的内容难以快速地理解和消化。因此,在组织学生“学”时,可通过“玩”的形式进行,即玩游戏与学技术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体育锻炼的能力(表1)。
实际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绊倒次数过多、摇绳幅度过大、落地时触地时间长、连续跳绳时间较短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问题是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较差,腿部和手腕的力量欠缺,耐力不足,无法做出快速、持续的手脚协调的“甩跳”动作,因此在“学”的同时要与“练”相结合。
(二)练——技术迁移,以练促学
“练”是后天技能习得过程和手段,学校体育目标需要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来实现。跳绳作为一项封闭式运动项目,不仅需要掌握正确、规范、完整的技术方法,还要保障练习次数的积累和体能的增长,才能达到理想的成绩。但是,一味地重复某个单一的练习,容易让学生产生运动的疲劳和厌倦感,并对练习产生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在本单元教学设计中,“练”是对“学”的内容和方法的巩固和提高,让学生将摇绳、前脚掌跳的单一动作与其他技术动作结合,同时致力于巩固单一的摇绳动作稳定性,提高学生连续跳的能力。将动作的完整度和动作练习的次数重新构建,提升练习的密度与运动的强度,发展与跳绳技能相关的体能或补偿性体能,最终达到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
第一课时,运用走、跑、跳与摇绳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左右手摇绳的能力,逐渐让手臂肌肉形成记忆。第二课时,通过跳单双圈和竹竿跳,提高学生的连续跳能力。第三课时,利用手脚并用走和跳绳三步骤法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动作技术,并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第四课时,通过单脚跳、开合跳、弓步跳、并脚左右跳等形式的花样跳绳练习方法,提高前脚掌的连续跳跃能力,巩固手腕摇绳动作的正确性,并形成自动化。同时,通过不同步伐的变换练习和个数目标的制定,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肌肉耐力(表2)。
“练”,不仅局限于课堂,还要发挥大课间和家庭锻炼的作用。在课后,体育家庭作业的布置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在“练”的同时,可增加“赛”的形式,让教学不再是枯燥的“学”与“练”。同时“赛”也能把所学的单一身体练习转换为一种能力,让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能够真正在课堂中得以培养。
(三)赛——学练融合,以赛促学
“赛”是由内而外的展示,即将学会的技能通过比赛表现出来,它与“练”的不同之处在于,“赛”不再是单一的动作或组合动作的练习,而是将规则要素融入其中,通过合作与竞争的运动氛围将技能完整、良好地展示出来,是体育运动快乐的体验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优秀体育品德的重要途径。
不同“赛”的时机、形式、内容传达着不同的意义,在学习之初“赛”是“学”与“练”的外部刺激,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是建立学生的规则意识的最佳时机。学习后的“赛”是“学”与“练”目标实现的舞台,也将是终身体育“学”与“练”的必经之路。
通过摇绳的速度比赛、跳单双圈接力比赛、不同步伐的花样跳、30秒极速跳绳比赛等,在进行数量、时间、速度比赛的同时,还设计了整理跳绳比赛、小组合作和表现等形式的比赛,这不仅是对课堂中的技能、体能和情感态度的反馈,也是学生合作互助、勇于竞争和规则意识的培养(表3)。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练状况和教学目标,合理地选择“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练的效果。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线上“20秒急速跳绳”比赛,让“赛”不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
(四)“评”——有效评价,以评促精
“评”是根据课堂教学环节预设的“学、练、赛”标准,由师生共同进行的评价,它更加关注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强调发展性评价标准,并在课堂中关注学生语言表达、动作表现、能力体现等多方面的表现。在进行单元一体化设计的过程中,先需要将教学内容校本化,让教学目标更加符合学校的学情,结合“学、练、赛”设计教学,及时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所以一体化设计先要有“评”的标准,结合学生课内外的练习和比赛等方面的提升,最后反馈到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选择更适合的“学、练、赛”方式。
在“跳绳”单元设计时,以一年级学生体质测试评分标准作为本单元教学最终的评价标准,并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图1),增强对学生“学、练、赛”参与的督促。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学生“学、练、赛”中的“展示”环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突出性、时效性的评价。通过评价参考内容表,实施个人和团体结合的评价(表4),并通过这种公式化、可操作化、全面化的评价,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二、“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下的思考
在“学、练、赛、评”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段特征,根据课程内容进度,综合把握“学、练、赛、评”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每一种形式组织既要把握特点鲜明,还要体现阶段变化,更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练、赛、评”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学练的积极性,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确保让每个学生都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