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基本身体活动能力的测评分析与教学策略

2022-08-25金小燕

体育教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学练器材障碍

文/夏 冰 金小燕 曹 强

基本身体活动能力是一种生存能力,是人体在日常生活、劳动和运动中所必需的走、跑、跳、投、钻、攀等能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学生基本身体活动能力测评方案针对学生基本身体活动能力(包含滚动、攀登、爬越、走、跑、跳、跨、投等动作)的综合表现及测评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来看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剖析,找出相对应的策略,以帮助改进教学质效。

一、测评内容与标准

(一)测评对象

水平二学生。

(二)测评方法

学生站立于起点,举手示意,听到口令(开始计时)依次完成以下任务,过终点线计时结束。

(三)测评方案

根据《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提出的“内容标准”与“表现标准”(“内容标准”即确定“教什么”,“表现标准”即明确“教到什么程度”),制定了小学水平二基本身体活动能力测评方案(表1)。

二、基本身体活动能力测评与分析

本次基本身体活动能力测评在南湖区内随机选择了6所城市小学和3所乡镇小学,每所学校随机抽一个测评班级,对班内每一名学生进行一次完整的测评,总共参与测评345人,其中男生181人,女生164人。

本次测评的内容为:(1)前滚翻+后滚翻成跪撑+跪跳起。(2)连续翻爬腾越三个不同高度的障碍。(3)自主选择跨跳小栏架。(4)原地抛投过线。测评采用的是到校后随机抽测,测评内容也是当场由测评人员告知学生,测评场地由测评人员测评当天提前布置,所测数据均为学生真实的状态表现。根据所测评到的数据和现场表现对测评学生进行分析,以此找到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策略。

(一)“前滚翻+后滚翻成跪撑+跪跳起”测评项目结果分析

测评第一关是“前滚翻+后滚翻成跪撑+跪跳起”,主要测评点是滚翻和身体控制能力以及展示意识,通过学生三个动作的完成情况以及现场表现来测评区内日常体操技巧项目教学的开展情况和学生技巧技能的发展水平。

调查显示,测评学生前滚翻未完成68人(39男、29女),占测评学生总数的19.7%;后滚翻未完成126人(64男、62女),占测评学生总数的36.5%;跪跳起未完成143人(87男、56女),占测评学生数的41.4%;前滚翻和跪跳起未完成人数男生多于女生,后滚翻未完成人数男女生相近。

体操教学问题:从数据分析结果看,学生体操类教材掌握程度较低。从测试现场观察看,动作完成规格和质量偏低,主要出现前滚翻团身不紧、滚不直导致滚出垫外的现象,后滚翻不会推手后倒、速度不够、滚不过去的现象,跪跳起脚背未压垫、不会摆臂等现象。

原因分析:体操教学内容学习不够系统,甚至未进行体操内容教学。前滚翻将近有两成学生未完成,难度系数更大的后滚翻和跪跳起动作则三四成学生未完成。

教学策略: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建议在今后的体操教学中进行针对性教学,并且设计系统的教学计划。前滚翻团身不紧可采用各关节夹纸片滚翻的方法改进,滚不直主要是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差,要先学会双手均匀用力,保持身体平衡;后滚翻需要一定的后倒速度才能翻过去,可先从一定高度的斜坡上往下翻,并增加双手的推地力量;跪跳起可采用脚背连续打垫的动作来改善脚背未压垫的现象;摆臂可让学生尝试摆至什么位置能做到快速制动,找到适合自己的制动位置。

(二)“翻爬腾越障碍”测评项目结果分析

测评第二关是翻爬腾越障碍,该测评项目学生要通过低难度障碍(高度0.6米的跳箱一个)、中难度障碍

(高度0.75米的跳箱一个)、高难度障碍(高度0.9米的跳箱一个),主要测评学生爬、翻、腾越障碍的能力和勇敢挑战的品质,体现学生上肢与下肢力量及全身协调发力的能力,通过学生过障碍所用的方法以及现场表现来体现区内学校过障碍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挑战意识。

调查显示,用手支撑翻爬过箱的有300人(165男、135女),占测评总人数的86.9%;未用手支撑过障碍的有10人(4男、6女);采用绕过障碍方式的有35人(12男、23女),均出现在挑战高难度障碍时。

翻爬障碍教学问题:现场观察到10名学生未用手支撑过障碍,都是凭借自身能力直接跳过低障碍,说明这几名学生对自己的能力非常有自信,但人数太少,只占了测评人数的2.9%;有35名学生选择绕过高难度障碍,说明这些学生对自己的翻爬能力没有信心,挑战意识不强。

原因分析:在平时的教学中翻爬障碍教学开展得比较少,导致学生不能合理评估自己的翻爬能力,并且平时很少鼓励学生挑战自我,面对“挑战”二字似乎更多看到的是危险而不是突破与超越。

教学策略:根据不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学生设计不同高度的障碍,要符合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在落地区放置足够的保护垫,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在遇到问题时多鼓励学生进行尝试,在失败中汲取经验,合理评估自己的能力勇于去挑战,即使失败也能更好地积累经验,走向成功。

(三)“跨跳小栏架”测评项目结果分析

测评第三关是跨跳小栏架,本测试项目可采用跨、跳等方法自选难度连续过两组障碍(A组5个障碍,高度0.25米,B组3个障碍,高度0.4米),测评学生根据环境选择适当的跨跳方法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挑战意识,同时反映学生的灵敏性与协调性。通过学生选择障碍物的高度、采用过障碍物的方法和现场表现来体现学生的挑战意识和平时学练的方法是否经济实用。

调查显示,测评学生选择高度0.25米的有173人(93男、80女),占测评总人数的50.1%;选择0.4米的有172人(88男、84女),占测评总人数的49.9%。数据反映出有一半学生未觉得通过3个高障碍比通过5个低障碍要快,或者感觉自己无法顺利通过3个0.4米高的障碍。测评学生选择单脚跨跳281人(151男、130女),占测评总人数的81.4%;选择双脚跳64人(30男、34女),占测评总人数的18.6%,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能客观选择合理省力的过障碍方法,具有一定的连续跨跃能力。

跨跳教学问题:从一半学生选择通过低障碍的现象来看,测试学生对自己的跨跳能力评估存在盲点,不清楚自己是否可以顺利通过3个高障碍,尤其当有选择时,50.1%的学生宁愿选择跨5个高0.25米的低栏架,而不愿选择跨3个高0.4米的高栏架。从现场观察看,部分学生存在从众心理,前面同学选低栏架,后面的同学也会盲目跟从,缺少自我思考。有18.6%的测评学生选择了速度比较慢的双脚跳方法通过小栏架,在方法的选择上缺乏经济性。

原因分析:教师平时很少让学生在有选择的情境中进行学练或同一情境采用多种方法学练,没有做到分层教学,导致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无法做到正确评估,学生未能真正了解自己,才会出现不敢去尝试与突破的情况。教师对学生反思自身的引导还不够,从而导致有的学生看见前面同学怎么选择,自己也就跟着怎么选择。选择双脚跳小栏架的情况集中出现在个别学校,说明该校教师经常让学生双脚跳障碍,而很少单双脚都进行尝试,导致学生形成双脚跳障碍的思维定式。

教学策略:进行多元学练,让学生尝试跨过不同高度的障碍,用不同的动作进行跨或跳,体会哪一种动作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对比哪一种方式通过障碍更快、更经济;平时多抛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遇到选择时能够合理地评估自己的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或高度进行挑战。

(四)“原地抛投过线”测评项目结果分析

测评第四关是原地抛投过线,本项目由两个内容组成,一是选择排球或者沙包进行投掷,二是加速跑捡回投掷器材,这是投与跑综合能力的体现。投掷得分决定投的次数,得分越高次数越少,投掷次数越少说明能力越强。测评点是学生根据环境选择合适器材及投掷动作的能力、规则意识、计算意识。通过学生器材的选择、投掷的次数、违例的情况以及现场的投掷动作等来呈现学生的学练是否多元、有效且具有规则意识,通过学生对于自己投掷得分的计算来呈现学生的学练是否灵活。

1.投掷器材选择

调查显示,选择排球的学生有69人(28男、41女),占测评总人数的20%;选择排球和沙包的有30人(8男、22女),占测评总人数的8.7%;选择沙包的有246人(145男、101女),占总人数的71.3%。说明学生更愿意选择易握、易抛投的沙包来进行测试且具备一定的单手投掷能力,根据现场观察,学生普遍使用肩上投掷的方法进行投掷,缺乏多样性尝试,易受前面同学影响而出现从众现象。

器材选择分析存在的教学问题:选择器材单一,基本都选择沙包,尝试抛投排球的人数偏少;学生缺乏观察判断能力,未及时发现这两样器材采用单手甩的动作可以投得更远。

原因分析:平时学练时教师未让学生充分了解器材的特性,学生不明白什么器材该用什么方法投掷才能投得远;平时未注重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培养,导致学生看到现象不会举一反三地运用到自己身上。

教学策略: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注意采用多元器材进行投掷的学练,投不同的器材,感受不同器材的特点,根据不同器材运用合理的抛或投的方法,力求发挥学生的最佳水平。平时要注重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的培养,首先让学生学会观察,抓住关键点,明白观察什么,然后再判断这个动作是好还是不好,可以怎么运用到自己身上,不断提升学生的抓点力。

2.投掷效果分析

投掷次数越少,说明投掷能力越强。从具体投掷效果来看,投掷3次的共48人(33男、15女),占测评人数的13.9%;投掷4次的共71人(45男、26女),占测评人数的20.6%;投掷5次的共53人(29男、24女),占测评人数的15.4%;投掷6次的共173人(74男、99女),占测评人数的50.1%。数据显示,男生的投掷能力明显高于女生,测评学生的整体投掷能力偏弱。

投掷效果分析存在的教学问题:测评学生中男女生投掷能力差距很大,投掷3次的男生数量超过女生的两倍,投掷3、4、5次的人数都是男生多于女生,而投掷6次的人数女生多于男生。测评学生的整体投掷能力偏弱,可进一步提高。现场观察到学生的动作基本以投为主,少部分学生出现了抛或甩的动作,学生对投的控制能力偏弱,投出去不能很好地控制方向。

原因分析:测试学生大部分未经过投掷动作的学练或学练效果不佳。平时教学中可能很少安排投掷类学练内容,更多的是给学生自己选择一些器材进行游戏。男生平时比较喜欢玩球,通过长期玩球、投球提高了投掷的能力,而女生则更愿意选择一些跳绳类、高跷类等游戏,所以投掷能力会相对比较弱。

教学策略:针对男女生现有投掷水平,制定最近发展区内合理的分层教学计划,尝试不同投掷器材的多元抛投方法,让每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力并且可以投得更远的动作方法,使每一名学生的投掷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3.投掷违例分析

投掷越线163人(占测评总人数的47.2%),说明学生对起投线并不重视;未触碰标志桶的有136人(占测评总人数的39.4%),从现场观察发现,未触碰标志桶主要是因为学生投掷后急于跑出去捡投掷物,中途发现还未触碰标志桶,又再次返回触碰标志桶,但这样的触碰同样视为违例,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动作的连续性较差。投掷未过高度线的有196人(占测评总人数的56.8%),学生只想投远,却不知有一定高度才能有远度。投掷越线和未触碰标志桶的男生占比明显高于女生,而未投过高度线的男生占比却明显低于女生,现场观察发现男生不注重规则,更在意成绩,而女生则更注重规则,再关注成绩,只有极少数学生能根据测试分区计算投掷的远度与次数,建议平时教学中多关注学生思维。

投掷违例分析存在的教学问题:学生对于起投线是不理解的,不明白越线的投掷是无效的;学生动作的连续性比较差;测评男生的规则意识明显低于女生,而投掷能力明显高于女生;学生的环境分析能力比较弱。

原因分析:投掷教学中未重视起投线;平时教学中更多进行的是单一动作的学练,缺少组合动作的学练;平时教学中不重视规则意识的培养,重结果而轻过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关注太少。

教学策略:进行投掷教学时要注重规则意识的培养,重过程而轻结果,对于起投线需要花一些时间进行重点理解,而投掷动作需要将动作组合后再进行学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动作间的连接能力。动作组合的形式一般有结合(两个或者多个同类项目组合或者同一类技术叠加)、融合(两个不同类技术的组合)、并行(两个组合的内容不同类)等。通过对组合动作的学练,学生会明白动作之间是有其连接性的,比如投掷动作完成之后不可以向前跑出,而是需要向后退,所以可以进行组合动作投掷+向侧后方摸标志桶的学练,让学生形成动作连接,便不会再直接向前跑出去捡投掷物而导致违例了。

三、总结

通过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测评与分析,发现浙江省南湖区常态教与学中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原因找到与此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对体育教学具有诊断和反馈作用。该测评通过学生的表现让教师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以此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并且这种测评方式具体、可操作,受到学生的喜爱,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学练器材障碍
Unable to read as a teen, now a PhD student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2020年《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栏目选题
我的城市月赛优秀作品
“学练标准”:课堂学与练更有效
跟踪导练(四)2
网络纲环境下作文纲目评价的使用效应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高校快乐体育教学探析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