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库期刊价值呈现的SWOT 分析
——以《今日科苑》为例

2022-08-24王萌李琦任福君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智库

■ 王萌 李琦 任福君,2

1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北京 100038

2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 100083

1 引言

2019 年8 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中提出“全面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的要求[1]。2020 年9 月1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要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2]。同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Think Tanks and Civil Societies Program,TTCSP)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20》(2020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智库数量呈现阶跃式增长态势,由2019 年的507 家增长到2020 年的1,413 家,涨幅高达178%[3]。研究能力和传播能力是智库建设的“一体两翼”[4],作为智库传播能力的有效表征渠道,智库期刊的建设成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学界围绕智库期刊开展了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智库期刊内涵剖析、学术期刊的智库功能演变以及智库期刊建设实例三方面[5-8]。内涵剖析方面,姜春林等[9]通过问卷调研,将智库期刊定义为广义上与智库有关的、狭义上其主办机构为智库且文章以政策建议类为主的期刊。董洁等[10]认为科技智库期刊是链接科技智库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是传播智库科研成果的核心载体之一。学术期刊的智库功能演变方面,王萍等[11]采用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在揭示学术期刊智库功能建设的理论可行性与现实阻碍的基础上,从期刊体制、定位、成果、人才支持以及传播能力五个层面探索学术期刊智库功能延展的实现路径。王军峰[12]认为智库化转型是学术期刊发展的重要方向,能够满足自身多样化经营、行业转型以及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需求,并对转型路径进行了探索。实例分析方面,杨柳春等[13]从服务科学决策及传播科学声音两个方面阐释了《中国科学院院刊》立足智库定位、传播科学思想的办刊实践。张伟[14]论述了《清华金融评论》的办刊经验,包括建立专注于政策解读与建言的内容体系,聚集国内外顶级经济金融专家,形成与自身资源相适应的智库型产品体系。综上所述,我国智库期刊相关研究集中于内涵界定、学术期刊的智库功能演变以及现有案例剖析,无法回答“普通智库期刊如何践行智库使命”的问题,在践行“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和成果转化渠道”的使命面前,尚未形成有效路径。

中国科协连续多年上榜《全球智库报告》全球最佳科技政策智库百强榜单。《今日科苑》作为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和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主办的期刊,定位于智库期刊。期刊发展过程中,如何践行智库期刊使命、有效推动智库发展,成为智库建设和期刊建设的交集命题。SWOT 态势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期刊个案研究。如张理茜等[15]通过《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的SWOT 分析,探讨了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设策略;李小玲[16]通过对《热带地理》办刊实践的SWOT 分析,研究科技期刊精品化发展战略。因此,本文基于当前已有研究,以《今日科苑》为例,采用SWOT 态势分析法,研究科技期刊建设进程中智库期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优势与短板,以期为我国智库期刊的发展提出建议,以更好地支撑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2 智库期刊的界定

17 世纪,英国皇家学会主办的《哲学汇刊》(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的出现标志着科技期刊的诞生,随着其不断发展完善,科技期刊逐渐成为政府、企业及学术届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17]。20 世纪,英国著名文献学家布拉德福(Bradford)揭示了文献集中与分散的规律,即期刊可能存在“核心效应”,“核心期刊”概念就此衍生[18]。随着科研成果的增多以及科技工作者对成果评价体系的需求,“核心期刊为王”的现象日益显露且愈演愈烈,现有学术成果评价方式争议不断,期刊评价体系遭遇困囿。基于此,部分学者剥离“影响因子”,围绕“智库期刊”开展了有益探索。例如,杨柳春等[4]认为以智库为载体,以战略与公共政策讨论为内容,搭建了智库、政府、新闻界、民众之间沟通桥梁的期刊,即是智库期刊。王晓红[19]将智库期刊特性描述为权威性、高端性、理论性和应用性;李伟[20]认为智库期刊要政策性与学术性兼顾;何放[21]则进一步强调了智库期刊的专业化以及资政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智库期刊主要是指由智库主办,以服务政府决策、服务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决策咨询、调查研究为主要形式,以科学性为基本准则,同时具备创新性、资政性和实践性的期刊。其中,科学性是指理论的严谨性、决策论据的可推敲性、支撑数据的准确性以及研究方法的可重复性;创新性是指描述选题的前瞻性、视角的新颖性;资政性是判断一本期刊是否为智库期刊的主要准绳,其描述期刊的社会属性,即期刊中的部分文章是否可以服务政府决策,是否能应用到实际进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实践性则是指在理论框架的指导下,选题具备潜在的实践应用价值。值得说明的是,此处进行的内涵讨论是智库期刊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即以上框架可以推定某本期刊是否是智库期刊,然而并不代表智库期刊中的每篇文章都符合以上全部要求,也就是说,学术期刊与智库期刊存在交集,两者并不矛盾。

3 智库期刊SWOT 分析

在充分理解智库期刊内涵的基础上,本节对智库期刊开展SWOT 分析,从不同角度阐释其发展前景,剖析智库期刊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3.1 机遇(Opportunities)

3.1.1 国家政策为期刊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智库期刊迎来发展良机 智库期刊总体来说发展向好。一方面,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学术交流平台建设,为智库期刊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22],并对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做出新的谋划和部署。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23]。作为社会精神产品和理论产品的重要载体,期刊在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背景下,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相关配套政策文件的发布,显示出期刊建设的宏观政策环境及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如2015 年中国科协、教育部、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以及前文提到的《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等[24]。2020 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希望广大理论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强调“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25],再次为智库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依据。另一方面,当前智库多为官办智库,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为智库期刊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再加上当前智库对交流平台的需求迫切,为包括《今日科苑》在内的智库期刊提供了发展机遇。

3.1.2 科技共同体全面推动期刊的发展,期刊发展保障措施完备 大部分科技期刊根植于科技共同体,科技共同体可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充足的动力。近年来,科技共同体通过举办论坛、设立基金等方式从智力支撑和资金支持两个维度,双轮驱动促进科技期刊的发展。截至2020 年,由中国科协参与主办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已经举办十六届,每年均围绕不同主题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共聚一堂,探索适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理想路径。例如,第十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以“合作共赢 赋能未来——共筑科技期刊发展生态圈”为主题,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学术界、期刊界、期刊管理者、企业界等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会,进行了主旨汇报及交流研讨,论坛开幕式及主旨报告环节直播全网浏览量超过64 万[26]。资金支持方面,中国科协推出了“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2015—2017 年度精品科技期刊培育计划入选项目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50项目50项、科技期刊重点培育项目119 项、期刊数字出版与传播建设项目11 项、期刊集群(联盟)建设项目11 项、期刊出版人才培育项目2 项以及精品科普期刊项目5 项[27]。中国科协参与组织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共确定入选项目285项[28],在此基础上,2020 年确定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选育高水平办刊人才子项目-青年人才支持项目入选项目共计50 项[29]。这些项目为期刊的发展提供了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支持与保障,为期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1.3 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有所提升,智库期刊资源基础充沛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30]显示,截至2020 年年底,我国科技期刊共有4,963 种,并且我国科技期刊逐渐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2020 年,Scopu 数据库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数量为818 种,较2019 年增加了83种;SCI 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Q1 区和Q2 区共计145 种,占收录中国科技期刊总量的68.40%(2018年该比例为58.91%,2019年为63.24%)。由此可见,我国科技期刊的整体质量和影响力均呈现上升态势。与之相对的是,国内评价体系显示我国核心期刊种类不足41.00%,具体数据表现为北大核心第九版(2020 版)共收录期刊1,990 种,CSCD(2021—2022 版)共收录期刊1,262 种,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2021—2022 版)共收录期刊583 种,即非核心期刊占比近60.00%,其是我国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库期刊的重要潜在资源。显而易见,智库期刊与核心期刊并非对立关系,如《中国科学院院刊》既是核心期刊,也是被业界认可的智库期刊。但对于一般的非核心期刊而言,转型为智库期刊,不失为一条提升价值呈现的具体路径。因此,在我国科技期刊整体发展向好的大环境下,智库期刊具备一定的潜在资源储备,发展空间广阔。

3.2 威胁(Threats)

3.2.1 国内外科技期刊发展迅速,对智库期刊形成资源挤压 随着国家对科技期刊发展的高度重视与支持,我国科技期刊得到了蓬勃发展。《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30]显示,截至2020 年,我国现有科技期刊4,963 种。然而,SCI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无法满足中国作者的发文需求,2020 年,中国SCI 论文数量占SCI 论文总数的25.85%,而中国SCI 期刊发表论文数仅为全球SCI 期刊发表论文总数1.45%。由此可见,我国科技期刊所需资源大部分流向国外。此外,随着中外学术交流范围的不断扩大,中国科技期刊与国外科技期刊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英文期刊拥有相对广泛的读者群体,而对于作者来说,出于科研成果广泛传播和科技论文评价导向的需求,其会优先考虑将成果发表在影响力更高的英文期刊上[15]。国外科技期刊体系相对成熟,《科学》(Science)、《自然》(Nature)、《细胞》(Cell)等“顶刊”“神刊”成为各领域最前沿研究成果发布的首选。以化学学科为例,我国科研人员在化学领域相关研究发表的论文数量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且在高被引论文方面,我国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反观期刊领域,高影响力的化学期刊全部为国外拥有。在由中国科协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也感叹道“以化学化工领域为例,国际大刊的论文其中30%来自中国,但国内期刊却吸引不了本土的优质学者”[31]。

3.2.2 现有智库期刊评价体系缺失,制约智库期刊发展 智库期刊定位与一般学术期刊不同,其选题更侧重于服务决策,注重社会功能的发挥。即使研究成果被决策者采纳,也并不会提升文章的被引数据,因此,智库期刊在“影响因子”指标上不占优势,且很长时间内这种情况不会发生改变。在现行评价体系框架下,这会导致智库期刊失去对部分作者群体的吸引力。虽然《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32-33]文件相继出台,但短期内科研人员选择期刊时,影响因子仍是一个重要因素,高的影响因子会带来较高的关注度,不可否认,无论是对科研成果本身还是对科研人员自身,这都是更具吸引力的。

3.3 优势(Strengths)

3.3.1 依托智库,“智力+人才+财力”三轮驱动助力期刊发展 《全球智库报告2020》显示,中国科协上榜全球最佳科技政策智库百强榜单,排名第39 位,也是其连续第二年排名第39 位[34],这说明中国科协在全球知名科技智库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科协依托“一体两翼”组织优势,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成立研究院(中心),搭建了柔性科技创新智库网络(依托全国学会、研究中心等研究力量,吸纳各相关领域智库专家,形成的非实体研究机构网络,助力智库高质量产出和高效能转化)。中国科协是《今日科苑》发展的重要动力资源。智力资源方面,该期刊可广泛吸纳全国学会、地方科协以及相关高校的稿源;依托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简称“创新院”)“科协+高校”智库平台举办的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创新院学术委员会开展专题约稿工作。人力资源方面,目前,《今日科苑》主编为创新院院长,该期刊实行“主编负责制”,由主编实现对期刊的定位及宏观领导决策,从根本上保障了期刊导向的准确性。同时,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也是重要的资源宝库,包含了一批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期刊编辑部定期组织力量对老科技工作者进行访谈,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老科技工作者兢兢业业、甘于奉献的精神,有助于编辑团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期刊审稿专家团队由高等院校、科协系统及其他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构成,他们为期刊严把学术关,从稿件生命周期前端保证其学术质量。期刊编辑团队是创新院博士后人员,依据不同专业方向进行稿件的编辑加工以及校对,保障稿件生命周期后端的学术质量。经费方面,创新院为《今日科苑》提供全面支持,以保障期刊正常、有序地运转。

3.3.2 定位明确,充分挖掘柔性科技创新智库网络体系资源 对标中国科协发布的《中国科协关于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的意见》[35],《今日科苑》定位于科技创新智库期刊,将期刊自身的发展融入科协智库建设的大局之中,适时推出专刊专栏,践行智库期刊功能,发布智库成果,传递智库声音。例如,2021 年5 月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代表大会上指出,“各地区要立足自身优势,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布局科技创新”[3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明确“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聚焦实现战略目标和提升引领带动能力,推动区域重大战略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促进区域间融合互动、融通补充”[37]。基于此,《今日科苑》迅速组织力量开展约稿,打造“区域创新”专刊。专刊研究主题涵盖北京科技创新中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及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尝试为相关城市和区域总结凝练重点经验、诊断发现主要问题、分析研判未来思路,从而使之能够更好地为新发展理念“投石问路”,为其他区域发展“前驱引路”,充分发挥智库期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此外,编辑部人员在完成期刊常态化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参加智库举办的论坛以及相关项目研究,提升选题能力,增强对“科技创新智库”的理解。例如,期刊编辑部连续多年参加创新院主办的中国科技智库论坛、中国创新50 人论坛,并依托2019 年中国创新50人论坛,推出“中国创新50 人论坛助力澳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栏;又如,编辑部积极参与中国科协“新形势下中国科协高端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对策研究”项目,从理论层面了解中国高端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现状、经验及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规划期刊建设,在践行期刊办刊宗旨的基础上,服务于中国科协的智库建设工作,与智库形成良性互动。

3.3.3 精准发力,根据智库研究方向定向设置选题 中国科协按照“小中心、大外围”的模式,于2015 年在原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基础上成立创新院,将其作为科协建设高端科技创新智库的核心载体,主要开展创新评估、创新人才、创新环境、科技数据、科技文献信息与服务研究等工作。基于此,《今日科苑》设立了科技评估、人才研究、科学文化、研究方法等常规栏目。2020 年,中国科协致力于打造“科创中国”新品牌,《今日科苑》适时推出“科创中国”专栏,在第一时间有选择性地刊发研究成果,反映相关研究进展,目前已刊发稿件10 余篇。同时,编辑部关注中国科协、创新院的近期研究方向,定期进行学习,力求期刊紧扣智库研究方向,筛选有潜力的、服务于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选题内容。

3.3.4 重视传播,多元化、多层次开展智库成果宣传 《今日科苑》具有独立的公众号以及网站等宣传平台。同时,创新院的公众号和官网也为期刊提供了广阔的宣传平台,公众号推送期刊文章,有力提升了期刊文章的影响力。例如,2019 年,《今日科苑》文章“简述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被今日头条以及科学网转载,并且该文章在科学网的阅读量高达2.7 万次。此外,期刊文章多次被“科协改革进行时”“学会服务365”“战略前沿技术”等公众号转载。在利用好期刊自身具备的宣传平台基础上,期刊还应注重充分利用柔性科技创新智库网络资源,参与智库平台所举办的会议及论坛,有针对性地宣传、赠阅期刊,以期提升期刊的品牌影响力。

3.4 短板(Weaknesses)

3.4.1 期刊转型改版不久,尚未形成较强的智库期刊影响力 《今日科苑》期刊于2017 年年底完成主办单位变更,近年的重点工作在于期刊的保质保量运营以及期刊的内容建设。虽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期刊编辑、审校体系,多措并举开展期刊的组稿、约稿以及宣传工作,但是期刊影响力仍有待提升。一方面,《今日科苑》虽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也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但是仍未被纳入核心期刊行列,这在一定程度上掣肘了期刊所刊载的智库成果传播效应的提升。另一方面,期刊作为传播学术成果的重要载体,国际化水平也是评价其国际化程度和学术影响力的重要依据之一。现阶段《今日科苑》同时具备中英文摘要,但距离在国际上发出“中国智库声音”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4.2 高水平智库成果凝练而成的稿件储备不足,与一流期刊仍存在一定差距 智库期刊“服务政府决策、服务社会发展”的根本在于刊发高水平的智库成果凝练的稿件,而目前《今日科苑》高水平稿件储备不足,有待提升。尽管国家正在开展以“唯论文”为代表的“五唯”专项清理行动,但是现行科研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仍依赖既有体系如SCI、SSCI 或国内核心数据库,即便是智库机构的智库成果,智库期刊也并非是其载体的首选,尤其是高水平智库成果。同时,智库期刊与学术期刊并不矛盾,学术期刊强依赖的影响因子,也是智库期刊提升影响力的有效路径,影响力的提升就直接提升了智库成果的宣传面,可更有效地践行“服务政府决策,服务社会发展”的宗旨。然而,提升影响因子的有效方案就是提升高水平智库成果稿件比例,缺乏高水平智库成果稿件则不利于影响因子提升,影响因子无法提升,期刊就无法进入核心评价体系,“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形成“马太效应”。尽管通过主编约稿、论坛组稿等方式能获取少量的优秀智库成果,但是就期刊长远发展来讲,依然比较有限,与一流期刊仍存在一定差距。

4 智库期刊的价值呈现

基于上述分析,《今日科苑》价值呈现的SWOT 分析如图1 所示,其具体价值体现在为一流期刊建设提供探索路径、中和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中的学科偏向、减轻现行期刊评价体系的“马太效应”以及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四方面。

图1 《今日科苑》发展的SWOT 分析Figure 1 SWOT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Science

4.1 完成科技创新智库期刊品牌建设,为一流期刊建设提供探索路径(SO)

根据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及智库期刊的内涵,智库期刊并不在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所规制的范畴内。根据蚁群系统的正反馈机制[38],期刊生态圈内,智库期刊在建设过程中完成的路径探索而释放的“信息素”,有利于期刊界进行多元化、全方位的学习,进而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提供有益提示,助力最优路径的选择。

具体到《今日科苑》,在定位方面,明确定位是科技创新智库期刊健康发展的首要环节,由于智库期刊属于新兴分类,编辑部在严把稿件学术关的同时,要重点审核其选题是否符合智库期刊定位,避免不符合定位的稿件“稀释”智库期刊功能发挥;在人才队伍方面,要培养“智库型编辑”,聘请“决策顾问”,建设一支由专家学者、决策顾问、学术编辑以及智库编辑构成的多元化人才队伍;在内容选题方面,要针对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热点,依托智库优势,加大专题约稿力度,根据不同选题,动态调整文章刊发周期,例如,《中国科学院院刊》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在第一时间推出“智库战‘疫’”专栏,组织团队开通绿色审稿通道,平均审稿时间2.8 天,平均出版时间27 天,在第一时间完成了相关研究成果的传播[39]。定位、选题、人才三维度要同时发力,力争将《今日科苑》建设成为科技创新智库品牌期刊。在支撑方面,要尝试申请科技共同体项目支持,丰富期刊的智力储备及人力资源储备。在渠道方面,要充分利用科技共同体对期刊建设的支持,从参与论坛逐渐向主办论坛转变,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以需求为导向,进行专题研讨,打破圈层壁垒,充分发挥期刊搭建平台的功能,进而完成资政建言的智库期刊使命,切实服务好政产学研界。

4.2 提升智库期刊影响力,中和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进程中的学科偏向(ST)

目前,我国期刊界的“强刊”“大刊”多为自然科学门类的学术期刊。以“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为例,入选领军期刊的22 种期刊中,只有《国家科学评论》是自然科学综述性学术期刊,其他21 种期刊均为相应自然科学学科的学术期刊。由此可见,在学科分类上,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设大面积倾向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科技期刊在参与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进程中,缺失显示度。智库期刊可通过提升自身影响力,为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领域的科技期刊在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进程中提供发声路径。

针对国内外竞争加剧的危机,期刊可充分利用柔性科技创新智库网络资源,参考《中国科学院院刊》的实践,打造多圈层的传播渠道。具体而言,《今日科苑》网站以及《今日科苑》公众号“科学家”形成“内圈”层,主要刊发期刊论文以及科协、创新院的重要研究成果,面向的群体主要是期刊的读者及作者群体,提升期刊及智库在期刊固有圈层的影响力;创新院网站及公众号“创新研究”形成“中圈”层,对期刊论文及智库研究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推送,面向群体是整个柔性科技创新智库网络体系,内容紧扣智库研究方向、当下政策热点,如对“科创中国”栏目进行推送,提升期刊品牌栏目及智库重要成果在智库圈层的影响力;中国科协及其他智库单位(包括但不限于官方智库)构成“外圈”层,面向的群体主要是政产学研界,期刊可通过“投箱”“赠阅”等方式,将研究成果报送至各方的决策者,为期刊资政建言功能的发挥提供客观可能。与传统学术期刊相比,智库期刊的定位、功能及群体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国内期刊之间的同质竞争。由于其面向群体不限于学界,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评价机制导致的国外期刊带来的生存挤压,通过多圈层、立体化的传播渠道建设,期刊的影响力将逐步提升。公众号推送文章便捷了阅读,网站推送文章便于下载。此外,可通过电子邮箱向部分作者群体、读者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文章推送,在提升期刊宣传力度的同时,也维护了期刊的作者群体以及读者群体。

4.3 推动建立评价体系,减轻现行期刊评价体系的“马太效应”(WO)

近年来,随着科技期刊界“以刊评文”的现象愈演愈烈,“马太效应”逐渐显现。已有学者明确指出,要警惕期刊评价功能的异化、泛化和神化现象[40]。智库期刊评价体系的构建,利于缓解这种“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的恶性循环。

首先,以服务“决策咨询”为评价体系设计依据。智库期刊评价体系的设计应弱化学术期刊“引文索引”的思路,转向以挖掘“决策需求”、分析“决策效果”、评判“决策影响”等多维度服务“决策咨询”为导向的设计依据。其次,将“以文评刊”作为评价体系核心设计思想,更加客观地体现智库期刊价值,坚持“内容为王”,为决策提供有效信息支持。通过数据采集、测度受众反馈等方式,评判相关研究的热点与前沿方向,具体可运用全文本分析、机器学习、聚类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40]。再次,指标多维性是评价体系设计原则,杜绝单一指标的中心化评价,即评价体系需要多个指标的共同支撑。具体指标设计可以借鉴美国兰德公司的评价标准,以期刊论文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和政府发展需求作为出发点[19]。例如,“决策影响力”权重最高;同时,“读者评价”可以反映出智库成果的受众程度,也可作为评价指标之一。此外,智库期刊和学术期刊并非互斥关系,因此,“影响因子”依然可以作为智库期刊评价指标的有益补充。最后,以负责任的调查研究为评价体系设计方法。评价体系是建立在实际调研基础之上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要相结合。综合定量分析国际上期刊评价标准与指标评价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摸清社会对智库期刊的认知与期望,对智库专家、期刊主编进行访谈,多方获取数据信息以作为评价体系的有力支撑。

4.4 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定位,为世界一流期刊的建设提供良好生态(WT)

《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等[41]文件的相继发布,表明了我国期刊界生态环境亟须净化和改善。智库期刊的主要功能是“服务决策”,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其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定位。同时,用稿方向上,智库期刊与学术期刊存在一定的区别:智库期刊的稿件并非一定基于大量的实验数据及图谱,即从根本上杜绝了数据抄袭、实验图片重复利用等学术不端行为。此外,在“核心期刊为王”的现存科研评价体系中,普通期刊生存环境较为恶劣,结合自身发展状况,转型为智库期刊,则有利于扭转普通期刊“小、散、弱”的局面,从而可缓解部分普通期刊为了生存而录用刊发“灌水论文”,导致破坏学术生态。

《今日科苑》可以通过柔性科技智库网络广泛联系智库机构,共同打造智库期刊群。具体而言,智库期刊群可以实行“申请-准入”制度。由于我国现有明确定位的智库期刊较少,智库期刊群在构建过程中,可以适度效仿开放获取出版中“混合OA”的发展模式,分为“智库期刊”和“半智库期刊”,即智库期刊群也欢迎那些具备智库栏目但期刊定位并非完全智库期刊的、处于转型发展中的普通期刊,虽然面临转型风险,但仍鼓励其去尝试。因此,普通期刊可以在现有办刊宗旨的基础上,分析自身学科优势,以栏目为切入点、设立智库栏目,刊发优势学科的相关智库成果,创新期刊发展路径,在优质稿源被核心期刊所垄断的境遇中,开辟新稿源,优化期刊功能定位,提升期刊服务社会的能力。而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智库期刊,可通过期刊群的多学科资源,进一步提升自身影响力,建设高质量品牌智库期刊。

5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今日科苑》展开SWOT及其价值呈现的路径分析,本文研究了科技期刊建设进程中智库期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优势与短板,尝试回答了普通期刊如何践行智库使命的问题,并在智库期刊践行智库学术交流平台使命方面提出了建议。智库期刊可以从为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设提供路径探索、中和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学科偏向、减轻期刊评价体系的“马太效应”以及践行“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和成果转化渠道”的使命而提升自身显示度四个方面呈现应有价值,从而更好地为我国新型智库建设提供支撑。然而,本文通篇采用SWOT 分析法开展智库期刊的定性分析,分析过程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不足,在后续研究中可引入基于期刊数据的定量分析方法,如SWOT-AHP 方法联用等。

不破不立,不止不行。随着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进程的推进,科学范式逐步向开放式转变,“提供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成为学术圈的共同使命。未来,智库期刊将进一步助推我国智库发展,更好地为智库“发声”,特别是在“破五唯”的政策背景下,智库期刊的发展有望进一步实现学术生态圈中的利益攸关方共赢。

猜你喜欢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智库
中国科协与中国能建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
民居智库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国科协领导到中国宇航学会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