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科护理人员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效果观察

2022-08-24刘亚迪唐丽卢佳岑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人员管理工作

刘亚迪,唐丽,卢佳岑

1.湖南省脑科医院躯体疾病精神科,湖南长沙 410000;2.湖南航天医院康复医学科,湖南长沙 410000

精神科主要负责各种精神类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1]。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因复杂,护理人员一旦照护不到位,极易出现自残、自杀或攻击他人的情况,影响患者和他人的生命健康, 故需要采取合适的管理方式进行管控[2-4]。 传统方式管理虽通过对护理人员一般资料、值班情况、病区管理工作、病房巡视工作、交接班情况等进行管理,起到一定的管理效果,但具有局限性,不良事件时有发生[5-7]。 临床路径管理是一种效果较好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方式管理的不足[8],为探讨其具体管理实施效果, 本文选取2020 年2 月—2021 年2 月和2021 年3 月—2022 年3 月两个时间段内在本院精神科工作的护理人员各10 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2 月—2021 年2 月在本院精神科工作的护理人员10 名为参比组, 此阶段应用传统方式管理。 选取2021 年3 月—2022 年3 月在本院精神科工作的护理人员10 名为观察组,此阶段应用临床路径管理。参比组中男2 名,女8 名;年龄25~40 岁,平均(32.54±2.38)岁;工作年限1~19 年,平均(10.02±2.05)年。 观察组中男2 名,女8 名;年龄26~41 岁,平均(33.37±2.29)岁;工作年限2~20 年,平均(10.96±2.01)年。两组护理人员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选取两个时间段内本院精神科收治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各50 例进行分析, 参比组负责的50 例中男43 例,女7 例;年龄61~76 岁,平均(68.58±2.44)岁。 观察组负责的50 例中男44 例,女6 例;年龄62~75 岁,平均(68.49±2.4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比组应用传统方式管理,主要包括对护理人员一般资料、值班情况、病区管理工作、病房巡视工作、交接班情况等进行管理。

观察组应用临床路径管理。 详细如下:①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在本院精神科的护理人员中进行组员筛选,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能力、丰富的工作经验等特点。通过筛选的组员需要进行科室专业培训和管理内容训练, 通过专业考核达到90 分以上方可从事管理服务,保障管理工作质量。 ②完善精神科管理制度。组员需要利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对以往精神分裂症患者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找出相关影响因素,制订相应的防护策略,并将其编入现有的管理制度中,为日后护理人员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实施奖惩制度,对出现的不良管理事件进行溯源,找到具体责任人,予以扣除当月绩效的10%作为处罚,以此提高护理人员重视程度和责任意识,便于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同时,也对表现优异者适当奖励,有助于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服务。 包括对护理人员的精神科专业知识、 精神分裂症疾病知识进行管理、对护理人员的各个时期治疗辅助任务进行管理(急性治疗期辅助管理工作、康复治疗期辅助管理工作、巩固治疗期辅助管理工作)、 对护理人员的不良事件防护工作进行管理等内容,有效增强护理人员认知水平,做好治疗期间的辅助管理工作,规避影响因素,保障治疗安全。④定期评价管理效果。组员需要每个月月末对当月管理效果进行评价,找出现存问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不断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实现管理效果的持续改进。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精神科护理人员管理后的专业成绩、专业能力、负责患者的管理满意度。

①专业成绩:包括精神科理论成绩、精神科操作成绩,运用本研究自拟评分标准进行评估,分值0~100 分之间,所获得分越高表示专业成绩越好、专业素养越高。

②专业能力:包括交流沟通能力、安全防护能力,运用本次研究自拟评分标准进行评估, 分值0~100 分之间,所获得分越高表示相关专业能力越强。

③负责患者的管理满意度:评估工具为本次研究自拟调查问卷,完全满意:分值90~100 分之间;部分满意:70~89 分;不满意:0~69 分。 管理满意度=完全满意率+部分满意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专业成绩对比

观察组管理后的专业成绩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专业成绩对比[(±s),分]

表1 两组护理人员专业成绩对比[(±s),分]

组别精神科理论成绩 精神科操作成绩观察组(n=10)参比组(n=10)t 值P 值96.72±3.18 92.36±4.75 2.412 0.027 96.74±3.21 92.39±4.78 2.389 0.028

2.2 两组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对比

观察组管理后的专业能力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对比[(±s),分]

表2 两组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对比[(±s),分]

组别交流沟通能力 安全防护能力观察组(n=10)参比组(n=10)t 值P 值96.59±3.16 92.31±4.70 2.390 0.028 96.75±3.24 92.42±4.81 2.36109 0.030

2.3 两组患者管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完全满意、 部分满意、 不满意各有24例、23 例、3 例,管理满意度为94.00%。 参比组患者完全满意、部分满意、不满意各有19 例、19 例、12 例,管理满意度为76.00%。 两组管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3,P=0.012)。

3 讨论

精神科属于医院重要技术部门,是治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的主要科室[9]。 精神分裂症是此科室常见疾病,患者一般表现为幻觉、错觉、思维混乱、行为异常、社交孤僻、注意力不集中等,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10-11]。 在为此疾病患者进行诊疗服务的同时展开科学的管理方式有助于规避影响因素, 保障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以往临床上常使用传统方式管理,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管理效果,但护理人员重视程度不够,极易出现跌倒、坠床、烫伤、自杀等不良事件[12-14]。临床路径管理是一种理想的管理方式,通过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小组,进行科室专业培训和管理内容训练,增强组员专业水平,保障管理服务质量。 通过分析以往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管理情况,根据具体因素制订相应防护策略,完善精神科管理制度,为日后管理工作作参考;实施奖惩制度,提高护理人员重视程度和责任意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保障工作质量。 通过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服务,主要从护理人员的专业认知、各时期治疗的辅助管理工作、不良事件防护工作等方面进行管理,有效规避风险因素,保障患者病情稳定恢复。 通过定期评价管理效果,及时查缺补漏,不断增强管理服务质量[15-18]。 经过上述管理方式,有效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更好地为患者进行管理服务,增强管理效果,提高管理安全性,管理价值较高。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管理后的精神科理论成绩为(96.72±3.18)分、精神科操作成绩为(96.74±3.21)分均高于参比组(P<0.05),说明应用临床路径管理能够丰富护理人员精神科理论知识,提高精神科操作能力,为日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观察组管理后的交流沟通能力为(96.59±3.16)分、安全防护能力为(96.75±3.24)分均高于参比组(P<0.05),说明应用临床路径管理能够锻炼护理人员的交流沟通能力, 有助于增加患者信任感,形成良好护患关系,同时,还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能力,有效规避危险因素,保障管理安全性。观察组管理后负责患者的管理满意度为94.00%, 高于参比组的76.00%(P<0.05),说明应用临床路径管理能够提升管理效果,且在患者方面已得到一定认可度,管理意义较好。

综上所述,对精神科护理人员应用临床路径管理的效果较好,能够丰富护理人员专业认知,增强专业能力,提高管理效果,建议使用。

猜你喜欢

精神科护理人员管理工作
精神科护士再任职后的压力分析及对策
我院精神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