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素连接激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KYSE-150细胞增殖、凋亡及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2022-08-24马晓丽高艳魏瑜曹雷雨张周华张莉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内四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克隆染色基因

马晓丽,高艳,魏瑜,曹雷雨,张周华,张莉(.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综合内四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医科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目前,食管癌为全球高发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全球肿瘤数据(Globocan 2012)分析[1]显示,2012年全球食管癌的发病率位居第八位。2015 年,有数据[2‑3]显示,食管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第四位。由于食管癌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且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及诊断方法,大部分食管癌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无手术机会,五年生存率较低。对于食管癌的治疗,临床上仍采用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4],治疗手段比较单一,缺乏有效的靶向及免疫治疗手段。在中国,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占食管癌病例数的90%以上。整合素 连接激 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是HANNIGAN 等[5]于1996 年发现的一种丝氨酸/甲硫氨酸蛋白激酶。既往研究[6]发现,ILK 是整合素和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中的重要信号蛋白,在调节细胞黏附、凋亡、增殖、迁移、细胞周期、肿瘤形成及胚胎发育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ILK 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在一些恶性肿瘤中表达上调,如结肠癌[7‑8]、胶质瘤[9‑11]等。但目前关于ILK 在ESCC方面的研究甚少,本研究将探讨ILK的异常表达对ESC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进一步深入研究ILK在肿瘤中发挥的作用,从而为ESCC的精准诊疗提供实验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检测ILK 所用的150 点组织芯片(目录号为HEso‑Squ150CS‑02)购自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组织芯片中ESCC和配对的癌旁组织标本,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75 例ESCC 患者。纳入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及其他抗肿瘤辅助治疗,病理明确诊断为ESCC。收集患者的病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理诊断、病理分级、T 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远处转移情况和TNM分期(AJCC第7版)等临床病理资料。75例ESCC组织芯片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无脱落,组织芯片排列整齐、背景清洁。

1.2 细胞、实验动物及主要试剂

ESCC 细胞EC9706、ECA109、TE‑1、KYSE‑150购自上海吉凯基因化学技术有限公司细胞保存中心。裸鼠(4周龄BALB/c)购自上海灵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动物合 格证号:SCXK(沪)2018‑0003]。DMEM培养基、青‑链霉素、胎牛血清、胰蛋白酶均购自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TRIzol试剂盒购自上海普飞公司,qPCR试剂盒和逆转录试剂盒均购自广州锐博公司,MTT 试剂盒购自美国Genview公司,凋亡试剂盒购自美国eBioscience公司,流式细胞分析仪(CantoⅡ)购自美国BD公司,WB检测试剂购自上海鼎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酶类试剂购自美国NEB公司,WB所用一抗ILK兔抗人抗体购自英国Abcam公司,内参β‑actin抗体购自美国Santa Cruz公司,兔二抗、鼠二抗均购自美国CST 公司,BCA 蛋白定量试剂盒、ECL发光剂均购自美国Thermo公司。

1.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ESCC 组织中ILK 蛋白的表达

脱蜡前将组织芯片在60 ℃恒温箱中烘烤30 min,二甲苯脱蜡、无水乙醇水合、PBS 冲洗3次(5 min/次)。抗原用乙二胺四乙酸抗原修复液修复,过氧化氢溶液室温封存30 min,加入牛血清蛋白于37 ℃封闭30 min,PBS 洗涤,加入稀释型抗ILK 兔抗人多克隆抗体,4 ℃过夜。次日,洗去残液,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37 ℃反应30 min,用DAB显色剂洗涤,苏木素复染,经脱水、透明、封片处理后在显微镜下观察。ILK 表达情况主要依据抗体的细胞质、细胞膜染色强度和染色阳性率来评价,其中染色强度评分标准为0分(阴性)、1分(淡黄色)、2分(棕黄色)、3 分(棕褐色),染色阳性率评分标准为0 分(阴性)、1 分(<25%)、2分(25%~<50%)、3分(50%~<75%)、4 分(≥75%)。染色分数=染色强度评分×染色阳性率评分,以0~3分为低表达,4~12分为高表达。

1.4 慢病毒载体构建

利用Chromas 靶序列分析软件设计针对目的基因的干扰序列,针对ILK 的干扰序列为5'‑CGAAGC TCAACGAGAATCA‑3'。随后合成具有干扰序列的单链DNA 寡核苷酸(购自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公司),将其在最终浓度为20 μmol/L的退火缓冲液中溶解。消化GV115载体(购自上海吉凯基因公司)并将其线性化,连接双链寡核苷酸与线性化载体,将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鉴定阳性克隆(TaKaRa公司,货号R001A),进行保存和测序,选择测序结果与靶序列完全一致的克隆用于质粒抽提。随后,将质粒包装成病毒(由上海吉凯基因公司完成),阴性对照病毒滴度为5×108TU/mL,目的基因干扰病毒LV‑ILK‑RNAi滴度为4×108TU/mL。

1.5 细胞培养与干扰慢病毒感染

所有细胞在含10%胎牛血清、100 U/ml 青霉素和100 μg/mL 链霉素的RPMI 1640 培养基中置于37 ℃、5%CO2孵箱中培养,取对数生长期KYSE‑150细胞接种于6 孔板中,待细胞汇合度达20%左右,将阴性对照和LV‑ILK‑RNAi 病毒以MOI=20 加入到KYSE‑150 细胞中。将细胞分组处理:shILK 组细胞感染目的基因干扰慢病毒、shCtrl组细胞感染阴性对照病毒。感染16 h 后更换新鲜培养基,在感染72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报告基因GFP的表达情况。

1.6 WB 法检测KYSE‑150 细胞中ILK 基因的敲降效率

收集2 组细胞(shCtrl 和shILK),RIPA 裂解液裂解细胞,离心后取上清液用BCA 法测定蛋白浓度。进一步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利用湿转法把蛋白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聚偏氟乙烯薄膜用5%脱脂奶粉液封闭,室温封闭1 h。PBS 清洗3次,5 min/次。加入一抗ILK 抗体(稀释比1∶500)和β‑actin 抗体(稀释比1∶5 000)4 ℃反应过夜。次日,用PBS 清洗多余抗体3 次,5 min/次。加入对应二抗(稀释比1∶10 000),室温反应1.5 h。用PBS清洗多余抗体3次,每次5 min。随后加入发光底物,反应30 s,ECL 法结合X 光片显影,使用ImageJ 软件统计目标蛋白质的积分光密度值,并和β‑actin 进行相比较,统计目标蛋白质的表达丰度。

1.7 qPCR法检测敲降ILK对KYSE‑150细胞中ILK mRNA表达的影响

收取各组细胞样品,使用TRIzol 试剂裂解并抽提总RNA。利用PrimeScript RT 试剂盒在标准条件下产生随机引物,将500 ng的总RNA反转录为10 μL的最终体积。反应条件是95 ℃预变性3 min,95 ℃变性10 s、59.2 ℃退火与延伸30 s,共35 个循环。结果用GAPDH的表达量标准化。用ILK和GAPDH的引物进行qPCR,ILK 基因的上游引物序列:5'‑GAC GACATTTTCACTCAGTGC‑3',下游引 物序列:5'‑ACGGTTCATTACATTGATCCGTG‑3';GAPDH 上游引物序列:5'‑TGACTTCAACAGCGACACCCA‑3',下游引物序列:5'‑CACCCTGTTGCTGTAGCCAAA‑3'。采用ABI7500 平台对qRCR 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2‑ΔΔCt法)。

1.8 MTT 法检测敲减ILK 对KYSE‑150 细胞增殖的影响

取各组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稀释成单细胞悬液,每孔100 μL 接种于96 孔 板(2×103细 胞/孔),在37 ℃、5%CO2培养箱中培养。分别在细胞贴壁后0、24、48、72、96 和120 h 向每孔加入MTT 液20 μL至其终浓度为5 mg/mL,继续培养4 h。去掉上清液,加入二甲基亚砜150 μL,震荡2~5 min,使结晶物充分溶解,在酶标仪上测定490 nm 波长下的光密度(D)值,以D值代表细胞增殖水平。以时间为横坐标,D值为纵坐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1.9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敲降ILK对KYSE‑50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

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KYSE‑150 细胞用胰蛋白酶消化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于6孔板培养板上,细胞接种密度为4×103个/孔,每组设3 个复孔。37 ℃、5%CO2条件下培养2 周,间隔3 d 更换培养液1 次。用4%多聚甲醛固定30~60 min 后,用结晶紫染色10~20 min。晾干、拍照、计算细胞克隆数及形成率,克隆形成率=克隆数/接种细胞数×100%。进行3 次独立的重复实验。

1.10 FACS 检测敲降ILK 对KYSE‑150 细胞凋亡的影响

取对数增长期的shCtrl 组及shILK 组细胞,用胰蛋白酶进行消化,完全培养基进行重悬,制备成细胞悬液。与上清细胞收集同一5 mL离心管中,1 000×g离心5 min,弃上清,以4 ℃预冷的D‑Hanks液洗涤细胞沉淀。结合缓冲液洗涤细胞沉淀,加入10 μL Annexin Ⅴ‑APC染色进行上机检测细胞凋亡。利用guava InCyte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

1.11 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检验敲降ILK对KYSE‑150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将4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C组)和干预组(KD 组),每组10 只。制备KYSE‑150细胞后(细胞接种量为2×106个,悬于200 μL PBS中),注射到动物皮下。观察成瘤情况,每4 d用游标卡尺测量瘤块最长和最短直径,计算肿瘤体积,肿瘤体积=(瘤体长径×瘤体短径2)/2。皮下注射28 d后或根据实际成瘤情况及动物福利伦理规定,用过量的2%戊巴比妥钠对实验动物实施安乐死,再进行颈椎脱臼确认死亡,剥离移植瘤,计算移植瘤体积。将取出的肿瘤称量瘤质量,并放于多聚甲醛中固定,液氮冷冻后于-80 ℃保存。

1.1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对所得结果进行处理,用Prism GraphPad 9.0 软件绘图。以χ2检验分析ILK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的形式表示;两组间的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LK蛋白在ESCC组织中呈高表达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图1)显示,ESCC 组织中ILK染色多为阳性,其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93.3%(70/75)vs29.3%(22/75),χ2=64.768,P<0.05]。

2.2 ILK表达与ESCC患者特征的关系

χ2检验结果(表1)显示,ILK 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联(P=0.001),而ILK 高、低表达组患者的年龄(P=0.645)、性别(P=0.588)、T 分期(P=0.898)、远处转移(P=0.536)、分化程度(P=0.966)、临床分期(P=0.791)等患者特征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1 ILK表达与ESCC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N=75)

2.3 ILK mRNA在KYSE150细胞中呈现高表达

qPCR实验结果(图2)显示:ESCC细胞ECA109、TE‑1、EC9706、KYSE150 中ILK mRNA 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15±0.58)、(6.06±0.41)、(36.23±23.52)和(995.14±53.42)。以KYSE‑150细胞的ILK mRNA表达水平最高,因此选用KYSE‑150细胞进行后续的实验研究。

2.4 敲降ILK基因抑制KYSE‑150细胞的增殖能力

使用ILK干扰慢病毒感染KYSE‑150细胞,显微镜观察显示,未见细胞有肉眼可见的形态学变化。荧光显微镜观察报告基因GFP的表达情况(图3),荧光率即为阳性感染率。慢病毒感染KYSE‑150细胞3 d后,两组细胞均可见绿色荧光表达,感染效率均在90%以上。

qPCR 实验结果(图4A)显 示,shCtrl 组KYSE‑150细胞中ILK mRNA的表达量约为shILK组的12.8 倍(P<0.05)。WB 法检测结果(图4B)显示,shILK组KYSE‑150细胞中IL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提示ILK 敲降成功。MTT 法检测结果(图4C)显示,shILK组KYSE‑150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低于shCtrl 组(均P<0.01]。克隆形成实验结果(图4D)显示,shILK组细胞克隆形成率低于shCtrl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敲降ILK 的表达可抑制KYSE‑150细胞的增殖能力。

2.5 敲降ILK基因促进KYSE‑150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图5)显示,shILK组KYSE‑150细胞的凋亡率高于shCtrl 组(P<0.05)。结果表明,敲降ILK 基因的表达可促进KYSE‑150细胞凋亡。

2.6 敲降ILK基因抑制KYSE‑150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裸鼠皮下成瘤实验结果(图6)显示,KD 组的裸鼠移植瘤体积及质量均低于NC 组(P<0.05)。表明敲降ILK 基因的表达明显减缓了皮下移植瘤的形成速度,肿瘤体积也明显减小。实验结果表明,敲降ILK 基因可抑制裸鼠KYSE‑150 细胞移植瘤的生长,提示ILK可能参与了ESCC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3 讨论

ILK 是一种细胞内信号蛋白,具有Ser/Thr 蛋白激酶活性,参与调节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包括AKT、GSK‑3β、NF‑κB、Erk 等信号通路[5,12]。ILK 由452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59 000,位于人染色体11Pl5.5~l5.4,基因全长8.8 kb,含有13 个外显子和12 个内含子。ILK 在调节细胞黏附、凋亡、迁移、生长、细胞周期、肿瘤形成及浸润和转移、上皮间质转化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3]。

ILK 参与恶性肿瘤形成,动物实验[14]表明ILK 高表达可导致裸鼠乳腺癌的形成。有研究结果[15]发现,ILK 可能是结肠炎症及肿瘤发生中的分子驱动因子和介质,通过调节结肠炎小鼠模型的炎症反应,从而促进结肠炎相关肿瘤的生长。亦有研究发现,ILK在一些恶性肿瘤中过表达,如乳腺癌[16]、卵巢癌[17]、结直肠癌[18]、膀胱癌[19]等,提示ILK 在肿瘤的发生及进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ILK主要通过参与肿瘤细胞的迁移和黏附、细胞外基质降解以及肿瘤血管生成等促进肿瘤浸润和迁移。PERL 等[20]报道了高表达ILK 能诱导E‑钙黏蛋白的表达减少,降低细胞之间及细胞与基质之间的黏附性,从而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DRIVER等[21]利用qPCR 技术研究南非起源的5 个人类ESCC细胞中ILK 的表达情况及其亚型,分析生长因子对ILK 表达的影响,结果提示EGF 和TGF‑β1 可调节ESCC细胞中ILK的表达。此外,有研究[22]报道,ILK抑制剂QLT0267通过阻止Akt和下游靶标GSK‑3β的磷酸化,可有效阻碍神经胶质瘤细胞中ILK/Akt级联的信号传导,进一步遏制神经胶质瘤细胞生长,说明ILK可能成为未来肿瘤基因治疗的一个靶点。

本研究首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ESCC 组织中ILK 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ILK 蛋白在ESCC 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ILK 高表达 与淋巴 结转移有关联(P<0.05),提示ILK 可能参与ESCC 发生、发展的过程。其次,从细胞水平通过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发现,敲降ILK 表达后,KYSE‑150 细胞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减弱。表明ILK 基因可能促进KYSE‑150 细胞增殖,由此推测ILK 基因异常表达可能是增加ESCC 恶性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细胞凋亡与许多疾病尤其是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FACS 检测抑制ILK 基因表达对KYSE‑150 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敲降ILK 基因表达后,相对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升高,故ILK 抑制KYSE‑150 细胞凋亡,可能是促进细胞增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动物实验中,成功建立KYSE‑150细胞皮下成瘤裸鼠模型,结果发现相对于对照组而言,ILK 干扰组裸鼠瘤体显著偏小,而且生长较为缓慢。结果表明,敲降ILK基因可抑制裸鼠KYSE‑150 细胞移植瘤的生长,提示ILK 可能参与了ESCC的发病过程。

综上所述,本研究从组织水平、细胞水平和动物模型三个层面揭示了ILK 基因敲降可阻碍KYSE‑150 细胞增殖及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促进细胞凋亡,为ESCC 的早期临床诊断和精准诊疗提供了新策略和新靶点。但目前关于ILK 与其上下游基因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且相关信号通路在ESCC 中的深入研究还有待完成。后续本课题组将更进一步研究ILK 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为ESCC治疗发现新靶点和新机制提供实验基础。

猜你喜欢

克隆染色基因
克隆狼
无限路及其笛卡尔积、直积的孪生α-距离边染色
Frog whisperer
节水染色和非水介质染色技术的研究进展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G)=8且不含有三角形,4—圈的平面图的完备染色
两类图的b—染色数和研究
基因
属于“我们”
属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