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医院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在双轨合一模式下的科研能力培养现状
2022-08-24陈建军魏文革
汪 颖 周 哲 陈建军 魏文革▲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离退休办公室,北京 10005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教育处,北京 100050
专业型研究生是我国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主要途径,为培养具有一定科研和临床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国家在2015 年开始推行“双轨合一”(以下简称为“并轨”)培养模式:既是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为“专硕”),同时也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1-3]。在新的培养模式下,专硕不仅需要完成相应临床科室33 个月的轮转、掌握扎实的临床技能和临床操作,还须具备良好的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研究设计、统计分析、成果总结等科研能力[4-5]。在并轨制度下,培养和管理模式都变得更为复杂,如何兼顾临床能力培养和科研能力培养是相关教育管理者需要思考的课题[6-7]。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并轨模式下北京某医院专硕的科研培养现状,提出改进对策,为提高专硕科研能力培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调查的方式,选取2021 年1 月至6 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并轨培养的311 名专硕为研究对象。共发出问卷311 份,回收问卷311 份,回收率为100%,回答完整的问卷311 份,有效问卷率为100%。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8-10],结合咨询专家后,自行编制问卷,共23 个条目。①一般信息:性别、年级、规培专业等;②科研能力认知:认为科研能力要求的合理程度等;③科研能力自评:认为自己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达到程度等;④科研能力培养满意度:包括导师、医院、学校3 个维度。科研能力自评、科研能力培养满意度均采用Likert 等级量表形式进行设计,分别赋值1、2、3、4、5 分,将“1~2 分”认定为“水平较低”,将“3 分”认定为中等强度观测值即“中等水平”,将“4~5 分”认定为“水平较高”。问卷的Cronbach’s α=0.81。
1.3 质量控制
调查问卷首先通过预调查以确保调查问卷的可行性,同时对预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调查由4 名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现场发放问卷,被调查者填写完毕立即收回,如被调查者对问卷存在疑问,采用一致性的语言回复。回收的问卷使用EpiData 3.0软件双人录入计算机,录入后交换核对录入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男114 名,女197 名;一年级102 名,二年级112 名,三年级97 名;外科(普通外科、骨外科等)专业92 名,内科(消化内科、心内科等)专业92 名,医疗技术(放射科、检验科等)专业43 名,其他(皮肤科、口腔科等)专业84 名。
2.2 科研能力认知情况
267 名(85.9%)认为科研能力培养要求合理;250 名(80.4%)认为自己部分达到科研能力培养要求;认为科研能力培养重要及非常重要的研究生为283 名(91.0%);275 名(88.4%)认为专硕培养目标应该为临床为主,科研为辅。见表1。
表1 专硕对科研能力认知情况(311 名)
2.3 科研能力自评
专硕科研能力的总体自评分为(2.66±0.91)分,6 个条目的评分低于总体自评分的人数分别为: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51 名(16.4%)、选择研究课题能力81 名(26.0%)、设计研究方案能力128 名(41.2%)、实施研究计划能力145 名(46.6%)、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能力150 名(48.2%)、撰写研究论文能力109 名(35.0%)。
2.4 科研能力培养满意度
专硕对科研能力培养的总体满意度为(3.58±1.10)分,其中179 名(63.7%)对导师的满意度评分低于总体满意度、231 名(74.3%)对医院的满意度评分低于总体满意度、18 名(5.8%)对学校的满意度评分低于总体满意度。见表2。
表2 专硕科研能力培养满意度评分情况(311 名)
3 讨论
3.1 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
多数专硕对科研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持肯定态度,也能够认识到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认为在硕士期间应该以临床能力培养为主,辅以科研能力的培养,这与既往的研究结果一致[8,11]。
专硕对自身科研能力的评分不高,这与上述多数专硕认为自己只有“部分达到”科研能力培养要求的结果相呼应。根据自评分的结果,笔者认为“科学研究的关键能力尚未掌握”是现阶段专硕在科研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与黄琛等[12]、倪观太等[13]研究结果一致。
专硕对科研能力培养的总体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这与白文娅等[10]、范宏斌等[14]、杜英杰等[15]研究结果一致。医院作为专硕的具体培养单位,所提供的政策及平台支持与培养质量息息相关[16]。同时,科研能力的提升也离不开导师的督促和指导[17]。而这两个层面,恰恰是本调查结果体现出的最明显的两个问题。
3.2 科研能力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3.2.1 科研能力培养与临床能力培养有机结合 专硕并轨后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较强的临床能力和一定科研能力的高层次人才[2-3]。科研能力作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应该得到重视[18]。但在临床轮转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让专硕选择基础医学方向的课题研究,可能会导致临床和科研两个方面的培养均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19]。因此,建议选择临床相关的研究作为其课题方向,其培养重点应该是科研思维、科研意识的培养,即培养能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并独立设计较为完善的科研计划,有一定的实验实施、整理分析数据及撰写文章的能力。
3.2.2 加强医院政策支持、开放科研资源平台 建立以培养医院为主体的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医院-科室-导师三位一体管理体系。医院层面上完善政策支持,如:设立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奖励方案等;科研活动的开展需要一系列科研条件的支持,医院适度开放科研资源平台,依托于实验室或研究平台的软硬件条件及专职老师的指导,提高专硕科研训练、学习的效率。科室层面上应该加大对导师的支持,如减少安排导师公共事务性工作;科室在安排工作时,给予专硕更多参与科研培训与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机会。导师层面应建立与研究生定期沟通、指导机制,制订导师科研指导手册,对定期指导的时间、内容及对研究生的评价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对导师指导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将研究生培养工作与晋升、晋职、招生名额等挂钩[20-21]。
3.2.3 加强导师和课题组的引导作用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需要正确的引导、不断的纠错和适时的鼓励[22]。虽然导师是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但是如果把专硕的科研培养完全寄托于导师身上,也是不切合实际的。已有文献报道,团队制指导比单一导师制更有利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23-24]。建议采取课题组团队形式共同指导,除导师外,团队里还应包含2~3 名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医师或科研专职人员,组成课题指导小组,共同制订专硕的科研学习计划、研究方向等。导师起主导作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进展及综合能力,课题组其他老师辅助导师开展工作,通过整个课题组团队的共同努力以提升专硕的科研能力、规范科研学术行为[25-27]。同时该团队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讲座、科研论坛的机会,定期开展团队内部的交流会、文献分享会、学术例会等多种学习形式的科研活动。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问卷调查人群局限在某医院内的专硕,且缺乏导师及带教老师等对专硕科研能力的评价、评分信息,后期将采取多中心问卷调查,同时增加被调查人员类型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