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扩髓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患者预后的疗效观察
2022-08-24朱晨雨袁晓婧
朱晨雨,袁晓婧
甘肃省酒钢医院骨科,甘肃嘉峪关 735199
胫骨是人体主要负重骨骼之一,胫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6.8%[1],是常见的骨科急病之一,胫骨骨折后需及时进行复位和手术治疗,否则会影响患者骨折后的生活质量,严重者可能导致死亡[2]。胫骨骨折常见的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和内固定治疗,保守治疗常用方法为骨牵引、石膏固定等,多适用于无法手术的骨折患者,大部分患者应该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目前在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内固定是螺钉钢板和髓内钉固定[3],不同的手术方式会带来不同的疗效,有研究报道,相比于传统的开放性切开复位,微创髓内钉手术治疗的内固定效果更好[4]。但也有学者认为髓内钉治疗增大了骨折患者骨髓炎的发生率[5],因此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需进行评估以确定患者的预后效果。Johner-Wruhs评价标准是目前骨科常用的预后评价量表之一[6],该量表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便于医师评价患者的手术预后,也是国际公认的有效评价量表之一。本研究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5月甘肃省酒钢医院的15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手术内固定-非扩髓髓内钉手术固定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并用Johner-Wruhs量表评价患者预后,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治疗的15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48.26±11.69)岁;男9例,女6例;病程5~10 d;AO分型显示,A型骨折患者6例,B型骨折患者6例,C型骨折患者3例。受伤原因可分为高处坠落3例,交通事故7例,重物砸伤5例。本研究经酒钢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20周岁;经诊断为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排除标准:非自愿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合并严重的心、肝、肾、肺等外伤或者恶性肿瘤患者。
1.3 手术与术后评估
1.3.1 手术治疗入院后所有患者行全身检查,患者或家属报告内科疾病的根据疾病状况择期手术。术前检查包括下肢胫腓骨X线摄片、三维CT摄片、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指标、肝肾功能指标、血型等)、超声检查患者的下肢血管,下肢血肿者进行消肿处理,询问患者的疾病史,正在服用抗血糖、抗高血压药物的患者请内科会诊。所有患者均行非扩髓髓内钉固定,在手术前根据患者个体化差异选择适合的髓内钉。患者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7~10 d,无需使用石膏或机械进行外固定,术后14 d拆线,3、6、12个月进行复查检验骨折端愈合效果。
1.3.2 术后评估使用Johner-Wruhs评价标准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价,术后评估前对评估医师进行培训,确保所有医师能熟练掌握Johner-Wruhs评价标准,制定详细的评估流程,如评估时间的确定、评估效果的复核等。
1.4 观察指标
根据Johner-Wruhs评价标准,评估对患者的疗效:①伤口是否不愈合和感染;②是否出现血管神经损伤;③关节部位有无畸形、内翻和外翻、向前或先后弯、旋转、缩短;④膝关节活动度如何;⑤踝关节活动度如何;⑥膝踝关节总活动度如何;⑦有无疼痛,步态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影响日常活动等,总体可概括为有无并发症、是否疼痛、下肢关节活动度等3个方面评估预后效果。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比较采用Fisher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末次Johner-Wruhs评价等级情况
15例患者在手术中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手术时间40~90 min,平均(64.13±11.98)min;术中失血量约为35~80 mL,平均(53.86±14.60)mL;皮肤切口5~12 cm,平均住院时间5~20 d。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5~18个月。无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切口皮肤坏死等症状。所有患者末次Johner-Wruhs评价均达到优良级,其中优级9例,良级6例。
2.2 分组比较末次随访Johner-Wruhs评价等级与性别、年龄和骨折分型的区别
根据评价优、良等级将该组研究人群分为两个等级,性别在预后等级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2),根据患者是否≥60岁,年龄分组在预后等级中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5),根据骨折分型-AO分型,骨折分型与预后等级的相关性显示,骨折分型在预后等级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0)。见表1。
表1 分组比较末次随访Johner-Wruhs评价等级与性别、年龄和骨折分型的区别[n(%)]Table 1 Group comparison of Johner-Wruhs grades at the last follow-up,gender,age and fracture classification[n(%)]
3 讨论
胫骨骨干骨折是长骨骨折中的常见急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胫骨骨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胫骨因位置表浅缺乏肌肉和脂肪组织保护极易发生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重物砸伤等意外因素引起的骨干骨折[7]。骨折发生人群多为青壮年,以A、B型骨折最为常见,但也存在地域差异性。手术治疗是骨折基本的治疗方法,但在手术过程中如果对位不好容易引起并发症,如术后因血运不足引发的感染、延迟愈合等症状[8]。目前手术治疗常用的方法为钢板固定和髓内钉固定,术式不同会造成疗效的差异。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需要大范围的剥离骨膜组织,已造成血管和神经损伤,不利用术后骨折端的愈合,且胫骨中下段肌肉覆盖较少,软组织环境差,骨折和手术均使血供严重破坏,术后容易出现切口感染、坏死、骨折处延迟愈合等现象,必要时需进行二次手术,对患者身体和经济均带来压力[9]。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微创理念的应用,微创手术被广泛应用于手术治疗中,目前治疗胫骨骨折的首选微创治疗是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10],该方法可以有效保护骨折端供血,减少手术创伤,加快患者康复[11]。张鸿峰等[12]研究显示,相比于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式,髓内钉术式具有手术时间段,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该研究中平均手术时间是(64.13±11.98)min,术中出血量为(53.86±14.60)mL,均低于文献中报道,如张鸿峰等报道的手术时间(79.08±6.16)min,出血量(295.30±13.70)mL的钢板内固定术式。但仍有研究认为髓内钉手术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张军[13]认为髓内钉手术需要在胫骨上位置钻孔,容易引发膝部疼痛,严重者易发生骨髓炎,加重患者的病情。汪亮等[14]认为髓内钉虽然具有坚强固定和创伤小的优点,但在扩髓或者有限扩髓的情况下,仍会影响骨膜内血运,易出现愈合效果不好,甚至骨不连的发生。但不可否认的是,微创髓内钉术式的开展相比于切开复位仍具有一定的优势,基于此,研究认为对患者进行有效评估和长期随访非常必要,这不仅可以评价手术效果以指导临床,也能随时关注患者预后状况以加强医患沟通。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评价骨科手术的量表较多,其中Johner-Wruhs评价标准是骨科常用的预后评价标准,它由Johner R和Wruhs o于1983年制定[6],该标准分为并发症、疼痛和关节活动度等方面组成,对患者术后进行全面评价。该研究利用Johner-Wruhs量表对患者进行5~18个月的随访,评价随访时间(9.4±3.34)个月,患者Johner-Wruhs评价优良率为100%。进一步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和骨折类型与预后的相关性,发现这些指标与预后等级无关,提示髓内钉在不同的人群中均可以开展,不会因年龄、性别和骨折分型而产生预后差异,但这种现象也可能是该研究的人群较少造成的,在下一步研究中会增加样本观察髓内钉的适用人群。该研究与国内开展的其他研究结果相似,如白伟等[15]开展研究显示,髓内钉治疗具有透视效果好,操作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特点,可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钟海波等[16]利用髓内钉治疗胫骨多段骨折时认为,髓内钉是一种有效的固定胫骨方法,但需手术前全面检查。该研究在患者入院后做全面体检,存在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均经内科会诊,病情稳定后择期手术,这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该研究用闭合复位髓内钉术式对胫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后,采用Johner-Wruhs评价标准对患者进行随访,患者的治疗效果均能达到优良。此模式对骨折患者的管理具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