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体验型书店建筑设计研究

2022-08-24吴江山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7期
关键词:书籍书店空间

吴江山

(宁波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012)

0 引言

传统实体书店是将书籍作为交易媒介或商品,继而完成人与书店间的金钱交易。从书店空间设计角度来看,大型书店书籍摆放相对整齐,通常摆放在书架上,而小型私人书店多将书籍置于地板上,便于消费者阅读与查找。当前,我国诸多体验型书店都在勇于打破传统思维带来的局限,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实现消费文化空间的转型。

1 体验型书店建筑设计理念更新

1.1 文化彰显

评价某书店是否存在核心价值与设计灵魂,必须判断该书店是否具备文化价值。现阶段,体验型书店已成为商业建筑与文化建筑的结合体,城市不同,该地的书店也会在城市文化与阅读文化影响下变得具有代表性。以西安汉唐书城为例,无论是其书店名称还是内部装潢、整体结构都充斥着多种汉唐文化元素,使消费者在阅读时也能感受到城市文化。书店作为文化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前些年就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代表。与北京浓重的历史感相比,上海城市结构已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愈加趋于国际化,因此两地书店之间也会存在较明显的不同[1]。

1.2 空间组织

体验型书店当中的体验顾名思义就是能在阅读时体会到动态情感的行为,其与传统书店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在设计体验型书店过程中,设计师会格外重视体验型书店的建筑空间与功能,通过设计细节优化消费者阅读时的心理和生理感受,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复杂、丰富的复合型体验。现阶段,多数体验型书店开始通过网络平台打造最美书店的形象,致力于吸引消费者目光继而达成书籍交易,增强城市文化空间的趣味性。

1.3 形象塑造

为引起消费者消费兴趣,满足消费者各类消费需求,符号体系和视觉形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形象作为建筑三大要素之一,在体验经济与消费文化刺激下,可凭借视觉形象激发消费者体验感。所以,在突出视觉文化过程中,必须将形象塑造作为揭示书店体验审美意蕴的基础。而书店形象作为城市中重要的文化设施,对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城市文化有着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筑设计者应从外部视觉感受出发,通过建筑形体、建筑表皮及符号元素对体验型书店进行彻底改造,如图1所示。

图1 书店模式

2 体验型书店建筑设计要素提取

2.1 城市选址的导向性

书店作为商业建筑,其在选址过程中会更注重商业逻辑,结合书店主要功能与营业范围将书店选在合适区域。这样不仅能提高书店经济效益,而且能更好地培养消费者,充分发挥体验式书店作为城市文化空间的价值。当读者踏入某区域时,空间内建筑组合所形成的功能就会对读者产生独特吸引力,若是读者位于不同区域也会因为区域不同产生别样体验感受,不同体验效果会在不同地方反映出来。

2.2 体验主题的标志性

实践表明,体验型书店在设计过程中多以体验作为侧重点,这是因为消费者在书店所产生的消费普遍是在感性因素驱使下,与体验型书店设计核心相匹配,以提高消费者与书店之间的交易效率。当前,我国众多体验型书店均可切实感受到功能叠加与空间结构整合对体验消费的反馈,为此功能与空间变成体验型书店中较重要的组成。体验型书店开始走上跨界文化经营路线,在书店交易区放置各式各样的书籍与读物,除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外,也增强了文化行业的外在魅力,丰富了消费者的阅读体验。

2.3 消费空间的娱乐性

现阶段,体验消费已经成为衡量体验型书店是否受大众青睐的标准之一,在该潮流大受欢迎背景下,体验型书店更愿意选择受年轻人欢迎的特性元素作为设计方向,这就使得当前的体验型书店与以往重视设计逻辑的商业建筑存在显著不同。公共空间是商业建筑最核心的部分,体验型书店可设计别具一格的公共空间为消费者创建优质的阅读空间,使体验型书店快速成为消费者寄托情感的地方。同时,构建多元化的主题情景使体验型书店富含娱乐精神,提高体验型书店的文化属性,成都太古里通过协调、渗透大慈寺的古老空间与奢侈品卖场的潮流空间、商业空间与城市空间、街区空间与室内空间来创造消费者互动交流的场景体验[2-3],如图2所示。

图2 成都太古里开放式空间形态

3 体验型书店建筑设计原则

3.1 基于娱乐性体验的多元融合

娱乐性体验是事件对消费者产生吸引力,但消费者不会对事件体验造成阻碍。与传统书店相比,体验型书店布局相对灵活且将书籍作为书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之中叠加了诸多体验功能,包含文娱教育、演出观影及日常生活等,从而形成颇具复合化的体验场景,提高体验型书店文化空间的综合性。在体验型书店业态组合及筛选方面,尤其需要高度重视以下2点:①附加功能业态必须结合消费者实际需求与体验效果,增强书店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从根本上提升书店经济效益;②将书籍作为书店营业基础,促使书店文化属性与附加产业有效融合,深入分析书店文化属性抵触与场景冲突基本类型。

3.2 基于避世性体验的沉浸营造

与娱乐性体验完全相反,消费者自觉加入或直接对事件发展造成难以磨灭的影响,通常被称为避世性体验。站在空间性质角度,属于商业建筑性质的体验型书店,其核心空间本质上还是消费空间,主要分为开放性文化空间与展示性文化空间,这两种均为体验型书店打造独特体验感时的必要元素。同时,空间主题作为接连书店体验空间的隐形线,可通过良好的主体创意将分散的内部空间整合,等消费者徜徉在空间主题时再利用空间元素与道具提高消费者体验让消费者自愿与体验型书店达成书籍交易[4]。

3.3 基于教育性体验的精神建构

消费者主动加入事件中,并对事件过程中造成影响的体验方式被称为教育性体验,该类体验方式会对沟通交往等行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且渴望融入社会,是一种趣缘交往行为。体验型书店属于第三空间,通常情况下会利用诸多机缘事件对消费者产生刺激,提高消费者对书店的认同感与兴趣,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世俗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只存在于特定空间场所。

3.4 基于审美性体验的独特塑造

消费者主动加入但不对事件发展进程造成阻碍的体验被称为审美性体验。现阶段,我国已经逐步迈入消费社会,随着群众审美标准日益提高,对建筑形象提出严格的要求,逐渐迈向表皮化发展道路。对属于商业建筑范畴的书店而言,只有积极塑造富含浓厚审美情趣书店角色,才能优化与完善消费者建筑体验,形成巨大的视觉冲突,吸引消费者在书店内停留,达成消费者与书店之间的交易,帮助体验型书店获得较大的经济价值。

4 体验型书店建筑设计策略及发展趋势

4.1 娱乐性体验下的多元融合

与传统书店相比,体验型书店角色更加集约化,可将多种元素相互组合,使其类似功能得以拼合在一起,继而演变成跨界业态融合,构建书店+的复合空间。故此,体验型书店在书籍交易空间前提下融入阅读空间等多种书店空间形态,吸引大量群众进店消费的同时,推动书店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4.2 避世性体验下的沉浸营造

随着我国消费社会体系结构逐步成熟,体验型书店也成为沟通空间与情感的桥梁,越来越优质的功能内容不仅时刻吸引着诸多消费者的目光,也促使消费者情感得到释放,进一步增强空间体验的趣味性。书店作为商业建筑具有非常浓厚的文化性质,其大部分功能都实现了多元化发展,激发了体验型书店的聚合力叠加效应,同时也成为引发空间体验的基本前提。此外,空间体验由不具备物资功能的实体构成,可从物理空间样态、尺度及色彩等方面实现空间感提升,使之成为消费者的精神寄托。

4.3 教育性体验下的精神建构

特殊性是文化建筑类公共空间的基本特征,主要指创建“无形的”与“无界的”场所精神、文化内涵及综合品质。体验型书店是城市核心节点空间,其尽管在商业建筑范围内,但又与普通商场存在显著不同,实体书店存在的社会价值远高于其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为城市居民健康交往、娱乐游玩及满足自身精神需求提供必要场所。正因如此,营造书店文化离不开内核气质的强有力支撑。

4.4 审美性体验下的独特塑造

人沉迷于某种事物并且受其影响,这种体验被称为审美性体验。人们观察建筑时往往是被其外在形象所吸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深受视觉感受影响,与体验过程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受消费文化影响,消费者审美过于单一,总是易对新奇、精致与夸张的建筑形象感兴趣,进而产生体验需求。与此同时,为促进消费者进店消费,提高消费者阅读体验,体验型书店应从当前时代审美角度出发,打造极具吸引力的建筑形象[5-6]。

4.5 体验型书店发展趋势

现阶段,如何熟练掌握互联网特征使体验型书店由多元文化场所向综合文化场所积极转变,是其未来主要发展道路,可在业态方面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为书店发展指明方向。结合听说读写创建智能共享书店,通过互联网平台加入有声阅读、朗读专区等各异的内容,予以线上线下双重渠道的综合性平台,开通书籍售卖渠道,使实体店书店成为消费者休闲、娱乐的综合场所。

5 结语

随着互联网平台发展成熟,体验消费逐步走入大众视野,体验型书店应运而生。站在体验型书店角度来看,其已不再是承担简单的书籍售卖工作,而是复合化城市文化空间的一种。同时,书店也不再依靠书籍吸引消费者入店阅读,而是以书店环境作为吸引消费者的基础。积极打造体验型书店不仅能切实反应该区域的城市文化,而且能为消费者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使消费者精神得到放松,降低日常工作或者生活压力。

猜你喜欢

书籍书店空间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书籍与少年
最美书店
在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