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生猪产业集聚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8-24普家全
冯 韬 李 宏 普家全
云南生猪产业集聚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冯韬李宏普家全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文章分析了云南省生猪产业的发展现状,基于2011年—202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区位商指数和产业集中度来分析云南省生猪产业的集聚水平,结果表明云南省的生猪产业集聚的专业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集中现象明显。为进一步扩大云南省生猪产业集聚优势,优化云南省生猪生产布局,提出依托资源禀赋,划分生猪产业集聚布局的重点区域和稳定发展区等建议,以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生猪产业;产业集聚;区位商;产业集中度;影响因素;云南省
云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生猪生产省份,生猪产业在全省畜牧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2020年,云南省生猪存栏3 120.4万头、出栏3 453.2万头,均居全国第4位,猪肉产量291.6万t,占全国的7.09%;拥有46个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净调出生猪202万头。然而,云南省生猪生产面临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如生产成本较高、疫病风险大、技术水平较低、资金投入不足和市场形势严峻等。因此,提高云南省生猪生产水平势在必行。产业集聚程度是衡量一个产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2]。生猪产业集聚有利于降低生猪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尽可能充分利用生产资料和自然条件,运用科学的喂养技术,调整生产方式,提高生猪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生猪产业提质增效[3]。基于已有研究[4],本研究在产业集聚理论下,以产业集中度和区位商系数作为分析测算工具,对云南省生猪产业集聚水平以及影响生猪产业集聚的因素进行分析,探析持续优化生猪生产区域布局、推动生猪产业集聚升级和增强生猪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发展路径。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1.1.1 区位商指数
区位商指数又称为专业化指数,主要用来衡量一个地区在该产业生产过程中的专门化水平,是指某一地区某一产业占该地区所有产业的比重与所有地区该产业占所有地区所有产业的比重之比,是衡量产业集聚水平区域差异的主要指标[5]。本研究运用区位商指数分析云南省生猪产业的集聚水平,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LQ为省(区、市)生猪产业的区位商指数;q为省(区、市)的猪肉产量,q为省(区、市)肉蛋奶总产量;q为全国的猪肉产量,为全国的肉蛋奶总产量。若>1,则表明该省(区、市)生猪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产业集聚程度高;反之<1,则表明该省(区、市)生猪生产专业化程度低,产业集聚程度比较低;=1,则处于临界状态。
1.1.2 产业集中度
产业集中度又称作市场集中度,主要用来衡量某一行业或地区的市场竞争与垄断程度。它是指某一行业或者地区的产量或产值等指标中,排名前几位的总量占该行业或者地区该指标的比例,是用来衡量一个地区某一产业集聚程度的重要指标[6]。本研究运用产业集中度分析云南省生猪产业的集聚水平,计算公式为:
式中,CR为云南省生猪产业集中度;x为云南省地区猪肉总产量,表示生猪产业规模较大的地区数,一般取4或8,代表云南省所有地区数。根据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30%或<40%说明该产业为竞争型产业;反之,≥30%或≥40%说明该产业为寡占型产业。
1.2 数据来源
考虑到研究的针对性、数据的实效性和可获得性,本研究用于分析测算的基础数据包括肉类总产量、禽蛋总产量、奶类总产量、猪肉产量、生猪出栏数、生猪存栏数等,数据来自2011年—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云南统计年鉴》,经整理并计算后得到。
2 结果与分析
2.1 云南省生猪产业集聚水平分析
2.1.1 区位商指数分析
运用公式(1)测算2011年—2020年云南省生猪产业的区位商指数和2020年全国31个省(区、市)生猪产业的区位商指数,结果见表1和表2。
2011年—2020年云南省生猪产业最小值为1.61,最大值为1.96,平均值为1.72。2011年—2014年云南省生猪产业呈下降趋势,年均减少率为1.04%;2015年—2020年逐年增大,年均增长率为3.51%(见表1)。这表明云南省生猪产业集聚的专业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0),整体专业化水平较高,专业化优势逐步显现,产业集聚规模逐步扩大。
表12011年—2020年云南省生猪产业区位商指数
年份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 LQ1.671.661.631.611.651.681.701.701.911.96
2020年全国各省(区、市)生猪产业之间差异明显,呈现出3个明显的层级(见表2)。≥2的省份为贵州和湖南,说明这两个省生猪产业集聚程度比较高,产业区位优势比较明显;1≤<2的省(区、市)有11个,云南在其中且最大,说明这些省(区、市)生猪产业集聚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区位优势相对明显;0≤<1的省(区、市)有18个,说明这些省(区、市)生猪产业集聚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区位优势相对不明显。从全国范围来看,2020年云南省生猪产业为1.96,在31个省(区、市)中排名第3位,仅次于贵州和湖南,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优势。
表22020年全国31个省(区、市)生猪产业区位商指数
LQ区间省(区、市) LQ≥2贵州(2.19)、湖南(2.09) 1≤LQ<2云南(1.96)、重庆(1.86)、江西(1.82)、四川(1.70)、广东(1.50)、广西(1.49)、湖北(1.42)、浙江(1.37)、海南(1.18)、福建(1.13)、安徽(1.06) 0≤LQ<1河南(0.96)、吉林(0.94)、甘肃(0.94)、江苏(0.90)、陕西(0.84)、辽宁(0.78)、山西(0.68)、山东(0.67)、河北(0.63)、上海(0.62)、黑龙江(0.59)、天津(0.55)、新疆(0.32)、内蒙古(0.23)、青海(0.18)、北京(0.13)、宁夏(0.11)、西藏(0.04)
2.1.2 产业集中度分析
运用公式(2),设=4,测算2011年—2020年云南省生猪产业集中度(4),结果见图2。
2011年—2020年,曲靖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昭通市与保山市为云南省猪肉产量排名前4位的地区,其猪肉产量之和占全省总产量的比重保持在50.42%以上。其中,2016年云南省生猪产业集中度高达57.51%,2011年—2017年保持在57.02%左右,但未超过58%;2018年—2019年生猪产业集中度呈下降趋势;2020年生猪产业集中度有所回升(见图1)。按照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云南省生猪产业4≥30%,属于寡占型产业,产业集中现象明显。同时,云南省生猪产业集聚态势总体上相对稳定,虽有所下滑,但已有回升趋势。
图1 2011年—2020年云南省生猪产业集中度变动情况
2.2 云南省生猪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分析
2.2.1 资源禀赋条件
从自然地理环境上看,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为生猪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光、热、水、土等资源。同时,云南因多山地高原等地形优势,能为生猪养殖防控疫病提供天然屏障。从品种资源上看,云南地方种猪资源丰富,如比较有名的版纳小型猪、乌金猪、撒坝猪等品种,且云南火腿历史悠久,享誉中外,如“宣威火腿”等。从劳动力资源上看,生猪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劳动力资源是生猪生产重要的要素之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云南省现有3 093.4万劳动力资源,劳动力供给较为充足。独特的自然资源、丰富的品种资源和较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为云南生猪产业集聚提供了先天条件和优势,为生猪产业地理集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2 养殖技术因素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育种繁殖、饲料营养、疫病防控、质量安全和产品加工等技术至关重要。目前云南建立健全了生猪产业技术推广体系和试验示范联合体,与地方畜牧推广部门、疫控中心和养殖协会紧密合作,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技术推广集合。同时,完善了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新技术、新设施和新工艺的集成示范应用,积极推进生猪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将生猪产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提升了养殖技术应用水平,使得生猪生产方式与模式不断优化,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为产业集聚的形成和专业化分工奠定了基础,对生猪产业地理集聚产生推动性影响。
2.2.3 政府政策因素
政府的相关财政投入一直是生猪生产活动的主要资金来源。近年来,云南省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生猪产业扶持政策,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加快了云南省生猪养殖生产方式的转变,生猪产业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升。例如,奖励政策方面,通过对生猪调出大县给予奖励,增强生猪生产能力;生产性补贴政策方面,对能繁母猪和生产设施设备进行补贴;贷款贴息方面,为符合条件的养殖场地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养殖保险方面,将保险与补贴相结合,提升生猪产业抵御风险能力等。这些政策对云南省生猪产业的发展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社会资本投入生猪产业的积极性,对生猪产业地理集聚产生催化性影响。
3 结论
2011年—2020年云南省生猪产业集聚的专业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整体专业化水平较高,专业化优势逐步显现,产业集聚规模逐步扩大。从全国范围来看,2020年云南省生猪产业为1.96,在31个省(区、市)中排名第3位,仅次于贵州和湖南,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优势。云南省排名前4位的州(市)猪肉产量之和占全省总产量的比重都保持在50.42%以上。按照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云南省生猪产业4≥30%,属于寡占型产业,产业集中现象明显。资源禀赋是影响云南省生猪产业地理集聚的基础性因素,还受到技术水平和政策支持等外生性因素的综合影响。
4 促进云南省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4.1 依托资源禀赋,优化生猪生产区域布局
依托资源禀赋条件,优化云南省生猪生产区域布局,因地制宜引导生猪产业集聚发展。昆明、曲靖、玉溪、保山、昭通、楚雄、红河、文山、大理9个州(市)具有相对明显的生猪生产资源禀赋优势,可作为生猪产业集聚布局的重点区域,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尤其是生猪产业集聚水平较高的曲靖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昭通市和保山市。丽江、普洱、临沧、西双版纳、德宏、怒江、迪庆7个州(市)为稳定发展区,要继续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推行种养结合,加强地方种猪资源保护,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品种养殖。
4.2 强化集聚效应,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要把云南省生猪产业的集聚程度调控在合理范围,避免盲目推进,强化集聚效应,合理有序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要加强生猪产业集聚区公共基础建设和生猪生产设施建设,支持集聚区种猪培育、生猪养殖、生猪屠宰、肉制品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协同发展,延长产业链,充分发挥集聚效应;二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紧邻成渝经济圈和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生猪产业集聚升级;三是要推进产学研用结合,积极实施生猪品种选育技术、标准化养殖技术、生物安全技术、防病防疫技术、饲料营养技术等方面的科技成果推广和科技服务,带动生猪产业整体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为生猪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夯实基础;四是要积极培育畜牧业专业技术人才,提高畜牧业技术人员和养殖户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五是要完善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建立健全生猪养殖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金融支持、保险助力等方面的保障机制,让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稳定的政策预期。
[1]张仙,刘云华,许玉贵,等.云南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9(1):34-38.
[2]剧小贤.河南省生猪产业集聚水平测度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1(16):22-25.
[3]钟搏.湖南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20(12):83-87.
[4]雷仙云,侯思远,常毅,等.中国生猪产业集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13,49(10):7-9,14.
[5]高原,张越杰.中国肉牛产业集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家畜生态学报,2021,42(3):81-85.
[6]王国刚,王明利,杨春.中国畜牧业地理集聚特征及其演化机制[J].自然资源学报,2014,29(12):2137-2146.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7.37
F326.3
A
2095-1205(2022)07-114-03
云南省现代农业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2021KJTX0016);云南农业大学第十五届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行动基金项目(2022RSX005)
冯韬(1998- ),男,汉族,云南楚雄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管理。
李宏(1972- ),男,白族,云南文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