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医院管理层面推进研究创新型医院建设实践与探索

2022-08-24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21期
关键词:临床人才科技

孟 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科技处,北京 100069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我们要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深刻阐明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为科技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助力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面加强医学研究创新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研究创新功能,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北京市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研究创新功能的实施方案(2020—2022)》等改革创新文件,本文将从医院管理层面全面剖析,作为医院机构应如何加强研究创新功能,推进研究创新型医院建设进程。

1 医院在创新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

1.1 统筹协调创新较少,基础与临床脱节

大多数医院的创新通常基于各临床科室为主体进行自主创新,全院统筹协调创新较少,主要依靠科室自身的病种优势和团队创新能力进行独立创新,全院性乃至区域性创新平台的搭建不足,缺乏院内临床基础科室间、区域间优势资源的沟通与共享,导致存在基础研究与临床问题脱节、技术开发和临床应用脱节等现象。

1.2 人才机制不完善,杰出人才缺乏

医院普遍存在杰出人才比例较小,重点课题较少,重点学科缺乏,人才断层现象明显,专业队伍后续乏人,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等现象,无法真正发挥出医院的科技创新活力。

1.3 成果保护意识缺乏,转化风险较大

临床一线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成果转化观念,成果转化“全流程管理”困难。例如以专利为基础成果转化,需要经历申请专利、样机、产品、临床试验、注册和市场营销等多个环节过程,中间涉及项目分析、估值、转化方式、伙伴选择、合同签订、样机小试、中试与生产等多种工作性质,还要做好产业、资本、人力、监管、物价等多项相关要素的对接,有较多的风险环境。

1.4 评价机制不完善,专业临床研究人员发展受阻

人才科研评价体系相对落后,大多医院没有充分认识到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考核专职科研人员与临床专职人员,医院内专职研究医生、护士及医技人员的晋级、薪酬和职业化发展,尚有政策障碍。

1.5 管理制度僵化,科研资源利用效率低

大型综合医院的科研资源并不匮乏,但由于管理制度僵化,一方面直接导致部分大型科研设备使用率不够,另一方面很多科研项目将实验内容委托科技公司完成,长此以往不利于医院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1.6 信息化建设较薄弱,难以支撑高水平研究

医疗卫生机构普遍信息化建设较薄弱,虽建有各类信息系统,但大多各类信息系统孤立存在,尚未完全实现各系统相关数据对接与统筹分析,难以支撑各类多中心、大数据、临床研究。已建立的临床研究平台,虽然采用的管理方法多种多样,但大多存在设计未达顶层、布局规划缺乏统一性的问题。

2 解决方法和实践初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是一家以感染、传染及急慢性相关性疾病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和重点学科,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学中心。拥有肝病内外科、肝移植、肿瘤微创治疗、免疫与生物治疗、感染与艾滋病诊治等国内领先学科。近年来在研究创新型医院发展转型做出了如下的尝试和探索。

2.1 成立医院科技创新领导小组

由医院党政一把手前头主管院领导和相关职能处室组成,作为医院层面科技创新最高领导机构,全面领导医院科技创新、人才建设和向研究型医院转型工作。

2.2 保证稳定的科技创新投入

我院自2019年起,按当年可支配收入的2%的比例设立科技创新基金,用于医院学科人才建设和科技创新专项工作,持续加大和完善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做到分类清晰,目的明确,为不同领域、 不同发展阶段的科研人员提供针对性的有力支撑。①设立人才发展类项目:建设一支高水平有科研积极性的人才队伍是研究创新型医院建设的重要任务。我院为各层级人才的事业发展提供支持平台,支撑政策包括但不限于团队建设经费、 专职科研助理、脱产科研假期、不限额博士后、研究空间和仪器设备保障等。②设计科学研究类项目:根据医院学科发展特点和创新需求设临床研究孵育类项目、交叉学科创新类项目、临床技术创新类项目、青年优才项目等,给医院中青年科研人员一个科研启动基金,为争取外部经费支持和产生创新成果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创新成果展示、创新学术论坛、创新项目奖励等一系列措施,在全院厚植创新文化氛围,让员工以创新为荣耀、以创新为自豪。

2.3 建立有效的科研激励政策,加大绩效考核激励力度

引入科室科技量值概念,围绕科技投入、科技产出、成果转化和学术影响力制订科研绩效考核和科研奖励相辅相成的科研激励机制,提高高水平成果奖励额度,科室绩效与个人奖励相结合,强调以科室为单位发展学科建设。并充分考虑岗位和职系,导向基础和临床结合,鼓励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

2.4 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

医院科研项目全面实行科研项目负责人(principal investigator,PI)制,PI 对科研项目及经费全权负责,有权按照项目任务书组建科研团队,执行项目,按照相应课题管理办法调整研究方案;有权按照经费预算合理支出课题经费和调整经费预算,在劳务费预算范围内自行聘用科研辅助人员,项目结题后可在合理范围内自行安排结余经费的支出;鼓励一线人员广泛开展科研合作,横向课题负责人同样有权按照合同约定自主开展研究和使用经费。

2.5 基础临床融合发展

根据医院重点学科发展方向,设立病毒性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慢加急性肝衰竭、原发性肝癌、新发突发传染病、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谢性肝病、中西医结合等基础临床联合创新团队,团队运行尝试基础PI 和临床CO-PI 双PI 负责制,赋予PI 团队管理权限,PI 有权确定团队研究方向,分配研究经费,共同围绕肝病、传染病领域关键问题开展科技攻关。

2.6 打造中心实验室,为全院科研人工提供公共科研平台和服务

根据医院学科发展需求,建设核酸研究、蛋白质标志物检测、流式技术、细胞组织形态功能研究、诊治抗体研发对外服务、实验动物平台等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团队,利用平台高精尖机器设备将为全院科研团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服务,并逐步向社会开放,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合作前景,促进院所融合科技创新快速发展。

2.7 提高临床研究质量,建设研究型病房

医院推行1+N 的研究型病房+病床临床研究运行模式,承接各个期别临床研究项目,2021年获批北京市示范性研究型病房。①加强临床研究质量管理:临床研究方法团队的建立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项目研究过程中所需的顶尖数据统计、管理分析、科研设计、随访管理及质量控制等。因此我院成立流行病学研究室和临床研究质量管理办公室,引进临床研究方法学人才,优化临床研究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对临床研究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落实,帮助项目解决实际困难。接受第三方参与质量管理,严格落实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要求。2021年,成功获批北京市临床研究质量促进中心。②优化内部审批流程:优化临床研究的内部审批流程,为临床研究提供一站式服务,明确各环节时限,精简审批要件,尝试学术审核和伦理审查并行,缩短项目启动时间。提高伦理审查效率,建立北京感染与传染性疾病临床研究区域伦理委员会,加入北京市伦理审查互认联盟,推动和实施伦理协作审查和互认,提高伦理审查效率。

2.8 建立成果转化标准化管理体系

①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纳入医院领导班子“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成立成果转化工作委员会全面指导医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建设,对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工作提供了全面规范的指导依据。②设立成果转化专业部门,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作为医院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和窗口,与临床医生和研发团队对接,提供技术转移服务。专职负责专利及成果转化政策制定与实施、专利管理与服务、成果转化科技合同、专利技术成果推广、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管理等。专业提供项目咨询与对接、融资服务、培训会议和政府服务,对接政府部门、企业、大学/机构和资本。实现院内外信息-资源精准对接,“政、医、产、学、研、资、用”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③鼓励市场化运行的第三方机构积极参与医院的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提供了技术转移服务的第三方机构根据协议约定,可以从科技成果转化净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技术转移服务的报酬。④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作为引导基金,面向全院公开征集并择优支持具有转化前景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对科技成果转化业绩突出的项目团队给予政策倾斜。⑤搭建从探索发现到临床前研究到临床研究到评估评价到技术培训学术推广的全产业链转化医学创新平台,创新机制体制完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链、技术链和服务链。与相关领域专家探讨,形成成果转化理论知识体系,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增加科技人员知识储备。

2.9 共建、共享、共赢、进一步发挥生物样本库对医院科研支撑作用

高质量的疾病资源样本库是开展临床研究的重要资源。我院生物样本库建立了标准化的样本收集方案、样本收集操作流程和保藏方案,规范样本出库管理。依托信息系统,加强在库样本信息共享,惠及全院科研人员,促进生物样本使用效率。样本库管理人员能够对接每一个临床研究入库项目,提供专业而快捷的入库和出库服务。

2.10 加强信息化数字化建设

研究创新型医院必定是智慧化管理,因此我们建设了医院OA 系统、业财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科研数据管理尤其是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科研患者管理系统,实现科研患者的信息化管理;建设伦理审查信息系统,切实提高审查效率。

2.11 人力资源管理灵活多样而有力度

①青年医学人才是医院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医院持续发展并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生力军。因此我院持续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岗位职责和考评体系,建立人才成长激励机制,完善人才选聘机制和岗位衔接机制,不合格人才退出机制,完善岗位分级管理,建立公平竞争机制,构建各级人员升降通路,配合合理有效的绩效考评和健全的培训体系,吸引、留住人才,使医院人才队伍建设良性发展,推动医院事业的可持续发展。②建立分系、分类、分层、分级的岗位管理体系,纵横结合、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体现成长性的岗位聘用体系,人才队伍结构呈正金字塔形,给不同类别员工多层级的上升空间。将工作人员按工作性质分设若干系列,各设不同级岗,定期考核调整。通过优秀人才成长激励机制和不合格人才的淘汰机制,建立了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体系。借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医生集团管理模式,建立能进能出的人才双向流动通路:未达到聘期考核条件的聘用人员分流到医生集团,达到一定条件的医生集团人员可转为医院正式聘用。③重视专业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建设学科后备人才队伍,每个科室遴选1 人后备人才,每个优势亚专业遴选1~2 个后备人才,使得全院每个科室每个亚专业都有接班人,不会出现人才和干部断档的现象,医院从各方面给予遴选出的后备人才优先支持,优先推荐学术任职,优先国际化培养,优先资助医院课题,优先支持研究生招生,医疗资源倾斜,并设计动态考核机制,三年一个周期,跟踪成长轨迹,能上能下。④给予退休老专家(终身教授和学科主任)的优厚政策和待遇,充分发挥老专家对医院和科室的巨大传帮带作用,为有精力有能力的老专家们提供继续发光发热的平台,持续关注本学科国际、国内发展最新动向,为学科重点发展方向提供建议,指导学科发展,培养后备人才,指导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2.12 深化岗位和绩效管理改革

将医院各一线科室按照临床型、研究型、综合型等进行分类管理,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科室及人员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实现各类功能差异化接续递进、人岗相宜、协同发展的岗位设置新格局。在承担国家级和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负责人所在科室设置专职科研岗位。在绩效考评及个人职称评审过程中,增加科技成果转化所占比重等,以推动医疗机构及科研人员转化意识的提高。

2.13 主动承接国家医药健康科技创新任务

医院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转化医学中心等科技和卫生健康重大平台的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科技项目支持。在各类组织申报活动中科技处逐年加大培训、辅导和孵育力度,在课题申报过程中锻炼人才队伍。医院设院内中青年人才孵育项目,着力培养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为国家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等高级别项目储备研究和人才实力。

2.14 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人有专长的科技管理人员队伍

科研管理人员要充分熟悉国家科研宏观政策,及时获取最新信息收集和熟悉国内外各研究机构的研究动态。结合医院科研实际情况,及时将获得信息传递给相应的专业人员,把医院最具优势的地方(医院科研状态、科研资源的分布等)充分展现给上级管理部门,主动获取关注。在科研管理交流培训中提升医院科研管理团队实力水平,才能进一步激发科研活力、提高核心医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医院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3 小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公立医院的创新能力是决定医院在市场份额和医院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一项动态的持续发展过程,需要从战略的角度加以引导和推动。无论是医疗环境,硬件设施,软件管理,还是科研成就,学术地位,我院都与华西医院等知名医院有着非常大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清晰地看到差距,及早、正确地开始布局谋划,开拓视野,注重顶层设计,既用科学的方法、 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医院转型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又勇于改革,优化管理,既突出学科建设,又要促进医院整体协调发展和创新,持续推进研究创新型医院建设。

猜你喜欢

临床人才科技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毛遂自荐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