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冷刀技术在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2022-08-24林志金陈春美鲁晓红陈建英宋玉华陈良湾张源凤
林志金 陈春美 鲁晓红 陈建英 宋玉华 陈良湾 张源凤
广东省阳江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广东阳江 529500
子宫内膜息肉在临床中十分常见,系由内膜过度增生所形成的表面光滑、质硬的局限性内膜肿物。子宫内膜息肉属良性病变,可根治,发病群体以育龄期、更年期女性居多,患者多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导致不孕、子宫出血等。通过既往临床经验发现,大部分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在早期并没有典型症状,经期紊乱也容易被患者忽视,多数患者都是在进行健康体检、孕前检查时发现。子宫内膜息肉绝大部分是可控的,但如果未加以积极干预则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对于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目前建议采用手术治疗方案,宫腔镜手术是常用术式,宫腔镜下视野清晰,能够对术野情况进行充分观察,有助于提升手术精准度。宫腔镜下术式较多,而当前临床对于如何选择宫腔镜术式仍未有统一标准或共识。本研究旨在探讨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在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阳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62 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盲取组和冷刀组,各81 例。盲取组:年龄22~62 岁,平均(43.22±8.87)岁;病程3 个月~1年,平均(5.19±1.09)个月;息肉直径0.8~2.5 cm,平均(1.36±0.31)cm。冷刀组:年龄23~63 岁,平均(44.76±8.92)岁;病程3 个月~1年,平均(5.33±1.20)个月;息肉直径0.8~2.5cm,平均(1.42±0.25)cm。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息肉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符合《妇科内镜学》中相关标准;②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症状;③近3 个月未服用任何激素类药物;④患者承诺配合治疗与本研究数据采集;⑤身体情况良好,可耐受手术。排除标准:①心、肝、肾衰减急性期及其他不能耐受手术者;②合并精神病患者;③有急、亚急性生殖道感染且未控制者;④合并输卵管病变、子宫其他病变。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常规禁食禁饮6 h 以上,术前12 h将米索前列醇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598,生产批号:AE2117)400 μg 置于阴道后穹隆处以软化宫颈。
1.2.2 盲取组 患者均在月经干净后3~7 d 予以患者静脉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取膀胱截石位。膨宫液采用0.9%生理盐水(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355,生产批号:2105064103)持续灌流,流速350~450 ml/min,膨宫压力100~150 mmHg(1 mmHg=0.133 kPa)。经宫腔镜定位后,根据术中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刮匙刮除宫腔内的息肉,并将刮除的息肉组织取出,再次置入宫腔镜检查,确认无残余息肉与蒂根部组织后结束手术。
1.2.3 冷刀组 前期准备同盲取组,在宫腔镜直视下采用冷刀切除:膨宫后依次探查宫腔内部情况,明确息肉情况后,直视下于蒂根部下方紧贴子宫内膜处采用冷器械完整切除,或钳夹息肉根蒂处,将其完整取出。生理盐水冲洗后再次检查,确认后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疼痛、感染、子宫穿孔、宫腔粘连,发生则记录。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比较
冷刀组手术时间短于盲取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盲取组,住院天数短于盲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比较(±s)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
冷刀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盲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单发、体积较小的息肉常无症状,随着息肉体积继续增大、多发可引起子宫异常出血、感染、坏死、不孕等,严重者可能发生恶变,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子宫内膜息肉中,绝大部分息肉赘生物位于宫体部。超声检查是目前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方法,但超声只能作为检查方案,为手术方案制订提供依据,无法直接参与治疗。近年来,宫腔镜诊疗技术发展较快,其具备了诊断与治疗的双重作用,在子宫内膜息肉手术方案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既往研究发现,该病的发生与内分泌紊乱、雌激素水平过高、炎症等因素关系密切。子宫内膜息肉当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包括刮宫术、子宫切除术及宫腔镜手术等,单纯刮宫的优势在于操作相对简单,费用较低,在对子宫内膜息肉情况进行了解后即可开展刮宫治疗,通过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刮促使内膜息肉剥脱,但刮宫术仅可刮除息肉,对于内膜组织的增生组织无法起到良好的刮除效果,强行刮除可导致正常内膜组织受损变薄,影响育龄期女性生育功能。如果放任不管,术后周围内膜组织会持续生长,患者出现内膜增殖或复发,导致患者二次入院。子宫切除术虽可彻底杜绝疾病复发及内膜增殖,但患者会失去生育功能,在育龄期患者群体中接受度较低。近些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宫腔镜技术在妇科的应用日益广泛。宫腔镜技术可直接对患者宫腔内的息肉和息肉根蒂情况进行观察,有助于提升手术切除效果。此外,宫腔镜下操作能够在直视下确认息肉切除情况,有助于减少息肉残余。传统的宫腔镜手术切除息肉方式为电切,冷刀技术是采用非能量器械进行手术切除,可避免因高频电或射频等切除所造成的切缘碳化,有助于减少切除相关并发症,对子宫内膜损伤较小,对于有生育需求的育龄期女性不会对其妊娠造成严重影响。
宫腔镜下冷刀技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可在直视下观察息肉情况,便于术者清楚掌握息肉及周围组织关系,有助于实现一次性彻底清除的目标。同时,宫腔镜下冷刀技术治疗属微创术式,可避免息肉切除所带来的二次损伤,减少因损伤而产生的相关并发症,为术后子宫内膜恢复创造良好条件。也正是出于此种目的,宫腔镜冷刀手术在近些年越来越受到育龄期女性患者及临床医师的认可。
本研究结果显示,冷刀组手术时间短于盲取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盲取组,住院天数短于盲取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盲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行宫腔镜下冷刀技术治疗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住院天数短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的主要优势为直视下操作与非能量切除,直视下操作视野清晰,对息肉及周围组织情况直观观察,可避免误伤与提升切除效果;非能量切除可避免电损伤与热损伤,特别适用于基底较宽的息肉组织,可避免术后宫腔粘连,为子宫恢复创造良好条件。此外,该术式可切除距离子宫浅肌层3.0 mm左右的组织,能够对内膜组织的增生组织进行一并切除,防止术后复发,从根本上减少息肉再生。言献波等研究报道与本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宫腔镜冷刀技术在子宫内膜息肉治疗的临床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日后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其临床应用价值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