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牡丹题材绘画的历史与思考

2022-08-24刘志远

中华书画家 2022年8期
关键词:彭州设色牡丹花

□ 刘志远

中国的牡丹绘画史和牡丹培育史几乎是并行的。据唐代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极分明。子华北齐人,则知牡丹久矣。”又据《太平御览》谢康乐说:“南朝宋时,永嘉(今温州一带)水际竹间多牡丹”。画家杨子华以及他画的牡丹尚不可考,但无疑当时已经有牡丹绘画。有趣的是,这一有关牡丹较早的记述竟是从牡丹绘画而非牡丹培育开始的。

《隋志素问篇》中说道:“清明次五时牡丹华。”又据唐《海山记》记载:“隋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今洛阳西苑公园一带),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有赫红、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软条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隋都西苑种植牡丹与隋炀帝广泛收集民间的奇花异草有关。现在有名的洛阳牡丹从这个时期就开始在洛阳扎根了。

刘志远 东风妒花恶 23×68cm 纸本设色

刘志远 似锦远方 34×137cm 纸本设色 2021年

刘志远 春风大雅 23×137cm 纸本设色 2021年

到了唐代,牡丹题材绘画盛极一时,传为唐代周昉绘制的《簪花仕女图》(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簪花仕女图》描绘了六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赏花游园,有五位贵妇分别佩戴花冠,其中卷首者即为牡丹,以工笔重彩表现一种富丽堂皇的效果。这是目前所见存世最早的牡丹绘画作品。从此,在中国画中,牡丹便被赋予富贵荣华的象征意义。至五代时期,牡丹绘画亦多以是工笔重彩为表现形式。徐熙的《玉堂富贵图》中,红白牡丹竞相开放,色彩富丽堂皇、花繁叶茂、构图饱满。

南宋时期,洛阳牡丹传入蜀中,与本土野生牡丹嫁接,与蜀中水土相合,又生出一变种,号称“川花”。自唐末至两宋时代,四川牡丹花的养育和贸易以成都以北的彭县为中心。著名诗人陆游的《彭州牡丹花品序》《彭州风俗记》中,对于彭县牡丹花的品名、栽培技术、著名的养育专家以及当时赏花的风习、养花的历史沿革等都有记载。20世纪初,彭县仍有野生牡丹,这些野生牡丹是否为当年人工栽培退化而来就不得而知了。著名画家陈子庄曾以彭县丹景山牡丹为对象,创作了许多富有个性的绘画作品。陈子庄曾有题画云:“多宝寺在彭州丹景山之巅,悬崖断壁,皆生牡丹,苍干古藤,夭矫寻丈,倒叶垂花,绚烂山谷。”在他的作品中,牡丹被表现得野逸不羁。陈子庄将牡丹本来呈灌木状的枝干,改为“苍干古藤”,牡丹的构图也因此多取下垂的姿态,是历来画牡丹者所未有过的大胆举动。他将花头的大花瓣部分处理成反向下垂,并加大、加长,增加其造型上的美感,突出牡丹旷野中迎风而立形象。陈子庄以野生牡丹花来象征身处草野却自强不息的贤者,赋予了牡丹绘画一个全新意象。

自古以来人们都有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而这一愿望,往往要通过最基本的物质富足来实现,所以牡丹的富贵属性便占了主流。反观当下,社会进入高速发展期,物质日益丰足,富贵属性已不能完全满足当下人们的精神需求。基于以上思考,我画牡丹专注于表现朴实、散淡和淡泊的意味,表达当代人的精神寄托。我的牡丹绘画在表现手法上以线为主。以线为主是一种颠覆过去的态度。我觉得牡丹在我眼中第一感觉是具有线性的姿态,她的花、叶、枝干,无不体现着线的律动。花是褶皱而柔滑的线,叶子是舒展而富有弹性的线,枝干是柔韧而硬朗的线。用这种带有随意且具动感的线条,便更能体现出散淡和孤傲之感。在墨法上,刻意舍弃了墨色的复杂层次变化,转而追求一种平面化的效果。墨色以淡墨为主,在面貌上更显简练,富有一种淡雅的装饰性。在设色上选用更简单更纯的颜色,牡丹还是用胭脂或曙红,叶子以三青三绿为主,通过冷暖对比调节颜色层次,求得一种简单朴素之感。■

猜你喜欢

彭州设色牡丹花
《岩高千尺虎》
《守护》(组照)
《独白系列之三》
《鹿鸣》绢本设色
《鹿语系列之二》 纸本设色
牡丹花的启示
牡丹花的启示
高中电化学电极反应式书写方法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