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地区博物馆参观人次影响因素浅析

2022-08-24郑婷婷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3期
关键词:陈列藏品博物馆

郑婷婷

(天津市体育博物馆,天津 300051)

博物馆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对内赓续和传承历史精神,凝聚民族共识,为新时代开拓进取激发磅礴力量,对外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展现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经验智慧以及对世界做出伟大贡献,在世界文明体系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伴随中国经济腾飞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相应增长,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日益突出。2008年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选择走进博物馆,满足休闲、消遣、学习、科研等需求,体会近在咫尺的文化脉搏。博物馆也通过举办高质量的陈列展览和多样化的社教活动,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博物馆建设之中。

博物馆受众是博物馆事业的有机构成之一,是博物馆事业存在的社会基础,是参与和完善博物馆工作的积极因素之一。参观人次是折射博物馆经营状况最直观的数据,也是衡量博物馆社会影响最清晰的指标。如何吸引更多观众参观博物馆,扩大博物馆的受众范围和影响力,更好地突出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作用,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需要面临的问题。

本文使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对1985—2019年天津市博物馆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指出与参观人次相关性最强的因素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有效增加博物馆参观人次的意见建议。本文的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思路

1 分析过程与结果

1.1 分析方法

相关性分析是指对两个或多个具备相关性的变量元素进行分析,从而衡量两个变量因素的相关密切程度。相关性的元素之间需要存在一定的联系或者概率才可以进行相关性分析。连续的变量通常使用皮尔森相关系数来分析。

皮尔森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也称皮尔森积矩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是一种线性相关系数衡量向量相似度的一种方法。要判断样本相关系数有无统计学意义,这就要对进行假设检验,判断显著性是否小于0.05。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为:l是的离均差平方和,l是的离均差平方和,l是与间的离均差积和。的输出范围为-1到+1,0代表无相关性,负值为负相关,正值为正相关,0<<1表示存在不同程度线性相关。

1.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为了更精确地分析天津地区博物馆参观人次的影响因素,根据科学性、全面性、准确性、严谨性的原则,本文整理统计了《天津统计年鉴》中博物馆的相关数据指标,选取1985—2019年博物馆机构数量、人员数量、藏品数量以及陈列展览数量作为参观人次的影响因素,具体数据如图2所示。

图2 1985—2019年天津地区博物馆各项指标数据展示

1.3 分析结果

使用软件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对天津市35年的博物馆数量、工作人员数量、藏品数量、陈列展览数量和参观人次的指标两两一组做相关性分析,获得5个指标两两相关的10个相关系数,结果见表1。

表1 1985—2019年天津地区博物馆主要指标的皮尔森两两相关表

相关性分析Sig大于0.05,表示两变量相关性不显著,0.01~0.05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在-1到1之间,绝对值越大说明两变量相关性越强,负数代表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1.0极强相关,0.6~0.8强相关,0.4~0.6中等程度相关,0.2~0.4弱相关。表中Sig(双尾验证)全部小于0.01,各个变量间相关性极为显著,且都是正相关。

极强相关:博物馆数与陈列展览数的为0.968,工作人数与陈列展览数的为0.933,陈列展览数与参观人次的为0.871,工作人数与陈列参观人数的为0.861,博物馆数与参观人次的为0.854,藏品数与参观人次的为0.854。

强相关:工作人数与藏品数的为0.747,藏品数与陈列展览数的为0.739,博物馆数与藏品数的为0.736,博物馆数与工作人员数的为0.696。

根据1985—2019这35年的数据分析,与参观人次这一指标相关的因素影响强度为陈列展览>工作人数>藏品数=博物馆数。

2 提升博物馆参观人次的意见建议

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陈列展览的数量对参观人次影响最大,工作人员数量次之。相比较而言,鉴于实际情况,提升馆藏精品的数量与新建博物馆的难度更大、成本更高,因此将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心更多放在陈列展览和工作人员这两个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博物馆的参观人次。

2.1 多措并举推出更多高质量展览

藏品展示是博物馆的基础功能,是充分发挥藏品价值和博物馆社会教育作用的载体。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合作渠道、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打造和宣传更多精品展览,能够提升参观体验,扩大博物馆受众范围和影响力,从而更好发挥博物馆社会功能。

2.1.1 加强藏品的利用和研究

陈列展览是藏品利用的最主要方式。然而,当前我国很多博物馆正面临着藏品展出率低的困境。截至2020年年底,故宫博物院共有藏品180余万件,但囿于展出条件限制,展出数量只有3万件,不到2%。而众多中小博物馆,由于藏品种类庞杂、不成体系,所以常设展览常年不变,新增藏品很难及时展出,库房里的藏品也鲜有露面机会。因此,当前博物馆的藏品管理的当务之急并非增加馆藏数量,而是完善现有藏品的有效利用。

要提高藏品的利用率,让藏品“活”起来,首先要加强藏品研究工作,深入挖掘藏品背后的故事,从藏品的实物价值到社会价值再到思想价值,为展览策划提供内容支撑。另外,藏品数字化也是保护和利用藏品的有效方式。通过推进藏品数字化建设、举办线上展览等形式,观众能够更为直观地鉴赏藏品外观,感受藏品的文化内涵,从而实现有效利用藏品。

2.1.2 结合热点事件整合现有资源

热点事件指社会上发生的,聚焦广泛关注、产生社会效应的事件,其中既包括关注度高的电视节目、体育盛会、国际会议等,也包括春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从博物馆定义的不断演化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现代博物馆越发探求更广泛而深入的社会连接和社会参与。那么,热点事件是博物馆与观众、与社会共存共振的链接和桥梁,抓住热点事件契机,整合博物馆资源,推出与热点事件相关的展览,可以延续事件热度,拓展其文化外延和内涵,引导群众挖掘事件中的积极意义和正能量精神。

例如,2017年天津全运会期间,天津博物馆精心策划、倾力呈现“动·境——中华古代体育文物展”展览,很好地契合当下热点,吸引市内市外大批游客参观。该展览还获得了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奖。当然,这一点上需要注意的是,要甄别正面和负面的热点事件,注重扩大正面热点的影响力,将正能量传播给大众。

2.1.3 把握新媒体传播优势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博物馆要顺应时代,将自身纳入数字化传播体系中,只有借助广泛普及的新媒体技术,才能利用自身的核心文化、馆藏特点促进自身传播的快速发展。利用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短视频和信息交流平台对展览进行宣传和推介,在与观众的互动中增加观众对展览的了解和参观的兴趣。同时,新媒体平台的大数据反哺也增加了一些小众博物馆的曝光率,满足了观众的参观需求,也促进了博物馆的多元化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很多博物馆处于闭馆状态,这一时期,新媒体平台的网络传播优势尽显,开启了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新纪元。未来,博物馆要充分重视新媒体传播作用,在信息时代走出一条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1.4 跨界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021年11月份发布的《博物馆蓝皮书:中国博物馆发展报告(2019~2020)》中指出,近年来博物馆资源整合成果丰硕,馆际合作、跨界合作成为博物馆实现优势互补、创新发展的新途径。跨界合作能够为合作双方带来新资源、新理念、新创意,从而激发新活力、产生新效益。博物馆可以与图书馆、档案馆、美术馆等文化服务机构合作,将同类资源梳理整合,完善展览体系,更好地呈现展览效果。

另外,与高新技术企业、互联网平台、公共空间等合作也是博物馆跨界合作的新趋势。广西民族博物馆在2020年尝试了多种跨界合作模式,如:与科技公司合作,将3D打印和VR等高新技术用于文化展示,实现与观众的良性互动;与南宁轨道交通集团合作,以民族传统服饰纹样作为车厢装饰,将“展览”搬进车厢;与滴滴出行和肯德基合作,宣传民族文化、推广文创产品,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社会效益。

2.2 加强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博物馆工作重心逐渐由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博物馆开始变被动为主动,向开展社会活动、输出社会价值方向转变。这对博物馆的人才培养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博物馆的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2.2.1 拓宽渠道引进专业人才

不同于其他公共文化机构,博物馆业务专业性强,展陈设计、藏品管理、文物修复等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专业人才在博物馆发展中至关重要。大部分博物馆把维持机构运营作为极为重要的工作目标,进而导致在藏品保管、陈列展览等主责主业方面,对专业性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远远不足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拓宽博物馆的人才引进和培育渠道。加强与高校、专业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健全业务交流、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各项机制,为博物馆发展构筑专业基石和创新动力。二要充分发挥老一辈文博工作者的传帮带作用,邀请离退休技术专家到博物馆开展讲座、指导工作,为博物馆新人传授知识技能和经验技巧。三还要广泛吸收社会力量,扩大文化志愿者队伍,依托民间文化能人和文博爱好者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弥补人员不足、不专的短板。

2.2.2 制定完善科学人才培养规划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公共文化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以及职业道德,是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当前,博物馆普遍缺乏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规划,培养渠道单一,培训效能低下,评估敷衍了事。

针对这一现象,首先应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设立分级分类培训方案,从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到业务专项培训、思想素质培训,精细化培训内容,确保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得到有针对性的培训。其次应拓宽培训渠道,除组织讲座、举办培训班外,设置更多实践型、交流型的培训,增加馆际间的业务互动和实践交流,确保学有所得。最后要发挥大型博物馆的带头作用,组织整合各博物馆的资源力量,搭建合作平台,帮助中小和基层博物馆提升专业度。

2.2.3 建立健全人才激励和考核机制

《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健全博物馆人才激励机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表彰奖励,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博物馆数量5132家,其中来自文物及其他部门的国有博物馆4040家,占比超80%,而国有博物馆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往往依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缺乏明确的人才激励和绩效考核机制,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甚至多干多错、少干不错的情况,严重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博物馆应改进绩效管理方式,落实激励考核制度,量化考核指标、细化考核内容,将考核结果与福利待遇、职位晋升、交流培训机会等挂钩,并出台明确的激励办法,以正向激励为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带动博物馆整体工作氛围。另外,制定激励举措的过程中,还应“按需激励”。找准专家型、知识型、经验型等不同人才的特定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激励方案,有效调动工作积极性,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能力和潜力。

3 结语

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本文通过对天津地区博物馆情况的调研和分析,量化了博物馆数、工作人员数、藏品万件数、陈列展览数这4项指标对博物馆参观人次的影响分别为0.854、0.861、0.854、0.871,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支撑。结合分析结果以及博物馆工作实际情况,本文从推出高质量展览和加强人才建设两个方向提出了可行措施,增强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能力,扩大博物馆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让更多观众认识、了解、爱上博物馆。以此为基础,博物馆才能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更好地继承、创新、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①丁皓伦.面向用户体验的金源文化数字博物馆陈展设计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②徐清宸.锡林郭勒盟草地碳循环对干旱的响应[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1.

③周善宝,季景涛,李文彬.全日制工程硕士选拔方式的调研与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6):5-7.

④王晓.基于时间序列的铁路客流量预测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20.

⑤王旖旎.博物馆公共事件题材展览中的情感体验[J].东南文化,2021(6):115-121.

⑥吴文轲,邵毓.数字时代景德镇陶瓷博物馆的疫后发展[J].陶瓷学报,2022(1):158-162.

⑦博物馆蓝皮书:中国博物馆发展报告(2019~2020)[EB/OL].(2021-11-09)[2022-02-02].http://www.chinareform.net/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49&id=40442.

⑧张伟明.中国博物馆人才队伍现状与培养机制初探[J].博物馆管理,2020(2):63-69.

⑨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N].中国文物报,2021-05-28(003).

⑩赵兴.浅谈加强博物馆人才队伍的建设[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0):153-155.

猜你喜欢

陈列藏品博物馆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出售中
博物馆
组合与构建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