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与影视作品的共谋与重构
——浓淡深浅《红高粱》

2022-08-24西北政法大学杨学婷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15期
关键词:共谋红高粱原著

西北政法大学:杨学婷

1.文学与影视作品的共谋与重构现象阐释

1.1 媒介技术影响下叙事思维的变化

媒介技术水平的提升有效推动着影视作品的大量出现,不断更新换代的摄像和录音设备为影视剧创作提供了基本技术支持,有了电影和电视剧,在经济的带动下才有可能将文学作品进一步改编成影视作品走进大众视野,从而实现文学与影视作品的共谋与重构。

文学著作《红高粱家族》的载体是文字语言,这决定了它叙事思维的灵活性。第一人称全知叙述视角是莫言创作这部小说的独到之处,这样不仅拉近了读者与故事发生时代的距离,流露出自然而然的亲切感,而且避开了小说普遍平铺直叙的叙事方式,给读者别样的阅读体验。

因为电影《红高粱》需要在9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讲述一个情节相对完整的故事,从女主人公出嫁到她和余占鳌生下豆官再到她为了抗战牺牲,所以电影中部分故事情节的描绘不会太精细。对于时间有限的受众而言,观看电影不仅是他们获取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的有效方式,也是他们享受视听结合的审美体验的良好选择。

电视剧与电影相比有着惊人的时间优势,电视剧《红高粱》共60集,每集43分钟,共计2580分钟,从时间长度上就可以体现出它的精致细腻。因为观看完整电视剧《红高粱》所需时间较长,且很少有人能短时间看完,所以目前来说电视剧《红高粱》没有沿用文学作品中的叙述视角是科学合理的。电视剧《红高粱》在人物设定和情节安排等方面对原著进行大刀阔斧的解构和重组,如原著中戴凤莲生下儿子后,恋儿又生下个女儿,而电视剧中戴九莲生下龙凤胎:儿子豆官和女儿琪官,恋儿并没有生下孩子,这种处理方式更加突出了戴九莲这一女性形象的光辉和伟大。由以上论述可知,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它的叙事思维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它所处的媒介环境。

1.2 服务于故事情节的人物性格设定

1.2.1 戴凤莲女性形象

“我奶奶”是“元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一路走来从小说到电影再到电视剧,人物形象被刻画得越来越鲜明和圆润。

莫言结合当时文坛景象和自身情感体悟创作了《红高粱家族》。小说中戴凤莲是抗战时期高密东北乡的普通百姓,她不愿接受错误的父母包办婚姻却无力反抗,最终嫁给有名的财主单廷秀的独生子单扁郎。小说中余占鳌暗里勾搭恋儿姑娘,戴凤莲发现后整日哭闹还被余占鳌拳脚相加。

电视剧《红高粱》的创作初衷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因此人物性格设定是为抗战主题服务的。剧中的戴九莲是有勇有谋的新时代女性,她和书生张俊杰自由恋爱,但爱情最终被现实打败。在嫁给单扁郎的途中与余占鳌在高粱地里野合,且当时她的思想里有主动的成分。她是在众人已经被日军包围的形势下为掩护张俊杰和余占鳌等人顺利地从高粱地里逃生而牺牲的,分开前她深情地对儿子说:“豆官,好好看看娘,娘好看不?”豆官认真地看了她娘一眼,开心地笑了,回答:“好看!”九儿接着说:“以后长大了跟着你爹打鬼子,也得把咱家的三十里红酿出来。”此时她眼泪已经止不住往下流,紧接着她把豆官的手稳稳地放在了余占鳌的手里,转身向反方向走去。

由于电影对“我奶奶”的性格设定介于小说和电视剧之间,这里不再赘述。从以上论述中不难看出,不论是小说中的戴凤莲,还是电视剧中的戴九莲,作者或导演对人物的性格设定都是基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科学的,合乎情理的。

1.2.2 张俊杰男性形象

电视剧中张俊杰的身上可以看到小说中任副官的影子。小说中的任副官是训练教官,书中提及“他腰扎牛皮宽腰带,皮带上挂着一支勃朗宁手枪……任副官挺胸凹腹,走到队伍前,喊一声立正,那两行人的脚跟就使劲碰在一起。”作者仅用寥寥几笔便刻画出了一个正直勇敢的任副官的形象。

电视剧中的张俊杰可谓是余占鳌真正的军师,后来成为一名英勇善战的共产党员,他不断地尝试去化解余占鳌和朱豪三二人之间的矛盾,即官和匪的矛盾,最终在他的调解下二人因日本侵略者的到来而化干戈为玉帛。

纵观整部电视剧作品,张俊杰的出现使得戴九莲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和圆润,且对于推动剧情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2.3 其余的人物形象

余占鳌在小说中是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他的性格中兼具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元素,他率领队伍抵御外敌,保护村庄里的百姓,同时他也因私人恩怨亲手杀死母亲的情人,之后还趁戴凤莲不在家与恋儿偷情甚欢。电视剧中的余占鳌则少了几分英雄气概,多了些许世俗气息,在县长朱豪三的不断逼迫下,他出于无奈才走上打家劫舍的土匪之路,他当土匪期间经常扶危济困,从不伤害无辜百姓,是个正面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除了余占鳌和戴凤莲外还有罗汉大哥、恋儿、曹梦九和黑眼等,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只保留几个极为重要的人物,而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在人物设定上比较复杂,在原著的基础上增加淑贤和四奎娘等人物服务于戴九莲和余占鳌形象的塑造,并对原著中任副官和曹梦九的人物形象进行拆解和重构。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亦或是电视剧,作者或导演对人物的设定都是他们各自智慧的结晶,是值得被认可和赞赏的。

1.3 社会情境下作品主题的淋漓表现

莫言于1986年开始根据山东省高密县发生的真实故事精心创作小说《红高粱家族》,他结合自身生活体悟和当时社会背景,情真意切地表达出自己对高密东北乡的无限热爱。《红高粱家族》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为主要线索,以余占鳌和戴凤莲的爱情故事为次要线索,讲述主人公余占鳌带领当地村民坚决抵抗外来侵略的感人故事,同时说明了战争年代的社会底层百姓在苦难的生活中虽然物质缺乏,但是意志顽强。

张艺谋于1987年担任电影《红高粱》的导演,他凭借自己独特的思维角度和出众的才华完成改编工作。由于影片时长相对固定,电影的主题被缩减为余占鳌和九儿的爱情故事,影片中鲜明的红色和黄色形成强烈对比,影射出高粱的灵性、九儿的美以及高密县父老乡亲的淳朴和豪爽,深刻隽永,耐人寻味。

郑晓龙于2014年担任电视剧《红高粱》的导演,他兼收并蓄的思想使得电视剧的主题比较丰富。电视剧《红高粱》的拍摄目的是献礼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因此剧中的主线索是抗战,且政治立场明确,融合爱情、历史、亲情等正能量的元素。经历时代变迁后百姓思维相对开放,已经一定程度上从落后的封建礼俗中脱离出来去寻求灵魂独立,因此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戴九莲深得大量女性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社会文化发展使得受众思想日趋开放,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创作思维要随之进行更新和转换,才能在历史洪流中不被淘汰。

2.文学与影视作品的共谋与重构原因剖析

2.1 中国文学走出去

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中华民族的文学发展史是说不完道不尽的。中国文学中优秀的部分必然要继承和发展,不仅要在国内继承和发展,而且还要走出国门,让全世界都感受到它的光辉和力量。

文学与影视作品的共谋与重构摆在首位的原因即是中国文学需要走出去,而想要走出去的前提是国外受众能够看懂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显然影视作品相对于文学作品更有利于向外界传播和被外界接受,中国是这样,外国亦然。据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都极为成功,获得了国内外无数观众的好评,提高了中国文学和中国影视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需要走出去,不但可以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取长补短,而且能够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文化提供窗口和契机。

2.2 市场运作趋利化

市场运作趋利化是文学与影视作品的共谋与重构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只要影视作品拍得足够吸引观众,它带来的经济效益一定极为可观。

经济要发展靠的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靠各行各业站在时代风口浪尖的实干家,他们能够凭借自身的经济头脑和资金基础把准方向主动出击。在影视行业,张艺谋等优秀的影视艺术家就是这样的人,他们逐步改变长期以来的纯影视创作道路,将越来越多的文学经典搬上荧屏,依托市场调节获得高额利润。

因为市场运作是趋利避害的,所以影视艺术家要顺应经济发展走向,并努力去打造优质作品。

2.3 技术水平的提升

2019年始中国的媒介技术有了新的重大突破。互联网时代下的融媒体使得人力、内容和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成使得省、县和乡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5G+4K/8K的出现,使得受众获取信息的速度更快,质量更佳,途径更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将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再送到观众眼前,过程中处处离不开科学技术。优质的录音和录像设备以及剪辑软件等等为改编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新媒体的出现拓宽了观众观看影视作品的渠道,可见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文学与影视作品的共谋与重构提供极大便利。

2.4 受众需求的变化

受众需求的变化是文学与影视作品的共谋与重构现象的又一重要原因。将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是非常受欢迎的,对于受众而言,声像语言是舒服的信息接收方式,他们不必花费长时间去阅读文字并对书中的叙事内容加以理解和想象,而只需打开手机或电脑等设备即可轻松地在屏幕前获取经典著作的大致内容和良好的视听体验。有需求即是有市场,因此将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的艰辛过程是有意义的。

3.文学与影视作品的共谋与重构现状思考

3.1 不可单纯忠实原著

这里我们着重探讨的是将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标准,首先要说明的是任何标准都是相对的。

群众普遍认可的标准是对原著的忠实性,这是不合理的。一方面改编后的影视作品往往只是借用了文学作品中的部分故事原型,影视艺术家往往把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对原著的独到体会融入到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这可以说明据文学作品改编后的影视作品是拥有独立灵魂的。另一方面,作家创作文学作品和导演创作影视作品的时代往往是不同的,创作者的视角和目的也是不同的,受众思想上的接受度更是不同的。《红高粱家族》成书于1987年,而电视剧《红高粱》开播于2014年。2014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当时的受众已经一定程度上从封建礼俗的禁锢中脱离出来,特别是女性已经有了独立的思想和观念。

由以上论述可知,学术界不可单纯地把对原著的忠实性确立为评判改编后作品优劣的唯一标准,而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尊重艺术作品自身的独立性,并结合实际的情况综合考量。

3.2 全力突破商业束缚

影视作品市场运作下的商业化束缚了影视艺术家不断创作出精良作品。将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需要付出成本,包括精神成本和物质成本,任何细微处的偷工减料都会影响成品质量。改编工作必须要抵挡住很多诱惑,决不能为了迎合观众口味和提高收视率而设计不当的情节和内容。愿影视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能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打造精良作品。

3.3 科学合理引导受众

这里我们着重说明将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呈现给观众后,要引导受众去阅读原著,引导的方法必须科学合理。

现代社会群众生活节奏快,时间有限,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观看影视作品后便不再去阅读原著,客观来讲这样做无益于提升他们自身的文化素养。中国的义务教育目的是提升公民的文化素养,引导受众去阅读原著目的是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的同时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是有利无害的。

此外,这里还想强调的是在引导受众阅读原著时,尽量推荐受众去阅读纸质作品,而不是电子书,一方面有利于他们的视力健康,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阅读的质量和整体效果。

4.结语

文学与影视作品的共谋与重构,“共谋”即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重构”即二者相互之间对彼此内容的拆解和重组。在现代,诸多文学作品经过过滤提纯后,采用先进的传播技术手段,在导演的手中重构为经典的影视作品,从而进入大众视野,被观众接受和喜爱。例如改编较为成功的《红高粱》《金陵十三钗》《活着》《平凡的世界》等。这样一方面激励优秀作家创造出更多优质作品,便于国内品质精良的文学作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另一方面也为影视作品创作开辟新的渠道,直观的视觉体验往往吸引了大量观众,有助于受众更好地理解原著,从而达到相互促进的理想效果。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经过共谋与重构,使得双方的叙事内容和传播效果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无论是文学作品《红高粱家族》还是电视剧《红高粱》,亦或是电影《红高粱》,他们都是拥有独立灵魂的,它们的所有者不单单是创作者自己,因此学术界不可单纯地把对原著的忠实性确立为评判改编后作品优劣的唯一标准,而应该一定程度上尊重艺术作品自身的独立性,并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量。

猜你喜欢

共谋红高粱原著
遵义推进酒用红高粱生产环境保护立法工作
红高粱
气球上的五星期(三) 仙人掌上的夜晚
大侦探福尔摩斯
警察与赞美诗
莫言自称再也写不出《红高粱》了
走近红高粱
分手
网络新词
汇聚力量共谋新发展 团结奋斗开启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