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抗联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2022-08-23姜珊

党政干部学刊 2022年5期

[摘  要]东北抗联在辽、吉、黑大地开展的大规模游击战争,展现出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消灭了大量日伪军的有生力量,动摇了日军的大后方。在长达14年的反侵略反殖民的斗争中,东北抗联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作为抗击侵略的先锋队完美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东北人民;东北抗联;精神价值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2)05-0028-06

[收稿日期]2021-12-15

[基金项目]中共辽宁省委党校专项招标项目“东北抗联历程、精神及其当代价值”阶段性成果,主持人姜珊。

[作者简介]姜珊(1986—  ),女,辽宁沈阳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民族宗教教研部讲师,主要从事民族与国家关系、东北地方党史研究。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东北抗日联军在冰天雪地、深山野林里与日本侵略军进行最惨烈的殊死搏斗,与最恶劣的自然条件进行最残酷的生存极限挑战,在流血甚至牺牲的磨砺中熔铸出以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伟大的牺牲精神为核心的东北抗联精神。早在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就提出:“要把抗联的历史发掘好、研究好、宣传好,组织好相关纪念活动,为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凝聚正能量。”[2]东北抗联精神是抗战时期支撑中华儿女奋勇斗争的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中国建设时期激励中华儿女拼搏奋进的伟大民族精神,更是新时代鞭策中华儿女砥砺前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恒久动力源泉。

一、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生成

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南京国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英美操控的国联也坚持养痈遗患的绥靖政策,致使东北主要城市在短短的4个月18天里陆续陷落,东北人民受到了长达14年之久的被奴役被殖民的压迫统治。不甘心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奋起抵抗,民族自卫的抗日烽火燎遍了白山黑水。

(一)东北抗日义勇军时期——东北抗联精神的萌芽时期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界人士积极组织义勇军、自卫军等迅速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斗争中。至1932年2月底东北抗日义勇军已发展到20余万人。[3]22东北抗日义勇军在坚持阻击日军进犯的两年多时间里,因敌强我弱武器装备陈旧、孤悬敌后后勤保障全无而陷入困境,终至溃散。

九一八事变后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发表《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中共中央也先后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中共中央关于满洲士兵工作的指示》。中国共产党一方面谴责蒋介石“不抵抗命令”,公开表明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的主张;另一方面为东北抗日义勇军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援与协助,一批批优秀的共产党员从祖国各地千里迢迢奔赴东北抗日前线,将青春与生命献给了东北的林海雪原。同时提出要组建由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4]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通过颁布《对日战争宣言》,庄严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特正式宣布对日战争……”[5]243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建了磐石、海龍、珲春等16支反日游击队,开创了党在东北直接领导抗日武装的历史先河。反日游击队以抗日救国为宗旨,以崭新的思想风貌和顽强的战斗风格,密切团结人民群众,为后来建立东北抗日联军奠定了重要基础。东北抗日义勇军和反日游击队在斗争中英勇展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成为东北抗联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东北人民革命军时期——东北抗联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1933年1月26日,中共中央颁布《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一二六指示信)“首次提出在东北组织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策略”[6],并指示“在反日武装斗争中由最好的游击队编成人民革命军”[7]220,标志着东北抗日开始统一化和正规化。同年9月,东北各地党领导的反日游击队根据“一二六指示信”的指示建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人民革命军组建后严格遵行反日统一战线政策,采取适合东北地区实际情况的游击战术,在艰辛困苦中数次粉碎日、伪军的“讨伐”。同时又利用各种机会,不断地扩大游击根据地范围并发动群众壮大队伍,有力地牵制了日本关东军的武装力量。使得关东军在日本侵略军加紧全面侵华急需武力支援时,鉴于东北“目前治安之现状,尚需在关东军武力统治下才能谋求恢复”[8]32而无法抽身西行侵华。东北人民革命军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给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东北人民以新的希望,东北人民革命军在与敌奋战中展现出的百折不挠、团结御辱的斗争精神也成为东北抗联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东北抗日联军时期——东北抗联精神的成熟时期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提出:与红军和东北人民革命军及各种反日义勇军一块组织全中国统一的抗日联军[9],倡议一切愿意抗日的军队共同组建为抗日联军。东北人民革命军立即响应筹组,次年2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宣布“东北各地抗日武装力量一律改称为东北抗日联军”[10]。根据宣言指示,东北各地抗日武装再次团结在一起,先后组建为三路十一个军。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决议指明“应尽量组织,扩大及联合一切的抗日武装力量——抗日义勇军、抗日游击队等,同日本军队进行直接的有力的游击战争”[11]377-378。东北抗联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处获悉瓦窑堡会议精神,在得知红一方面军东征的消息后,杨靖宇率领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先后进行两次西征,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及突发的天气原因,均以失败告终,虽未能驰援东征红军,却也沉重打击了日伪在南满地区的统治。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制定的“肃整计划”意图在三年内消灭东北抗联,故而一方面在东北不断增兵对东北抗联进行残酷的“讨伐”,另一方面采取“集团部落”政策、“三光”政策等一系列“归屯并户”政策割裂东北抗联与东北人民的联系,从而切断东北抗联的后勤补给。1938年春,日伪政府又开始了“三江省大讨伐”。为了使主力部队能冲出敌人的包围圈,1938年7月,东北抗联第二路军主力部队开始向五常、舒兰一带西征;8月,东北抗联第三路军也开始向松嫩平原一带西征。虽然东北抗联三路军四次西征中,只有第三路軍仅800余人成功突出敌人重重包围胜利到达目的地,但是抗联将士们勇敢顽强英勇战斗的精神再一次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消灭东北抗联的企图。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停止了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加剧了对东北的殖民统治,东北抗联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进入到极端艰苦的斗争阶段,同时,敌我力量悬殊,战斗频繁,部队大量减员无法补充。随着杨靖宇、魏拯民等一批优秀的指战员相继牺牲,东北抗联遭受了空前的挫折。为保存部队实力,东北抗联三路军大部队相继转入苏联整训,部分东北抗联队伍继续在东北战场上坚持与日军开展游击战。苏联对日宣战后,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曾派遣由280多名指战员组成的20余支特遣队,深入日伪军内部,准确无误地将其17个战斗堡垒、3道中苏边境防线中的重要信息反馈给苏军。

东北抗联在辽、吉、黑大地开展的大规模游击战争,展现出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消灭了大量日伪军的有生力量,动摇了日军的大后方,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抗战,彻底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意图迅速占领中国的阴谋。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高度赞扬东北抗联,称:“东三省的游击战争,在全国抗战未起以前当然不发生配合问题,但在抗战起来以后,配合的意义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那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敌弹,多钳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分力量。致其给予整个敌军敌国以精神上的不利影响,给予整个我军和人民以精神上的良好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12]416东北抗日联军时期是东北地区抗日斗争的高潮时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使人动容的时期,也是东北抗联精神的成熟时期。

二、东北抗联精神的主要内涵

在中华民族处于危机的时刻,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14年。东北抗联要与兵力、武器装备数十倍、数百倍于自己的日军作战,同时还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搏斗,在东北零下40几度的林海雪原中,许多指战员缺衣少食甚至冻死、饿死在深山雪地里。14年间,东北义勇军和东北抗联伤亡33万余人。[13]396在长达14年的反侵略反殖民的斗争中,东北抗联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以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伟大的牺牲精神为核心的东北抗联精神。2021年9月,东北抗联精神等46个伟大精神被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党中央将东北抗联精神基本内涵表述为“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一)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

日本帝国主义为清除东北抗联这颗“满洲国毒瘤”,采取各种集家并屯的政策,割裂东北人民与东北抗联的联系,使东北抗联的后勤补给极端匮乏。国民政府继续奉行不抵抗政策,对东北抗联没有任何支持。从1936年到1942年的六年间,东北抗联与中共中央失去了联系,导致东北抗联既失去了党的组织领导又失去了唯一的支援力量。为守住东北抗日阵地,东北抗联战士们常常是空腹与敌军搏斗,饿了挖野菜、吃树皮、吃草根,渴了喝雪水。没有武器弹药就用血肉之躯从敌人的手里抢,在深及膝盖的雪地里行军,经常有战士冻掉手指和脚趾。天为被地作床,许多战士在野外宿营中躺下就再也没有站起来,永远沉睡在这片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里。“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14]身处险境的东北抗联将士们的意志非但没有被消磨掉,还使他们在林海雪原的篝火传唱开,成为脍炙人口的《露营之歌》,彰显出东北抗联将士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体现出其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革命主义精神。

1940年2月23日,被日军称之为“满洲治安之癌”的杨靖宇将军为国捐躯,敌人解剖他的遗体发现他的胃早已饿得变形,除了尚未消化的树皮、草根和棉絮,未发现任何粮食。被敌人包围的八天八夜里,杨靖宇将军在没有任何食物来源的情况下,仅靠着树皮、草根和从棉衣里撕下的棉絮,勇敢顽强地与敌人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陈云赞颂其:“抗联将士艰苦奋战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学习。”[15]388

(二)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

毛泽东对东北战略地位曾作出如下论述:“东北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16]426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迅速作出“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17]69的号召,坚决抵制国民政府提出的不抵抗政策,提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陆海空军滚出中国’”[18],倡导全国各地党团员奔赴东北抗日,500余名党团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17]8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以民族利益为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各阶级阶层群众及坚持留守的东北军、警察甚至还有部分怀揣爱国之心的山林土匪纷纷组织义勇军、自卫军投入抗日救亡的斗争中,展现出矢志不渝、忠贞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虽然这些人身份背景、政治立场、经济地位等迥然不同,但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之际,为了维护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在东北抗联抗日统一战线旗帜的领导下,他们携手前进,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抗击日寇的新的长城,彰显出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

(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据统计,仅在全面抗战初期“东北抗日武装1937年出动25487次,1938年出动13100次”[19]821。毛泽东曾说:“敌人的报纸都承认东北义军已使敌人损失‘十万以上的生命和几万万的金钱’,并使日本帝国主义不能很快地侵入中国内地。虽然他们还没取得彻底的胜利,可是对于国家、民族已有了巨大的功劳与帮助。”[20]1942年成立抗联教导旅时,在苏联境内的抗联指战员尚有700余人。至1945年8月9日,苏军向日本关东军发起总攻,抗联教导旅主动担任最危险的向导和突击队,为取得最终的胜利作出巨大的牺牲。

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而负伤昏迷被俘。面对敌人的酷刑审讯,被折磨得几次昏厥的赵一曼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消息。在伤重住院之际,赵一曼通过对警察董宪勋和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起他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在二人的帮助下成功从医院逃离。虽然再次被俘,但赵一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出她“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一同被抓到的董宪勋面对敌人的残酷刑讯没有泄露任何机密,最终因伤势过重死于狱中。韩勇义在受尽敌人折磨后,写下:“在自己的五体之中所流着的热血,是中华民族的热血,我期待着将来的抗日战线得到扩大,把日本人从东北驱逐出去”。

1937年8月,党中央号召东北各族:“在民族自决、民族独立、共同抗日的口号之下,组织与武装全体韩民、蒙民、回民参加抗战。”[21]414杨靖宇将军提出抗战“不论信仰、不分民族”的政治主张,并亲自创作《中韩民众联合抗日歌》号召各民族同胞联合抗日。东北抗联11个军都是由多民族战士组成的,除汉族外东北抗联少数民族战士最多的是朝鲜族,第一军和第七军的朝鲜族战士占军队人数的一半,第二军中还有不少来自朝鲜的战士[22],另外还有满族、鄂温克族、赫哲族、白族、回族等。许多少数民族同胞经过残酷斗争的洗礼成长为东北抗联优秀的指战员。在抗战期间,各民族同胞共赴国难与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体现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三、东北抗联精神的当代价值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23]在谈到东北抗联的艰苦斗争时彭真曾深情地说:“在我们共产党20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三件: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24]159东北地区抗日战争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东北地区也是世界范围内最早开辟的反法西斯战场。从1936年至1942年,东北抗联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与中共中央失联,无法取得中央的指导与支援。在这样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东北抗联依旧顽强地坚持抗战,打击和牵制了数十万的日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东北抗联作为东北人民抵抗日本侵略军的领头人,完美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因此在新时代学习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有助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力量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25]东北抗联精神同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等革命精神一起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26]赵尚志将军在其诗作《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一朝》中曾写道:“现身为抗日救国真荣耀,抵挡那倭寇匪徒的残暴,纵然阵亡了无数英豪,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一朝。”[27]东北抗联正是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支撑,与日军在冰天雪地展开14年战斗。新时代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有助于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28]杨靖宇将军在抗日斗争处于极端艰难的时刻鼓励抗联战士们说:“一个忠贞的共产党员、民族革命的战士为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为民族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能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29]145在饥寒交迫下杨靖宇将军坚持英勇御敌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用满腔的热血向人民群众昭示了共产党人“以天下为己任,为人民谋福祉”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扬杨靖宇将军“腹中满是草根而宁死不屈的气节”。邓小平曾说:“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30]144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有助于提升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堅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

(三)有助于密切党群关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斗争中形成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东北抗联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切为了群众”。东北抗联入队誓约明确提出:“我必定要爱护同胞人民,决不倚仗势力,利用机会欺侮人民,或营私作弊。对于同胞妇女和劳苦兄弟,特别尊敬和保护他们。”[31]广大东北人民也对东北抗联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日军为了切断东北人民对东北抗联的后勤支援,一方面强制推行“归屯并户”政策,另一方面严厉打击甚至杀害与东北抗联有联系的老百姓。但这些严刑酷罚都没有切断东北人民与东北抗联的血肉相连。“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32]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有助于密切党群关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4(2).

[2]习近平.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1/0615/c1024-32130904.html.

[3]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东北抗日联军:综述.表册.图片[M].沈阳:白山出版社,2011.

[4]中共中央关于满洲士兵工作的指示(1931年10月12日)[Z].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存.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6]吹响东北抗战号角(峥嵘岁月)[N].人民日报,2021-01-27(5).

[7]常城,李鸿文,朱建华.现代东北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6.

[8]高等军事学院资料室编.东北抗日联军历史资料(内部资料)[Z].1960.

[9]曲晓溪.试论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鲜明特点[J].世纪桥,2020(10):39-44.

[10]中央档案馆.1936年2月20日: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EB/OL].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5/0225/c85037-26594867.html.

[11]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刘庭华.中国抗日战争论纲1931—1945[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

[14]《露营之歌》东北抗联真实写照[EB/OL].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5/0730/c85037-27384822.html.

[15]陈云年谱(1905—1995)(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16]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7]《东北抗日联军史》编写组.东北抗日联军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

[18]薛金艳.东北抗联精神的理论内涵[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5(1):81-83.

[19]吉林省公安厅公安史研究室东北沦陷十四年史吉林编写组.满洲国警察史[M].长春:长春人民印刷厂承印,1990.

[20]苏维埃政府领袖毛泽东先生致章陶邹沈四先生[N].救国时报,1936-10-30(4).

[21]康基柱.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文献导读[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

[22]袁锋,刘希敏.抗日战争中的少数民族穿“协和服”的抗联英雄[N].中国民族报,2011-05-16(5).

[23]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1(1).

[24]孙风云.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

[25]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1).

[26]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人民日报,2017-12-01(2).

[27]东北抗日联军的战斗号角[EB/OL].https://www.gmw.cn/01gmrb/2009-04/13/content_908181.htm.

[28]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2).

[29]封志全.抗联一路军在濛江[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

[30]鄧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1]刘家贺.抗联精神的基本内容概述[J].世纪桥,2017(2):12-13.

[32]罗平汉,王涛.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N].光明日报,2013-12-13(2).

责任编辑  宋桂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