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墓志疏证》释文校补
2022-08-23郭洪义
陈 琴,郭洪义
(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辽代墓志疏证》[1]收录辽代墓志52通,真实反映了辽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民风民俗等诸多内容,具有重要价值,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辽代墓志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出土文献资料。然而,由于著录者未识异体字、形近字、音近字以及不明文化词语等原因,《辽代墓志疏证》整理成果中留下了不少误释、缺文、句读错误等问题,因此学界还应做进一步研究。本文拟通过对照拓片考辨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而纠正误释、补充缺文、正确句读、分析误因,以期为相关墓志文献的利用和研究提供参考和支撑,亦为汉语文字研究提供可靠的字形材料。
一、文字误释
(一)未识异体字而误释
1.会同五年(942年)《耶律羽之墓志》:“姐妹六人,皆适高门望族之家。”
2.统和十三年(995年)《韩佚墓志》:“寄重分茅,政成抚薤。”
3.统和十三年(995年)《韩佚墓志》:“无知而有弟兴宗,胜鲁之藏孙有后。”
4.统和十三年(995年)《韩佚墓志》:“遂失藏舟,先公而逝。”
6.乾统元年(1101年)《梁援墓志》:“公所以位登台辅康强终孝者,岂非忠善之福欤?”(3)齐作声《辽代墓志疏证》第233页脱“忠善”之“善”字。
(二)未辨形近字而误释
1.应历八年(958年)《赵德钧妻种氏墓志》:“拊髀誓志,投傅成身。”
2.重熙七年(1038年)《张思忠墓志》:“家有余庆,高其闬焛。”
3.乾统元年(1101年)《梁援墓志》:“五年,诏修整仪注,遂奏定声乐,增置钟箎之数。”
4.天庆二年(1112年)《萧义墓志》:“公之次女,选俪储围。”
5.天庆二年(1112年)《萧义墓志》:“五年春,拜北宰相,赐号保义功臣。”
(三)未辨音近字而误释
1.开泰七年(1018年)《陈国公主墓志》:“公主幼儿聪辨,长乃柔闲。”
2.太平七年(1027年)《耿知新墓志》:“实为贞祥,英雄慷慨。”
3.乾统元年(1101年)《梁援墓志》:“自空暗中有大言不可进者,盖夙有贵分者,果不能害也。”
4.乾统七年(1107年)《梁援妻张氏墓志》:“其二子,大曰韩国,小曰赵国,生时皆以祖父所带国公以训小字。”
5.乾统七年(1107年)《梁援妻张氏墓志》:“次男庆元,副监内库,亦廉直奉职,众所闻之。”
(四)不明文化词语而误释
1.太平六年(1026年)《宋匡世墓志》:“夫千里骏马,绰有奇踪,市不贵则局形于厩下;十朋宝龟,欝为神用,卜不袭则□尾于泥中。”
2.天庆二年(1112年)《萧义墓志》:“于是悦以归第,静而养令。”
二、缺文补释
(一)不明文化词语而缺文
1.开泰九年(1020年)《耿延毅墓志》:“灭石晋之后,移镇武定□,即上谷也。”
2.太平七年(1027年)《耿知新墓志》:“大横帐、燕京留守、□王、移镇南王、累赠陈国王,乃外祖父也。”
3.寿昌四年(1098年)《邓中举墓志》:“至于寓洎涂舍,贫贱□独婴疾恙者,皆阴治活之。”
4.天庆元年(1111年)《丁洪墓志》:“龙驹凤雏,不使瑞圣世,腾□路。”
(二)文字泐蚀模糊而缺文
1.统和二十四年(1006年)《王邻墓志》:“未许干勤,忽萦疾□。”
2.统和二十六年(1008年)《王说墓志》:“贵封五□,首冠六宫。”
3.寿昌四年(1098年)《邓中举墓志》:“子二人:孟曰弈,敦谨好礼,举进士,早卒;次曰纯,愿□有节,举进士。”
三、句读正误
(一)误释文字而误断
(二)未明文化词语而误断
会同五年(942年)《耶律羽之墓志》:“比及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收伏渤海,革号东丹,册皇太子为人皇。王乃授公中台右平章事。”
按:“人皇王”是一个专有名词,指辽朝时东丹国王的称号,该墓志下文亦载:“以天显四年己丑岁,人皇王乃下诏曰:‘朕以孝理天下,虑远晨昏,欲效盘庚,卿宜进表。’”可进行同文比勘。《辽代墓志疏证》释文将“人皇王”割裂,不明文化词语而误断标点。因此,正确标点应为:“比及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收伏渤海,革号东丹,册皇太子为人皇王,乃授公中台右平章事。”
《辽代墓志疏证》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碑文泐蚀、模糊不清以及著录者未识异体字、形近字和不明文化词语等原因造成的。本文通过考辨字形、字义、异体以及参考共时或历时的文献材料等多种方法,校正释文误录18条,校补缺录7条,举正句读2条,以便为相关墓志文献的研究提供一份更为准确可靠的文本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