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粒度对仔猪养分消化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2022-08-23杨维仁盛永杰兰江华石玉青张乐天
梁 明,杨维仁,盛永杰,兰江华,石玉青,张乐天
(1.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泰安 271000;2.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粉碎是通过撞击、剪切、研碎或其他方法来使物料颗粒变小,这也是饲料搅拌制粒和接受其他处理所必需的[1]。饲料的粉碎可使一些块根块茎类或纤维含量高的原料便于加工处理,可以提高混合均匀度,为制粒或膨化等后续加工工序做准备,同时通过增加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提高饲料消化率,并且起到迎合消费者的喜好的效果。饲料粉碎的程度用粒度表示,饲料粒度的测定方法目前主要有筛上物留存百分率法(两层筛法)[2]、几何平均粒度法(十四层筛法)、细度-均匀度模数法(七层筛法)[3]。其中十四层筛法是饲料、营养与工业界一致公认的科学方法。
适宜的粉碎粒度可显著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减少动物粪便排泄量,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有利于饲料的混合、调质、制粒、膨胀、挤压膨化等。但饲料粉碎过细又会增加不必要的加工成本,对饲养动物本身也不利。近年来对畜禽饲料粉碎粒度的研究,表明了粉碎粒度与制粒和畜禽生产性能的重要关系,各种畜禽的最适粉碎粒度的评定是粒度研究的关键[4]。本试验旨在探讨同一配方但粉碎粒度不同的全价料日粮对仔猪的养分消化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确定生产条件下最适于仔猪生长的饲料粉碎粒度。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粉碎机 TDSDF型锤片粉碎机(广州天地实业有限公司)。
1.1.2 仔猪全价饲料 由山东龙盛农牧集团临沂饲料厂生产。在饲料粉碎加工中对豆粕分别选用筛孔孔径(Φ)1.0+1.0、1.5+1.5、1.5+2.0、2.0+2.0 mm的筛片粉碎。其它原料按常规进行。
1.1.3 仔猪 由山东省沂南县孙祖镇金猪园良种猪厂提供。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选取体重基本一致的18.5±0.7 kg的“杜×长×大”仔猪32头,随机分为8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
1.2.2 饲养管理 仔猪进行单笼饲养,定量饲喂,自由饮水。试验日粮:处理组分别使用Φ1.0+1.0、1.5+1.5、1.5+2.0、2.0+2.0 mm筛片粉碎豆粕制成的粉状配合饲料和颗粒料。预试期6 d,正式期6 d。
1.2.3 饲料样品采集方法 试验选用直径为1.5、2.0、2.5 mm的筛片对豆粕进行粉碎,然后进行配料、混合,获得粉状配合饲料。用压缩比1:6、环模孔径3.2 mm的环模加工获得仔猪颗粒饲料。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如表1。分别在粉碎机和制粒机进料口和出料口进行3次取样,获得豆粕粉碎前后的样品,标号待用。整个试验流程重复3次。取样时每种粉碎粒度的豆粕、仔猪饲料样品取2 kg左右,再用四分法取出0.5 kg样品供实验室分析。选用十四层筛法测定豆粕、粉状配合饲料的粒度。选用标准筛筛号,见表2。
表1 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
表2 筛号与筛孔尺寸的关系
1.2.4 粪便收集及取样方法 粪便收集采用全收粪法,猪排粪后立即采集,每天对采集粪便称重,当天粪便混合均匀,取100 g左右放置-20 ℃低温保存。
1.2.5 指标测定 (1)水分:按GB/T6435-2006进行。(2)粒度:按照国标《饲料粉碎机试验方法》(GB6971-1986)进行。(3)养分消化率:采用杨胜[5]的方法测定饲料及粪样中的干物质、有机物质、粗蛋白含量及所含能量,计算干物质、有机物质、粗蛋白及能量的消化率。(4)生产性能指标:日增重(ADG)=增重/(试验天数×试验猪头数);料重比(F/G):饲料消耗量/增重。
1.2.6 数据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SAS 9.0统计软件中的ANOVA过程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one-way ANOVA,LSD),P<0.05为差异显著,Duncan氏多重比较检验[6]。
2 结果
2.1 筛片筛孔孔径与粒度
试验选择的锤片粉碎机由两片筛片组成,通过不同筛孔孔径的筛片组合进行对豆粕的粉碎得到豆粕及粉料样品的粒度如表3所示。
表3 筛孔孔径对粒度的影响 (μm)
从表3可以看出:随筛片组合筛孔孔径从1.0 mm增加到2.0 mm,豆粕质量几何平均粒径(dgw)也从449.82 μm线性增大到827.18 μm(P<0.05),且组组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质量几何标准差(sgw)也不断增大,但1.0 mm组合与1.5 mm组合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筛孔孔径的增大,粉料的质量几何平均粒径(dgw)增大而质量几何标准差(sgw)却减小,但1.5 mm组合、1.5+2.0 mm、2.0 mm组合间差异不显著(P>0.05)。
2.2 豆粕粒度对仔猪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豆粕粉碎粒度对仔猪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对于粉料,随豆粕粉碎粒度的增大,干物质、有机物质、粗蛋白质消化率和能量利用率均降低,450 μm粒度组仔猪养分消化率最高。豆粕粉碎粒度为450 μm和540 μm时,干物质消化率和能量利用率明显高于687 μm、827 μm粒度组(P<0.05),但450 μm和540 μm粒度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粗蛋白质消化率随粒度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450 μm、540 μm和687 μm粒度组要比827 μm粒度组提高7.26、3.18 %、1.65 %;对于颗粒料,豆粕粉碎粒度的变化对颗粒料的干物质消化率、有机物质消化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对蛋白质消化率、能量消化率影响明显(P<0.05)。粒度为450 μm 蛋白质消化率最高,要比540 μm、683 μm、827 μm粒度组蛋白质消化率高1.76 %、2.90 %、3.34 %。450 μm、540 μm粒度组的能量消化率明显高于683 μm、827 μm粒度组(P<0.05),但450 μm粒度组和540 μm粒度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表4 粒度对仔猪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
2.3 豆粕粒度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豆粕粉碎粒度对仔猪生产性能影响见表5。结果表明,选用粉料饲喂仔猪发现随豆粕粉碎粒度的增大,仔猪排除粪中干物质含量和氮含量增加,但827 μm粒度组粪中干物质含量要低于683 μm粒度组。料肉比为450 μm粒度组最高(P<0.05),而540 μm粒度组最低。粒度为540 μm、683 μm时要高于450 μm、827 μm粒度组,且450 μm时最低;颗粒料饲喂仔猪随粒度的增加,粪重干物质含量、含氮量降低。450 μm、540 μm 粒 度 组 料 肉 比 明 显 低 于683 μm、827 μm粒度组,日增重明显高于683 μm、827 μm粒度组(P<0.05)。
表5 粒度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2.4 不同料型对仔猪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不同料型在各种豆粕粉碎粒度下对仔猪消化率影响如图1。比较粉料和颗粒料消化率,DM、OM、GE的消化率粉料均明显低于颗粒料消化率(P<0.05),但粒度为450 μm料消化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
图1 不同料型对DM、OM、CP和GE的影响
不同料型在各种豆粕粉碎粒度下对仔猪生产性能响如图2。饲喂粉料仔猪粪中干物质含量含氮量均要高于颗粒料。对于料重比和日增重,粒度为450 μm、540 μm时,颗粒料优于粉料,而当粒度为683 μm、827 μm时则不如粉料。
图2 不同料型对粪便中DM、N以及对FCR和ADG的影响
3 讨论
3.1 饲料原料与粒度
饲料粉碎的程度用饲料的粒度表示。饲料粉碎粒度就是指饲料或原料样品的平均颗粒大小[7]。饲料产品的粉碎粒度控制主要靠调整锤片粉碎机的筛片的参数控制来实现,这些参数主要包括筛子直径、开孔率、筛片厚度和筛孔形式[8]。此外饲料种类、水分以及锤片的磨损程度都会明显的影响粒度的大小[9]。王卫国等[10-11]分别在2001、2003年对玉米、豆粕等7种原料进行粉碎试验,结果显示,粉碎筛片筛孔孔径与同一种原料的粉碎物的质量几何平均粒径随筛孔孔径减小而减小,并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粉碎物的粒度的几何标准差随筛片孔径减小和粉碎粒度降低而减小。本试验再次验证了饲料粒度和几何标准差与筛孔孔径的变化关系,但筛孔孔径的变化对粉料的粒度和几何标准差没有影响,这可能是与豆粕在配合饲料的中配比比例相对较小有关。
3.2 粒度对仔猪养分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粒度降低可增加饲料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提高动物消化率,改善动物生产性能,但粒度过细可能会增加胃肠道疾病的发病概率。Healy等[12]也曾选用不同粒度玉米和硬质高粱配制饲粮,制粒后饲喂断奶仔猪,35 d后测定氮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其值随粒度降低而呈线性增加,其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在500 μm时达到最好。沈长山[13](2000)研究用50头猪饲喂以玉米为主的日粮。用配备3.2 mm细筛板或4.8 mm粗筛板的锤片粉碎机粉碎谷物。尽管粒度差异并未影响平均的增重,但精细粉碎提高了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消化率。本试验结果发现对于不同饲料形式粒度的降低对仔猪的养分利用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粒度为450 μm、540 μm时养分利用率最好。也有研究表明得出不同的结论,王卫国等[14](2001)研究表明,对同一配方的仔猪饲料,在玉米、豆粕粉碎时分别选用直径 4.5、3和2.5 mm筛孔的粉碎机筛片粉碎,制成3种全价颗粒饲料,用来饲喂23 kg体重的二元、三元仔猪(有本地猪血统)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先用直径3 mm筛孔粉碎加工的配合饲料,在相同条件下,料肉比较选用4.5 mm筛孔的试验组增加10.1 %,比选用2.5 mm筛孔的对照组增加9.6 %,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增加为8.1 % 和7.9 %[15]。Mavromichalis等[15]将小麦粉碎至不同粒度后配制日粮,以粉料形式饲喂断奶仔猪,在试验第6天和第31天,日粮干物质和氮表观消化率均没有显著差异。试验结果同样发现豆粕粉碎粒度的变化对颗粒料干物质和有机物质的消化率无影响。这可能与选择的原料种类、饲料形式及仔猪体重有关。王卫国等[14](2001)的研究同时发现随着粉碎粒度的减小,仔猪粪便的排出量降低,本试验结果与其一致。
3.3 饲料形态对仔猪养分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对于粉料和颗粒料饲料利用率和对动物生产性能的比较,Wondra等[16](1995)报道,制粒能增加动物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唐仁勇等[17](2007)研究也发现,颗粒料组的生产性能明显好于粉料组,其中采食量和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3.5 % 和9.7 %,且饲料转化率也有所改善。本试验再次验证前人的结论,但发现粒度为450 μm和540 μm时粗蛋白质消化率略高与颗粒料消化率,这可能由于颗粒料在胃肠道散开耗费一定时间,再加上颗粒料刺激胃肠道蠕动,促进胃肠道的排空,缩短了饲料在胃肠道中的消化吸收时间。同时发现粒度为683 μm、827 μm时粉料生产性能要优于颗粒料,这在Amerah等[18](2007)在肉鸡饲料原料粒度时曾得到类似的结论,但在猪饲料原料研究中未见报道。
4 结论
随豆粕粉碎粒度的减小,仔猪养分利用率升高,仔猪排出干物质含量、氮含量降低,仔猪生产性能得到改善。
饲喂颗粒料的仔猪养分消化率优于粉料,但仔猪生产性能在粒度为683 μm和827 μm时粉料较好。
综合分析,仔猪阶段粉料适宜粒度为683 μm,颗粒料适宜粒度为540 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