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罩在麻醉期间呼吸抑制时呼吸管理中的应用
2022-08-23阿尔祖古丽图尔荪尼亚孜希尔艾力亚森
阿尔祖古丽·图尔荪尼亚孜,希尔艾力·亚森
和田地区人民医院麻醉一科,新疆和田 848000
在临床麻醉中,患者不同体质、基础性疾病及麻醉药物用量等可能导致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出现中枢性的抑制作用,导致患者呼吸幅度减弱、潮气量减少,监测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也是临床中常说的呼吸抑制,麻醉期间呼吸抑制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麻醉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呼吸管理,保障麻醉的安全性[1]。喉罩是20 世纪8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并用于临床,20 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应用于全麻手术中,是建立安全气道的有效手段,在使用过程中放置于患者咽喉处[2-3]。为拓展舒适化医疗技术,和田地区人民医院麻醉科从2016年开始将喉罩技术应用于各种短小手术的麻醉和困难气道的处理。目前喉罩技术在该科应用于短小手术的麻醉,全身静脉麻醉的辅助通气,门诊无痛气管、支气管检查的辅助通气,困难气道处理等方面。现已成功插入喉罩3 214例,气管检查55例,成功处理各类困难气道132例。本研究中对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喉罩在麻醉期间呼吸抑制时呼吸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临床分析,旨在为临床麻醉中患者出现的呼吸抑制情况提供解决的措施建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100例麻醉期间呼吸抑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麻醉中呼吸抑制时的呼吸管理方式进行分析。将10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1个月~50岁,平均(29.62±8.62)岁。对 照 组 男25例,女25例;年 龄1个月~50岁,平 均(29.59±8.9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00例患者及未成年患者家属对该研究内容完全知情,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同意书;本院伦理委员会对研究内容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在临床麻醉中有呼吸抑制情况出现;即未成年患者家属对该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无其他呼吸道及气管内疾病;病历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病例资料不完整、不详细患者;不符合喉罩适应证患者;对治疗中使用药物存在过敏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通气的方式。先将患者头后仰,打开患者口腔,将通气插管顺着患者气管插入,插入过程中观察患者的舌苔位置,防止在气管插管的过程中出现患者吞舌情况。
观察组患者采用喉罩通气的方式。插入过程中左手抬高患者头部,可用右手拇指对着下牙列,示指对着上齿列,以旋转力量启开口腔,将喉罩经过生理盐水润滑后用力压向硬腭,使尖端保持扁平,插入过程中注意避开患者舌头,若患者牙关紧闭,则可使用开口器撑开口腔,插入过程中右手示指引导喉罩向下入咽,过程中注意插入的位置以直抵食管上括约肌为准,插入后对通气情况进行检查,观察喉罩罩住声门后,是否通气正常,检查漏气的情况。
1.4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通气有效率比较。显效:患者在使用后,通气正常,血压恢复正常,无明显漏气情况,氧气输送量控制稳定;有效:患者在使用后通气效果较好,血压较稳定;无效:插入困难或插入后漏气明显。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②对两组患者应用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包括收缩压、舒张压、脉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心率。
③对两组患者应用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包括牙齿脱落、咽喉出血、喉头发炎肿大,不良反应发生人数越多,证明应用并发症发生率越高。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通气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通气有效率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ive rate of ventilation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n(%)]
2.2 两组患者应用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应用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hemodynamic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application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s)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应用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hemodynamic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application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s)
?
2.3 两组患者应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应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n(%)]
3 讨论
麻醉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效果进行手术治疗,是临床中用于治疗的辅助手段[4]。近些年,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推广,如何能避免患者手术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已经列入麻醉医生麻醉诊疗方案的重要考虑因素。随着手术数量、方式不断增多,麻醉医师术中麻醉气道管理工具日益增新[5]。现已进入安全、舒适化的精准麻醉阶段。众多气道管理技术中喉罩的使用更为便利、对患者损伤较小,减少麻醉意外和气管内插管操作引起的不良反应。
气管插管治疗过程中将特制的导管通过患者口腔或鼻腔进行插入,用于保障患者呼吸,在患者麻醉后,患者呼吸抑制情况下,采用该方式的通气效果较好,开放气道,确保控制通气和潮气量,保证氧的供应,保护患者气道,减少误吸可能,是抢救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重要措施[6]。但在临床使用中容易出现插管时用力过猛或动作粗暴导致患者牙齿脱落;或损伤鼻腔、咽喉部黏膜,引起出血;导管过细,内径过小,可使呼吸道阻力增加,甚至因压迫曲折而致导管堵塞[7-9];导管过粗过硬易引起喉头水肿,甚至喉头肉芽肿;导管插入过深误入支气管,可致患者支气管损伤,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导管插入太浅时,可因患者体位变动而意外脱出[10]。喉罩的使用方式简单,可迅速建立人工气道;放置成功率高,且喉罩通气的方式操作方式较为简单,在临床运用中更为便捷,通气的方式更加可靠;喉罩在运用过程中能更好地避免咽喉及气管黏膜损伤,对患者的刺激小、心血管反应小[11-12]。新型喉罩设计中,喉罩管呈90°弯曲,此设计能更方便进行通气和引流,引流管的设计可对胃液进行引流,防止在术中出现胃胀气和反流误吸的情况;双气囊设计,使通气罩与咽喉部解剖更匹配,密封性更好;喉罩远端位于食管开口,固定好,不易移位,降低术中风险;患者的耐受程度更高,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13-15]。本研究发现,采用喉罩的方式,患者通气有效率更高,使用过程中氧气的输送量更加的稳定,漏气较少,与患者贴合度较高。本研究中患者采用喉罩方式,血流学动力变化情况更小,通气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通气有效率更高(χ2=4.737,P<0.05),治疗结果同杨汉宇等[16]研究中喉罩有效率更高的结果一致,认为气管插管通气方式对患者伤害较大,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气管的插入情况。喉罩通气指将喉罩插入咽喉部充气后,在咽部周围形成一个封闭圈,既可让患者自主呼吸,亦可施行间隙正压通气,用来替代面罩通气以维持呼吸道通畅。本研究结果发现,采用喉罩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36.00%,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明显更少,并发症率更低,应用舒适度更高。与杨汉宇等研究中使用喉罩治疗后通气有效率更高,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更少的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对麻醉中出现呼吸抑制的患者采用喉罩通气的方式,通气有效率更高,舒适度更高,临床通气效果更好,对患者伤害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