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工教学:一流本科教育背景下目录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022-08-22刘培旺刘倩雯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22年4期
关键词:线装书目录学助教

●柯 平 刘培旺 刘倩雯

(南开大学 天津 300071)

1 引言

目录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学科,自产生以来便被视为读书治学的入门之学[1]。我国本科目录学教育始于20世纪初期,目录学课程被大多数图书馆学教育机构作为核心课程,给予极大重视[2]。目录学教育大致经历了发展期再到成熟期的建设历程。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目录学曾先后多次被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学系主任联席会议、国家教委、教育部等确定为图书馆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3-4]。而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书目业态发生转变,分类、编目、索引、检索等目录学的传统研究领域也被忽略或替代,目录学在整个学科群中的比重有所下降,目录学课程在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中的角色也有所弱化[5]。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以一流本科教育、双创教育、教育现代化2035、新文科等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政策接连颁布,再次吹响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集结号。因此,目录学课程在近年来高等教育政策的引导下再次抓住改革契机进行适应性改革。本研究将以近年来南开大学某学期目录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为例,探讨一流本科教育背景下目录学课程手工教学的动因、创新机制和具体实践路径。

2 目录学课程手工教学的动因

2.1 新时代高等教育政策的导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从未停止,每一次改革背后都有着明显的政策驱动特征,而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又是一个高等教育改革相关政策的数量增长期[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7]。2018年6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150所高校联合发出《一流本科教育宣言(成都宣言)》,此后教育部围绕“一流本科教育”相继发布“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系列文件、《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本科教育改革自此被推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创新培养理念、改革教学内容、提升课程质量,成为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发力点。

2.2 认识论视角下的实践教学原理

人类知识的前提及其发展过程是认识论探讨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相关观点的回顾可以发现其中所透射出的教学原理。首先,关于知识的来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强调感觉经验是认识的来源,对事物的认识必须以感觉器官为基础[8];古典理性主义哲学家康德认为人类的知识产生自心灵的两个基本来源,其一是接收表象的感性能力,其二是通过表象认识对象的知性能力[9]。其次,关于知识的增长,康德强调如果不借助经验的直观,仅凭理性分析概念,将得不到新的知识[10];杜威的实用主义观点认为,经验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者的经验不是经“被告知”而是通过行动或者实践才得到了扩展和深入[11];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观点则强调学习中的具体情境对于学生知识建构的重要性[12]。总结而言,上述观点分别强调了学习者知识生成和增长的多种要素,即“概念与实践”“感官与情境”“理性与经验”。这些都对教学改革路径有重要的启发:理论与实践结合,重视实践教学;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感官;由情境化的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兼顾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

2.3 目录学传统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目录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课程教学向来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目录学课程的传统实践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目录学知识,借助图表等教具使学生视听结合,培养学生查检工具书获取资料的技能,以及编制书目选题、提要、文摘、书目索引和撰写文章等对文献资料进行精细加工的能力[13-14]。在当今信息科技大为流行的时代,对文献进行搜集、分析、综合、整理和揭示仍然是读书治学的门径,对学生检索能力和文献加工能力的培养仍不过时。但一方面,随着目录学研究范式的转型、研究领域的窄化和书目业态的转变,要求目录学的学科视野不断拓展,目录学课程的范围不断拓宽,对学生技能的培育不断拓新;另一方面,教师讲授而学生被动接受的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亟待改变。这就使得目录学课程实践教学要紧跟新时代高等教育政策的引领,结合认识论视角下的教学原理进行改革。在保留课程原有核心内容的同时引进新内容,从课程教学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与实施、课程管理与评价进行改革探索[15],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多种感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度参与并深刻体验,最终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4 手工教学在目录学课程教学中的价值

手工亦称作工艺、劳作、美工,指课程名称或课程内容中的手工制作,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路径。放眼当前人文与社会科学的本科教学,手工已较为广泛地应用于文艺类[16]、教育类[17]、经管类[18]等专业的教学中,包括陶艺、剪纸、泥塑、雕刻、印染、环保等多种形式,既有传统手工又有现代手工。鉴于上述经验,可将手工教学引入目录学实践教学中。一方面,由于目录学包含着对文献内容和载体的考量[19],因此关于纸张、印刷、装帧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手工紧扣目录学教学需求,能为学生创造具体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热爱古代汉语、经典书籍的情趣,引导学生对造纸术、印刷术、书籍装帧排版等传统技艺的欣赏和热爱。另一方面,各类文化机构的古籍整理业务[20]、线装书制作体验服务[21]、青少年拓印培训服务[22-23]等对从业者的手工技能有着广泛的需求,通过目录学的手工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关于书目校勘、整理、印刷、保护的技能,促使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吻合,提升学生的社会从业能力。因此,将手工教学作为目录学实践教学的内容之一,既能顺应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政策的导向,也符合认识论视角下实践教学原理的要求,还有利于满足目录学实践教学改革的需求。

3 目录学课程手工教学的创新机制

由上文对目录学课程手工教学的动因分析可知,手工教学是目录学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本部分从课程教学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与实施、课程管理与评价五个环节设计目录学课程手工教学的创新机制,如图1所示。

3.1 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24]。由图1可知,目录学课程手工教学创新以课程目标为起点,依次经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与实施、课程管理与评价,最后由课程管理与评价指向课程教学设计。

图1 一流本科教育背景下目录学课程手工教学的创新机制

3.2 课程目标

目录学课程手工教学聚焦于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其一,激发学生对目录学课程的学习兴趣。目录学课程的手工教学一改以往“教师讲授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拟将学生从课本中解放出来,为其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手、眼、口、鼻、耳多种感觉器官,激发学生对目录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其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手工实践开始前的准备阶段,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中留出空间,让学生结合实践进行自主探索,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其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手工教学题材和教具充足的情况下,引导学生结合实践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多次操作,逐渐熟练,实现实践能力的提升。其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通过与教师、助教、同学的沟通、合作,形成合作意识、敬业意识;在教师和助教的引导下深度欣赏作品,加强与实践对象的情感互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实现人文素养的提高。

3.3 课程内容

目录学课程手工教学的课程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手工项目的背景、教具简介、操作规范、补充内容。其一,手工项目的背景包括一个手工项目的历史起源和当代存续,图书馆界、文化馆界、博物馆界、教育界等各界对该项目的关注情况等都可纳入课程内容体系作为知识铺垫。其二,一项手工项目的教学要用到多种工具,在正式操作前向学生介绍教具的名称、材质、用途等知识,保证学生对手工教具的初步认识。其三,每一个手工项目都要求一定的技法,并具有相应的操作规范。操作规范包含操作流程、原材料使用量、教具间的配合、安全隐患等,该部分课程内容是实践操作成功的关键。其四,补充知识也是手工教学课程的重要部分,该部分来源于课前教师、助教的备课,手工实践进程中学生的提问,以及课程末尾对作品的深度欣赏等阶段。总体而言,课程内容结构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资源丰富多样,契合课程目标;课程知识体系能依据学科前沿动态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动态更新,体现课程内容的思想性、创新性、实践性与时代性。

3.4 教学组织与实施

在课程组织方面,形成由任课教师、助教团队、无领导小组共同组建的团队。任课教师一方面听取学生需求,明确教学方向和重点,对各助教成员进行任务分配和统筹调度;另一方面在课程实践进行时开展巡回答疑。助教团队由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组成,在教具采购、教学资料的查找准备、视频演示与讲解、手工操作示范、拍摄工作、补充内容讲解等各类工作中分工协调,配合个人和小组的手工实践,同时在手工课程进行时参与体验学习。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学习小组,在手工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充分展开探索、讨论与合作。在教学实施方面采用启发式教学、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的方法。教师和助教对相关知识的讲授采用网络视频和现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在手工课程全过程中发挥支持、服务和引导的作用,而课程内容中的理论知识则起到铺垫和辅助的作用,学生在手工项目过程中对问题的发现以及知识和技能的获取主要来源于充分的实践探索。总的来说,在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创新教与学的模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频繁,此类教学组织与实施方式也将促进资源共享、知识生成和能力增长。

3.5 课程管理与评价

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的指导下,目录学的手工教学课程管理与评价需要更加受到重视。在课程管理方面,重点关注教师和助教备课、学生课堂学习、教学过程材料等几个关键环节。要求教师备课明确,助教准备充分,学生学习管理严格,课堂的教学过程材料完整可回溯。课程评价方面,在保留终结性评价方法的同时,高度重视目录学教学手工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从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课堂管理、教学效果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从情感体验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提高等方面收集学生关于手工课的学习心得体会,同时倾听学生关于手工课程再提质的意见。

4 目录学课程手工教学实践探索

线装书代表我国古代书籍装帧艺术的最高水准,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书籍装帧典范[25]。拓印一直以来是我国传统技艺中的重要一部分,在古代文化传脉中功不可没[26]。本部分选择南开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某学期目录学课程的线装书目、印刷书目两个手工实践环节中四个项目的数据作为案例样本,以反映实践过程与效果。手工项目相关内容见表1。

表1 目录学课程手工教学项目

4.1 初见与积淀

初见与积淀,即学生手工实践开始前的准备阶段。其一,由教师对课程的内容、组织、管理进行介绍和安排。其二,由于笔、墨、纸、砚是手工课程的必需品,因此将文房四宝的简介作为课前知识,该部分由助教团队成员负责讲授。其三,简要介绍各手工项目的历史与存续,讲述各手工项目对文化传播和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当前国家与社会各界对项目的关注等。其四,由助教团队成员带领学生认识教具,在线装书目环节用到的教具主要有线装书目内页及封皮、书夹、针、护指顶针、线、包角布、书皮标签、固体胶、开孔锥等;在印刷书目环节用到的教具有墨汁、墨条、油墨、砚台、水碟、拓包、宣纸、毛刷、鬃刷、压板、雕版、活字、木盘、毛毡等,明确上述教具的名称、材质,并初步判断各自的用途。其五,结合视频演示进行现场讲解,在演示过程中对基本步骤和关键节点进行介绍,如线装书目的孔位测量及方法、锁线顺序、墨汁的研磨方法、宣纸的覆盖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等,同时设置学生自行探索和发现的空间。学生在对上述项目、教具、操作相关要点知识的学习后即可开始动手操作,该环节旨在引发学生对纸质文献的喜爱和对手工教学的兴趣。

4.2 体验与发现

体验与发现是课程进程的第二阶段,在该阶段学生们对照在准备阶段积累的教具功能、技法要求、步骤等相关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手工实践。小组间采用依次轮换的方式对逐个项目进行体验,实践过程中学生个体间、小组间互动频繁并共享资源,教师、助教团队成员巡回游走于各小组之间做好服务、记录工作。随着手工课程的进行,学生逐渐发现问题,如线装书目中的书脑、书眼、版心、书耳、鱼尾分别发挥何种作用,装订完成后书脊松散稀软的原因,将油墨和墨汁分别用于印刷后效果将有何不同,在印刷书目环节中雕版的图案、活字的内容逐渐清晰后拓片出现油墨分布不均匀、重影的现象等。总结而言,上述问题集中于两个方面,即手工项目的文化内涵问题和操作问题。学生在该阶段产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在手工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同时,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意识和敬业意识得到发掘。

4.3 重现与欣赏

重现与欣赏是手工课程的第三阶段,也是学生优化操作并欣赏作品的阶段。首先,由教师和助教对上一阶段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一一点拨后进行优化实践。其次,在经历一次次优化实践且手工作品相对完善的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使学生再次感受线装书目和印刷书目文化的魅力与精髓。关于本课程手工作品的欣赏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如从线装书目与印刷书目作品中图像、图形等视觉元素去感受古朴雅致的传统美学;从线装书目“天头地脚大量留白,文字书写部分集中于中间”的版面结构,“书脑、书眼、版心、书耳、鱼尾、象鼻、书口、书衣”各位置版式,棉线的走线方式,书内画线对版面边界的划定等方面去体味线装书目的生命力及其“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核[25];从由雕版印刷到泥活字印刷、木活字印刷再到金属活字印刷的更迭去感悟“审曲面势,各随其宜”的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从线装书目和印刷书目的历史及存续去理解它们所承载的文化传播使命,以及所体现的民族智慧和工匠精神等。总之,学生在优化作品的基础上跟随教师和助教的引导去感受作品内涵,该阶段是学生兴趣增长、技能强化、欣赏能力和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环节。

4.4 鼓励与倾听

鼓励与倾听是手工课程的最后阶段。其一,教师对手工课程作出总结,肯定助教的准备和参与、学生的互动与合作以及各自的作品完成情况。其二,在线装书目手工实践环节中,请学生在各自的作品封皮书签处以毛笔签字并带回留念。在印刷书目手工实践环节中,请学生以自评方式从个人作品中挑选一张拓片并签字,下课后带回留念。其三,在线装书目和印刷书目手工课程的尾声设置拍照留念环节,学生、助教各自携作品逐个与课程教师合影,而后全体合影留念。其四,倾听学生关于情感体验、兴趣增长、思维创新、技能提升等方面的获得感,以及学生对未来相关职业生涯的期待。其五,再次发扬教学民主,邀请学生围绕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课堂管理、教学效果等方面作出评价,收集学生关于手工课程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意见。该阶段以鼓励和倾听为主,旨在强化学生与目录学课程的联系,延续学生参与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5 结语

在近年来南开大学图书馆学专业目录学教学改革初见成果的基础上[27],本教学团队又从课程教学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与实施、课程管理与评价各个环节进行了手工教学的创新尝试。通过手工教学,学生初步感受了线装书目和印刷书目文化的魅力,开拓了创新思维、合作意识、敬业意识,增强了实践技能和人文素养,增长了参与目录学课程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的目录学课程实践教学将从以下方面再做努力,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其一,紧跟新时代高等教育政策导向,为实现一流本科教育,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研究,提升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其二,打造一流本科课程,优化教学内容,一方面尝试引进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等多种书籍装帧实践以及其他干法、湿法等印刷实践,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另一方面引入其他实践教学项目,丰富课程的多样性。其三,创建一流本科教学模式,创新组织方式,完善助教制度,持续推动课上与课下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课程的结构性和系统性,促进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其四,以一流本科教育推动学科和专业建设,进一步完善过程评价制度,加强教学互动,重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反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线装书目录学助教
呼唤21世纪的新目录学——柯平教授访谈录
西方目录学课程实践及其对中国目录学教育启示∗
——以谭瑟勒的《目录学概论》课程为例
1720年版《弥尔顿诗集》的排版、插图和导字——分析目录学案例研究
线装书的新形式与功能探析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onnected with the working processes
《中堂》
《孟子》在我国目录学中的地位变迁及原因
线装书出现的社会历史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