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垃圾分类实施情况调查

2022-08-20张启鑫邢天琪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18期
关键词:成都市垃圾居民

□文/梁 甜 阳 晴 张启鑫 邢天琪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成都)

[提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从政府、社区、市民三个角度,对成都市实施垃圾分类新政策以来主城区垃圾分类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成都市垃圾分类已经初见成效,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逐渐提高;但也存在宣传时效短、居民缺乏相关知识和行动力、奖惩措施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为此,从统筹管理、宣传教育、奖惩机制、引导机制等方面提出优化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样式繁多的物品层出不穷,过度装饰、过度包装现象日益严重,导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长。2017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中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为响应中央关于推行垃圾分类的号召,成都市于2020年9月29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了《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该条例规定,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将于2021年3月1日开始实施。目前,从全国已经推行垃圾分类的城市治理来看总体效果较好,但是依然存在分类责任主体不明、相关政策难以有效实施,居民垃圾分类主动性低、不利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建设,垃圾分类后的混合运输、混合处理等问题。基于此,为全面调查新政实施以来成都市垃圾分类实施的效果,本文运用实地调研、深入访谈等方法,从政府、社区、市民三个角度,聚焦政策法规宣传,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管理,居民行为意识等方面,调查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一、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为了更加深入分析新政策背景下成都市垃圾分类实施效果,现以成都市的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以成都市主城区为调查区域,根据成都市行政区域划分的13个区,编制抽样框,采取系统PPS抽样,以各区所辖的街道、社区为一级抽样单位,以社区内的小区为二级抽样单位,以家庭住户为最终入户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1、调查问卷设计。为收集各小区垃圾分类效果信息以及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态度,问卷内容包含基本信息、垃圾分类情况、垃圾分类设施情况、垃圾分类宣传情况、居民分类意识、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情况六个维度。问卷采用匿名的网络调查方式,采集时间为2021年10~12月,成都市13个区均有居民填写问卷,共回收问卷615份,有效问卷51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4%。

2、访谈设计。访谈对象分为政府、环卫工人/清运工作者/装运站工作人员、社区街道办工作人员三个主体。根据三大主体分别从垃圾分类的相关政府措施、职责分工、新政策实施前后对比,垃圾清运问题、垃圾处理方式,相关工作职责、工作内容等方面,对6个政府工作人员、20个环卫工人/清运工作者/装运站工作人员、10个社区街道办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

二、成都市垃圾分类实施成效分析

(一)示范社区、小区垃圾分类实施程度较好。成都市每个区都有相应的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和示范社区。由于这些示范区率先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前期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创新鼓励垃圾分类,提前谋划、因地制宜,推广智能交易投放模式,创新性地探索出多类前端投放分类设施,建成以街道为单位进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连环垃圾处理体系,得到居委会、物业、居民的一致支持,尽管没有垃圾分类指导员的现场督促,居民仍能较为自觉地做好垃圾分类投放。前端精准分类、中端规范收运、末端高效处理,成都市垃圾分类示范社区、示范小区给了典型的例子。而在其他普通小区、社区,实施程度还处于在前端精准分类行动上,后续两个环节还在努力建设中。

(二)垃圾分类政策执行力度由市中心向周边地区呈递减态势。在市中心周围的团状区域——金牛区、青羊区、武侯区、锦江区、高新区,能够持续创新垃圾分类新举措、新模式,居民参加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较高,初步实现垃圾分类的源头减量、可追溯监管、无害化处理,垃圾分类实施程度较好。这些地区的居民小区和院落基本都安装了智能垃圾回收设备,设置分类垃圾桶;学校、娱乐游玩场所会设置“垃圾回收银行”;在餐厨垃圾分类上,引进有机垃圾处理机实施“油水渣”分离,实现源头就地减量。而在经济辐射较小的周边地区——郫都区、温江区、双流区、天府新区、龙泉驿区、新都区、青白江区,虽然能基本根据垃圾分类的政策要求进行垃圾分类宣传,但在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部分地区依然使用二类垃圾桶,没有专门的人员对垃圾分类进行引导,设施完善程度较低,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认识较浅致使垃圾分类参与率低,垃圾分类工作实施困难。

(三)各区四类垃圾桶投放覆盖面较高。生活垃圾分为四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条例》实施以来,有70.15%的被调查居民表示其小区配备了齐全的四类垃圾桶,26.36%的被调查者表示其小区设置成“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两类垃圾桶,整体来看垃圾分类桶配备覆盖率较高,仅有3.49%的被调查者表明存在垃圾分类桶配备不全、垃圾分类缺乏指导以及各种垃圾混装的现象。(图1)

图1 成都市各区垃圾桶类型对比图

(四)垃圾分类前端投放、收集、装运状况。截至2021年9月底,生活垃圾分类覆盖居民小区1.81万个小区。前端投放环节,大部分小区撤销了垃圾桶,取而代之的是集中垃圾分类收集点,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垃圾。部分小区设置有智能回收机,居民将积累的废纸盒等可回收垃圾投入垃圾箱内,将会得到相应的收益,除了前端投放回收机,后端还建有分拣回收中心。

在垃圾收集环节,“前分后混”的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各区也积极公开垃圾分类运输时间表与线路图,接受居民监督,尤其是对于厨余垃圾的处理。例如,垃圾分类示范区——肖家河街道,采取了“以桶换桶”的方式,有效防止了厨余垃圾的混装。但这些措施在成都市内的小区并未普遍推行。

(五)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增强。对照于实行垃圾分类政策前的成都市,目前居民参与率与积极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增强,基本能按照垃圾分类的要求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并在垃圾投放站点进行较为精准地投放,垃圾分类准确率从20%增长到80%。在被调查者中,进行垃圾分类的比例达84.9%。其中,垃圾分类频率每周3次及以上的居民有44.6%,40.3%的居民一周进行1次垃圾分类,有15.1%的居民从不进行垃圾分类。(表1)

表1 成都市居民垃圾分类频率统计表

三、成都市垃圾分类问题原因分析

(一)宣传力度不足。根据调查显示,仅有7%的人表示自己所在小区从未进行过宣传活动,说明成都市垃圾分类的宣传覆盖范围广泛。通过相关官方媒体的报道也可以了解到,各区都有积极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宣讲活动、文化沙龙活动,并且有的社区安排了督导员进行监督和发放宣传手册,通过对督导员培训,使其具备更加专业的知识,从而对社区居民进行入户指导和宣传。但在被调查者中,只有30%的人表示小区一直在大力宣传,63%的人表示有过宣传但力度不大,可见宣传缺乏长效性,垃圾分类的知识未持续普及,短期的活动使得整体的垃圾分类风尚难以形成,各种宣传方法并未发挥最高效用。(图2)

宋元之交的陈世崇《随隐漫录》中记载陆游在蜀地纳驿卒女为妾的轶事被后人多次转引,而辨疑之声也是不绝如缕,然而不论据实与否,自不是空穴来风,一定与陆游在蜀地的诗酒狂放的生活态度有密切关联,他的诗里对这段生活也多有展现,而他有妾杨氏纳自蜀地并育有儿女一节确是有据可查。今人邹志方在《陆游研究》中有专章论及,他认为陆游纳杨氏为妾的“比较确切的时间当在孝宗乾道九年(1173)春天”,陆游“时年四十九岁”,但杨氏不见容于王氏,一年后被逐出,然陆游终究割舍不下,又在转年的冬天(淳熙二年)把杨氏接回。〔3〕陈祖美先生也在文章中提到这一段故实。〔4〕

图2 成都市垃圾分类宣传力度统计图

(二)存在依赖二次分拣现象,居民参与率无法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较之前有明显的增强,但依然存在依赖二次分拣的现象。在垃圾分类的过程中,仍有不少居民图省事而不愿意主动进行垃圾分类的投放,混装垃圾,把垃圾的分类寄托在二次分拣员身上。根据调查,49%的小区都有专门的垃圾二次分拣员,社区居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整体氛围难以形成,致使垃圾分类行动无法真正落地。同时,由于垃圾分类的监管存在较大的缺口,垃圾投放站点无人监管,对于未分类垃圾的没有具体惩罚措施,居民的素质参差不齐,从随手扔变成随手分的习惯亟待养成。(图3)

图3 二次分拣统计图

(三)居民垃圾分类仅停留于意识层面,缺乏行动力。90%以上的被调查居民认为垃圾分类有利于生态环境,是每位居民的责任与义务,应当积极参与,但实际行动并没有跟上。在被调查的居民当中,有15.1%的人表示从未进行过垃圾分类,且他们不进行分类的原因中,有25.5%的人表示“不清楚如何分类”,22.4%的人认为“许多邻居都没分类”,所以自己也没有分类的必要,还有20.8%的人认为“分类太麻烦,耗费时间”,15.3%人“不知道要分类”。由此可以看出,不进行垃圾分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正确的垃圾分类的知识,缺乏人为引导和整体氛围,垃圾分类的概念模糊,而不愿意采取行动,导致“粗放式垃圾分类”的现象比较普遍,垃圾分类投放并不规范。(图4)

图4 成都市居民不进行垃圾分类原因统计图

(四)垃圾回收率较低。根据被调查者表示,对于垃圾中的可回收垃圾,仅有45.15%的小区有鼓励垃圾再回收的措施,其中有17.8%和16.3%的小区分别选择了“设置投放小屋分类得积分,超市兑换物品”和“设置碳中和垃圾分类小屋,以废换钱”的措施,以换取报酬的方式来鼓励居民实行垃圾再回收。但还有32.95%的被调查者表示其小区没有相关的鼓励措施。根据实地调查发现,有些小区在垃圾处理阶段,与企业合作实现终端垃圾有效处理,但覆盖率有待提高。(图5、表2)

图5 成都市鼓励垃圾再回收的小区占比图

表2 鼓励垃圾再回收措施一览表

(五)垃圾处理缺乏全局统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功能就是提供公共用品,稳定经济、调节收入分配。社会所需的公共用品理应由政府进行提供和合理的分配,但是对于垃圾分类这一方面,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用品也并未做到合理的分类。例如,在调研期间发现成都市并不是每个小区都设立完备的垃圾回收站点,碳中和小屋、智能小屋等只有个别高档小区才配备。

根据调研结果,目前成都市垃圾回收工作有拾荒者、个体工商户等,拥有专业人员的企业占少数。成都市的垃圾分类收集受工商部门、街道政府等多处管辖,这样的多头管辖使垃圾分类回收以及后续的资源再利用变得难以成为体系,所以使得垃圾分类一事难以统筹发展。

四、优化垃圾分类治理对策

(一)进行持续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参与氛围,积极引导群众普遍参与,政府、社区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普及相关知识,补齐短板,可通过图片代替文字的方式,加深阅读者的印象,让阅读者更容易接受,努力将居民的分类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根据成都市各社区、小区、街道特色,可建设符合各区域文化的特色投放点,增强垃圾分类的地域性与人文情怀,将垃圾分类潜移默化地融入居民们的生活中,融入城市建设中。将垃圾分类进校园行动落到实处,从基础教育开始进行垃圾分类、环保理念等相关宣传教育。

社区公众号多发布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相关推送文章。公众号开设垃圾分类相关服务功能,设置垃圾分类相关专业知识板块,居民可在其中查询所有垃圾的具体分类处理方法,还可以查询到小区内垃圾的分类运输处理状况与流程,以便于居民更好地了解垃圾分类各类知识与事项。

(二)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加强监督。政府切实落实对《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奖惩制度的执行,加强鼓励、奖惩执行力度,切实保障各区域社区街道、小区等的奖惩制度按规定有效执行,加强对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重视程度。防止居民混装垃圾、依赖二次分拣员分类的现象。不断新增完善奖惩制度和监督体系,积极推进相关工作的快速执行。

(三)开展垃圾分类引导机制。在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初期,垃圾分类社会风尚尚未形成,垃圾分类难以做到群策群力,除了各种宣传活动,也需要人为的引导。应当在各小区设置专门的垃圾分类督导员或劝导员,并对督导员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培训和指导,使其具备专业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居民进行分类,这一举措在成都市的部分社区有执行,其效果较好,建议推广至全市,有利于成都市整体垃圾分类氛围的形成。

(四)扩大垃圾回收利用覆盖率。建立全市适用的程序/App,统一标准投放使用。根据纸类、塑料类、金属类、玻璃类、织物类五大类,设立专门的可回收垃圾投放点,并贴上程序使用的二维码,扫码后打开对应垃圾投放窗口,分类依次投放后程序进行初步检测,然后发放积分。居民根据统一的积分兑换标准,可到超市内兑换日常生活用品。

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好氧堆肥和厌氧消化两种,设立厨余垃圾资源转化处理站,厨余垃圾回收后经过处理可做社区家庭绿化的营养土。每一块区域不仅要设有相应的垃圾回收处理站,还要配备厨余垃圾处理器,各个社区内的厨余垃圾都由专人专线具体负责,单独定点定时投放回收厨余垃圾桶。将厨余垃圾处理转化出的有机肥分给各个社区,用于家庭绿化或社区绿化。

(五)做好垃圾分类统筹管理工作。深入贯彻《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具体落实成都市垃圾分类相关政策制度保障与实施,加快形成长效管理系统,因地制宜加强指导,推动源头减量和提升全面的分类处理能力,切实做好垃圾分类统筹管理工作。政府应明确承担起垃圾处理无害化和稳定化服务的责任,切实履行好在城市垃圾投资、保障服务水平上的基本义务,做好相应的公共服务,强化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宏观调控,加强城市垃圾领域的环保监管,协调好各职能之间的关系,使政府职能发挥到最大化。

各区存在垃圾分类做得较好的示范小区,也有实施得不好的小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定期进行检查和监督,整体把握所辖区内垃圾分类实施现状,总结出实施较好的社区的经验和方法,在全区内进行推广。推动社区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使得垃圾分类较差的社区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借鉴示范区的经验和方法。

猜你喜欢

成都市垃圾居民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倒垃圾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