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中介效应检验

2022-08-20张芃芃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18期
关键词:规制排放量产业结构

□文/张芃芃

(聊城大学商学院 山东·聊城)

[提要]为尽早完成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我国将加强环境规制,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碳减排,实现“双碳”目标。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分析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之间相互作用机制,对产业结构升级能否作为环境规制影响碳排放强度的中介变量进行实证检验,通过稳健性检验以保证结果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升级都能使碳排放量减少,并且环境规制还能通过产业结构升级间接促进碳减排。

近年来,我国实现了由经济高速增长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转变,但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碳排放量不断增加,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缓解碳排放量过高的问题,我国政府实施严格环境规制政策,通过这种方式来限制企业行为,倒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和绿色化,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十一五”期间,政府加大了节能减排力度,大力推动人与自然之间的绿色和谐发展,碳排放进入平稳期,碳排放量减少约15亿吨。2014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重要进展,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超过了第二产业,而这一年的碳排放量仅增加了0.5%。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表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关注环境问题,争取早日实现“双碳”目标。在此背景下,研究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三者之间的关系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对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以及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现有文献大多是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或者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分析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升级和碳排放中任意两个系统间的关系,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Kneller(2012)的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钟茂初等(2015)运用我国31个省(区、市)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实施环境规制能够倒逼产业结构调整的结论,并进一步发现两者之间呈现出“U”型的非线性关系,且当环境规制强度超过一定数值时,产业结构升级才会发生。

(二)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Shengjun Zhu(2014)基于Tobit模型,对环境规制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规制能够使碳排放强度降低。张先锋等(2014)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来研究分析环境规制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发现环境规制的碳减排效应并不显著,并且适当强度的环境规制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但是一旦超过某个限度,便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抑制作用。

(三)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李斌等(2017)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结构升级能促进碳排放量下降。原嫄等(2016)通过对OECD主要成员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制造业占经济总量的份额增长会促进碳排放上升,促进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则可能促进碳排放减少,即产业结构高级化会促进碳减排效应。

现有文献大多是对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升级和碳排放之中的任意两个系统进行实证研究,鲜有文献对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本文将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升级和碳排放纳入同一体系中,对三个系统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来验证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的影响。

二、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的影响机理

(一)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影响机理。环境规制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即对企业的排污行为进行约束和管制,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减少做出污染环境的行为。现有理论将环境规制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命令控制型规制,即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管束企业行为和降低排污水平,带有一定强制性;另一种是市场激励型规制,企业受市场信号影响对其排污行为做出整改,企业将通过改进技术手段来降低环境治理成本,同时也达到降低排污水平的目的。与前者相比,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能够给予企业选择权和采取行动的自由,政府向企业收取排污费使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短期内企业会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经过一段时间后,企业为了追求更多利润将会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绿色生产效率,这样既能达到碳减排的效果,又能保证企业利益。

(二)环境规制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的影响机理。环境规制不仅能直接影响碳排放强度,还能通过各种因素间接影响碳排放强度,比如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进程和技术进步等。现有的研究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二者之间关系的文献大都建立在“波特假说”的基础上,当政府实施环境规制政策时,企业需要为其所产生的负外部性问题负责,即为治理环境污染付出一定成本。但是,环境规制政策对不同规模企业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来说,政府实施环境规制政策使其污染防治成本增加,而企业的趋利性导致企业通过各种手段来追求利润最大化。然而,对于中小微型企业来说,他们可能会因为无法承担高额的环境治理费用而最终被市场淘汰。

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强度产生影响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多数高污染行业属于第二产业,而第三产业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比第二产业低。随着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逐渐演变为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碳排放量也随着产业结构的变迁而有所下降。二是随着现代工业不断发展,企业可以利用更先进的技术来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绿色生产率,从而使得碳排放量不断减少,具体作用机制见图1。(图1)

图1 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的作用机制图

三、模型构建、变量选择与实证结果分析

(一)模型构建。本文采用2007~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升级和碳排放强度三者之间关系,具体公式如下:

式中,C为计算所得的碳排放强度;ERI为实施环境规制政策的强度;IND为产业结构升级;Urban代表城市化水平;Market代表市场化水平;HC代表人力资本;IT代表创新能力;ε为干扰项。

(二)变量选择。本文选取了2007~2019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数据为样本,并选择了13个指标作为度量指标。其中,被解释变量碳排放强度由各省的碳排放量与其GDP的比值来衡量;解释变量环境规制强度利用熵值法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占工业总产值的比值、SO2排放量、CO2排放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5个指标加权综合算出。中介变量产业结构升级由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绿色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进行衡量,其中产业结构绿色化用万元GDP耗电量表示,即地区生产总值与该地区电力消耗量的比值,产业结构高级化由三次产业增加值与地区生产总值之和进行衡量,产业结构合理化采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取倒数后进行衡量;控制变量由市场化水平、创新能力、城市化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来度量,其中市场化水平由规模以上私营企业销售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总产值比重来衡量,创新能力由专利申请数来衡量,城市化水平由城镇人口占比来衡量,人力资本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来衡量。

(三)数据来源。本研究选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7~2019年的面板数据进为样本,其中碳排放强度的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年鉴》,环境规制强度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环境年鉴》,控制变量组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对于极少数缺失数据采用均值法补齐。

(四)实证结果分析。考察产业结构升级作为中介变量必须满足以下三个基本条件:第一,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影响效果显著;第二,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果显著;第三,考虑中介效应后,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的影响效果显著,同时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降低。首先通过Hausman检验筛出使固定效应模型,然后采用因果逐步回归检验法考察产业结构升级能否通过作为中介变量的条件,具体结果见表1。(表1)

表1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一览表

由表1中第二列的回归结果可知,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为-25.74,表示环境规制实施力度每增加1%,碳排放强度则降低25.74,这表明环境规制实施强度的提高有助于推动碳减排。除此之外,城市化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也能够促进碳排放强度下降,这是因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使地区的要素投入能得到集中分配和有效利用,能够减少资源浪费,进而降低碳排放强度。人力资本的积累有利于提高绿色生产率,同样能够通过减少能源的浪费来降低碳排放量。另外,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素质和环保观念也不断增强,在日常生活中减少污染环境的行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市场化水平提高也会促进碳减排效应,市场经济下政府不会过多干预资源的分配,资源能有效分配到生产活动中,要素利用率明显提高,碳排放量下降。

第三列结果反映出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存在比较显著的影响关系,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系数为0.19,且在5%水平下显著,这表明环境规制强度增加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同时,第二列、第三列的结果还表示验证中介效应的前两个条件均已满足。从第四列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引入中介变量后,中介变量产业结构升级的系数显著,并且环境规制与碳排放之间的相关系数与之前相比有所下降,表明检验中介效应的第三个条件成立,说明环境规制除了能直接影响碳排放强度外,还能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来降低碳排放量。

(五)稳健性检验。为了检验实证结果是否受内生性问题的影响,本文将通过稳健性检验来验证实证结果的可信性,本文将滞后一期的自变量作为新的解释变量L.ERI进行实证回归,依然能得到与前文类似的结论,并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回归结果是稳定的。

四、政策建议

为尽早实现“双碳”目标,研究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回归,得出结论:实施环境规制政策不仅能直接促进碳排放量降低,还能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来减少碳排放量。除此之外,城镇化水平提高和人力资本积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碳排放强度,这一结论也通过稳健性检验。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首先,要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把节约能源和降低碳排放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第一任务,缓解产能过剩的情况,发展“绿色工业”。要想实现我国工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向低能耗、高效益模式转变。尤其是对于高污染企业来说,应积极推进其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使其生产方式逐渐向低碳化转变,抑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其次,加快人力资本积累,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政府应注重对应用型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制定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政策,将培养或引进的高素质人才转化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充裕的人力资源一直都是我国的竞争优势,但高技能人才相对短缺,产业创新能力偏弱,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除此之外,还应落实优秀人才的有效配置,让人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人尽其才。最后,加速推动城市化进程,实现要素集中分配利用。就我国农村发展现状来说,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均落后于城市,并且人才流失严重,使得资源无法得到集中分配和有效利用,资源的浪费导致多余的二氧化碳排放过高。因此,应在追求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同时还应考虑城市化发展质量,打造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链,能够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资源,从而减少碳排放量。

猜你喜欢

规制排放量产业结构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主动退市规制的德国经验与启示
黑龙江省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研究
保护与规制:关于文学的刑法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范畴
全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
——《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第Ⅱ部分)
江苏省火力发电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
内容规制
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