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排CT在肠壁缺血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2022-08-20张勇余伟鲜见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8期
关键词:肠壁肠系膜特异性

张勇,余伟,鲜见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CT室,河南 南阳 473000)

肠壁缺血性病变(i ntestinal ischemic lesions)为临床较多见的肠道病理变化,包括急性、慢性等病理变化类型。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等急腹症患者发病率较高[1]。患者肠道正常运动出现问题,若病情继续发展则可能导致缺血性坏死,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命健康安全产生较大威胁。典型疾病特点为血流循环受阻、血流量减少,患者腹部多有疼痛感,早期诊断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64排CT扫描诊断该疾病具有薄层扫描、高分辨率的特点,可多方面、多方位、多角度观察疾病,并为医生提供血管栓子大小、形态等信息,协助制定治疗方案[2]。本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7月到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64例为对象,分析64排CT扫描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1年7月到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47.18±5.18)。64例患者均采用64排CT扫描,将全部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64排CT诊断结果进行对比。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肠壁缺血性病变的相关诊断标准[3];②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思维逻辑异常者;②糖尿病者;③无法积极配合者;④合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⑤免疫系统疾病者;⑥凝血功能障碍及血液系统疾病者。

1.3 方法64排CT扫描采用医院提供的专用64排CT仪器设备,指导患者正确体位。通过容积扫描方式查看患者腹部,扫描腹部定位相,观察耻骨联合处到胸腔与腹腔之间的肌肉-纤维结构水平面位置,控制扫描时间,至少4 s,最大8 s。设置层间厚度0.05 cm,非强化扫描结束之后进行增强扫描。选用碘普罗胺[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70417;生产企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规格:100 mL∶37 g(I)]通过静脉注射方式注入后,取适量生理盐水(国药准字S10870001,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1.5 mL/支)从肌肉间静脉注入。把握速率为3.5 mL/s左右,到达CT阈值即可展开动态三期触发扫描,观察病变动态循环,调整参数,设置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0.12 A、螺距1~1.5,最小范围20 cm,最大40 cm。扫描结束后将获取的影像学图像传入到工作站进行后续图像容积、多平面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处理加工,观察病理变化情况。由临床经验丰富的2名专业医生对比分析64排CT扫描鉴别诊断结果。

1.4 分析指标观察所有患者的病理结果,以及64排CT扫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等。

1.5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4排CT扫描结果与病理结果的比较64排CT扫描对肠系膜下动脉狭窄、肠系膜上下动脉狭窄、血管狭窄、腹主动脉狭窄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64排CT扫描结果与病理结果的比较[n(%)]

2.2 64排CT扫描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64排CT扫描的特异性(95.31%)、准确性(96.68%)与病理诊断的特异性(100.00%)、准确性(1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病理诊断、64排CT扫描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比较

3 讨论

肠壁供血动脉血液供应不充足,致人体内新陈代谢紊乱、血液回流受到阻碍均可导致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多出现便血、腹部疼痛、腹泻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健康造成较大影响[4]。因此针对该病理变化的有效诊断显得极为重要,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资料。64排CT扫描诊断打破传统CT设计,使用滑环技术手段,扫描床同步匀速递进,快速、连续完成容积扫描[5]。研究[6]表明,该方式无创、操作简单、易上手,具有较强及时性,安全可靠性良好。

本研究结果显示,64排CT扫描对肠系膜下动脉狭窄、肠系膜上下动脉狭窄、血管狭窄、腹主动脉狭窄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排CT扫描的特异性(95.31%)、准确性(96.68%)与病理诊断的特异性(100.00%)、准确性(1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64排CT扫描诊断方式可有效提高诊断特异性和准确性,应用价值较高,与相关研究[7-8]结果一致。64排CT扫描运用新一代大功率高毫安输出球管,缩减扫描耗时,扫描薄层最薄可达到0.64 mm,为现如今世界上最薄的层间厚度,有效提高分辨率,获取的CT图像价值更高。

覃志红等[9]的研究结果表明,64排CT诊断技术可以降低漏诊、错诊率,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有用的信息。王明坤[10]对48例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的研究显示,64排CT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5.83%,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系膜下动脉狭窄的符合率(100.00%)最大,腹主动脉狭窄的符合率(88.89%)最小,认为64排CT的诊断符合率较高,适合应用推广。对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使用64排CT扫描的鉴别诊断效果良好,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减少误诊、漏诊,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64排CT扫描鉴别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较好地反映病理变化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肠壁肠系膜特异性
CT小肠造影在鉴别克罗恩病活动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急性肠系膜血管梗死中多排CT征象与肠梗死病变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分析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决策的意义探讨
老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断意义
“肠系膜淋巴结炎”要治吗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婴幼儿湿疹800例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分析
浅析中国民族舞蹈的特异性与舞蹈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