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成像多序列扫描鉴别乳腺小肿块性质的价值

2022-08-20方芳蒋烈夫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8期
关键词:毛刺肿块良性

方芳,蒋烈夫

(南阳张仲景医院 影像科,河南 南阳 473000)

0 前言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45岁以下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1]。乳腺癌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并且逐渐趋于年轻化。依据乳腺癌的病理分期,乳腺肿块直径在2 cm及以下且未合并淋巴结转移者为Ⅰ期,该期患者的预后较好,若能在此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2]。研究[3]显示临床分期Ⅰ期的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在95%以上,故及早鉴别肿块直径2 cm及以下的Ⅰ期乳腺癌至关重要。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中逐渐被广泛应用。本研究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多序列扫描鉴别乳腺小肿块性质的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7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接受乳腺MRI检查且经病理检查证实的85例患者为对象。85例患者年龄24~75岁,平均(48.67±9.67)岁,其中46例(54.12%)触诊可触及肿块,2例(2.35%)伴有乳头溢液,1例(1.18%)轻至中度疼痛程度,其余患者未表现出明显症状。85例患者共90个病灶,病理检查证实良性病灶34个,肿块直径0.5~2.0 cm,平均(1.36±0.34)cm;恶性病灶56个,肿块直径0.6~2.0 cm,平均(1.60±0.28)cm。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均接受MRI检查;②MRI检查前未接受放化疗治疗;③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既往接受乳腺切除术;②存在影像学检查禁忌;③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④对造影剂过敏;⑤解释后拒绝参与本研究。

1.3 检查方法MRI检查采用1.5T超导MR扫描仪(美国GE),俯卧位,保持乳腺自然下垂,用乳腺专用线圈。平扫序列为FSE-T2WI、SE-T1WI、DWI横断面扫描,平扫结束后行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肘静脉用高压注射器以2.5 mL/s速度注射钆喷酸葡胺0.2 mmol/kg,后用20 mL生理盐水冲洗,增强扫描连续扫描9期。

1.4 图像分析采用美国放射学会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诊断。MRI的乳腺特征包括病灶形状、边缘、内部强化。在增强后第2期图像上选取可疑为恶性区域作为感兴趣区,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分析TIC类型。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n(%)]用χ2检验,计量资料(±s)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乳腺小肿块临床特征85例患者共90个乳腺小肿块病灶,病理检查显示恶性病灶56个,良性病灶34例。34个良性病灶中乳腺纤维腺瘤16个(47.06%),乳腺腺病9个(26.47%),乳腺乳头状瘤6个(17.65%),乳腺炎性病变2个(5.88%),乳腺增生1个(2.94%)。56个恶性病灶中乳腺浸润性癌46个(82.14%),乳腺导管原位癌5个(8.93%),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2个(3.57%),乳腺浸润性小叶癌1个(1.79%)、乳腺伴有髓样特征的癌1个(1.79%),乳腺粘液癌1个(1.79%)。

2.2MRI平扫及DCE-MRI序列鉴别乳腺小肿块良恶性病变的价值MRI平扫序列信号特点在乳腺小肿块病变良恶性鉴别中无显著差异(P>0.05)。DCE-MRI序列扫描显示,乳腺小肿块恶性病变的边缘、内部强化、TIC曲线与良性病变比较,差异显著(P<0.05);良恶性病变的形状未见显著差异(P>0.05)。见表1。DCE-MRI诊断乳腺小肿块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91.07%,特异度为88.24%,阳性预测值为92.73%,阴性预测值为79.31%,准确度为92.22%。

表1 DCE-MRI序列鉴别乳腺小肿块良恶性病变的价值[n(%)]

3 讨论

乳腺癌的发展过程为单个的癌细胞不断累积至大小不一肿块的过程,故在乳腺肿块较小时进行准确检查,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4]。乳腺小肿块相较于乳腺较大病变的检出难度较大,良恶性病变在外观表现上难以区分,因此乳腺超声、钼靶等检查的误诊、漏诊率较高。随着乳腺MRI技术的发展,多参数、多层面成像技术已成为诊断疾病的有效手段。DCE-MRI可提供病灶的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特征,为医师判定病灶部位的微循环状态及病变性质提供参考。

多数乳腺小肿块病灶在MRI平扫序列中难以鉴别,良恶性病灶的信号特点极为类似,故在乳腺小肿块病变性质的鉴别中意义不大。乳腺小肿块病灶内含有特殊成分如出血、脂肪、钙化、粘液等时,利用MRI的平扫序列如T1WI、T2WI、DWI等可有效鉴别,但其应用范围较窄。DCE-MRI序列扫描时乳腺恶性病灶的边缘多为毛刺状,内部呈不均匀或环形强化,本研究中73.21%的恶性病灶存在毛刺征。部分病灶在增强扫描早期不明显,随时间的延迟肿块边缘的毛刺征象逐渐显现,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毛刺根部为肿瘤直接浸润,而远端为纤维组织成分相符。环形强化为乳腺MRI鉴别肿瘤病变性质的主要征象,恶性病变的特异性表现为厚壁呈现环形强化,并且壁厚度不均匀,可能原因为肿瘤周边血管生成较为密集,而中心位置发生坏死或纤维化[5]。乳腺肿块良性病变的边缘多较清晰,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环形强化的表现为壁部较薄并且厚度均匀,其原因为良性病灶无向周围组织浸润的生物学行为,与内部组织的成分差别较小。TIC曲线反映增强扫描时病灶信号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6]。乳腺肿块恶性病变的细胞增殖活跃,微血管密度及通透性高,故注入对比剂后期强化特征明显,并且轮廓清晰。本研究中乳腺小肿块恶性病变TIC曲线流出型占58.93%,良性病变中占20.59%,平台型在良性及恶性病变中均可见,差异较小。此前报道[7]显示,MRI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88%~97%,本研究中DCE-MRI诊断乳腺小肿块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91.07%,与上述结果相符,提示DCEMRI鉴别乳腺小肿块病变性质的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DCE-MRI序列可提高乳腺小肿块病变的检出率,在鉴别肿块性质方面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毛刺肿块良性
微细铣削毛刺形成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航空航天铝合金构件装配孔钻削出口毛刺研究进展
研究腹部超声在临床诊断盆腔肿块中的价值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The arrow that saved my life救命之箭
良性甲状腺结节需要治疗吗?
一种零件毛刺去除方法的探讨
板坯去毛刺机工作原理浅析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
乳腺肿块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征与病理学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