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下的社区小店,如何被“看见”钱江晚报“小时小店”系列报道浅析

2022-08-20葛晓娟

传媒评论 2022年8期
关键词:钱江晚报看见小店

文_葛晓娟 方 力

新冠疫情的持续,给民生带来的影响不小。身边的社区小店就是其中之一。

一家小店背负着一家人的生计,万家小店,点亮的是人间万盏灯火。它们也是城市经济社会的细胞。

小店这个切口,既能反映疫情下小微经济的发展状况,又能展现社会生活的人间烟火,是真正的基层一线。

从2021年3月7日起,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推出“小时小店”系列报道,通过亲历报道、深度调查、社群服务、内参等多种形式,反映疫情下小店正在遭遇的纠结和困境,反映它们的生存状态和蓬勃生命力。报道以其独特视角、亲切叙事、有效服务引起强烈共鸣,体现了一家都市媒体关注基层、贴近民生的初心。“小时小店”系列努力从载体和路径上,回答一家媒体如何深耕本地、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如何践行媒体的初心使命和社会责任,并在解剖民生难点的问题上,作出了多种探索。

截至目前,钱江晚报对杭州200多家社区小店的关注已经进入到第二年。其中不少小店在关注和帮扶下走出困境,同时也成为钱江晚报密切联系群众的基层联系点和民情收集站。

从《社区小店生存启示录》“看见”小店

早餐店、小菜店、洗衣店、理发店……小区周边总会有好多好多的小店,它们悄无声息融入小区日常:吃早饭、理发、洗衣、买菜,来不及做晚饭的时候,可以“楼下小店随便吃一点”。随便能吃上一点,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便利。只是,这些习以为常和理所当然,好多人可能并不在意。

钱江晚报对小店的第一次关注来自一次日常的谈版会。大家说起了疫情下的“大民生”和“小生活”。楼下的小店值不值得关注?疫情下它们的命运是不是民生的一环?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经济大环境?

小店系列就这么开始了。

从一开始,这组报道就不仅仅限于做内容。

起初,钱江晚报发起的是亲历观察式报道,《社区小店生存启示录》,想通过各种不同类型小店的生存现状,给其他想开小店或者正遭遇困境的小店一些建议和思考。

开小菜店的年轻夫妇

第一个小店故事来自一家小菜店。一对年轻夫妻开的小菜店里,丈夫疲惫的脸上,青黑色的眼圈若隐若现。他向记者讲述,每天半夜2点,开20公里面包车去农贸批发市场进货,7年来从不间断。冬天冷、困的时候,就抽两根烟。多年经营,客源、销量很稳定,小菜店平均一个月能赚八九千,可以维持房租和两个孩子的开销。“疫情来了,收入只有往年的两三成。”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要熬下去、活下来,是他最朴素的想法。

“虽然我做得还不太好,但我心里面依然感谢这家小小的店,它撑起了我一家在杭州的生活。”

这就是许多小店店主最真实的愿望和想法。一家看似毫不起眼的小店,是很多人在城市打拼的梦想和希望。小店,尤其是疫情下小店的命运,值得关注,更值得被看见。

《社区小店生存启示录》就这么开始了更新,通过亲历报道,更多小店的生存故事以及被疫情放大的酸甜苦辣被看见,其中的细节让人动容,也给人思考。

随着报道的深入,我们发现,小店店主遭遇的一切、展现出来的乐观和坚韧,其实疫情下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感同身受。观察我们所处时代的生活,切中社会变化的脉搏,敏锐捕捉到大众共情力,需要记者在日常中学会观察,心怀朴素的悲悯心和责任感,并结合大环境作出判断。

两个《百家小店生存调查报告》,形成超10万字的数据画像

为了更深入详实了解小店的生存困难,2021年5月,钱江晚报开启了对杭州100多家社区小店的深度调查。11路记者用半个多月时间,寻访了杭州上城、拱墅、西湖、滨江、萧山、余杭、临平和钱塘的104家小店,记录他们疫情下的生存状况,他们的忧虑与期盼,并形成了5万字的调查报告。

2022年3月底至4月上旬,钱江晚报再次由部主任带队,派出11路记者,用半个多月时间,走访杭城104家小店。

两年两次,我们一共调查了160家小店。

2022年100多家小店样本中,有近30%的小店去年调查过,70%是新成员。前一年调查的老面孔中有一部分关门歇业或转型。疫情影响下,超过56%的小店只能勉强维持,真正盈利的小店不足两成,小店主们共同面临着享受不到减租政策、找不到政府主管部门等困境。

调查中,超9成店主表示,省市出台的各项小微经济扶持政策他们享受不到,或者兑现力度不够强。主要原因是他们承租房屋的性质为村集体经济的商铺、民营企业或私人的商铺。有小店店主表示,这类性质的商铺不仅无法享受减租政策,还面临着涨租金的压力,真正能享受到租金减免的商铺又存在二房东的情况,实际享受到减租的承租人、小店店主少之又少。

还有线上平台的运营成本过高,进一步稀释了店主原本微薄的利润。调查中,店主们反映线上外卖、社区零售平台的佣金过高、流量政策不透明,希望政府能加大对线上平台的监管力度,把利润空间还给小店。比如一家甜品店吐槽,一款价值20元的蛋糕上线外卖平台,平台抽成最高为35%,加上给小哥的跑腿费,这款产品几乎没有利润。

另外一个问题是,小店似乎找不到相对应的管理部门,记者曾联系过杭州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他们均表示自己只管职能范围的部分,比如商务部门回复小店不是他们关注范围,市场监管回复他们只负责经营证照的发放等。目前找不到一个具体的职能部门或者机构,能切实关注小店群体。

在西湖区晴川街开快餐店,两年来坚持给骑手6折优惠的老板张波,曾上过热搜。他是今年百家小时小店中受访的店主之一。“百感交集。”他慢慢说出4个字。今年以来,倍感压力,他担心给骑手的优惠会撑不住,心中非常纠结。小店因为价格实惠,老顾客多,本来不赚小哥的钱,如果现在取消打折,心里过不去。为了纾解这种困境,他用自己的面包车,跑货拉拉单子,送自己店里的外卖:“这样奔跑在路上,至少一个月能赚两千元,可以填补亏空。”他相信,疫情会好转,小店的生意一定也会好起来。问他为什么这样坚定,张波想了想说,坚持这条路上他并不孤独,有很多和他一样的小店在奋力努力向上:“感谢钱报,说出了我们的心声,也让更多人看到普普通通的小店,让我们生长出力量。”

第二期百家小店生存调查报告推出后,反响很热烈。

除了报道,我们还能做什么?

在去年建立3个小店群、请各界人士为小店把脉、线下开课教他们如何直播、通过政协委员在浙江省两会上形成提案等之后,2022年,我们决定结合钱江晚报“记者帮”栏目推出特别行动“帮帮小店”计划。

此外,还把调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通过内参的形式反馈给了杭州相关部门,帮小店“鼓与呼”。

发挥媒体作用协同多重力量,切实帮小店解难题

钱江晚报从创刊以来,秉持的办报理念就是“心向读者,情系万家”,这是我们长期以来关注基层、贴近民生的初心。新闻为民,如何帮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经过讨论,“帮帮小店”决定从多方面发力。

第一步,主动联系对接政府部门,对几个大市场,尤其是余杭区受影响较大的几大批发市场符合条件的商户进行相关租金的减免。

第二步,联系多股社会力量,为小店恢复线上线下的生意助力。

第三步,钱江晚报拿出版面资源和新媒体资源,免费为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小店做广告。

第四步,随时跟进报道和反馈,不断形成“帮帮小店”特别行动的热度,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加入。

帮帮小店初步计划确定后,钱江晚报新闻中心杭州新闻部马上开始行动。多路记者深入小店采访,拿着报道,去市场为店主们争取房租优惠,后方团队对接兄弟部门制作视频开机页、讨论免费硬广如何呈现传播效果更好……

泽大律师事务所主动加入,免费为社区小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美团外卖主动对接,承诺为小店免费进行外卖运营扶持;一家店招设计公司也加盟,给有需要的小店免费设计店招和改变小店内部结构……

有一家20平方米的小小煎饼店就是其中之一。店主是一个嵊州姑娘,来杭州奋斗20多年,前十几年在房产公司做销售。因为疫情,小店唯一的员工迟迟未返岗,她一个人支撑得有点累。“不要放弃爱与希望,每一个逆行和命运抗争的勇敢的人,都值得被奖励一朵小红花。”她在每个外卖单子上贴小红花,和顾客温情互动,手写祝福小纸条。煎饼店开了3年,疫情影响了3年,她没有赚到什么钱,却温柔而又坚定地说,小店这也压力那也压力,但这真的是我的梦想。小店面临生存的抉择,姑娘仍然想坚持再坚持一下,她加入钱江晚报帮帮小店计划后,成为美团帮扶的小店之一。

2022年4月27日和5月10日,报社最硬核的助力出现。钱江晚报连续两期拿出整版分类广告资源,精心设计版式,为40家在疫情二级响应状态下的小店免费吆喝推广。这些公益广告设计新颖,让人眼前一亮,很快在朋友圈刷屏,点赞无数。小店们说,有的接到了来自北京的订单,有的沉寂的微信群又热闹起来,有的接到了鼓励的电话,有的外卖单上还留有粉丝的鼓励留言,看到钱江晚报的报道来下单的络绎不绝……

目前,钱江晚报“帮帮小店”计划仍在进行中,这将成为我们深入基层的日常。

(钱江晚报《杭州百家小店生存报告》获2021年度浙江新闻奖系列报道一等奖)

猜你喜欢

钱江晚报看见小店
都市报全媒体抗“疫”报道及其创新
年味小店
暖和一下
宿舍四姐妹,生日同一天
开一间小店 为一场情怀
“看见”的力量
显微摄影师:带你“看见”惊艳的“微距世界”
重新“看见”你
一款可以帮助盲人“看见”的墨镜
钱藏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