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视频作品的传播影响力
——永康融媒体中心短视频生产的实践探索
2022-11-22文_楼洁
文_楼 洁
一、“系列化+正能量”,强化内容为王
无论是对传统广电媒体还是新媒体来说,优质的内容永远是构建自身影响力的重要法宝。视频作品生产过程当中,能否吸引受众,内容仍然是关键。传统广电媒体有着人才的优势,有着丰富的新闻经验,也有着很好的公信力和受众认可度。凭借这些优势,如果能在内容上发力,寻找直击当代社会的痛点、难点以及凸显正能量的闪光点,把优质内容做强做大,其视频产品无疑能在一众新媒体中脱颖而出。
2022年1月,永康遭遇突发疫情,在战“疫”宣传中,永康市融媒体中心充分发挥电视画面优势,深耕内容,制作了大批暖人心的抗疫短视频,生动展现了永康人在疫情面前守望相助、万众一心的精神风貌。《永康必胜》短视频,用拼字组合演绎的形式为永康抗疫加油鼓劲;精心打磨的《我不敢看凌晨3点的朋友圈》踩点在解封之时推送,回顾永康抗疫胜利的不凡经历,感动无数网友。这两个短视频的点击阅读量累计50万+,转发点赞超1万+。《战“疫”有你 温暖同行》短视频,记录政府在疫情发生后的迅速行动,为一线抗疫人员鼓劲加油,营造良好的抗疫舆论氛围。该视频短短三小时浏览量就达到了56.6万+。
从内容来看,这些作品无一不是凸显正能量的,优质的内容加上电视媒体擅长的制作优势,让这些新闻产品广受欢迎,传播效果达到极致,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和汇集正能量作用也被放大至最大。
二、“叙事方式+制作技巧”,强化产品思维
广电媒体新闻立台是主导思想,在新闻资讯类视频采集制作上有着其他新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重大新闻、突发新闻不是天天有,最重要的是如何把常规新闻做新出彩,制作出能满足新媒体时代受众需求的视频作品,这就需要从业者要具备产品思维。
首先,好的视频作品并不是简单的传统视频缩减版,它除了有好的内容支撑外,还需要适应新媒体的叙事方式和制作技巧。永康市融媒体中心在2022年年初疫情期间制作的短视频《永康市民 隔离七天成“网红”》,就是通过一段抖音视频的快速剪辑,加入连线采访和解说性字幕、音乐,讲述了一位永康市民隔离期间在隔离酒店帮助打扫房间、擦拭卫生间、清洗空调等种种自拍生活。短视频采取年轻人熟悉并喜爱的叙事方式,让传播效果最大化。该短视频在公众号发布后,立即取得了破万的点赞数。
其次,传统电视媒体通常是制作者接到视频制作任务后,通过团队策划、前后期处理等制作流程,形成节目交付编辑审核。视频只要审核通过,所有的工作就结束,一切播出与反馈均与拍摄制作者无关。因此,拍摄制作者对于自己的受众群是陌生的,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视频做出来是给谁看的。而短视频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用户与制作者的交流,只有得到用户的点击、评论、转发,这个视频才有价值。正是这些用户的肯定,帮助制作者奠定商业模式与变现方式。所以在产品思维下,传统媒体进军视频领域时可以将短视频的制作细分为移动短视频与传统短视频,采用不同的摄制方式吸纳更为广阔的用户群。移动视频作品制作应成立专门团队,团队成员需要全方位包揽视频的生产、传播及粉丝互动。这样能及时让团队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反馈,做出真正受受众欢迎的视频作品。
三、“主持人+好品牌”,强化流量效应
“好酒也怕巷子深”。要在海量的网络世界里让用户发现看到你的视频作品,传统广电媒体在丰富自建平台的内容之外,也应巧借商业短视频平台扩大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内容团队在研发内容产品时,就要将品牌的打造放入前期规划中。此外,传统广电媒体要培养自己的网红和品牌,并学会像包装品牌一样去设计打造推广运营网红,获得平台流量加持。
永康融媒体中心为培育孵化自有网红,从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平台选派兼备新闻工作素质、网红主播颜值、群众喜爱的主持人组建“直播带货天团”,走出录制棚、走进直播间,借助知名主持人“光环”加持,确保短视频流量。融媒体中心积极挖掘主持人的潜能,以主持人为创作中心,精心策划、强力打造“主播来啦”系列品牌,先后推出了《国庆阅读吧》《国庆主播带你游》《茶馆主播走进百岁老人》《茶馆主播“数”永康五金》《茶馆主播巡馆记》《双十一来啦》六大系列短视频,在大小屏联动推出,取得良好的反响。
去年,永康首届世界五金发展大会召开,“主播来啦”系列推出《主播“数”说永康五金》和《主播巡馆世界五金精品馆》两个系列短视频。前者让人气主播出镜通过数字展示永康五金的发展成就,后者是主持人化身讲解员,以观众视角畅游新建的世界五金精品馆。这些短视频系列在本地媒体平台播出后,又经蓝媒号头条等平台推送,一时间刮起了一阵炫丽的“五金旋风”。
四、“新元素+新手法”,强化多元融合
笔者主张,一方面要打破制作中的专业性束缚。传统电视媒体的制作更讲究专业性,而在许多优秀短视频作品中,我们看到有不少是打破常规的设计,跳脱传统束缚,融入多种创作元素和表现手法。特别是一些短视频平台所制作的作品完全不按常理出牌,怎么好看怎么来,设计想法十分新颖。尤其是现在一部手机便可满足短视频拍摄的所有要求,如果还是一直强调固有的拍摄制作手法,必然会丧失一些机会。当然,打破常规并不代表盲目跟风,传统电视媒体人在拍摄制作短视频作品时,还是要保持对受众需求和题材的考量讲究,学会在转型中合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
另一方面,传统电视节目的时长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包括长消息、短消息、专题等都有固定的时长限制。所以当传统媒体人在进行转型创作的时候,会习惯性地寻找短视频制作的固定制式和执行标准。比如,一些传统电视媒体从业者界定短视频的标准时,常常把某一个时长内的视频视作短视频。于是乎,一些传统电视媒体人想当然只是把传统电视节目做一个简单的小手术,将其裁剪为限定时长内的视频,这种做法背离了短视频的概念,这样的产品显然不符合市场的需求。
最近,永康市融媒体中心策划创作的抗疫主题系列MV,共推出三篇,时长都超过了4分钟。按照一般情况,MV的形式并不适用于新闻短视频,但在特殊时期这种形式反而更容易抓取人心引起共鸣。其中,《爱在永康》推出后迅速成为爆款,3小时内浏览量突破10万+,总浏览量达47.6万+,网友纷纷留言表示视频推送恰在其时,抚慰人心。由此可见,短视频的时长不应成为传统媒体人创作的框框,准确把握当前短视频用户的心态,创作出更多更受欢迎的短视频精品,这才是媒体人应当追求的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