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专创融合”视角下的人才培养探索

2022-08-19宋海草张顺堂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4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专创双创

宋海草,张顺堂

(山东工商学院,山东烟台 264000)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是以应用性、创造性能力提升为导向,重视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培养,以满足产业与企业专业人才需求[1]。然而,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武汉工商学院的赵北平教授提出“专创融合”要形成与现代社会需求、行业产业需求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新体系[2]。目前,多数高校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构建了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双创”教育。然而高校人才培养一直以专业教育为主,如何将“双创”教育恰当地融入到专业教育上并形成完善的“专创融合”教育教学体系,目前仍需要不断探索。

本文旨在探索应用型高校“专创融合”教育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双创”意识和潜能,培养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又具备“双创”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1 “专创融合”教育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最早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于美国,以探究和发现的教育教学思想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杨芳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3]。李静波提出在专业教学培养过程中深入渗透创新创业精神的“专创融合”思路[4]。陆成龙等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课程9P 模式和五业融合模式[5]。刘超等从“共生视域”探讨了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必然性[6]。倪向丽提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专创融合”教育教学体系框架,构建了“四层次分阶递进”课程教学体系[7]。上述文献的研究阐明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是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等全方位的融合,对于“专创融合”教育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2 应用型高校“专创融合”教育现状及问题

2.1 “专创融合”教育过程中各参与主体存在的问题

部分学校专业教师和创新创业教师是相对独立的,专业教师对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创新方法了解不足,创新创业教师对专业课程内容不熟悉,对“专创融合”认识不够清晰。部分学生的“双创”认识不足,主动创新思维不够活跃,参与度不够、缺乏参与积极性,“双创”知识缺乏。另外部分学生“双创”能力有待提升,包括基础知识积累应用以及个人素质,比如心理承受能力、沟通领导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这些对“双创”教育都有一定的影响。

2.2 “专创融合”教育师资能力不足

“双创”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师资力量明显不足。首先,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达不到“双创”教育要求,部分教师不了解企业实际运作机制和用户的真实需求,对于市场竞争情况和企业如何实现盈利的认知也不足,难以对学生准确进行创业实践指导。其次,部分专业教师对“双创”教育理解不到位,缺乏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出现“两张皮”现象,影响教学效果,目前能胜任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教师比例有待提高。

2.3 “专创融合”教育融合程度不够

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多元化课程设置要求。然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还是未能紧密结合,主要是由于高校专业种类繁多、特征各不相同,有的专业偏重于基础,有的专业偏重产业,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到底该如何融合创新创业要素,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还不够明确清晰。

从整体上看,目前各学校“专创融合”教育改革还都处于探索阶段,路径和方法比较单一,以专业为导向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尚未形成,最终导致面向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成果较少,学生面向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足,有些学生即便是选择创业,项目科技含量也偏低;即使有创新也多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科技创新能力缺乏。

3 应用型高校“专创融合”教育教学研究

3.1 以市场需求为先导,更新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

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以素质、知识和能力三个方面为培养目标,具体要制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课程内容,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与现代化社会建设的需求,让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专业的人文知识,还可培养德育和美育等综合素养,让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有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与能力,在企业岗位中体现自己的专业性。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

3.2 构建“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具有素质、能力、知识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知识目标是要求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基础理论与知识,这是具备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要求,保证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应会的原理和知识点。专业能力是指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和实践锻炼最终具备解决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素质目标为良好的身体及心理素质,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意识、职业道德与责任感。将“专创融合”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与专业的课程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模式上,将创新创业元素融入学科专业教育中,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专创融合”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具体设置“专创融合”理论课和实践课2 个模块,由课内环节和课外环节构成,课程矩阵如表1所示。

表1 应用型高校“专创融合”课程矩阵

本文构建了“专创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业工程专业为例,培养面向智能制造服务管理的人才,学生需要了解并掌握MES、ERP、CPS、机器人、互联网、物联网等一系列知识内容。在此发展趋势下,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目前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否胜任智能制造服务工作?我们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完善吗?是否真正地符合企业实际发展需要,能否跟得上企业发展脚步,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因此聚焦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和运营两个核心任务,从“专创融合”视角设置了工业工程专业核心综合创新实践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工业工程专业“双创”教育的实践体系

3.3 打造多元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的“学研创用”意识

“专创融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需要结合学校与企业的优势,以及多方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通过制度建设引导企业深度参与“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一方面要求教师深入企业基层锻炼,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要做实做强,通过绩效考核评价教师培养效果。另一方面把企业资深专家请进课堂,聘为兼职导师,让学生了解产业需求,打造“理论教学、双创教育、实践实习”三位一体的教学团队,打造“双师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

4 结语

本文分析了应用型高校“专创融合”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探索“专创融合”教育路径。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改革、“学研创用”项目与专业课堂融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几个模块研究“专创融合”教育实施,提出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与创业能力,探索用系统化的观点设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专创融合”教育是目前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意义深远。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专创双创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