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情专硕产教融合模式:类型、问题及其对策*
2022-08-19钱明辉郭佳璐
钱明辉,郭佳璐,秦 婧
0 引言
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MLIS,以下简称“图情专硕”)于2010年在我国开设首批学位授权点。经过10年发展,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授权点增至51家,图情专硕整体教育规模得到长足发展。随着信息革命的兴起和社会分工的调整,图书情报学科(LIS)面临变革,业内对图书情报人才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教育越来越多元化,跨学科性更强。图情专硕培养目标也已突破传统的图书馆学和情报学领域,朝着更高层次、更宽视野、更具深度的方向发展。然而,我国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发展正遭遇瓶颈:一方面,专业硕士(以下简称“专硕”)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并未在图情专硕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得到应有的体现;另一方面,在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过程中,图情专业核心竞争力变得逐渐模糊与边缘化。产教融合能够帮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并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显图情专硕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不仅如此,产教融合还有利于图书情报专业在与产业机构的合作中发掘专业特色与优势,吸收其他学科技术,进一步拓展本专业建设。因此,深化产教融合是图情专硕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途径,不仅能够实现专业硕士学位内涵的应有之义,也有助于搭建图情学科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平台,完善公众对于本学科的认知。国家多次出台政策,推动产教融合发展:2017年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2020年9月2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教育部联合发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1],要求探索中国特色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然而,当前对产教融合领域的研究集中在高职高专教育层面,较少涉及应用型本科教育,从研究生教育层次探讨产教融合问题的更是非常有限。专业硕士教育作为高层次职业教育的代表,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以及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基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视角,分析图情专硕产教融合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优化策略。这对填补高层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的空白、丰富产教融合相关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意义,在实践层面上也有助于提升图情专硕的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图书情报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1 文献综述
1946年美国职业协会发表《合作教育宣言》(Cooperative Education:A Manifesto),指出合作教育是将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这被认为是产教融合概念最早的正式解释。此后,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产教融合的内涵进行界定。Allan认为产教融合是将社会生产与学校教育密切联系的一种职业化育人方式,比传统的课堂讲授更有效[2]。Green将产教融合定义为高等教育界与产业界均高度参与的合作模式[3]。O’Connor等认为产教融合发展到现代阶段,已经成为一种基于标准而非单纯按照时间要求(进行编排)的学习项目,更具结构化与制度化[4]。目前我国教育学界还未对产教融合的准确概念取得共识,政府相关部门也没有就产教融合的内涵、模式与机制等作出解释与说明。教育部最早于2011年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提出“促进产教深度合作”的要求,后来这一概念演化为“产教融合”。从狭义层面看,产教融合的“产教”有两层含义:“产”作动词理解为生产,“教”作动词理解为教学,而“融合”则是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为一体[5]。有学者认为产教融合具有“双主体”性、跨界性、互利性、动态性、知识性、层次性等基本特征[6],最终目的是形成社、企、校共同育人的良性互动[7]。因此,产教融合是一项需要同时考虑社会与市场需求,以及参与主体意愿的人才培养活动[8],也是一种实现职业院校和企业、生产和教学以及产业和教育三大融合的育人模式[9]。从广义角度考察,产教融合的实质就是培养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必然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10]。可见,学术界对产教融合内涵的理解在不同层次的教育领域探展着。为此,图情专硕层次的产教融合也应有别于专科和本科层次的产教融合。专业硕士开展产教融合的目的并非实现生产和教学的一体化,也不是要将大学和企业融为一体。这一层次的产教融合更多体现为一种办学理念,其实质是行业企业与教育部门的实质性深度合作,目标在于提高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其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最终的结果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合作共赢,为社会发展创造价值。然而,图情专硕学生的实践单位往往不局限于企业,还包括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博物馆等事业单位;此外,有学者提出图书馆属知识产业或信息产业范畴[11],也有学者认为“图书馆产业化”虽不可行,产业精神却必不可少[12]。因此,本文将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博物馆等事业单位也纳入图情专硕产教融合所要讨论的产业实践范畴。不同层次的教育活动存在不同的办学宗旨与人才培养目标,其实施产教融合的方法与路径也不尽相同。表1列举部分职业教育开展各个层次产教融合的模式。
表1 国内有代表性的产教融合模式
图书情报教育源起于1960 年代的美国,Ragnar认为应该兼顾理论与实际,从整体的视角构建多元图书情报学科体系[22]。有研究者强调将信息素养纳入LIS课程体系的重要性,学生会在课程学习和个人研究中继续利用其在信息素养课程中所学到的资源和技巧,并且认为这需要一种理论与实践相协作的教学方式[23]。可见,在课程学习中融入基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图书情报教育领域早已深入人心。国外知名图书情报教育机构的课程体系中,往往都深刻体现产教融合的理念。其中,“社区实践+学习”模式应用较为广泛,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社区实际遇到的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运用专业能力解决实际问题[24]。英美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教育培养目标呈现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学生沟通技能和领导才能培养的特点,除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外,还有大量的专题课、讨论课、实习课等[25]。也有学者认为,学校LIS课程开发应有相关行业专家的参与,通过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做出相关选择,LIS 教师也应参与到行业实践中[26]。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图书情报专业硕士于2010年才开始招生,虽然发展历程较短,但学科发展却备受学者们关注。学术界主要从培养现状、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有学者从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以下简称“学硕”)的区别出发,从培养目标、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学位论文五方面提出图情专硕教育发展方向[27]。一些学者则通过系统比较我国图情教育专硕与学硕在招生规模、入学考试难易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方向完善度等各方面的差异,提出图情专硕教育未来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以及确立完善双导师制度等建议[28],并且认为“双导师制”值得推广。这种利用校内专职教师资源担任导师辅导图书情报理论知识、采用校外图书情报实践专家指导实践课程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29]。我国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的培养至少应该有用人单位、学校、学生3个以上多元主体,通过“理论-实践-应用”的循环反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30]。除“双导师制”外,实践教学对于MLIS产教融合也很重要,为了落实实践教学要求、规范实践教学过程,所有的MLIS培养单位都应建立研究生实习基地[31]。有研究者通过对全球iSchools实践教学体系的网络调查,发现国际主流院校致力于通过课堂实验教学、学术科研项目、社团活动、实习等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综合实践能力,而我国图情教育偏重理论教学,相对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2]。
综上所述,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历史悠久,产教融合实践探索深入,许多产教融合模式已经过近百年的实践与完善,不少成熟模式与做法值得我国借鉴。但现有研究较少关注专业硕士领域,特别是图情专硕教育层面的产教融合问题。而在已有的涉及图情专硕产教融合的讨论中,主要集中于培养现状、课程体系以及发展建议等方面,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少。虽然有学者提出应该完善图情专硕的实践教学体系,但并未深入研究我国图情专硕产教融合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模式。为此,本文拟通过深度访谈与内容分析提炼出我国图情专硕现有的产教融合模式,进而根据访谈内容分析各模式存在的现实问题,并通过问卷调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2 图情专硕产教融合模式类型
为分析和提炼我国图情专硕产教融合模式的类型,本文拟借鉴扎根理论的三阶段分析法展开探索。为此,本文首先通过深度访谈法来收集数据和资料,然后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逐步分析资料,直至理论饱和,最终从数据中浮现理论,提炼出4类图情专硕产教融合模式。
2.1 访谈设计与处理
在深度访谈过程中,本文在样本对象选择上的总体要求有:一是样本对象对我国图情专硕教育有深入的了解与体验,二是在匿名性保证的基础上,样本对象同意接受访谈并许可全程录音。根据三阶段分析法的操作思路,样本数据的收集与资料分析同步进行。样本数的确定遵循理论饱和原则,即当新抽取样本所包含的信息不再提供新的概念或范畴时,则认为理论框架达到饱和,终止样本抽取,进而归纳并构建出分析框架。
整个数据收集工作自2020 年11 月至2021年2月,历时近4个月。为保证研究资料全面客观地反映图情专硕产教融合现状,本文在样本选择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1)受访人员需是各个图情专硕培养单位的任课教师或者产教融合的相关负责人,对图情专硕的产教融合情况有一定了解;(2)为避免受访群体单一化问题,本文结合网络调查研究中各培养单位开展产教融合的相关内容,按照不同院校类型、质量层次、招生规模、培养特色、地域分布选取了较具代表性的中国人民大学、黑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吉林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贵州财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等12所学校的19位教师进行访谈。由于访谈对象地域分布广泛,因此采用电话或者微信语音的方式进行访谈,访谈时间为30-90分钟,共获得访谈文本约21万字。19位访谈者中,年龄介于26-30岁的5位,31-40岁6 位,41-50 岁 6 位,51-60 岁 2 位;男性 13名,女性6名;全部为博士学历,13人从事图书情报教育工作超过10年。
2.2 开放式编码
为保证编码的准确性,避免编码过程受到主观因素干扰,采取双人交叉编码的方式。每周研究组会对访谈和编码展开分析,不断比较,反复核查,并探索性提问;讨论的过程实现了意见的开放与收敛,为后续的访谈与分析提供了方向。整个研究过程中,两位研究者的编码信度均高于70%,随着编码进程的推进,后期内部一致性基本超过90%,不一致的编码部分通过每周讨论会获得最终确认。本次调研共访谈19人,由此在NVIVO分析软件中形成19个受访者个案,对应19个原始材料来源,通过编码共计形成205个参考点(包括单个语句、段落等多种类型),并由参考点析出63个初始概念(a1-a63);进一步对初始概念进行归纳与合并,共获得30个范畴(A1-A30)。由于范畴与初始概念较多,囿于篇幅,因此只选取部分进行展示,结果见表2-3。
表2 开放式编码结果表(部分)
表3 开放式编码过程(部分)
2.3 主轴式编码
对开放式编码获得的30个初始范畴进行主轴编码,挖掘各个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与逻辑关系,共提炼出11个主范畴,部分结果见表4。
表4 主轴式编码结果(部分)
2.4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对之前主轴编码获得的11个主范畴进行进一步总结和提炼,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核心范畴,提炼出图情专硕现有的产教融合模式,结果见表5。在开展选择性编码的基础上,本文利用预留的3份访谈资料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未发现新的重要概念、范畴与典型关系,由此认为本次研究的理论模型达到饱和。
表5 选择性编码结果
2.5 产教融合模式分析
针对三阶段分析法的研究发现,进一步从主要载体、参与主体、依托资源、培养效果、融合深度和典型案例等方面对4类图情专硕产教融合模式的主要特征进行比较(见表6)。
表6 不同产教融合模式对比分析
(1)实习驱动式融合,是指图情专硕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践实习,以提升其专业技能与职业发展能力。该模式下主要有两种形式:校内实训基地实践和校外企业单位实习。校内实训基地主要为各个学校的图书馆、档案馆等与本专业相关的部门,而校外企业单位的选择通常采取图情专硕培养单位统一安排与学生自主寻找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对学生自主寻找的实习单位,通常培养单位会在充分尊重学生需求和意愿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提供实习单位接收函,对实习单位的专业质量进行把关,但培养单位往往会出现对实习过程的管理缺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实习驱动式融合模式的产教融合程度较深,产教融合活动的主要载体是实践实习,参与主体主要是企业单位与图情专硕学生,部分实践活动也会有行业导师参与。这类产教融合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实践专业技能与职业发展能力,其中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践侧重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而校外实习单位的实习主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实习,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也让学生对本专业工作岗位获得直观认识,助力日后职业发展。
(2)项目嵌入式融合,是指图情专硕学生通过参与学院/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开展的行业企业项目以提升其研究与实际应用能力。与“项目牵引模式”[16]存在相似之处,将校内外合作的实践项目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载体,并根据培养单位的教学计划灵活机动地嵌入图情专硕的人才培养,使图情专硕产教融合尽量避免体制机制以及时间空间的制约。目前大多数培养单位的实践项目以校内导师与校外企业合作的横向项目为主,项目模式比较单一,通常由校内导师与校外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一些校内导师的学生(包括部分图情专硕学生)有机会参与横向项目课题研究,但不同校内导师的图情专硕学生的具体参与情况存在较大差别。整体而言,项目嵌入式融合模式的参与主体是校内导师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尽管部分图情专硕学生也有机会参与其中,但图情专硕学生的投入度和参与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在参与主体中处于劣势地位。由于学生在项目嵌入式融合中的参与度有限,因此该模式的融合程度较浅。项目嵌入式融合模式的主要载体是校企双方的横向合作项目,项目实践性强,与业内前沿问题紧密相连,通过参与项目研究能有效提升图情专硕学生的实践应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基地共建式融合,是指学院通过与相关行业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联合培养基地,进而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才联合培养活动。有学者提出“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13]的建议,很多图情专硕培养单位与相关行业企业共同作为基地共建式融合模式的参与主体,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基地挂牌等形式实现图情专硕产教融合。双方秉持灵活机动的合作机制,在培养方案制定、学生参访与实习、实践导师配备等方面展开合作。在联合培养基地支持下,校企双方从顶层出发并充分考虑业界人士的实际需求,共同制定图情专硕人才培养计划。该模式在课程设计过程当中广泛吸纳业界人士的意见,使得图情专硕人才培养在满足高等教育育人要求的前提下,更贴近实践需求。此外,联合培养基地为该模式提供硬件和软件支撑,为图情专硕学生创设实习岗位,为学校储备校外实践导师。目前大多数培养单位按照“传统+现代”的思路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合作单位既包括图书馆、档案馆等传统机构,也包括IT公司、咨询公司等现代信息化企业。基地共建式融合模式开展产教融合活动的主要载体是联合培养基地,参与主体是学校与企业;产教融合程度较深,从源头改进培养方案与课程计划,并指导图情专硕教学,能够全面提升图情专硕学生的综合能力。
(4)教学渗透式融合,是指校企双方通过常态化规范的教学活动开展合作,以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该模式的主要保障是双导师制度,常态化开展图情专硕学生的各类教学活动是其典型内容。教学渗透式融合主要通过校内外双导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强调实践因素的重要作用,以实现产教融合,基本上做到了加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8],校企双方共建专业课程体系、共建双师型教学队伍[17]。校内导师通过案例教学与就业指导等多种途径,增强学生与业界的交流;而校外导师则通过授课、讲座等形式参与教学。双导师共同参与的教学环节包括企业参访、实境教学、毕业论文指导等。该模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请进来”,邀请校外导师入校参与图情专硕学生教学培养活动;二是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授课,校内导师负责前期理论教学,校外导师负责后期实践指导。教学渗透式融合模式开展产教融合活动的主要载体是各类教学活动,参与主体是教师与学生。由于课程与教学活动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因此该模式的产教融合程度较深。总之,教学渗透式融合通过各类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于业界的认识与敏感度,切实提升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3 图情专硕产教融合模式面临的问题
在对深度访谈资料加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梳理上述各类图情专硕产教融合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1)对实习驱动式融合模式,需进一步提升实习实践与专业教学的协同性。访谈发现,实习驱动式融合集中在定期的校外实习层面,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践机会较少。一些被访者表示,除寒暑假校外实习外,还希望获得与课堂学习同步的日常性实习机会。专业硕士旨在培养面向实践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应该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比如,对相关行业企业的参访应纳入实践实习的范畴,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专业对口的行业与岗位,帮助图情专硕学生提升其职业发展能力。此外,除基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机制尚未确立之外,培养单位对图情专硕学生现有的校外实习也缺少与专业教学相协调的过程管理。其中,对由培养单位统一组织的实习,培养单位通常只是承担实习单位与图情专硕学生之间的前期接洽与沟通功能,在约定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前去实习,对实习过程与实习质量的监督并不到位。而对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所开展的实习活动,培养单位除前期要求学生提供实习单位接收函以确定实习岗位的专业匹配性之外,基本不再参与后续实习过程的监督与管理。
(2)对项目嵌入式融合模式,需进一步管控学生对相关项目的投入度与参与质量。图情专硕学生的培养除了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更应注重应用能力的培育。由行业企业提供的研究项目是提升图情专硕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图情专硕学生通过参与业内真实案例与项目研究,可以提升理论知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和职业发展的能力。因此,学校要与行业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完成图情专硕的培养目标。学校除在课堂中提供丰富的案例教学外,还要积极开展产教融合,与业内企业紧密合作,共同申报研究项目,为图情专硕学生提供丰富的项目实践活动。然而,大多数图情专硕培养单位与业界企业的项目合作模式比较单一,通常由老师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仅有部分老师的学生(可能不包含图情专硕)有机会参与,并不能确保每一位图情专硕学生都能够参与实践项目,具体参与情况因图情专硕导师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此外,部分图情专硕学生反映,只能参与基础的数据收集、报告整理等项目研究工作,对自身学术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提升的帮助非常有限。整体而言,目前的项目合作参与主体是高校的教师与行业企业单位,学生的投入度与参与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3)对基地共建式融合模式,需进一步关注联合培养基地的实质性运作效果。学校与相关行业企业共建联合培养基地,让业界人士通过联合培养基地参与图情专硕学生培养方案和课程的制定,为学生提供企业参访、实习等实践机会。这既从源头上保证了图情专硕学生培养的产教融合特征,又能为其他图情专硕产教融合模式提供相关资源。但是,很多联合培养基地的合作广度和深度都有所欠缺,培养单位与校外单位合作的层次与深度参差不齐,部分联合培养基地仅达成书面战略合作协议,后续合作并未落地,有些联合培养基地仅提供学生专业实习这一产教融合活动。此外,大多数联合培养基地并未设置固定的教学场地,如产教融合实验室、研讨室,使得图情专硕学生在基地共建式融合中难以获得归属感。尽管有一些培养单位会邀请校外专家定期到校授课、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与讨论,并在软件上尽可能实现联合培养基地的实质性运作,但就整体而言,联合培养基地形式化问题普遍存在,很多基地并没有发挥产教融合在图情专硕培养顶层设计过程中应有的作用。
(4)对教学渗透式融合模式,还需进一步引入或完善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缺乏产教融合成果认定与评价机制,是教学渗透融合模式无法深入开展的原因之一。有学者指出,应建立与产教融合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8],促进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产教融合、突出应用性评价[19]。当前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产教融合要素未纳入教师考评机制。教学渗透融合模式的开展需要学校相关负责人与教师的积极配合,然而当前教师考评体系主要以科研成果为导向,并未将产教融合相关要素纳入其中,无法调动教师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日常教学与科研已占用教师大量的实践与精力,在缺乏考评督促与主观积极性的条件下,产教融合效果与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二是产教融合理念并未融入学生考核方式。尽管各培养单位的培养方案都明确提出图情专硕的论文选题要来自实践,可以选择案例分析、研究报告、调研报告等形式,但因为其他形式较新颖,学术认可度不高,几乎所有的培养单位依然要求图情专硕的毕业论文须为学术论文。此外,虽然部分培养单位表示校外导师会参与图情专硕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但由于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实行校内导师负责制,因此校外导师在毕业论文撰写中的作用非常有限。总的来说,行业企业在图情专硕毕业考核体系内的参与度不高,直接导致图情专硕类论文评价倾向于学术化,使得图情专硕产教融合的培养效果难以通过毕业论文得到良好呈现。
4 图情专硕产教融合模式的优化策略
针对上述4类图情专硕产教融合模式所面临的问题,本文基于“用户导向”的逻辑对主要高校的图情专硕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各类产教融合模式的满意度与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各类产教融合模式的优化策略。本次调查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96 份。其中,男生占比30.61%,女生占比69.39%;90.3%调查对象年龄介于18-25岁,9.7%年龄介于26-30岁。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对4类图情专硕产教融合模式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至少可以从4个方面展开优化。
(1)进一步建立和拓展具有长期稳定性关系且专业对口的校内外合作实习单位,形成可持续且能够动态调整的实习机制。在实习驱动式融合模式的具体开展过程中,74.49%学生表示存在要求假期参与校外单位实习的环节,而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践活动则只有41.73%学生表示存在,这一数据与深度访谈环节被访者的表述基本一致。可见,目前我国图情专硕各培养单位更多采取寒暑假校外单位实习的实践教学形式,而对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学习关注较少。在不开展专业教学活动的寒暑假进行校外实习,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与职业技能,但这类教学形式下专业学习与实践教学的协同度较差,甚至在部分样本中还表现出一定的割裂。为此,有被调查者提出希望在寒暑假实习之外,培养单位多提供一些日常性的实习机会,使图情专硕的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能够同步进行。这样学生既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也能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因此,图情专硕培养单位在实施实习驱动式融合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尝试与更多专业对口的校内外实习单位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将实践实习有机地贯穿于图情专硕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专业学位设计中所预期的实践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2)鼓励校外导师扩大应用项目供给,建立针对校外导师的配套考评机制。项目嵌入式融合模式的整体开展情况还有待提升,仅有65%左右的图情专硕学生表示参与过校内外的合作项目,这一数据与深度访谈环节被访者的表述也基本一致。可见,当前图情专硕学生对项目嵌入式融合模式的参与度较低,甚至有部分图情专硕同学表示从未参与过实践项目研究。问卷调查结果和深度访谈都显示,由于校内导师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与科研能力,图情专硕学生的满意度高,因此校内导师在项目嵌入式融合模式中应起主导作用。然而,实践中校内导师所能提供的项目资源有限。为此,各培养单位可鼓励校外导师增加应用类项目,提升图情专硕学生的实践参与度。但各培养单位也应认识到,尽管校外导师比校内导师更了解业界的前沿动态与发展需求,然而在教学方式与培养目标上存在多重差异,学校应保证对其的考核标准与校内导师相一致,将校外导师对图情专硕的教学效果纳入教师考核评估体系,对校外导师的实践指导进行统一标准的教学监管。
(3)保障联合培养方案中业界制定者的占比,设置专人专岗与实体场所,以保障基地共建式产教融合培养方案的开展与运行。在基地共建式融合模式的开展过程中,只有近60%图情专硕学生表示联合培养基地存在各种产教融合活动,近40%学生表示并不了解这一模式的具体培养计划与活动,对培养方案的实践性也存疑。深度访谈的受访者也表示,联合培养基地主要包括两种产教融合活动,一是培养单位与合作单位共同商讨图情专硕培养方案,二是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可见,基地共建式融合模式的整体开展情况还有待提升,产教融合活动的匮乏使许多联合培养基地沦为形式化。很多学生希望业界人士能够参与图情专硕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从源头上提高培养方案的实践性。为此,图情专硕培养单位可以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基地共建式产教融合的具体工作;设立产教融合办公室,专人专岗统筹各类产教融合活动;配置专门实验室或者研讨室等实体场所与设施,以供联合培养基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促进常态化合作机制的建立。
(4)区分学硕与专硕的教学评价体系,推动“双导师全过程”人才培养机制的落地。66.33%图情专硕学生表示,产教融合相关要素并未纳入学生日常学习与毕业论文的考核中,可见教学渗透式融合模式的整体开展还有待提升。因此,有关部门应明确区分图情专硕与学硕的教学目标与考核标准,并将产教融合相关要素纳入图情专硕学科评估体系。例如,学校可以将讲座参与次数、校外实习时长、课程实践性作业等纳入图情专硕学生的日常学习考核与毕业考核,还可以细化实践性课程必修学分、企业参访必修学分、毕业论文选题来源的实践项目等相关教学规定。然而,区分图情专硕与学硕教学评价体系,必须首先解决学硕/专硕校内导师混用、校外导师缺席专硕学生培养过程等问题。为此,培养单位应尽量区分图情专硕与学硕两类校内导师,选拔一批实践经验丰富、与业界交流频繁的教师担任图情专硕学生的校内导师。此外,推动“双导师全过程”人才培养机制的落地,最大程度保障校内外导师均全程参与培养方案制定、日常教学、课外实践、论文撰写、就业规划等多个环节。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在了解我国图书情报专业产教融合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图情领域专家的深度访谈,提炼出图情专硕产教融合4类模式,分析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探究这些模式的开展情况,提出图情专硕产教融合模式的改进策略。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首先,总结提炼出图情专硕教育中所存在的实习驱动式、教学渗透式、项目嵌入式、基地共建式等4类产教融合模式;其次,分析现有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实习实践与专业教学协同性还需提升,学生对相关项目的投入度与参与质量还需进行管控,联合培养基地的实质性运作效果还需被重点关注,以及产教融合过程中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亟待完善等;最后,探讨改进现有模式的策略,包括形成相对稳定且可以动态调整的实习机制、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校外导师考评机制、设置专人专岗与实体场所保障基地共建式产教融合实践性培养方案的开展与运行、落实“双导师全过程”人才培养机制等。
总之,实习驱动式、项目嵌入式、基地共建式和教学渗透式4类图情专硕产教融合模式,可以成为未来图情专硕教育研究向纵深推进的重要路径。因此,后续研究首先可以基于此分类延伸命题,进一步采集图情专硕多维度教育数据来开展实证研究,并对4类模式下的图情专硕录取与毕业情况进行追踪调研。其次,图情专硕产教融合模式分类为统筹兼顾各院校办学背景所探索的研究结果,并未体现高校办学的专业特点和地域特征,未来可将图情专硕教育根据不同院校的办学导向与院校地点进一步分类,进行探索性研究,使图情专硕产教融合模式的特点与问题进一步细化,为各高校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再次,本文在探索图情专硕产教融合模式优化策略时,主要采用面向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方式,虽然能反映学生对4类图情专硕产教融合模式的感受,但无法揭示是否存在更为优化的模式。后续研究可关注MBA等更成熟的专业硕士教育形式,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图情专硕的产教融合模式。当然,本文提出的4类图情专硕产教融合模式也可为其他类别专硕产教融合模式的研究提供参考,而这有助于拓展图情专硕产教融合模式的研究范围,促进图情专硕教育理论的完善。最后,“产教融合”是一个双向问题,不仅涉及图情专硕培养单位,还涉及与培养单位展开产教融合合作的产业机构。本文主要是从高校人才培养的角度来展开讨论,未来可以进一步对行业机构展开调研,丰富图情专硕产教融合模式的研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