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研究
2022-08-19赵洁霞涂在友陈怡婷陈思彤
赵洁霞,涂在友,董 婧,张 雨,陈怡婷,陈思彤
(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党的十九大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速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系统优化升级”,这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之后,针对现代产业面临的新挑战,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现代产业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的诸多领域建立起了设备完善、具备先进技术的产业链结构,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这不仅为高效率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和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巨大作用,还是宿迁市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积极融合的一个重要契机。
1 宿迁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1.1 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产业体系逐渐完善
宿迁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经济总量逐年扩大。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 262.37亿元,比2019年增进4.5%,比江苏省增快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1.40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1 367.35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1 553.62亿元,增长4.9%。宿迁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5∶41.9∶47.6。第一产业比重与2019年基本平衡,第二产业比重下滑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
宿迁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宿迁市农业经济稳步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图1可以看出,2014年—202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51.65亿元增加至588.34亿元。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2 729.87亿元,对比2019年来说增加了10.3%;增加值为846.21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 740.07亿元,比前年增加了7.3%;实现利润总额275.39亿元,增长21.7%。以上数据表明,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传统产业也迅速突破。改革创新引领着宿迁市的各产业飞速发展,也建立起了更加完善的产业发展指标体系和政策体系。
图1 2014年—2020年宿迁市生产性服务业总产值(单位:亿元)
1.2 产业发展增长较快,但有些行业增长不稳定
“十三五”时期,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人们对于高质量生活、文化教育、医疗、娱乐等诸多方面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的个性化服务、定制化服务应运而生。极大地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也出现了增长趋势不稳定的情况。
由表1中的数据显示,在2014年—2020年间宿迁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总体发展势头较好。但2015年宿迁市的出口总额相比于上年下降30.8%,出口总额相比于上年则下降了37.1%。在2016年,宿迁市进口总额比2015年下降了26.5%,2019年其下降数值竟达到了39.2%。以上数据分析,宿迁市的对外贸易在不断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出口的技术含量,调整出口结构;顺应5G、大数据等外贸新技术发展趋势;支持智慧物流、智能仓储等运输建设,促进宿迁市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积极发展。
表1 2014年—2020年宿迁市外贸发展基本情况 单位:亿美元
1.3 科技创新稳步推进
2020年,宿迁市专利申请量达到 20 680件,其中专利授权量13 960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量2 200件,比2019年增加了40.4%,宿迁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量达4.46件。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2家,比去年增长了40.5%。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企业达1 024家,增长48.0%;2020年全市贯彻落实科技政策减免税达7亿元。同时,加快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运用在物流智能管理领域,打造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通过发展“互联网+”等高效物流模式,使得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服务成功转型升级。
2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研究分析
2.1 协同机制的形成
1765年—1840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象征着产业革命的开端。初期的市场工业化使得生产力得以迅速发展,这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整个社会和世界形势。工业化革命使传统产业转变为机械化、规模化生产。而后在20世纪70年代爆发了科技革命,科技革命带来的信息技术使生产服务部门从制造业分化独立并实现了专业化发展,获得了更多的市场发展空间。在追求成本最低化和具有竞争优势的前提下,一些国家通过全球产业链分工,将部分低端制造业外包给发展中国家,如此一来,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百分比逐渐增加,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也愈发明显。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利益驱动下,以跨国公司为主导,形成了产业分工协同机制。
2.2 协同机制的主要制约因素
2.2.1 技术创新程度较低。由表2可以看出,2013年和2014年的有效发明专利增长速度连续两年保持在50%以上,在2016年其增长速度达到103.17%。在2013年—2019年期间,宿迁市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和新产品开发项目增长速度不稳定。新产品开发项目对应于现代化极端技术的运用和发展。高端技术引领行业发展,若传统手工业和农业需要现代化发展,则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需要得到高新技术和科技人才的支持。与此同时,由于缺少技术创新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宿迁市中低端制造业的智能化进程缓慢,不利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后续发展。
表2 2013年—2019年宿迁市企业科技主要指标
2.2.2 制度基础协同效率。 在江苏省内,与扬州市、徐州市等省内城市相比较,宿迁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成为制约宿迁市实现经济繁荣的一大弱项。生产性服务新兴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成本较高,生产性服务企业在外商投资、物流成本等方面受到较大瓶颈,多方对比之下,部分制造性企业更倾向于在自身企业内部组建生产性服务部门。
2.2.3 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 在201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曾发布《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文件,指出能够坚持以产业转型升级当前需求为市场导向,推动加快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化发展,促进江苏省制造产业进一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性服务型转变。目前,仍没有完善的临时措施来辅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高效的融合化发展。对于如何成功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密切协同发展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谁来担任监管不同主体,监管核心是否能尽责履责的做到监管人回归本色;能否承担相关责任,带动制造业产业行业转型升级等等,仍是现在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2.2.4 市场竞争机制。 目前,在遵循市场规律与发展的前提下,打破行政的人才壁垒,预测新兴产业发展不确定因素,是促进宿迁市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效率提高的关键。以市场需求为行业导向的分工协同制度,是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机制发展的关键因素。
2.3 协同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2.3.1 协同评估机制没能顺应市场化要求。 近年来,宿迁市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都取得较好成就,宿迁市也形成了产业集群化发展。产业协同机制保障能够实现产业的整体发展制定的目标,由于部分企业缺乏弹性效率,不具大规模外包的能力,难以适应不同类型产业、不同区域的发展要求。这对于宿迁市产业的创新发展,以及产业互联网转型升级与具体区域协调发展造成了阻碍。
2.3.2 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不足。目前,沭阳县制造企业仍然遵循着“自研、自供、自产、自销”的合作模式,这种传统生产主流模式造成制造企业进入事实上外部服务业的需求较低,企业上层发展空间压缩,导致智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速度不顺畅。长此以往,这种自我封闭模式使得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不足。
2.3.3 协同机制效率较低。 在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化发展中,正确的监督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过程中,曾将大量资金投入政府研发和完善增值税制度的建立上以提高产业协同机制的引领作用。针对宿迁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深度发展来说,政府仍需要加大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研发投入。目前,宿迁市以政府各类服务为引导,价格规律为国家主导的协同机制相比而言不足,导致协同机制效率较低。
2.4 针对协同机制存在问题的发展对策
2.4.1 促进产业链集群规模发展,提升产业间资源配置效率。产业集群是现代消费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物质载体。在制造企业内部,整合制造业实际上投入要素的互补性和关联性,构建制造业集群的一体化服务体系,确定核心龙头产业,形成产业共生发展、资源共享的协同发展格局。在现代服务业内部,集结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大企业,为制造业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起到良好开端,并能加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现阶段,应发挥宿迁市特色支柱产业,提高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化、专业化服务,加速形成宿迁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合发展综合体。
2.4.2 创新制度内部机制,促进产出效率提升。政府适时引导流动资金建设投入制造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通过降准货币紧缩来增加银行对技术创新制造行业的贷款数额,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最大支持。加大科研创新资金投入,积极发展具有较高潜在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欠缺的现代服务业,降低对宿迁市制造业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影响。鼓励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提高效率,加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共享性。从创新制度设计层面建立制造业转型更新升级的激励手段,形成完整的政策服务国家体制,引导更多技术要素和外商投资融入实体经济领域,这也将成为宿迁制造产业改革的重要因素点。
2.4.3 优先发展关联效应大的产业,提高产业内部协同性。在发展产业供应链时,应将关联效应倍数较大的制造业升级(其他电子、信息技术),将其作为主导产业发展重点,通过产业之间的联动与融合,将新兴产业技术渗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巩固增进优势产业发展,发挥出经济产业逆向渗进辐射效应,形成产业间协同运作发展的新业态形势。因为新兴技术的加入使产业体系运行效率得到迅速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找到强势突破全球企业的价值链“低端锁定”困局的新切入点。
2.4.4 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模式融合发展。大举推进宿迁市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化,促使制造业企业由传统的以制造业务为中心转换到以服务业为中心规划的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增强正处于以研究开发、设计为主的制造业前端全部业务,以及以销售、售后服务体系、维修为主的制造业后端业务,部分制造业将其非核心的内部服务进行第三方合作,进而扩充市场上生产性公共服务业的有效供给。
3 展望
持续提高宿迁市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协作决策能力,开拓面向宿迁市制造业服务的深度,满足制造业企业的个性化、定制化服务现实需求,为全市制造业企业提供高质量内容服务,同时扩大面向全市制造业企业的服务范畴,制造型民营企业将其内部服务进行外包服务,这样一来,众多制造业企业能够大力发展其核心竞争力,兼具企业的品牌力量,使企业的发展前景一路向好。加快“金融+行业体制改革”、创新保险制度的建设,加快宿迁市制度配套建设,革新现代低效益的融资、投资体制,多样化方式发展的投资和资本融资,促进宿迁市服务业进步展的坚实后盾,从根基上增添和改善现有市场制度,使改革后的市场实行与宿迁市的经济发展能够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