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广西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2022-08-19陈铭儒梁安柱

市场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进出口跨境广西

李 楠 陈铭儒 梁安柱 胡 慧

广西区位优势独特,“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拥有全国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自贸试验区——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发展开放型经济优势得天独厚。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总目标,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正是依托广西区情从战略层面给广西指明前进方向。把习近平总书记为广西擘画的宏伟发展蓝图变为现实,就要以开放谋发展,也只有开放才能带来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然而,全球范围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依然横行,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中美贸易冲突持续,给广西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在复杂的经济和政治形势下,研究广西如何做好开放发展这篇大文章,通过对外贸易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意义重大。

一、广西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一)对外贸易稳中提质

“十三五”以来,广西对外贸易发展较快,实现年均8.8%的增长态势。2019年广西货物进出口总额4694.7亿元,位于全国第14位,在西部地区第3位,仅次于四川、重庆。同比增长14.4%,增幅较全国高11个百分点。2020年受疫情影响广西货物进出口总额4867.97亿元,增长3.7%,增幅比全国高1.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708.21亿元,增长4.3%;进口2153.14亿元,增长2.6%。进出口顺差(进口小于出口)555.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二)外贸结构持续优化

图1 2000-2020广西货物贸易发展情况(万美元)

广西外贸结构以一般贸易、边境小额贸易以及加工贸易为主,三者合计占到广西外贸进出口总额的73.79%。2020年全区实现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1522.65亿元,受疫情影响比2019年下降8.1%,但与2015年相比实现了年均增长11.7%的增长率。边境贸易总额继续位列全国首位,进出口总额1408.6亿元,占全国比重近半;其中,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额1125.6亿元,比2019年增长3.2%,占同期广西外贸总值23.2%。加工贸易进出口939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同比增长15.6%,占全区进出口比重达到19.3%,较2019年提升2个百分点,对边境贸易的依赖进一步降低,贸易结构更趋合理。保税物流进出口981.8亿元,增长36.3%,占全区进出口比重达到20.2%,特殊监管区作用进一步发挥,推动我区贸易结构均衡优化。

图3 2020年广西货物进出口贸易结构占比图(%)

从商品结构看,广西外贸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推动了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工业制品继续保持上升趋势。2020年工业制品出口占比则由2015年的86.2%上升至91.9%,而初级产品出口占比由12.7%下降到4.7%。在工业制品出口中,机械运输设备占比最高,由2015年的34.6%上升至46.0%。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广西生产、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在出口商品不断优化的同时,进口规模持续扩大。进口商品中货值较大的有农产品和铜矿砂、铁矿砂,2020年分别进口365.5亿元、214.1亿元、202.8亿元,分别增长19.1%、8.3%、29.7%。

(三)市场多元化布局逐步形成

广西主要进出口市场在东盟地区、中国香港地区、巴西等地,进出口分别为2375.7亿元、639.1亿元和204.1亿元,增长分别为1.7%、12.8%和14.8%,三者合计拉动同期广西外贸进出口增长2.9个百分点。东盟连续21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2020年广西对东盟进出口总额2375.7亿元占广西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8.9%。其中,最大的来源地越南进出口总额达到1762.39亿元,增长0.5%,占比36.25%。中国香港是广西第二位的进出口市场,对香港进出口总额达到639.07亿元,增长12.58%,占比13.15%。对美国进出口184.96亿元,下降6.96%。此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583.5亿元,增长1.4%。新兴进出口市场进一步多元化,外贸抗风险能力增强。

表1 2020年广西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四)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广西全方位开放平台加快推进,对外开放的平台更加多样,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广西自贸试验区、中马“两国双园”升级版和东兴、凭祥、百色国家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一批开放平台建设快马加鞭,与东盟国家的多领域合作不断深入。北部湾港加速发展,近5年的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速位居中国沿海港口的首位。2020年达到505万标箱,已开通60条集装箱航线,首次跻身中国沿海港口前10、世界前40的行列。目前,广西已开行至重庆、四川、贵州等10个省区市班列线路,川、滇、湘、黔、渝5个西南中南省市通过广西口岸进出口货物总值,年均增幅在30%左右。开行柳州—俄罗斯、南宁—哈萨克斯坦等中欧班列,新通道的辐射范围加快扩大。服务开放发展的金融体系不断提升,自2010年6月成为我国第二批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省区市以来,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累计总量1.37万亿元,在9个边境省区、12个西部省区市中排名第一,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初步形成。

二、广西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对外贸易发展规模偏小

由于历史原因,广西开放发展较晚,基础设施落后和物流成本较高等因素限制,对外贸易发展相对滞后。从进出口总额看(图2),广西货物进出口总额位于全国第14位,从出口额看,广西位于全国第15位,总体处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游位置,与贸易大省市广东(71289亿元)、江苏(43311亿元)、上海(33979亿元)、浙江(30769亿元)等发达地区差距甚远。从贸易顺逆差情况看,由于出口贸易额逐年增长,广西贸易顺差额总体呈逐步扩大的趋势。

图2 2019年全国各地区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二)服务贸易发展滞后

服务贸易是一个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的繁荣发展是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广西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比,发展要薄弱的多。2019年广西服务贸易总额仅有231.3亿元,占广西货物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4.93%,仅占全国服务贸易总额的0.4%。相比2014年,广西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45亿美元,占当年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例0.7%,5年来不升反降。贸易领域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建筑等附加值比较低的传统服务贸易领域,在附加值比较高的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金融服务等领域,贸易规模还比较小。

(三)加工贸易产业欠发达

“十三五”以来广西通过实施两轮“加工贸易倍增计划”,加工贸易有了显著增长,但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拉动经济增长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2020年加工贸易进出口939亿元,占比进出口总额比重达到19.3%,比2019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但仍比同期全国加工贸易(23.8%)比重低4.5个百分点。如广西东兴地区仅有约12%的互市进口商品开展了落地加工,大部分互市商品直接运往国内其他省份,属于“通道式”的“过路经济”。从发展阶段看,加工贸易正处于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关键时期,加工贸易日渐成为拉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2019年加工贸易出口中西部地区比重接近23%(比贸易总量占比高约4.7个百分点)。河南省加工贸易比重高达62.83%,智能手机产量大约四分之一的出口制造由河南省完成,其中富士康的加工制造贡献达到60%。广西加工贸易欠发达跟制造业发展滞后,产业链延伸度不够,产品竞争力不强息息相关。

(四)开放型平台功能有待提升

广西拥有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各种类型的开放平台,但是平台功能发挥得还不充分,对经济的载体支撑作用还不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存在保税货物规模不大、优惠政策利用不够充分、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等,海关优惠政策优势还没有切实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广西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发展落地加工产业的园区功能定位大同小异,特色不突出,存在产业同质化现象,加工贸易集群发展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五)对外贸易发展的配套服务支撑不足

硬件环境方面,物流基础设施滞后,港口基础设施专业化及现代化水平与先进港口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物流成本和费用较高制约外贸的快速发展。虽然北部湾港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30万吨级散货码头等深水泊位相继开工建设,但与国内先进港口相比,大型化、专业化泊位数量和能力不足,进港航道等级偏低,港口基础设施专业化及现代化水平与国际门户港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无法适应船舶大型化、港口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要求。北部湾港海铁联运铁路运价下浮尚未建立长效机制,综合物流成本依然偏高。此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有待进一步强化。

软件环境方面,金融对外贸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强化。广西金融创新产品少,业务模式单一,对外贸发展的金融风险防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外贸企业在交易过程中面临较大外汇风险、运输风险、政治风险、信用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和专业风控对外贸发展的保障作用就尤为重要。当前受疫情冲击、美元贬值和东南亚国家政局动荡的影响,外贸企业用工成本不断上升,物流不畅,现金流紧张,企业利润明显缩窄,高度依赖托收和汇付的广西外贸企业抗风险能力差,银行等金融机构放款更加谨慎,融资难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新时期广西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新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化,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全球产业体系受到剧烈冲击,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性措施显著增加。从国内环境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开始实施、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尤其是跨境电商等新兴贸易业态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普惠贸易的的发展,给中小微外贸企业带来了更多市场机遇。但随着运力运费上涨、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高位震荡、劳动力成本提高、人民币升值等压力不断上升,外贸企业增收不增利、订单下滑、不敢接订单等现象突出,外贸发展的传统优势正在减弱,外需市场环境变得异常复杂。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指出,广西发展的潜力在开放,后劲也在开放,有条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广西要依托“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优势,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在开放合作中迈出新步伐。

(一)以外向型产业发展促进对外贸易量质齐升

加快推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机械装备制造、高端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实施“千企开拓”外贸强基础工程,推动广西优势重点行业企业不断扩大在RCEP其他成员国的市场份额。实施“加工贸易+”计划,主动承接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等东部产业转移。加快南宁、北海、钦州、梧州市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建设,推动出料加工、保税维修、再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落地。积极承接跨境产业链关键环节,打造跨国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农业装备等跨境产业链。

(二)发展“口岸经济”提升边境贸易发展水平

充分发挥广西边境口岸门户、通道优势,把口岸经济作为边境贸易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不断深化与越南等东盟国家在加工制造、跨境物流、跨境金融、跨境旅游、跨境劳务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口岸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稳定边境小额贸易支持政策,为边境地区加工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保障。推进实施“百企入边”工程和“口岸+”行动计划,主动承接产业链转移,促进加工贸易从组装加工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建设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二级市场,培育沿边地区东盟商品专业市场。积极推动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助推广西边境贸易高质量发展。

(三)发展服务贸易,不断激发外贸新业态新模式

深化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加快中国(南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崇左)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大力引进跨境电商企业和物流企业,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全链条服务体系。支持南宁、柳州、北海、钦州、防城港、崇左等市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鼓励传统外贸企业、物流企业和跨境电商参与海外仓建设,提高海外仓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促进中小微企业借船出海拓展国际市场空间。鼓励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利用第三方平台、独立站、社交媒体、直播带货等多形式多渠道巩固扩大市场。

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依托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开展以东盟为重点的中医药“走出去”。加快药品口岸检疫能力建设,依托广西食品药品检验所(作为试验区药品和生物制品进口口岸检验机构),申报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药品进口口岸城市,实现生物制品、首次在我国境内销售的药品进口通关。

加快发展数字服务贸易。推进中国—东盟数字贸易中心建设,加快数字贸易企业集聚基地、智慧城市AI企业集聚基地、互联网文化企业集聚基地、智能物流企业集聚基地等数字贸易企业基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加快广西智慧互市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动边民互市贸易高质量发展。

加快发展市场采购贸易,推进外贸新业态融合发展。支持广西凭祥出口商品采购中心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完善配套服务。加快推进柳州市二手车出口业务发展,强化二手车境外售后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重点市场建立公共备品备件库,提高售后服务质量,扩大二手车出口规模。

(四)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平台,畅通国际贸易渠道

高标准建设好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作用,用好RCEP、中欧投资协定,持续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断完善面向东盟的电子信息、化工新材料、跨境汽车、东盟特色产品、中药材产品加工产业链,以及金融、物流、数字经济合作服务链,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提升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影响力。通过“云上东博会”全年在线、常态化运行,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高日常投资贸易促进水平和多领域合作成果孵化能力,推动从服务“10+1”向服务RCEP和“一带一路”拓展。

高水平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统一的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大数据开放开发和交易服务体系,加强与东盟国家在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的合作,形成合作共赢的电子商务核心生态圈。

加快沿边开放合作平台建设。推进广西东兴、凭祥、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协同发展,全面提升边境经济合作区开放开发,打造成集边境贸易、加工制造、跨境金融、生产服务、物流采购为一体的高水平沿边开放平台,激发边境贸易主体活力。

(五)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助推广西外贸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要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加快增强基础设施整体能力。重点围绕构建东、中、西线合理分工、相互补充的铁路运输通道和公路瓶颈路段建设,尽快形成运输能力。完善港航设施及集疏远体系建设,整合提升港口功能,积极推进港口大型化、专业化、智能化、绿色化建设与发展。围绕港口和铁路节点打造物流枢纽,完善枢纽场站及物流设施,并高度重视冷链物流的发展。推行多式联运“一单制”,提升多式联运效率。对标新加坡等国际先进港口,鼓励实施铁路运价优惠政策,深入推进北部湾港优服提质降费,进一步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持续推动通关便利化。

(六)提升金融服务对外开放能力,不断优化贸易发展环境

依托中国-东盟金融城、广西自贸区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入驻,构建多层次市场,丰富金融业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多种融资产品,加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信贷投放。用好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工具,在风险可控前提下,进一步扩大承保,提振企业开拓市场信心。以推动人民币面向东盟跨区域使用为重点推动金融门户建设,推进在跨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降低对外贸易投资企业的汇率风险。推动金融产品创新,着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打造广西面向东盟金融门户开放的核心竞争力。实施贸易投资融合工程,鼓励更多优质企业“走出去”,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进出口跨境广西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双双下降
广西贵港
前两个月我国化肥进出口量均减少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跨境直投再“松绑”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