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经济带东融水运物流发展研究
2022-08-19陈钦利陈代弟
陈钦利 郑 忠 陈代弟 梁 婷
西江是珠江水系重要组成部分,西接云贵、贯穿广西、东连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重要的通航河流,素有“黄金水道”之称,是国家内河水运规划“两横一纵两网”主骨架中的一横。自《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以来,两广地区对经济带的物流产业输入新的管理模式、经营业态和组织结构极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现代物流发展措施和相关条例。此政策对促进广东、广西经济一体化,试探和发展我国跨省区流域经济合作新模式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广西正加快构建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快速推进,西江内河通航能力不断提升,西江黄金水道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广西水运物流市场从此更加市场化和产业化,进入蓬勃发展的关键时刻。
国务院最新发布的《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中提到未来我国基本形成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以铁路和水路为主的发展格局,对水路运输提出更高的要求。《珠江航运“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珠江航运体系初步形成,航道功能、装备水平、服务品质、保障能力、管理效能显著提升,总体服务能力满足交通强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的总体目标。
广西通过西江水运体系能在促进产业链的互补,承接更多的产业转移的同时促进产业升级。广西沿江的港口是我国内河重要港口,是西南地区货物通过河运前往珠三角的枢纽港,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不断推进,平陆运河开始建设,百色水利枢纽通航建设的施工以及湘桂运河受到重视,广西内河运输将进一步联通我国西南各省,打通与长江水系的联通,广西内河水运物流体系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梧州长洲船闸2021年过货量达到15227.85万吨,同比增长0.78%,连续第二年超过1.5亿吨,连续第2次超过长江三峡船闸(2021年三峡枢纽年货物通过量为1.5亿吨),西江水运在我国水运的作用和地位不断增强。
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消费水平的提高,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将促使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广东、广西加快开放合作步伐,将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珠江-西江经济带将广州、南宁两大核心城市连接起来,也将珠三角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连接起来,将有力促进东西互动、优势互补,极大地发挥广东、广西的潜力,使之成为横贯我国南部新的经济支撑带。随着“双循环”不断推进,广西内河通江达海在“双循环”中的作用将不断凸显。由于水运具有低碳低成本的效果,大力发展内河运输,尤其是发展绿色清洁船运,有利于“双碳”目标的实施,因此高质量发展绿色西江内河水路运输意义重大。
一、广西内河水运物流体系供给和需求分析
(一)广西内河水运物流体系供给现状
1.水运行业及运作主体供给情况
截至2020年,珠江水系拥有内河运输船舶约1.5万艘,货运船舶平均载重吨达到1400吨,船舶数量和载重量均有较大的提升。据统计,目前广西区共拥有内河船舶6936艘,其中货运船舶6613艘,占比95.34%,同比2018年增长8.43%;客运船舶323艘,占运输船舶总数的4.66%,同比2018年增长3.53%;净载重量约900万吨,同比2018年增长15.2%;内河船舶货船平均船龄10.8年,大部分吨位不足3000吨,集装箱船比例偏少。
广西共有以港口业务为主的企业超过210家,其中包括内河港口企业135家。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西江沿线城市,其中贵港市港口企业的数量最多,约75家。广西内河水运企业数量较多,目前广西拥有水运航运型企业369家,其中内河航运企业为321家,占总额的87%。广西内河航运业主体较多,运力规模超10万载重吨的有28家企业,超过20万载重吨的有8家企业,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贵港市和南宁市。
2.港口码头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广西内河港口码头528个,占全国的3%,占珠江水系的29.5%,其中可供集装箱作业的泊位约50个,集装箱年作业能力约为300万标准箱。预计“十四五”期末,内河生产性泊位将达到619个,广西内河港口货物年吞吐量将有望超过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60万标准箱,西江水运物流体系进一步完善。
西江黄金水道为广西内河运输发展创造了更好现实条件,在广西水运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内河港口物流园和产业园区的经济的发展。根据2019年广西年鉴和各地方公报的数据统计资料,2016年广西内河港口的吞吐量为11649万吨,2020年广西内河港口的吞吐量为17346万吨。“十三五”期间,广西内河港口逐年增长,增长趋势是极为可观,经计算,2016-2020年广西内河港口吞吐量年均增长率为8.26%,见表1。
表1 广西“十三五”期间内河港口吞吐量
3.航道建设情况
根据交通运输部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数统计,广西区内河航道通航里程5707公里,等级航道里程3487公里,分别占全国的4.5%和5.2%,占珠江水系的36.7%和34.9%,其中,II级航道582公里,III级航道621公里,IV级航道717公里、V级航道321公里,千吨级以上航道1203公里,占总里程的21.1%,占珠江水系的45.9%。南宁以下属于三级航道,实现1000吨级船舶从南宁直航粤港澳,贵港到梧州属于二级航道,可通2000吨级船舶,广西西江水运物流体系比较畅通,为水运物流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二)广西内河水运物流体系需求分析
1.总体需求分析
2020年,广西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73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2万标准箱。贵港港吞吐量突破1亿吨,成为珠江流域首个突破一亿吨的内河码头。梧州长洲水利枢纽过闸货物量突破1.5亿吨,位居全国第一。据统计,长洲船闸2019年过闸船舶数153168艘、过闸船舶核载量28160.655万吨,过闸船舶货运量14535.229万吨。西江运输货源主要为高值的集装箱适箱货、砂石、煤炭、粮食,以及其他大宗货物。随着平陆运河打通、湘桂运河及百色水利枢纽航运建设的推进,西江辐射到云南、贵州、湖南等地乃至我国整个西南地区,辐射范围更广,西江内河水运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大。
2.广西九大重点产业对内河水运物流体系的需求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发展规划文件指出,广西上下正重点推进绿色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汽车、高端金属新材料、精品碳酸钙、高端绿色家居、生物医药、轻工纺织等九大产业集群建设,实行“一个产业集群、一名自治区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具体推进方案”工作模式,力争取得重大突破,将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做优,提升广西关键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西江水运物流体系对畅通九大产业循环和市场循环有重要的作用。笔者分析九大重点产业对广西西江水运物流的需求情况,具体见表2所示。
表2 广西主要产业对西江水运物流的需求情况
为了更好推动企业通过西江水运物流体系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要进一步根据大湾区的产业特点进行需求分析,并基于广西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与大湾区企业进行产业合作。由于涉及到产业合作,西江水运的上行货物以及下行货物都将根据产业需求进行调整,尤其需要满足涉及到大宗产品的产业链的需求。因此广西融入大湾区为西江水运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和市场需求。
3.沿线主要城市对水运体系的需求分析
西江经济带包括广东省的广州、佛山、肇庆、云浮4个城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柳州、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崇左7个城市,区域面积达到16.5万平方公里。珠江—西江经济带上的广西7市经济稳定增长,在“十三五”期间各产业快速发展,为水运提供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市场需求。下表3为2016年至2020年西江经济带广西7市主要经济指标。可见西江经济带经济体量不断增大,为开拓水运市场提供极大的市场空间,也为推动西江水运体系高质量发展提出迫切需求。
表3 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七市主要经济指标(2016—2020)
(三)广西内河水运物流体系问题分析
西江在促进广西融入大湾区方面有显著的区位优势和航运基础。西江经济带通航条件好,通航效率高,货运量增长显著,加上内河水运本身就具有高效、经济、环保的特征,广西水运的优势就显得非常明显。广西的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的成本远远高于水路运输的成本。据测算,广西内河水运物流体系总体呈现运能大、运价低、能耗低、投资小的比较优势,与铁路相比,水运价格和碳排放约为铁路的1/2;与公路相比,水运价格约为公路的1/3,而碳排放约为公路的1/7。因此大力发展水路运输是降低物流成本、优化运输结构和发展绿色经济的迫切需求。在双循环经济战略背景下及“双碳”目标下,广西提升水运物流体系的发展水平显得极为迫切且意义重大。
但当前西江内河水运面临如下重要瓶颈:
1.物流业发展的问题
首先是硬件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内河水运物流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尤其是多式联运的无缝衔接不够,存在“中间一公里”空缺的问题。在“软联通”方面,内河码头的信息化和标准化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水运物流企业方面,广西水运物流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而且每个物流公司的条块分割比较严重,难以形成统一的物流市场。物流业的这种不统一不对称的需求和供给就会造成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协调。
2.产业与物流的衔接问题
西江经济带上的7市的经济虽然已经都呈现工业化发展的中期状态,但是总体经济发展还是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为主,缺乏科学专业知识和技术,或者是相对稳定的资金成本。与其他的发达地区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经济竞争力方面,还是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广西的开放时间比沿海地区滞后,西江经济带周边城市的基础设施、城镇化发展速度、城镇化规模程度以及现代化物流体系等各个方面都还没有相对完善,虽然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都是支持广西的通江达海战略,有关部门也做出相应的规划以支持,但在专业、技术、资金、资源、城市建设和发展理念等多个方面的条件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广西通江达海还需抓紧转变思路,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踏实推进各项工作。
二、广西水运物流体系物流策略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基础
广西要强化西江经济航线建设就需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打造高标准的内河航道,清理河底淤泥,加固河底,提升闸口安全标准,全方位促进西江航道等级升级。要按照高标准建设沿河的港口物资集散基地,包括各种相关的基础设施,同时兼顾技术的先进性和标准的国际通用性,为国际贸易的开展做好准备。除了航道和港口建设以外,广西还要提高通行船只标准。一方面,要确保船体本身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要在满足载重需求的前提下,确保船只的环保性。
2.打造水陆空运输一体化模块
内河航运仅仅是现代物流渠道的一种方式,要推动北部湾地区经济更快的发展,需要建成包括西江内河运输在内的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运输体系,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助力。为此,应该考虑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内河运输、远洋运输,以及考虑与平陆运河航道的最佳结合点位,布置铁路运输站、公路运输站和机场,贯通多种运输方式,畅通商贸经济往来的渠道。
3.发展多式联运,推进“散改集”
广西要加快西江沿线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港口物流枢纽建设等,完善内河水路运输多式联运“中间一公里”,实现多式联运“硬联通”。同时还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标准体系的建设,促进多式联运“软联通”,进而更好提升内河货运比例,促进“铁水联运”等多式联运的无缝衔接,降低大宗货物的物流成本,提升适水产品的多式联运比例。为了加快建设信息共享港口,向现代物流方向转型、升级,广西要积极与“一带一路”形成联动,对接平陆运河,衔接湘桂运河以及百色枢纽,拓展广西通江达海蓝图。以西江水运物流大通道为纽带,拓宽西江经济带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将把经济带的多渠道、多层次地交通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打造立体化、集约化、信息化、标准化的多式联运体系。
4.扩大招商引资,发展临港工业
围绕9大产业群,以沿江7市为核心,并结合平陆运河的布局,不断挖掘西江沿线适水产业发展需求,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优质的企业扎根港区,同时完善健全交通体系,培养临港产业园,重点培育南宁、梧州、柳州、贵港等中心城市的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城镇开发园区与港区物流,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与环境相协调的体系,逐步发展空间商业模式,进一步增强“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聚力,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该区域要发挥出东部产业转移和东西部物流前沿阵地的作用,充分利用西江黄金水道优势、港口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强化港航建设,大力提升港航的生产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信息畅通、便捷安全、环境协调的港航体系,实现广西通江达海战略。
5.继续加大内河港口和航道的建设,为融入大湾区打造高效水运通道
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发展、平陆运河的建设以及百色枢纽航运工程的开通,湘桂运河未来的建设运营以及西江的水运体系的作用凸显,但是整体基础设施的结构,尤其是港口之间的合作与互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根据现代综合物流的发展需要,推进港口建设,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在航运和航道等建设方面,要改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提高港口对经济腹地的辐射能力,合理规划港航布局,形成门类齐全、高度信息化的港口体系,完成“港口枢纽—航道—产业链”的点、线、面一体化发展,更好的融入大湾区发展。
6.抓好港口生产,提升港口码头的效率和满意度
推进港口管理的创新和发展思路的创新,与平陆运河体系形成良好联动机制,发掘自身潜力优势,完善港口码头管理队伍,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梳理西江内河各港口码头的业务流程。与此同时,提升港口组织生产能力,合理安排装卸和船舶运力,使货物得到及时装卸、出港。港口要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流程流转时间,来减少船舶压港时间、提升客户满意度,打造高效的大湾区通道。
7.打造公共信息平台,提升资源配套率
积极推进交通强国建设,促进西江水运信息化发展,抓住我国大力发展网络货运平台的机遇,广西水运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结合自身优势,探索组建以网络货运平台为模式的经营主体,发展面向水运的公共信息平台,用无船承运等模式打造西江水运体系上下游的资源整合平台,整合船公司、物流公司、货主等多方资源,通过信息化技术推动船舶和货源的精准匹配,在降低船舶空载率的基础上,及时在线拓展货源渠道;通过平台一站式服务,为货主提供更为便捷的流程,更具确定性、保障性的运输服务,同时进一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货源及船舶信息进行统计、预测,为西江水运体系资源匹配和船舶调度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降低船舶待配时间,提升西江水系的船舶利用率。
8.探索新技新模式的应用,提升水运核心竞争力
在推进广西水运体系融合大湾区方面,需要根据广西“通江达海”的主要客户的需求和货物的特征进行创新发展,提升西江水运对货源的吸引力。随着中小企业在跨境电商中快速发展,企业货运批量一般较少,因此为适应广西中小企业对国际水运物流的需求,探索集装箱拼箱等新模式、新业态在西江水运物流的应用,在产地进行拼箱,到海港进行中转,减少掏箱次数,减少作业流程,提升客户满意度。同时需要进一步探索新技术在广西水运物流体系中的应用,结合当前水运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的现状,探索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实现对货物的全程跟踪和溯源,实现对货物全程可视化监管,加强客户对货物监管。通过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推进西江水运体系现代化发展,提升客户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