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联合艾灸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出血期的疗效观察*

2022-08-19张娅珍陈颖颖姚晓艳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方用汤加减绝经期

张娅珍 陈颖颖 张 静 姚晓艳

1 杭州市拱墅区文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 杭州 310004

2 杭州市推拿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9

3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51

2020年6月至2022年2月期间,笔者采用中药联合艾灸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下称围绝经期功血)出血期患者30例,与单用西药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符合课题组病例诊断纳入标准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0~58岁,平均(47±5.1)岁;病程16天~6个月,平均(112.5±41.6)天;流产0~4次,平均1.3±1.3次。对照组年龄40~60岁,平均(47±4.8)岁;病程20天~5个月,平均(98±32.8)天;流产0~5次,平均(1.4±1.3)次。两组一般情况比较,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黄体酮软胶囊(浙江爱生药业有限公司)200mg/次,每日2次,3天后出血量渐少改为100mg/次,每日2次,连续服用14天,药后出血如停止可来院复诊,根据对患者其他围绝经期表现的11项症状评估后进行一步的治疗。

2.2 观察组:采用中药联合艾灸治疗方法治疗。根据其主症及伴随症状按照中医辨证论治分而治之:①脾肾两虚型治拟健脾固肾、益气止血,方用固冲汤加减;②阴虚血热型治拟滋阴清热、凉血止血,方用上下相资汤加减;③肾虚血瘀型治拟补肾固冲、化瘀止血,方用补肾活血汤加减;④寒热错杂型治拟清上温下、固涩止血,方用乌梅丸加减。先投之5剂,常规早晚温分服。可根据患者其他伴随症状加减药物。服用5剂后观察患者出血量情况及伴随症状改善程度再予5~7剂以巩固疗效。艾灸主穴为百会、隐白(双)、大敦(双),采用隔物灸法,取百会、隐白(双)、大敦(双)穴,艾条点燃后放入艾灸盒,根据骨度分寸法定位治疗穴位后缓慢施灸,以患者局部皮肤温热红晕,全身微感出汗为宜,时间每次约15~20min,隔日施灸1次,连续5次为宜,5次内出血止者停止艾灸,再根据围绝经期综合征的11项症状表现进行下一步治疗方案,施灸5次血未止者改用其他疗法。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判定及标准:①止血疗效:治疗过程中记录两组患者阴道出血情况以及围绝经期症状改善情况,对照组服药后第3天电话随访进行初次疗效评价。有效:阴道流血量较治疗前约减少1/2左右为有效;显效:阴道流血量较治疗前减少2/3以上为显效;治愈:阴道流血停止,且连续三天无复发为治愈;无效:阴道流血量较前无改善。②围绝经期症状改善疗效:治疗前后依据围绝经期经症状测评量表进行评分,根据以下11项症状或体征:失眠、感觉异常、潮热出汗、易激动、眩晕、紧张焦虑、乏力、头痛、心悸、皮肤蚁行感、关节痛。每项1分,评估治疗前后消失数量项进行疗效观察。有效:不适症状或体征治疗后消失3~4项以上。显效:不适症状或体征中消失5~6项。无效:不适症状或体征消失1~2项或所有不适症状或体征仍存在甚至加重。

3.2 两组止血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止血疗效比较

3.3 两组围绝经期症状改善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围绝经期症状改善疗效比较

3.4 不良反应情况:对照组有20例口服黄体酮软胶囊后出现头晕目眩等不良反应,占66.67%,停止用药后症状消失,未见其他不良反应。观察组未见有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4 体会

围绝经期功血中医学上可归属于“崩漏”范畴,病机主要是脾肾气虚,血不归经,治当补肾健脾,益气摄血固冲[1],治疗上秉承古人治崩三法,即“塞流、澄源、复旧”,根据标本缓急,暴崩之际,以止血为先,血止后再明确病因病机以标本兼治,调养将息身体。何若苹主任中医师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冲任不能固约经血,治疗上以“急本缓标”为原则,另可入凉血止血之药,其临床疗效颇佳[2]。张庆文[3]主任中医师认为本病应先辨虚实,虚证包括肾虚、脾虚;实证包括血热、血瘀;虚实夹杂中常出现阴虚血热。童少伯[4]认为虚、热、瘀是崩漏之主要病因,治疗时需辨寒、热、虚、实,审证求因,不可滥用温补寒凉之品。

笔者临床上将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出血期)患者分为脾肾两虚、阴虚血热、肾虚血瘀、寒热错杂四型,并根据证型和伴随症状不同分而治之,脾肾两虚者予以补肾健脾、固冲止血,拟用固冲汤加减;阴虚血热者予以滋阴清热、凉血止血,拟用上下相资汤加减;肾虚血瘀者予以补肾祛瘀、活血止血,拟用补肾活血汤加减;寒热错杂者予以燮理阴阳,固冲止血,拟用乌梅丸加减。以中医辨证施治的原理运用于临床,同时联合中医适宜技术艾灸治疗,大大提高疗效,并具有疗效好、无毒副作用、环保经济安全无创伤等特点。近年来,各类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越来越多,且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5]。艾灸作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一种,在治疗疾病时在抑制炎性反应、急慢性镇痛、调节人体免疫、抗免疫过敏等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有关报道显示艾灸由于其扶助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而对女性激素水平具有调节作用[6]。此次观察中治疗选穴百会穴,属督脉穴,具有回神固脱、升阳举陷、健脑宁神之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脱肛、阴挺、崩漏等,而隐白与大敦穴,分别为脾经、肝经之井穴,亦为治崩漏要穴。各穴位联用,共奏固冲止崩之效。

综合上述,中药联合艾灸治疗本病安全便廉,能快速止血固冲,调整患者因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一系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不适症状,增加疾病的治愈率及有效率,疗效显著,大大改善围绝经期功血妇女的生活质量,值得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方用汤加减绝经期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靖眩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病临证心得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自拟消银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围绝经期女性多焦虑 积极化解要得法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加减平胃散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及体会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