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健康照护理念的养老照护课程改革实践
2022-08-19林琳张红彩首钢技师学院北京100144北京医药职工大学北京100079
林琳,张红彩(1.首钢技师学院,北京 100144;.北京医药职工大学,北京 100079)
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8.7%,65岁以上人口达13.5%,我国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1]。北京市60岁以上户籍人口378.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7.0%,成为我国老龄化程度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2]。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问题成为了我国及北京市亟待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与此同时,社会对养老护理服务需求不断增加,给养老护理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护理专业是培养养老服务人才的有效载体,各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关于养老护理相关课程的设置,尤其是理论和实践教育方面应与养老产业的人才需求有机衔接[3]。当前我国在用的《养老照护》课程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与中职技能型人才培养难以契合。因此,我校在大量基础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健康照护先进理念、模式和知识技能,对《养老照护》这门课程进行了改革,逐步建立健康照护分层级人才标准体系并完成相应的课程体系建设,为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健康照护人才提供支撑,现将改革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北京市某中职院校护理专业2018级和2019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级作为对照组(108人),采用传统教学法来进行《养老照护》课程的讲解;2019级作为实验组(106人),采用改革后的教学方法。两个年级的《养老照护》课程均由同一位教师授课。经比较,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录取成绩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教学改革内容与实施 (1)课程改革背景及目标。《养老照护》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在养老机构的岗位需求调研、对国内外同类职业院校同类专业课程体系调研和相关文献检索分析的基础上[4-5],结合专业课程的建设,依托企业和行业标准,从养老机构的真实工作情境中提炼工作任务,即在基于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同时结合国际健康照护先进理念、模式和知识技能,进行《养老照护》课程改革,从而能够提升《养老照护》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养老照护》课程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健康照护分层级人才标准体系和完成相应的课程体系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健康照护人才。
(2)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本次《养老照护》课程改革基于国际健康照护理念,对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进行了多方位修订,对原来课程授课内容、侧重点、授课学时、教学模式等进行了全方位修改,修订后的课程更能够紧扣实际,增加教学趣味性和可接受性。
修订后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①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包括与养老护理相关的职业道德、基础知识、生活照护、基础照护、安宁服务、康复服务、心理支持等内容。②实践技能培训。主要包括与养老护理相关的生活照护、基础照护、康复服务、心理支持、照护评估、安宁服务的技术要点。课程改革前后对比见表1。
表1 《养老照护》课程改革前后对比
(3)课程考核评价的改革。本次《养老照护》课程改革对课程考核评价部分进行了修订完善,考核评价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学习过程。改革前,课程考核评价仅为期末考核评价,包括技能操作和笔试两部分。修订后,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分过程考核评价及期末考核评价两部分,分别由学校专任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临床教师评价,具体内容见表2。
表2 《养老照护》课程教学考核方式及权重
1.3 课程改革效果评价
1.3.1 期末考核评价 采用技能操作考核和笔试闭卷对两组学生进行期末考核,并对考核成绩以百分制的形式进行比较。两组试卷出题难度及范围,无显著性差异(P>0.05)。
1.3.2 学生对课程改革评价 分别于课程改革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完成后,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2019级学生对课程改革实施的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你认为《养老照护》课程改革前后最大的区别在哪里?通过课堂学习你最大的收益是什么(共5个条目)?你是否喜欢改革后的《养老照护》课程?共发放问卷106份,回收有效问卷10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及临床沟通能力得分采用t检验来比较差异(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 由表3可知,实验组学生期末笔试成绩和技能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期末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期末考核成绩比较(±s,分)
对照组 实验组 t P笔试成绩 80.62±6.78 85.29±6.82 3.056 0.011技能操作成绩 91.42±7.33 95.51±7.58 2.576 0.033
2.2 学生对课程改革的评价 由表4可知,实验组学生对课程改革的满意度较高,各项满意度均在85%以上。
表4 实验组学生对课程改革的满意度评价(n=106)
3 讨论
课程改革后本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在期末考核评价的基础上增加了过程考核评价。在不考虑过程考核评价成绩的基础上,将两组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相比,实验组学生无论是笔试成绩还是技能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基于国际健康照护理念的《养老照护》课程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这是因为传统教学以理论知识培养为主,护士多以命令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而发达国家的健康照护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注重护士与病人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健康教育能力、评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更适应当前养老照护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课程改革后的教育内容基于养老护理岗位的典型工作引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课题组在与临床护理专家咨询沟通、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对养老护理工作认知以及对养老护理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具体工作任务为驱动,国际健康照护模式为框架,养老护理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科学设计和优化,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每一个工作任务对应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与素质目标,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护理职业素养。此外,课改后的教学模式强化创新,优化老年护理人才培养途径。要实现培养高技能应用型护理人才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应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模拟病房内,教师设计具体的工作情景,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学习方法,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而在养老照护机构进行床边实践,“工学结合、学做合一”,促进学生理论结合实践,进一步提高了操作能力[6]。
从学生反馈情况来看,他们普遍反映喜欢修订后的教学内容。首先,因为修订后的教学内容增加了实训内容,增加了他们动手的时间,相对于原来机械式被动学习,他们表示更愿意尝试对动手能力的挑战;其次,相对于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更加新颖,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更符合当前青少年对新鲜事物的探索精神;最后,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充分激发了他们的临床思维,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也使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4 结论及建议
通过实践,基于国际健康照护理念的养老照护课程体系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其优势更为显著。因此,在今后的《养老照护》课程改革逐步完善过程中,应立足现在,着眼未来,注重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将“健康老龄化”的理念贯穿教学始终,重视技能培养,又要注重素质教育,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让老年人及其照顾者共同参与护理活动,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要,能在老年人独立与自尊的前提下提供协助,适时给予全补偿、部分补偿的护理服务[7]。通过逐步与国际健康照护理念接轨,强化学生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我国养老照护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