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22-08-19邱烈峰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权重专家

邱烈峰,肖 爽

(信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1 问题的提出

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Core Competencies)是继“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之后,引领国际教育改革的第三大思潮.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达成需要各学科共同努力.各学科要结合自身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本学科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即形成学科核心素养,进而为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服务.体育与健康学科也应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学科价值,促进学生形成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即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进而为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服务[1].在核心素养引领的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学生现有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水平以及发展状况是进行教学评价的基础,是指导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因此,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就成为学校体育管理者、一线体育教师和学生关心的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未检阅到评价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工具.为此,本课题组对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情况进行研究,力图构建科学的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测量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提供工具,为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奠定基础,为推动核心素养引领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水平服务.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收集核心素养、体育素养、健康素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教育评价理论等相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并期冀从中得到借鉴和启发.

2.2 逻辑分析法

在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学科核心素养等相关理论成果的吸收、借鉴与演绎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所涉及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最后从评价的角度出发,筛选评价指标,按照逻辑关系进行框架构建,完成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构建.

2.3 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Delphi)是一种反馈匿名函询法,通过咨询专家意见以及对专家意见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再反馈给各专家,然后再征求,再反馈,直至得到较为一致的意见.本研究在初步建立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之后,实施3轮专家咨询调研,筛选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

(1)确定专家人员

学者Brown·B指出专家人员的选择是德尔菲法实施的关键所在.选取的专家必须对研究内容有深入了解,且具有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或工作经历.有文献认为专家人数控制在10-30人为佳[2].本研究第1轮专家咨询调研时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咨询调研多名专家,其中重点咨询调研9名.选择专家的依据是:①体育教育/学校体育专业;且②博士或副高以上职称.在第2、3轮调查时,考虑到指标体系中包含有与健康相关的指标,又增加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专家.第2、3轮咨询调研选择专家的依据是:①体育教育/学校体育/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其中以体育教育/学校体育专业为主;且②博士或副高以上职称.第2、3轮共调查专家13名.在统计专家积极性系数和权威性系数时,鉴于第1轮专家人数较多,咨询内容、深度不一,故未做统计,仅统计了第2、3轮的情况.

表1 第2、3轮专家基本情况一览表(n=13)Tab.1 The list of basic information of experts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rounds(n=13)

(2)专家积极性系数

专家积极性系数反映所咨询的专家对该研究的关心与合作程度,通常用调查问卷的回收率来表示.一般认为,回收率50%是可以用来分析的最低比例,回收率60%是好的,回收率70%是非常好的结果[3].本研究后两轮咨询的专家积极性系数分别为84.6%和76.9%.

(3)专家权威系数

专家权威系数反映所咨询专家的权威程度.专家的权威程度是影响咨询调研结果可信度的重要因素.专家权威系数(Cr)通过专家熟悉程度和判断依据来计算.公式为:

Cr=(Cs+Ca)/2

Cs表示所咨询专家对研究内容的熟悉程度.分为非常熟悉、比较熟悉、一般熟悉、比较不熟悉、非常不熟悉等5个等级,分别赋值1.0,0.8,0.6,0.4,0.2[3].Ca表示专家的判断依据.判断依据包括理论分析、实践经验、国内外参考文献以及个人直觉.对应量化赋值见表2.

Cr数值越大,说明咨询专家结果可信度越高.Cr≥0.7即可认为咨询结果可靠[3].本研究第2、3轮咨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是0.80和0.82.说明本研究咨询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咨询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2.4 数理统计法

用Microsoft Excel 2007录入,建立数据库.再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分别计算各指标重要程度的平均得分、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3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3.1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1.1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是保障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有效、易操作的基础.因此,在构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不仅依据的理论基础要正确、充分,运用的研究方法也要科学.在构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指标选取、各指标权重值的确定都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

3.1.2 全面性和整体性原则 在构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时,选取指标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使选取的指标尽可能地涵盖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各类要素,达到全面的目的.同时要保证各类各级指标之间有条理,相互关联,有逻辑性,保证各类各级指标的目标一致性,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性.

3.1.3 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是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用于实际评价,所涉及的数据资料可以获得,并且易于获得.为此,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首先应充分考虑每项指标是否可以测量,是否易于测量;其次可操作性还应体现在操作过程的经济性上,即在满足评价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评价成本.其实质就是评价指标的数量要适当.因此,在坚持全面性原则的基础上应注意指标的敏感性,即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关键的、核心的指标,而不是把所有的相关指标都罗列出来.评价指标太多,指标体系太过复杂、繁琐,不仅难以突出重点,还会增加难度,使实际操作效率下降,甚至无法实施.

3.1.4 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相结合原则 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各有优势,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客观指标具有客观性、准确性和可比性等特点,易于测量.主观指标(如个人的心理状态、情绪、意愿、满意程度等)难以测量,但往往能够深刻反映出客观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评价更加全面和深入.本研究中身体形态、体能等方面可以采用客观指标,但在体育与健康认知、体育品德等方面必须采用一些主观指标.

3.1.5 导向性原则 评价具有激励和引导作用.通过评价可以激发被评价者的内在动力.构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测量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并进行评价,指导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指引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宗旨是为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服务.在构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时,力争做到各指标能够反映出具体的评价内容和目的.同时建议咨询调研的专家在确定各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及权重系数时要充分考虑评价的导向功能.

3.2 构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

3.2.1 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 对核心素养研究较早并且较为系统的当属1997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启动的“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DeSeCo)项目”.DeSeCo项目汇集了10多个国家众多学科的专家和利益相关者历时6年完成,研究成果又经历了多年理论与实践的检验.因此,可以说DeSe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代表了国际最高水平.OECD的研究成果理应成为构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OECD的研究认为核心素养包括能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群体中互动和能自律自主地行动三个维度.并提出核心素养、知识与能力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3.2.2 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导 学科核心素养是对学科根本教育价值的凝练,它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5].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本质、价值与功能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方面的体现和落实,对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备独特而重要的作用[6].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理应反映学生发展的诉求,为学生面向未来打下基础.因此,构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应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导.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

3.2.3 以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为依据构建主体框架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3个方面[7].季浏教授又对3个要素进行了解读[8].这是本研究构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主体框架的重要依据.

3.2.4 以体育素养为基础 体育素养是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等因素的联合作用所形成的综合素质与修养,包括体质水平、体育技能、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个性和体育品德等要素[9].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在“体育素养”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个体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关键素养.构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应以体育素养为基础,并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对人的需求变化,从中提炼出体育素养的精华和灵魂.

3.3 指标筛选过程

3.3.1 初步建立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收集相关资料,汇集与核心素养、体育素养以及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有关的指标,并进行逻辑分析、判断,然后依据各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初步建立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建立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61个三级指标.

3.3.2 完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第1轮专家咨询调研) 受研究者理论准备或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初步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常常是不够完善的.在指标选择上可能存在多选或遗漏等问题;在结构上也可能存在一些逻辑混乱.为此,本研究在初步建立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后,就所选指标的科学性和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结构的合理性进行第1轮专家咨询调研.对于一级指标,专家认可度较高,没有提出修改意见.对于二级指标,部分专家认为“A3.1身心健康状况及健康管理”过宽,建议分开;部分专家认为“A3.7无不良嗜好”条目较少,并且与“A3.1身心健康状况及健康管理”部分有交叉重复现象,建议删去“A3.7无不良嗜好”条目,其下属的三级指标并到“A3.1身心健康状况及健康管理”部分.对于三级指标,部分学者认为“A1.5.4环境适应能力”“A3.1.1珍惜生命情况”等部分表述比较含糊,建议具体化.

综合以上专家意见和建议,对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66个三级指标.

3.3.3 确定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第2轮专家咨询调研) 为确定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第2轮专家咨询调研.请专家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对各指标对上一级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判断,从“很不重要”“不太重要”“一般重要”“比较重要”到“非常重要”依次赋值为1~5.得分越高,表明该指标对上一级指标来说越重要.

(1)数据处理和判断标准

对第2轮专家咨询调研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保留指标的依据是:①重要程度的平均得分在3.5分以上(即达到满分5分的70%以上[10]);②变异系数<0.25.变异系数是指标重要程度得分的标准差与其平均值之比.变异系数越小,说明专家们对该指标判断结果的分散程度就越小.一般认为,如果指标的变异系数≥0.25,则该指标的专家协调程度不够[11].

(2)专家反馈结果

①一级指标反馈情况

3个一级指标平均得分均在4.6分以上(≥3.5),变异系数均在0.11以下(<0.25).可以看出,专家对3个一级指标的认可度较高,并且意见较为集中、一致,3个一级指标均予以保留.

②二级指标反馈情况

14个二级指标的平均得分均在4.0分以上(≥3.5),变异系数均在0.20以下(<0.25).说明专家对14个二级指标的认可度较高,意见较为集中、一致,14个二级指标均予以保留.

③三级指标反馈情况

在二级指标“A1.1体育认知”下包含6个三级指标.尽管它们的平均得分均≥3.5分,但是“A1.1.3体育发展史的认知情况”和“A1.1.4运动竞赛规则/运动规则与术语的认知情况”这2个指标的变异系数>0.25,说明专家们对这两个指标的意见不够一致,故予以删除.

在二级指标“A1.4体育活动能力”下包含4个三级指标,其中“A1.4.3体育竞赛裁判能力”和“A1.4.4体育赏析能力”2个指标的平均得分<3.5分.予以删除.尽管“A1.4.2组织体育活动能力”的平均得分为3.8(≥3.5),但其变异系数为0.28(>0.25),说明专家们对这个指标的意见不够一致,予以删除.

在二级指标“A3.2健康管理情况”下含有7个三级指标.尽管它们的平均得分均高于3.5分,但“A3.2.6是否有抽烟习惯”和“A3.2.7是否有喝酒习惯”2个指标的变异系数>0.25,说明专家们对这2个指标的意见不够一致,故予以删除.

在二级指标“A3.5社会交往情况”下含有3个三级指标.尽管它们的平均得分均高于3.5分,但“A3.5.2与同学朋友的交往程度”和“A3.5.3与老师的交往程度”2个指标的变异系数>0.25,说明专家们对这2个指标的意见不够一致,故予以删除.

最后确定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

3.4 确定指标权重(第3轮专家咨询调研)

3.4.1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 确定指标权重值的方法可以分为客观赋权法和主观赋权法两种.体育学界基本上采用的是主观赋权法.常用的主观赋权法包括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专家排序法等.体育学界文献中大多采用的是层次分析法.研究者一般是对评价指标体系中同一层次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请专家根据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的1-9标度法进行赋值,然后转化为比对判断矩阵.这一方法具有较好的数学理论基础.但由于操作较繁琐,增加专家填写调查表的时间,进而会降低专家填写质量[12].专家排序法也存在一定缺陷.例如,同一级中仅有a和b指标,并且a比b稍微重要(但不是很多),如采用专家排序法计算出a的权重值可能是b的2倍.基于上述情况,本研究借鉴郑家鲲等[12]的研究方法确定指标权重.请专家根据各指标对上一级指标影响的重要程度,并参考上轮各指标重要程度的平均得分对同级指标进行量化打分,打分范围在1~5之间,指标越重要,则分值越高.

指标权重计算公式是:W=T/S.式中W为指标权重,T为所有专家给某指标(a)打分之和,S为所有专家给a指标的同层次指标打分总和.例如,本研究包含3个一级指标,分别为A1、A2和A3,先计算TA1、TA2和TA3,再计算S=TA1+TA2+TA3,最后用W=TA1/S,就可计算出A1的权重.

3.4.2 各指标的权重值 按上述方法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后,再对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三级指标的权重值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计算出三级指标的综合权重值(表3).计算方法如下:

表3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权重Tab.3 Weight of each index i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re literac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discipline

续表3

三级指标的综合权重=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权重×三级指标权重

4 结论与研究局限

4.1 结论

构建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57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体育与健康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体育与健康能力维度包括体育认知、健康认知、体能、体育活动能力和健康技能等5个二级指标;健康行为维度包括身心健康状况、健康管理情况、科学锻炼情况、合理膳食情况、社会交往情况和卫生习惯情况等6个二级指标;体育品德维度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等3个二级指标.最后采用德尔菲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并对评价指标体系中三级指标的权重值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出各三级指标的综合权重值.

4.2 研究局限

尽管在构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及确定指标权重的过程中进行了充分准备和精心设计,但由于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涉及繁广,且受研究者能力所限,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难免不尽完善.本研究将实地测试,对构建的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不断强化其可操作性.另外,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不同,认知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来说,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同,教学内容和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应不同,教学要求重点也不应相同.因此,在编制测量量表的具体条目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差异情况.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权重专家
致谢审稿专家
权重常思“浮名轻”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基于公约式权重的截短线性分组码盲识别方法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层次分析法权重的计算:基于Lingo的数学模型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