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康复治疗急性前庭神经炎的疗效
2022-08-18赵晶张永义黄名璐付蓉
赵晶 张永义 黄名璐 付蓉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贵阳 550006)
急性前庭神经炎(Acute vestibular neuritis,AVN)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周围前庭综合征,是指一侧前庭神经急性损害后出现的,临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眩晕,伴恶心、呕吐和不稳,易向患侧倾倒等症状的一种急性前庭综合征,其平衡性下降,给其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导致其生活自理能力部分丧失,生活质量明显下降[1-3]。临床上对急性前庭神经炎的治疗以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为主,药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症状,但部分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不够理想,针对这一点,临床上提出对急性前庭神经炎患者实施前庭康复治疗[4-5],本研究为探讨前庭康复治疗用于急性前庭神经炎中的疗效,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80例存在平衡功能障碍的急性前庭神经炎患者进行研究,不仅对比了这两种治疗方案对前庭神经炎患者平衡性、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还对比了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前庭康复治疗对前庭神经炎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8年1月~2021年1月,选取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80例存在平衡功能障碍的急性前庭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20~58岁,平均(39.43±9.50)岁,男23例,女17例;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20~59岁,平均(39.72±9.41)岁,男22例,女18例。两组之间比较年龄、性别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可比。此次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家属均对此次研究知情且同意。
纳入标准:(1)符合《前庭神经炎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6]中急性前庭神经炎的诊断标准,确诊急性前庭神经炎,存在平衡功能障碍;(2)生命体征稳定,神志保持清醒;(3)年龄≥18岁、<60岁。
排除标准:(1)伴有精神障碍、意识障碍;(2)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3)合并严重感染、恶性肿瘤;(4)既往对此次研究中所用药物有过敏史。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急性期常规药物治疗,抗组胺药物苯海拉明20mg,肌肉注射,发病72小时内;甲磺酸倍他司汀16mg,口服,一天3次;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每天1次,每次10-20mg。持续治疗7天。
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前庭康复治疗,具体为:(1)摇头固视:眼睛固定注视正前方1米处的中位静止靶点处,在水平线转动头部。(2)交替固视:眼睛注视正前方1米处45°、135°的静止靶点处,头部在水平线转动,交替注视两个靶点。(3)分离固视:眼睛注视正前方1米处45°、135°的静止靶点处,头部保持不动,眼球转动,先将视线从一个靶点转移至另一个靶点,2秒后快速将头部转移至注视的靶点,保持头部与视线在同一个靶点,2秒后再重复上述动作。(4)反向固视:在水平面匀速移动靶点,眼球随着靶点移动,头部随着靶点反向移动。上述4个训练动作每天进行3次,每个动作每次持续2分钟,在患者耐受范围内进行训练,训练时体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从坐位逐渐过渡至站位、行走,持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平衡性评分、总有效率、前庭症状评分、眩晕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平衡性评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采用Berg平衡测试量表,该量表包含14个条目,单个条目分值为0~4分,总分为0~56分,得分越高,平衡功能越好。
于治疗后3个月评价疗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具体评价标准为:(1)显效:恶心、眩晕症状均基本消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恢复;(2)有效:恶心、眩晕症状有所减轻,但尚未消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部分恢复;(3)无效:恶心、眩晕症状均未减轻,甚至加重,生活无法自理。
前庭症状评分[7]: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采用前庭症状指数(VSI)量表,量表包含平衡、头晕、头痛、恶心、眩晕、视觉敏感6个项目,单项分值为0~10分,得分越高,前庭症状越严重。
眩晕评分[8]: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采用眩晕残障量表(DHI)评估,量表共25个条目,单个条目0~4分,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眩晕症状越严重。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对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生活质量评分[9]: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选择WHO制订的WHOQOL-BREF简表,量表分为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单项最低0分,最高100分,得分越高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n/%)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平衡性评分、眩晕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平衡性评分、ADL 评分均显著增高(t=6.064、7.170、10.693、12.362,P<0.05),两组治疗后的眩晕评分均显著降低(t=6.180、10.45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平衡性评分、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4.346、5.286,P<0.05),观察组的眩晕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577,P<0.05)。见表1。
表1 平衡性评分、眩晕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比较(n=40,±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balance score,vertigo score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n=40,±s)
表1 平衡性评分、眩晕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比较(n=40,±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balance score,vertigo score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n=40,±s)
Note: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
Group Control group t P Observation group t P Time Before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Before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Balance score 35.27±5.02 42.61±5.78 6.064<0.001 35.48±5.10 48.05±5.41*10.693<0.001 Vertigo score 71.43±12.54 56.79±8.20 6.180<0.001 71.02±12.67 47.65±6.34*10.453<0.001 ADL score 65.31±5.27 74.85±6.56 7.170<0.001 65.54±5.32 82.96±7.15*12.362<0.001
2.2 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82.50%(χ2=5.000,P<0.05)。见表2。
表2 总有效率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otal effective rate[n(%)]
2.3 前庭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各项前庭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t=6.025、5.270、5.707、5.341、5.120、4.970、9.736、9.259、9.331、8.815、8.975、8.630,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前庭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t=4.558、4.978、4.783、4.766、4.696、4.726,P<0.05)。见表3。
表3 前庭症状评分比较(n=40,±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vestibular symptom scores(n=40,±s)
表3 前庭症状评分比较(n=40,±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vestibular symptom scores(n=40,±s)
Note: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
Group Control group t P Observation group t P Time Before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Before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Balance 4.89±1.20 3.42±0.97 6.025<0.001 4.81±1.25 2.50±0.83*9.736<0.001 Dizzy 4.93±1.35 3.52±1.02 5.270<0.001 4.84±1.38 2.49±0.82*9.259<0.001 Headache 4.72±1.23 3.35±0.89 5.707<0.001 4.65±1.26 2.44±0.81*9.331<0.001 Nausea 4.98±1.38 3.57±0.94 5.341<0.001 4.90±1.40 2.61±0.86*8.815<0.001 Vertigo 4.86±1.24 3.61±0.92 5.120<0.001 4.79±1.22 2.68±0.85*8.975<0.001 Visual sensitivity 4.61±1.17 3.45±0.90 4.970<0.001 4.54±1.21 2.53±0.84*8.630<0.001
2.4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t=4.999、6.017、5.193、5.327、9.884、10.957、9.459、10.609,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613、4.684、5.168、5.545,P<0.05)。见表4。
表4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n=40,±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n=40,±s)
表4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n=40,±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n=40,±s)
Note: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
Group Control group Time Before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t P Observation group Before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t P Physiology 70.81±5.20 77.34±6.42 4.999<0.001 70.96±5.17 84.05±6.59*9.884<0.001 Psychology 70.23±5.14 77.87±6.17 6.017<0.001 70.45±5.03 84.39±6.28*10.957<0.001 Environment 70.34±5.31 76.46±5.23 5.193<0.001 70.57±5.29 83.49±6.83*9.459<0.001 Social relations 70.48±5.09 76.73±5.40 5.327<0.001 70.71±5.16 83.62±5.71*10.609<0.001
3 讨论
急性前庭神经炎是一种由于前庭神经受累而引起的突发性眩晕疾病,患者发病后的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眩晕、姿势步态不稳为主[10-11]。通常情况下,急性前庭神经炎患者的眩晕持续时间数小时至数天,可在短时间内逐渐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短期内眩晕症状未能缓解,残留头晕头昏症状,持续数日甚至数月,在活动时症状加重,严重危害到患者的身心健康[12],因此,临床上主张对急性前庭神经炎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
临床上关于急性前庭神经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认为急性前庭神经炎患者的发病可能与患者自身免疫因素有关[13],故急性前庭神经炎治疗时建议采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甲泼尼龙可发挥显著的局部抗炎作用,减轻局部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14]。抗组胺药物是急性前庭神经炎治疗时常用的另一类药物,常用抗组胺药物有苯海拉明、异丙嗪,该药物可发挥抗组胺作用,促使血管扩张,改善脑干及迷路血运,纠正患者内耳血管痉挛,解除内耳循环障碍,从而减轻眩晕症状。
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急性前庭神经炎患者的眩晕症状,改善其前庭功能,但由于急性前庭神经炎患者的神经细胞修复时间较长,其外周前庭功能再生、中枢前庭代偿速度缓慢,往往会导致其病情迁延不愈而发展为慢性前庭综合征,针对这一情况,临床上提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前庭康复治疗[15]。本研究中观察组实施了药物治疗+前庭康复治疗,通过指导患者进行不同体位、不同方式的固视治疗,对激惹信号反复刺激,使患者的前庭不平衡在感觉替代、行为替代及适应过程中逐渐减轻,还可刺激前庭功能,重建前庭中枢的可塑性,缓解眩晕症状[16]。
由于前庭神经炎患者发病后其平衡性下降,日常生活受到影响,致使其生活质量水平下降,本研究中探讨了前庭康复+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对前庭神经炎患者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将观察组与实施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后发现,治疗后,观察组的平衡性评分、ADL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前庭康复对前庭神经炎患者治疗除可控制其病情,对患者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同样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相比于单纯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取前庭康复治疗对前庭神经炎患者眩晕症状的缓解作用更加显著,可减轻眩晕对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减轻眩晕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逐渐恢复,使其生活质量水平提高。本研究中还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前庭症状评分、眩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前庭康复治疗可促使急性前庭神经炎患者症状缓解,其疗效显著,这主要是因为相比于单纯药物治疗,采取前庭康复治疗辅助药物治疗可更加有效地刺激患者前庭,促使其神经功能修复,从而加快外周前庭功能再生、中枢前庭代偿的速度,进一步减轻前庭神经炎患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对患者病情加以控制。
综上所述,在存在平衡功能障碍的急性前庭神经炎患者中,实施前庭康复治疗可解除患者平衡功能障碍,减轻前庭症状,有利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升其生活质量,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