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仡佬族民族传统体育文献保护现状调查与发展研究
2022-08-18蒋海史国波肖元辉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蒋海 史国波 肖元辉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仡佬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贵州东北部,少数部分聚居于云南和广西界内。贵州仡佬族的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民间流传较为广泛的体育游戏有舞毛龙、舞狮、蹦蹦鼓、打陀螺、斗鸡、打蔑鸡蛋、竹竿舞等,以及目前已经失传的花灯、茶灯等传统运动,其中舞毛龙在铜仁地区流传较为广泛。仡佬族体育对城市的旅游发展、展示仡佬族文化、推动全民体育健身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对仡佬族民族传统体育文献现状进行研究,仅此给研究仡佬族民族体育的学者一个参考。
一、贵州仡佬族民族传统体育文献现状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文献的现状调查,对于掌握本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可以这么说,想要了解一个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首先就应该从文献现状分析入手,这里的文献不仅包括对现有知网、图书馆等文献平台可以搜索到的文献,还包括从各地文化部门、体育部门等政府部门收集的县志等文献,同时也包括仡佬族地区的壁画、石碑等所呈现出来的有关仡佬族民族传统体育的文献。当然,也包括民间散落的文本或者老一辈口述下来的手抄本等。
在对贵州仡佬族民族传统体育文献进行现状调查时,笔者和课题组成员前后多次在知网、图书馆等平台查阅了相关理论文献和有关仡佬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文献,总体对于现阶段贵州仡佬族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课题组利用2022年1-2月过年期间前往了务川、道真、石阡县城文化馆部门查阅了相关文献,也对一些本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人进行了口述史访谈记录,对于村里老一辈的老者也进行了实地访谈,对于贵州仡佬族民族传统体育文献的现状有了一个基本调查,为后期分析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
在前期现状调查中发现,原始文献几乎处在丢失的边缘,能够找到的原始文献资料少之又少,老一辈的传承者基本是以口述的形式进行传承和教授,真正有文字记载的文献,由于历史的原因,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的情况,所以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原始文献也逐渐遗失。笔者自己也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大多数体育项目都流传久远,以毛龙为例,笔者采访了贵州省石阡县毛龙非遗传人代鑫(如图1),代先生说毛龙最早起源于唐朝,关于“仡佬毛龙”的起源及源流并无明确历史记载。代先生表示在仡佬族的神话故事中,毛龙的起源来自于仡佬族的自然崇拜和繁衍崇拜两种思想。
图1 对舞毛龙传承人戴鑫的访谈(摄影者:蒋海)
笔者通过《石阡县志》的记载了解到:“(龙)灯从唐代起”,仡佬族民间也盛传“唐朝宰相魏征在梦里斩龙王”的故事,故可推测:“仡佬毛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又根据民国时期《石阡县志》的记载:清末至解放前夕,“仡佬毛龙”盛行于全县各民族村寨之中,可见毛龙在当地的影响力非常大。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毛龙从当地族群的身边逐渐流失,而对于老龙的详细文献也就此“石沉海底”,文献也就仅仅停留在县志等简单记载中(见表1)。
表1 仡佬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文献调查情况一览表
二、贵州仡佬族民族传统体育文献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部门权责不明、保护力度不大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相关部门在权责上没有明确的归属,这就给保护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例如,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挂在体育部门下管辖、有的则是在文化部门、有的项目划归了文化部门,但是一些执行权在体育部门,例如少数民族运动会,许多项目在体育部门进行管辖,但是有的则两边都挂,这就导致有的项目是“两边管、两边都不管”的现象时常发生。又如,许多艺术类体育项目多挂在文化部门,但是体育表演时也会参加,但是体育部门对其管辖权则没有,这也就导致许多项目发展不起来,传承人跑经费时候,相关职能部门相互推诿,导致许多项目负责人心灰意冷,逐渐失去对传承与保护的耐心。同时,对于在保护力度上,除了民间一些负责人进行免费义务的传承与保护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于保护力度也只停在完成本职工作的阶段,无法更加深入、深层次地去系统梳理“保护什么、为什么保护、怎么保护”的问题。
(二)保护体系不规范、资金落实不到位
项目的保护不能只停留在静态的博物馆式保护,更应该纳入全民健身或者阳光体育进行“活态传承保护”。但是在调查过程中,课题组发现,保护的体系存在不规范的情况,相关职能部门没有进行因地制宜制定保护传承体系,而是“一股脑”的借鉴别人的保护体系,没有按照在考察当地实际情况后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在调查过程中,一些民传项目负责人反映,政府部门就是对于一些受到外界关注的项目进行了一些经费补助,对于传承人每年可能会发放一些微薄补助,但是对于是否要将该项目纳入学校教育等“活态传承”时候,许多传承人反映这种现象还没有,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只停留在老一辈的个人记忆或者博物馆的书本文献里。在一些地方,虽然也看到一些项目进入了学校进行教育传承保护,这与传承人和政府之间具有某种特定的“价值关系”,但是这些项目没有经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是否有价值、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以及就算需要纳入是否需要进行一系列科学引进的问题。
正所谓,有钱好办事,对于保护贵州仡佬族民族传统体育文献同样受用,但是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经费短缺是当地体育文献保护不足的问题之一,对于一些民间遗留下来的濒危传统体育文献,政府没有更多的资金聘请专人进行现代高新技术修复与大数据保存,使得许多遗留文本由于纸张霉变导致字迹不清或者缺页现象严重,修复遗留体育文献迫在眉睫。
(三)民传项目传承人地位尴尬、文献持有者思想封闭
项目传承人是“活着”的文献,在传承人身上我们可以“吸收”到的不仅是项目本身的“静态”存在,而是一部“活着”的“动态”文献标本。但是对于现阶段仡佬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人而言,某些项目的地位笔者感觉是十分尴尬的,到底是国家重视的保护对象?还是只是为了满足某些领导申请非遗而特设的一个“限时工具”?在笔者调查过程中,一些项目传承人表示,虽然自己是相关部门推选的项目传承人,也有盖有相关政府部门的聘任证书,而且一段时间内也有每年几百元的传承人补助,但是对于自己到底是什么?传承人表示自己都在表示怀疑,只是为了满足一些专家学者前往来了解情况配合他们?还是为了推广我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体育项目搞宣传呢?与他们心目中的那个“掌舵者”的地位完全不同。调查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一些民间散落的体育项目文献古书籍,由于持有者的思想闭塞,认为这是祖宗留下的一笔财富,不舍得进行对外公开,导致一些古书籍年久腐烂或者被老鼠、害虫等撕咬,造成了国家文献财产的流失,这种是不可逆的流失,对于这种濒危的古文献进行抢救式挖掘、刻不容缓。
三、新时代贵州仡佬族民族传统体育文献保护与发展的对策
(一)权责分明、加强保护意识、扩大保护力度
仡佬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优秀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在追求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寻求方法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保护,做到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且及时解决问题,不留隐患。对于贵州仡佬族民族传统体育文献发展对策,笔者提出政府部门之间需要进行权责分明,这样有利于更好的管理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献,不少地区传统体育文献的保护意识比较淡薄,传统民族体育文献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需要加大对传统体育文献保护大宣传力度,告诉族群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怎么保护”等问题。扩大保护力度,完善相关保护体系与保护方法,对文献的保护达不到规范进行问责等机制。笔者询问过石阡县许多农村老人,老人们都表示在过去很多传统文化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在实地走访时,一位游姓的老人透露,他曾经见到过高台舞狮,这里的高台是连搭十二张桌子,舞狮的演员从下往上进行表演,十分考验演员的功底,后来因为太具有危险性,并且被打上封建的标签,从此这门技艺就此遗失。遗失在历史长河里的不仅仅只有一个舞狮,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体育项目,因此,对一些遗失的项目要提高宣传保护意识,扩大对这一类濒危项目的保护力度。
(二)规范保护体系、增加经费投入、落实学校传承教育
首先应该加强对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视程度,规范保护体系,加大力度对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发掘,对已经失传的传统体育项目,可以通过传承人或老一辈人们的口述记录成册,以文字的形式展示在人们面前。流传下来的文献可以进行集中保护,成立一个专门的资料库,用以保存文献。其次是增加经费投入,对技艺传承的重视,技艺流传下来才有更多机会进行研究保护,可以培养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传承人,对传统技艺进行保护,以达到保护传统文化的效果。再次是注重民族体育文化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利用这样的文化资源,在进行有效的保护与传承,提高学生对于民族体育文化理解的同时,又以传统体育文化培养学生体育素养,提高学生体育能力。最后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少数民族运动会、建立展示厅等形式,将传统项目展示出来,吸引人们的注意,提高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知名度。
四、结语
仡佬族传统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分支,研究贵州仡佬族民族体育的内涵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对贵州仡佬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个系统的概况,对贵州仡佬族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仡佬族民族传统文献流失严重,对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得不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后续的保护工作加大了难度。仡佬族民族传统体育凝聚了仡佬族人民的智慧,体现了仡佬族人纯真朴实、勤劳勇敢的性格特点,不仅如此,仡佬族人民创造的文化、社会价值观等等,对我们弘扬和学习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认真挖掘和整理仡佬族民族传统体育文献的问题上就显得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