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党人的好榜样” 彭雪枫

2022-08-18王家云

大江南北 2022年8期
关键词:彭雪枫新四军

□ 王家云

曾经战斗在洪泽湖畔的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1944年牺牲在八里庄战斗的前沿阵地,年仅37岁。他被毛泽东、朱德等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彭雪枫的榜样及其现实意义体现在多方面,本文择其要点有四。

对党忠诚的榜样

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党章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共产党员首要的政治品格。彭雪枫入党之初即郑重表示:“党就是我的母亲,革命就是我的一切。”抗战期间,他在赠送其爱人林颖的《斯大林传》一书首页写道:“我们的忠诚坦白之爱,一如我们忠诚坦白之于党!”对党忠诚,是他一生的追求。

彭雪枫对党忠诚,一是忠于党的事业。他1926年由共青团转为中共党员之后,即战斗在党的秘密战线上;1930年5月转战中央苏区,连续参加三次反“围剿”,喋血八角亭;1934年10月参加长征,过雪山草地,万里征战到陕北;1936年10月秘赴西安,出使太原,致力于西北、华北统战工作;1937年运筹中原抗战,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1938年9月底挺进豫东,把华中敌后变成前线,开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1941年5月转至洪泽湖畔,战斗在淮北苏皖区;1944年奉命西征,回师收复豫皖苏边区,同年9月11日在指挥八里庄战斗中壮烈牺牲,把最后一滴血献给了党的事业。

二是忠于党的组织。彭雪枫说:“革命就是顾千家万家,不能只顾一家。革命,就是不怕危险。”他从白区到苏区再到抗日战场,无论环境多么险恶,生活多么艰难,始终对党忠心耿耿。他不仅自己忠于党的组织,而且对叛党行为坚决斗争。1932年9月,身为红二师政委的他,针对师长郭炳生的动摇坚决斗争。当他获悉郭炳生挟持第5团阴谋叛变投敌时,不顾个人安危,亲自率领随行武装跟踪追赶,成功挽救被挟持的第5团指战员。他因此荣获一枚“红星奖章”。

三是忠诚于党的理想信念。彭雪枫创办《拂晓报》,并在阐释“拂晓”的概念时说,“拂晓代表着朝气、希望、勇敢、进取、迈进、有为、胜利到来的意思”。作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工作者,他不仅自己坚定理想信念,而且努力开拓思想政治工作平台,积极引导全体指战员坚定必胜的信念。他在牺牲前写给爱人林颖的信中,报告反法西斯第二战场开辟的喜讯,激动地说:“新的世界行将不远了!”“中国革命二十余年,应该苦尽甘来了。”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充满必胜的信念。

开拓进取的榜样

勇于探索、开拓进取是共产党人坚持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也是与时俱进、永葆活力的可贵品格。作为文武双全、智勇兼备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彭雪枫对部队建设与发展建树颇多。

首先是开办竹沟军政教导大队。1938年初,彭雪枫踏上运筹中原抗战的第一线。初到第一线的他马上意识到“最大的困难是缺乏干部”,“只要有了干部,就不愁没有部队”。为此,他一方面建议中央增派干部,另一方面着手筹建竹沟军政教导大队。没有校舍,他带领学员自己动手,和泥、打坯、砌墙。没有经费,他一方面组织自筹,另一方面鼓励学员自力更生、因陋就简。没有教材,他自编教材。没有教员,他亲自授课,主讲多门课程。他主讲的《游击队政治工作概论》 《游击战术的几个基本作战原则》,就是抗战以来实践学习研究的心得,理论联系实际,深受学员的欢迎。学员在学习基本的政治、军事理论的同时,还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努力提高军政素质。军政教导大队开办两期,培训军政干部近千人,毕业后学员分赴华中及河南各地,一下子缓解了当时抗日武装最为紧缺的干部问题。

其次是创办《拂晓报》。《拂晓报》、拂晓剧团和骑兵团,是新四军四师为人称道的“三件宝”。其中《拂晓报》最初是作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的机关报,之后相继成为新四军六支队、八路军四纵队、新四军四师的机关报,1943年改为中共淮北区党委的机关报。《拂晓报》的创办及其发展,倾注了彭雪枫的智慧与心血。他不仅挥毫题写报头、撰写《拂晓报——我们的良友》 的创刊词与很多文章,而且始终关注办报方向与记者队伍的培养。他强调“一支笔胜过三千支毛瑟枪”,鼓励记者为伟大的抗战事业鼓与呼。《拂晓报》不仅惠及新四军、抗日根据地,而且被寄往苏联、越南、缅甸、新加坡、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其影响犹如“一颗明星,高高的挂在天空,做了千百万群众的指路灯”。其意义恰如彭雪枫在祝贺《拂晓报》 五百号的报告中所言:“一种事业的创造发展壮大,虽具备了客观的具体条件,但必须加上主观的努力……《拂晓报》 的历史,就是我们的榜样。”

名将彭雪枫

热心为民的榜样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彭雪枫认为,“我们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利益,绝不是挂在嘴上的空话,而是衡量革命与反革命的标准”。他表示“我们是政府的卫队和老百姓的护兵”,之后又将这一理念拟成一副对联“政府卫队保卫政府乃是义务,人民护兵爱护人民原为本分”。

彭雪枫将热心为民视为义务、本分,不仅体现在坚持为人民的长远利益20年奋战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前沿,而且特别关注人民的现实利益,急人民群众所急,主动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1939年春,书案店镇春荒严重,为解决部队吃饭问题,也为救济断炊的贫困农户,酷爱战马的他忍痛割爱,卖掉战马度春荒。老百姓甚为感动,向他赠送“千人旗”、“万民伞”,誉其所率的部队为“天下文明第一军”。同年夏秋,部队所在地新兴集阴雨连绵,多次发生群众械斗。彭雪枫了解实情后,一方面派员深入群众,化解矛盾;另一方面筹划治水,亲自率部队指战员抬土挖泥,修建了一条几十里长的排水沟,命名为“新新沟”,寓意新四军与新兴集的军民团结无间、不可分离。

1940年春,彭雪枫率部开挖永(城)南李寨至新新集的“新四沟”。竣工之后,当地群众勒树“新四沟碑记”,称赞新四军“前引前导与五亿袍泽谋乐利,耐苦耐劳为三区广众造腴田”。

1942年2月底,彭雪枫与师部由洪泽湖畔的林台子移驻半城南的大王庄,全村只有野外的一口井,且水位低,老百姓吃水困难。他对此牵挂于心:“咱们新四军既然是为人民谋利益的,群众的困难咱们就得帮助解决。现在群众吃水困难,咱们就不能袖手旁观。”于是他带头与战士们一起挖土拉绳,成功打成一口井。当地群众为铭记新四军的恩德,将此井命名为“新四井”。

1943年8月,淮北地区连降暴雨,泗南(今泗洪县)大柳巷淮河堤决口。彭雪枫不仅带领新四军跳进水中堵决口,协同群众抢险;而且借拨公粮500石,接济河工抢修淮河大堤。经26昼夜的奋战,终于修成40多里长的新堤。边区人民为感谢新四军,赠送“淮北屏障、华中干城”的锦旗。1945年1月5日,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召开大会,命名为“雪枫堤”,以纪念已故师长彭雪枫。他的战友刘瑞龙讲,彭雪枫“热爱人民,最为全区人民称道”。

刻苦好学的榜样

认真学习是党章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彭雪枫在给爱人林颖的信中总是“以未曾受过系统的教育为一生的憾事”。所以,除了积极争取到学校去学习,他千方百计地挤出时间自学,即便在戎马岁月里也从不懈怠。

彭雪枫刻苦好学,首先体现在酷爱学习。一次,他收到从上海寄来的一批书后,在家书中写道:“琳琅满目,令人神飞!我喜欢极了!”“在我,等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了。”即便是在紧张的战争岁月里,他有两匹马驮着书报,一到驻地就挑灯夜读,实现其“每日决学两小时”的约法。

其次体现在学有侧重。彭雪枫博览群书,从克劳塞维茨的 《战争论》 到曹雪芹的 《红楼梦》 等名著无所不读,但又学有侧重。他在给爱人林颖的书信中交流读书的话题颇多,其中讲到自己学习“主要重心”定位于“研读基本的书”。“基本的书”有 《列宁传》 《什么是列宁主义》 《历史的唯物论》 《斯大林传》 《斯大林演说集》,以及毛泽东的 《论持久战》 《反对党八股》、刘少奇的 《论共产党员修养》、张闻天的 《论待人接物》 等。他之所以坚持这个重点,即在于“学习马列主义,武装我们的头脑”,“提高理论地位”,增强党性,进而保持“党之正气和浩然之气”。

再次体现在学以致用。彭雪枫认为,“列宁、斯大林的书都要读,但最基本的现实的还是党目前的各种政策及统战中策略之运用”。他学习《战争论》,特别强调“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而不能机械的运用死的条文”。所以,他研读中外军事著作,努力运用于指导革命战争的实践。他联系我军战史及自己指挥作战的经验,撰写《战略战术问题浅说》,全篇十章,发表在《军事杂志》上。据不完全统计,仅1941年10月到1942年10月,他撰写的学术论文、战役总结、军事报告等就有34份,直接地有效地指导新四军四师的军事建设。后来编辑出版的《彭雪枫军事文选》,就是他学习并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军事实践的丰硕成果,体现了他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运用和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彭雪枫新四军
瞻仰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
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油画作品
彭雪枫:毛泽东眼中“赵子龙式的虎胆英雄”
彭雪枫的浪漫婚事
彭雪枫豫东春荒卖马赢人心
“新四军与新中国”征文与研讨活动参考题
彭雪枫的家书
彭雪枫致林颖的第一封信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向百家图书馆赠送《新四军全书》弘扬正能量
刚硬至猛彭雪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