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舆论监督记者“突破能力”的重要性
——以浙江卫视《今日聚焦》栏目为例

2022-08-17文_石

传媒评论 2022年7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

文_石 磊

在舆论监督报道中,现场采访的记者往往决定着采访最终抵达事件的广度和深度。冲破层层阻碍,透过事实表象,抽丝剥茧般地直达事件本质的“突破能力”,对于舆论监督记者来说至关重要。

2014年3月20日,浙江卫视建设性舆论监督栏目《今日聚焦》正式开播。这档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的栏目,以“政府关注、群众关心、近期可整改”为报道原则,用新闻的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推动社会进步,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广泛好评。开播以来,三任浙江省委书记都曾在公开场合讲过,《今日聚焦》是他们每天必看的节目,而且要求浙江各级领导干部也要每天收看,并就曝光的问题“举一反三”、抓好整改。《今日聚焦》之所以能够保持高质量的报道持续播出,能够长期保证“辣味”不减,在于栏目培养出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能力突出、能吃苦、能战斗的调查记者队伍。这批记者具有冲破层层阻碍,透过事实表象,抽丝剥茧般地直达事件本质的能力。这种“突破能力”无论是对于舆论监督栏目而言,还是对于记者自身而言,都是宝贵的“核心竞争力”。

“突破能力”之克服困难抵达现场的能力

《今日聚焦》的每一篇报道,都经过记者深入调查,确保事实准确。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今日聚焦》记者都是直奔现场,通过暗访先摸清群众反映问题的情况。毫不夸张地说,许多调查的现场需要昼伏夜出、跋山涉水、上山下海。

2016年,栏目组接到举报,反映衢州市衢江区高家镇溪西生猪养殖场长期直排废水,污染了河道及周边农田。由于污水排放口位于非常隐蔽的半山腰上,我们穿着雨靴,带着登山杖,冒着小雨,走过泥泞的田埂路、翻山穿过树林,跋涉半个多小时山路后,看到了触目惊心的现场:浑浊带有臭味的污水,顺着山坡流下去,山脚下大片大片的农田因为养殖场长期的废水偷排,已经无法种植。通过深入调查后我们发现,这是一起典型的严重违法排污事件。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期间,溪西养殖小区一期、二期项目多次存在未按规定排放生猪养殖污水,二期项目存在未建设环保设施就偷养生猪问题。报道《衢州衢江区:溪西生猪养殖场超标污水外排》播出后的第二天,时任省委书记在全省电视电话会议上就这件事情点名批评讲话长达5分钟。第3天,省委书记一早临时改变调研行程,在衢江高铁站下车直奔曝光点位,督查整改。12名干部因为不作为、慢作为受到相应处分,省纪委将其作为“为官不为”的典型案例全省通报。此后,省环保厅、省农业厅等省有关部门联合下发多份文件,由此推动了全省畜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有一年冬天,栏目接到群众举报,反映当地10多家钢管阀门企业长期偷排污水,严重污染了当地生态环境。接到任务后,我和同事江浩到现场后看到,这些企业厂区附近流过的小河河面上漂浮着大量泡沫,部分河道及河中鹅卵石已经变成红褐色。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我们白天在企业周边了解情况、观察环境,晚上天黑后,我们蹚着河水,踩着鹅卵石一点一点地往前摸排,用手电筒照着河堤,寻找哪里有污水外排。终于,在河道前行了约300米,沿途找到了多个污水排放口。我们用摄像机拍摄到了污水外排最关键的画面。《景宁:东坑片区企业肆意排放超标污染物》的节目播出后,时任省委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时任丽水市委书记两次赴现场督查整改,当地迅速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企业污染治理及违建拆除工作领导小组。3个月的时间,全县范围内的29家不锈钢、阀门企业全部完成整治,累计拆除违建厂房面积近10万平方米,淘汰不锈钢落后产能15000吨/年,淘汰阀门落后产能5000吨/年,舍弃全县规上工业产值33.4%,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守护绿水青山。

“突破能力”之专业知识学习和运用的能力

2017年6月,我和同事通过5天的实地调查,翻阅了大量的档案资料,采访了多位相关人员和干部,发现缙云县元古村原村主任朱长江本人及其亲属、合伙人在2002至2010年期间非法占地建造8幢住宅,但缙云县国土部门一直未依法履职查处的问题。初到现场,这位原村主任颇有信心地说,很多部门已经查过了,你们不用查了,没什么问题。然而,真的是这样吗?由于涉及旧村改造的政策文件,8幢房屋的非法用地、违法建设和建房资格审查等方面的材料,加在一起足有半米多高。我们从当天下午5点一直翻阅到晚上10点多,才将这些材料内容基本厘清,锁定问题。此外,通过走访村民以及采访职能部门,查实了当事人朱长江在村委会主任任职期间,未按实施细则推进旧村改造项目,而是多次占用集体土地违建个人住房或合资房产,并以村民的名义为其亲属安排宅基地的违法事实,也了解到了这些事件在当地造成的恶劣影响。《缙云:原村干部非法占地违建个人住宅》播出后,时任省委书记先后3次作出重要批示。6月29日,省委书记批示:“从这件事看,表现的是多次多处违建,但反映的是基层组织薄弱和社会治理缺位,职能部门未发挥作用,是不管敢不愿管,还是有利益关系。送丽水市委、市政府和省委组织部、国土厅,可做剖析。”8月14日省委书记再次作出批示:“国土资源部门对违法用地不依法监管,对群众多次反映问题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应是失责失察,不敢担当。望举一反三,严格履职,严格监管。”2017年9月3日,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文,将曝光的问题以及处理情况、涉事10名干部的处分情况进行全省通报。

2018年4月底,我和同事在青田县发现有大量异常黄色水体直接排入瓯江后,马上联系当地环保部门一起介入调查。查污水偷排,现场情况往往瞬息万变,要快速作出判断,既是一个体力活,也是一个技术活。当天晚上,沿线30多个窨井,一个一个被我们打开,借着手电筒的光,我趴在地上,把头探进冒着异味的窨井里寻找排污的暗管。我们放弃了“五一”假期休息,连续5天,在周边工业园区内一家一家企业地查,一页一页资料进行比对。就在调查陷入僵局的时候,我想到了可以通过核对企业提供进水和出水的台账,核查企业进出水之间的差额。最终,通过这个办法锁定了排污源头,查实了温州市泽远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为减少纳管污水处置费用,从3月初开始主观恶意避开废水在线监控系统,将重金属超标废水通过私设暗管排入瓯江,累计非法排放废水34467吨,已属刑事犯罪。节目播出后,5月21日,时任省委书记作出批示,青田县环保局责令企业全面停产整治、切断偷排暗管,查封相关设施,依法对企业涉嫌逃避监管超标排放重金属废水的违法行为立案调查,并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此后,该企业被列入环保“黑名单”,法院判处该企业缴纳275万元生态环境损害费,4名相关责任人因构成环境污染罪被依法判处3-5年不等有期徒刑,并且出狱后3年内禁止从事与污水处理相关的经营性活动。这是浙江省污染环境公益诉讼类案件发出的第一例行业禁止令。2019年1月22日,该案被生态环境部向全国通报。2019年6月4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浙江省环境资源审判十大典型,该案例位列第一位通报。

作为一名调查记者,需要长期坚持学习所涉及领域的知识,做好采访前的案头工作;必须将相关法律法规烂熟于胸,并结合实际学懂弄透,这样在现场梳理情况的时候,才能从千头万绪的线索中,找到问题的所在。

“突破能力”之巧妙伪装打入对方内部的能力

传销被称为“经济毒瘤”,可以说是危害巨大。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都是在高额回报的诱惑下,上当受骗而加入传销组织。而很多人在陷入传销骗局后成为加害者,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对社会道德、诚信体系造成巨大破坏。2018年11月份,《今日聚焦》记者对瑞安、平阳、永嘉等地多家所谓的“酸碱平养生馆”进行了暗访,发现这是一个打着调节人体酸碱平衡的旗号,号称可以采用电击治疗关节炎、胃炎等疾病,遍布省内多个城市的涉及万人的传销组织。传销组织人员的警觉性和敏感性非常高,想打入其内部开展调查并不容易。一般进入这种组织就两类人,一类是得了绝症,正规医疗已无法解决,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的,另外一类就是想发财的。为了能够取得对方信任,采访记者狠下一条心,赤裸上身,接受电击治疗。两名记者又表现出想要通过传销能够快速发财的愿望,慢慢打消了对方的疑虑,混进了传销组织,和传销人员同吃同住、喝酒交心。此后,在淳安举办的一场千人传销大会上,有传销头头在台上声嘶力竭地宣传治疗效果和所谓的致富经验。传销严格控制参会人员带手机入场,禁止拍摄。两位记者原本被安排在会场靠后的位置,但是摄像记者戴着口罩,装成患有严重传染疾病的人,硬是坐在第一排中间的位置,任凭管理人员如何劝说,坚持不换位置,最终用暗访机拍下了大量真实的画面。系列报道《“酸碱平”养生馆 葫芦里装的什么药?》三期节目播出后,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成立专案组深入调查,温州地区共有10多家酸碱平经络养生馆已被依法查封,淳安专案组也依法叫停了华林公司浙江分公司相关培训活动。

电动自行车是老百姓常用的交通工具,锂电池因储能高、续航远等优势广受市场欢迎。由于锂电十分活跃,高温、跌落、穿刺、浸水等条件都会诱发放电爆炸。而根据举报线索,由存在问题的电芯生产的电池却被大量投入市场,成为老百姓身边的“定时炸弹”。2021年8月,《今日聚焦》记者乔装打扮成电动车生产供应厂商,历时1个月,对锂电池行业的销售、生产、执行标准、新业态等各环节进行了系统性的深度调查。暗访中,记者发现组装企业良莠不齐,为了降低成本利用拆解的旧电芯、次品电芯来组装生产,旧电芯翻新使用已经成为行业的潜规则,而监管部门缺乏强制标准约束,厂家和商户规避监管手法隐蔽,锂电池生产源头乱象丛生。系列报道《电动自行车“超标”锂电池乱象调查》4期节目播出后引发强烈社会反响,受到行业广泛好评,全省多个县市区就报道中所涉及的问题展开专项整治行动,约谈、处罚了几十家销售、生产企业,查扣了大量拆解旧电芯,收缴、追回了大批已经投放市场的“问题锂电”,及时对锂电行业拨乱反正,促进了主管部门和属地政府对锂电乱象的精准治理。

为了真相,有时候舆论监督记者需要挺身涉险,打入被监督对象的内部,取得最关键的证据。报道既对广大群众起到了案例警示的作用,更能有效推动相关部门加大对问题整改的力度,达到了建设性舆论监督的目的。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山东现象”的启示与展望
舆论监督要把握好“度”——从一则新闻舆论监督报道说起
全媒体时代做好舆论监督的五个方面
真正让舆论监督有力量
网络反腐——舆论监督的利器
地方广播舆论监督要“活”起来 更应“动”起来
认清形势 把握规律 提高宣传质量——“2010声屏论坛”论文选登 新时期舆论监督的特点
正确认识舆论监督中党政主导与媒体自主之间的关系
舆论监督的建设意识
“难点”也是“亮点”